-
1 # 珏祺1
-
2 # 紅木情報
電玩產品上癮後不容易戒掉,應該給孩子些足以震撼他心靈的圖片或者影片來影響他,然後輔助家長的監控。最好是用注意力轉移的方法,培養孩子更廣泛的興趣愛好,來釋放多餘的精力,逐漸淡化電玩的吸引力!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
3 # 添一絲惆悵
事都有因才有果。父母常沒空閒,老人無限寵愛,高樓聳立孩子沒有娛樂,少接觸同齡……正如《驚!電視保姆,造就一個爆燥寶寶!讓美女辣媽無計可施!》電玩成為孩子的好朋友,所以現代人越來越自私,離人群也越來越遠。
其實小孩子懂什麼呢?三歲看到老,大人多引導,很多時候他們很認真的聽我們講話,但是前提是在孩子發展苗頭前。鄰居有個小孩9歲,家裡剛買的蘋果手機,一般孩子肯定幾天就上手了,他家媽媽說新手機你不能玩怎麼樣的,那個孩子很少玩手機(也是在大人同意時頂多打個電話,錄個影片類的)平時頂多休息時看會電機。
好多時候都為孩子感到心疼,3歲以內的孩子還好,簡單的玩具就可以了,3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對世紀充滿好奇,開始要認知這個世界,在幼兒園透過小朋友又瞭解別一個樣,老師還是以學識為主,更多的時候還是家長,當我們無法滿足時他們只能找尋自己的方向,電子產品成為育教娛樂的好朋友。
孩子很容易滿足,在他還在成長時每天抽點小空,陪伴他,週末再忙也要抽點時間,別等他長大不需要我們時,心距離遠了很難拉近的。
-
4 # 貳分之根號伍減壹
摘要
新事物的演變常常會衍生出新的問題。在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電子產品早已進入家家戶戶,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就成為了孩子新時代的玩具。電子產品功能繁多,對孩子有極大的吸引力,加上孩子在此特定的年齡階段缺乏抵制力,很容易地就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成為習慣。而一旦成癮,如同鴉片一般,很難戒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會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一生。
歷史的教訓歷史的代價總是慘痛的。回顧近年的負面新聞,有多少孩子是因為沉迷於電子產品無法自拔而獻出寶貴生命的。
孩子的日常場景一:媽媽忙著做家務,孩子沒人陪又哭又鬧,為了讓孩子安下來,媽媽就把手機給孩子玩,只要孩子哭鬧,媽媽就會把手機給孩子,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
場景二: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啟電視,而不是開啟書包,每天的作業都是要留到晚上才來做。放假的時候也是從早到晚地看電視、玩手機。
場景三:孩子在完成老師佈置的網上作業的時候,藉著要用手機來寫作業的理由,一會寫一下作業,一會玩一下手機。邊聽歌邊寫作業也是常有的事情。
場景四: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買所謂的“學習機”,其實學習只是少數,拿學習機來娛樂則是佔著大多數。
場景五: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會的題目不是去想怎麼做或者請教別人,而是拿起手機掃描題目找答案。
場景六: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偷偷摸摸地在被窩裡拿著電子產品在玩遊戲而父母 沒有察覺。
沉迷的原因a. 電子產品確實好玩,音樂、影片、遊戲,應有盡有,這不僅僅對於孩子來說,對於絕大多數的成年人也是如此,甚至於不少成年人的抵制力都不如一個孩子,只是由於大人沒有拘束可以隨時隨地想玩就玩罷了。
b. 家長們疏於陪伴和管教孩子,或者忙於工作,或者忙於家務,很少有時間來陪伴孩子,所以孩子的娛樂方式除了玩具最有吸引力的就是各種電子產品了。
沉迷的表現A. 玩電子產品太入神,以致於對外界的刺激沒有任何的反應。叫喊名字孩子根本“聽不見”。
B. 死宅,寧願呆在家裡玩遊戲也不想踏出家門一步,社交上出現障礙。
C. 爭分奪秒地玩,通宵玩遊戲的。
D. 脾氣暴躁,面對家長的教育顯得不耐煩。
E. 離開電子產品就顯得無精打采,消極沮喪。
F. 經常說謊,有時候為了能多玩一會遊戲或者為了不被家長打罵,孩子會找各種藉口。
沉迷的危害1. 身體的危害。首先,由於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於螢幕,眼睛長時間處於乾燥和疲勞狀態,視力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其次,長時間坐著對人的健康特別是處於發育時期的孩子來說更是百害而無一利。
2. 學習生活的危害。孩子長時間地沉溺於自己的世界中,導致與人交流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孩子養成內向自閉的性格。性格一旦養成,很難去改變。另外,將精力放在電子產品上,哪裡還有多餘的精力去學習,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防微杜漸a. 物理防禦。現在的電子產品很多是可以設定密碼或者設定上線時間的,透過這種設定可以限制孩子玩弄電子產品的時間。現在很多遊戲也增加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設定。例如,騰訊的成長守護平臺,家長可以透過平臺來限制孩子的遊戲時間和在遊戲上的消費,培養親子健康遊戲習慣。家長應該正確指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而不能對電子產品全盤否定,使得電子產品能夠真正發揮它的作用,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僅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增加孩子生活的樂趣,還能幫助孩子學習。
b. 多些陪伴。正如騰訊成長守護平臺的宣傳標語寫道,“最好的愛是陪伴”。多給自己和孩子一些時間,不僅能增進自己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還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多和孩子參加親子活動,多去公園走一走跑跑步參加運動,多和孩子聊聊天,聊聊學校學到的知識。家長能給到孩子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多的還得是精神層面上的。
c. 打罵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一味地打罵只會增加孩子對你的負面情緒。雖然在打罵之後孩子可能會暫時地屈服,但長時間如此會使孩子的心理扭曲,更加不敢跟家長說真話,更加沉迷於虛擬的網路世界。
d. 以身作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的一舉一動孩子都看在眼裡,孩子有樣學樣,如果連家長都是手機不離身,閒暇時就玩手機,那麼孩子玩手機也會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相反地,如果家長是書不離手,有空的時候多看看書,教教孩子讀書識字,孩子的身心發展又會是不同的情況。
總結做爹媽是不用參加考試的,孩子不能選擇合格的父母,但父母可以盡力給孩子一個合格的成長環境。我們無法改變外界發展帶來的影響,但可以改變教育孩子的方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何為它佈局構圖,畫出最滿意的框架輪廓,還得靠家長們的耐心指導。
回覆列表
就這個問題想必是許多年輕父母頭痛的事。怎麼辦呢?其實每個孩子從小的行為習慣很重要,從幼教開始培養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較容易,那時孩子很聽老師和家長的話,給他們制定好規則實行獎懲辦法,多引導溝通和陪伴。電子產品玩耍規定特定時間和範圍。讓孩子知道玩電子產品是有條件的有時間限制的。更要孩子明確學習生活比玩耍的重要性。另外製造更多機會,廣泛培養孩子更多興趣愛好,多參加一些興趣愛好活動,琴棋書畫必須學,戶外活動運動多參加,這樣休閒時間少了孩子也就不會太想去玩電子產品。重點是父母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的榜樣行為對孩子學習引導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