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飄泊的飯盒

    “韻”與“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在古“韻書”中卻是相互聯絡的,因此《平水韻》既包涵了“韻腳”,也包涵了“聲調”;《韻書》的這個特點,是由漢語的特點所決定的,二者不能截然分開。

    漢語言文字與拉丁拼音文字的顯著區別之一,是“以字表意”。每個字都有相對固定的發音(基本都是單音節),並且大多可以單獨表達一個意思。古漢語發“聲”,又分平、上、去、入四調,除平聲外,其餘為仄聲,也就是詩詞格律所講的”平仄”。不同的發音頻律、起伏,傳達出不同的感情,亦即所謂“聲達意,調傳情”(當然,這裡所說的”調”,並非是詞曲、樂府中所配的音樂“曲調”,此處不多講)。

    所謂“韻”,是指古代為規範文字發音所採用的“聲韻相切法”的語音落腳點,相當於現代拼音的尾韻母。由於《韻書》主要是服務於格律詩的,側重於營造頓挫鏗鏘的吟誦效果,所以《平水韻》根據上面談到的平、上、去、入四聲,把“韻”歸為106個,其中: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在此基礎上,又把“韻”分為“平韻”和“仄韻”兩個大類,這樣平仄和韻就緊密結合起來。

    這裡要講清楚的是,《平水韻》裡的“上平聲”與“下平聲”,只是由於平聲字較多,所以分為上、下兩卷,並沒有其它意思(王力)因此與現代普通話拼音的陰平、陽平不同,並非兩個聲調。

    所謂“韻腳”,一般是指音韻相同,用在句尾使整首詩產生迴圈往復韻律美效果的字,俗稱“押韻”。格律詩要求較嚴,五律第一句多數不押韻,七律第一句多數是押韻的。一般要求壓平韻,少有仄韻。

    需要說明的是,現在通常採用的《平水韻》其實是康熙時在原《平水韻》基礎上稍作調整後頒佈的《佩文韻》。也是科舉時必須遵循的“官韻”,因此影響較大。由於晚唐“藩鎮割據”愈演愈烈,及至宋代,疆域縮小,其後又半壁江山淪陷,統一交流減少,各地方言逐漸增多,語音變化較大,《韻書》又起到兼顧統籌唐代發音與宋代後語音變化的作用,所以同一韻部的字現代讀起來並不完全“同韻”。當代人寫詩,大可不必不必拘泥於古韻。

  • 2 # 夜光珠2

    題主提問的問題,是許多在學習傳統文化中所遇到的坎。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韻?在漢語裡每一個字音,是由聲母和韻母合成的。所說得韻和談押韻,都只是同韻母有關。

    一個字的韻母有單母音,也有複韻母。其中又分韻腹、韻頭、韻尾。凡是韻母的主要母音相同或相近的,皆稱之為同韻。

    什麼叫押韻?應用同一個韻的字,放在句子末尾,使之產生一種聲音迴環的和諧感,這就叫押韻。由於押韻的字放在句末,故也稱韻腳!

    押韻時可以每句用韻,可以連分句也用韻,還可以隔句或隔幾句才用韻。這種押韻方式稱作韻律。韻又分為嚴韻、寬韻、通韻。由於涉及內容頗多,故不作詳解。

    什麼叫聲律?聲律也叫音韻。是用來唱得,是音樂創作的一種要求。故不屬於詩歌文韻中!已經介紹了什麼叫韻,什麼叫押韻,什麼叫韻腳,以及什麼叫韻律等內容。

    現在說一說什麼叫平水韻?平水韻是由南宋末年劉淵所著。因原籍為江北平水,也就如今山西臨汾,從而得名。其實就是一本總結與論述用韻的工具書,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每個韻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不能出,不能錯,否則就出律了!

    平水韻也是在前人206韻《廣韻》基礎上所編得略本。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後人又編了《佩文韻府》,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新韻》,以及2004國家出版《中華新韻》,都是有關韻的書本。

    在弄清楚這些問題以後。再來回答平水韻講得是聲調還是韻腳,就迎仞而解了!平水韻當然講得是韻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光攝影,如何拍攝出讓人魂牽夢繞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