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龔166916589
-
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作為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當然是參加了這場關乎劉備生死存亡的戰爭,只是起到的作用沒有那麼大罷了
我們先看看小說中是如何描述諸葛亮在赤壁之戰的功績的。從舌戰群儒到草船借箭,從連環計到借東風,最後火燒聯營,赤壁之戰一切重要的環節都有諸葛亮的參與,可以說打敗曹操一半的功勞得歸於孔明
那麼正史中諸葛亮的功績到底如何呢?諸葛亮當時事實上並沒有直接指揮這赤壁之戰,打仗的指揮官主要是周瑜魯肅之類的,諸葛亮當時最大的功勞是促成孫劉聯盟使得劉備有了喘息之機,史料記載: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
-
3 # 9紫氣東來
前言: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問題,但至今還有大部分讀者及不怎麼看歷史的群眾僅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及周瑜,對真實的諸葛亮和周瑜還是弄不清楚,顛倒了主次,往往把赤壁之戰的直接指揮者周瑜當配角,可以這麼講赤壁之戰與諸葛亮沒多大關係。
應答:周瑜東吳都督,赤壁前夕東吳內部也是有不同意見的,戲文裡有這麼一句話,《文官要降,武官要戰》,以魯肅,周瑜,黃蓋等是主戰派,在諸葛亮隆中對出臺前魯肅也做了同樣的規劃,不過是聯合劉表,而不是劉備,情因劉備無實力份量不夠,更不用說剛出道的諸葛亮了,歷記諸葛亮根本沒見過周瑜,諸葛出使東吳魯大夫會見就己不錯了,見孫權也只是禮節上接待一下。關鍵是身份不對等。
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早回劉備那兒去了,所以用火攻,諸葛亮祭壇仗劍借東風純屬虛構。歷史應還一個真實的周瑜,周瑜雖只有三萬水軍,面對強大的曹魏大軍指揮若定,以高超的指揮藝術,利用天時地利,黃蓋的苦肉計,一戰成名,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梟雄曹孟德,在三國曆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像赤壁之戰這樣的大戰,周瑜才是真正的指揮者,諸葛亮才是跑腿的。
另外要說的是隻因為有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三國才能形成,東吳才答應把荊州暫借劉備,否則劉備還會繼續流浪,既然是聯吳抗曹,劉備,諸葛,當然也要面對曹操,由於劉備兵力太少,也只能有多大力發多大光了,
主戰還是周瑜,孫權的事了。劉備還需向益州找屬於自己的落腳點,借別人的東西終要還的,諸葛亮的才能在以後的征途中都有文字記載的,再見!
-
4 # 朵朵佬爺
赤壁之戰的神來之筆是孫劉聯盟,佔了絕大多篇幅,而打仗只寫了一個層次,可見諸葛亮出使東吳是重頭戲,諸葛亮是頭功咯。而有的人則千方百計貶低諸葛亮,說他是管後勤的,劉備真的瘋,三顧茅廬請一個後勤人員?不知這些人讀過《隆中對》沒有?有的人不懂政治,根本不知道孫劉聯盟是赤壁之戰勝利的關鍵。孫權開始被曹操嚇破了膽,經張昭等人的鼓惑,準備投降曹操了。諸葛亮既要說服孫權,又要舌戰群儒,多麼艱難呀。周瑜火燒赤壁,只是突破了曹操的防線,諸葛亮又埋伏多路劫殺,使曹操抱頭鼠竄,逃回了北方。
-
5 # 路遙lgy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是起到了決定性的做用的。“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無不體現出諸葛亮神般的智慧,手拿鵝毛扇,羽扇綸巾,指揮若定。
“羽扇綸巾”,其實說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周瑜。赤壁之戰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荊州,劉備拋樊城棄新野南逃到夏口(今武昌)。《史記-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感覺情況緊急,主動要求到東吳“請孫將軍救援”。
在當時的情況下,東吳孫權也一直在柴桑(今九江)關注著時局變化,他很清楚,曹操追劉備,戰火必然燃到東吳。歷史上沒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精彩片段,而是諸葛亮直接與孫權對話,並勸說孫劉聯合抗曹。
諸葛亮給孫權講了,如果孫劉不聯合抗曹,那麼將被各個擊破,不久江東基業不在了,並告訴孫權,此時聯合抗班,曹操兵敗,必然北退,那麼三分天下就形成了。
諸葛亮聯合抗曹,三分天下的戰略,同樣使孫權非常信服。以至於,孫權派張昭找諸葛亮,想讓諸葛亮保投靠江東,諸葛亮婉言謝絕了。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的作用,應該就是促成了孫劉聯合抗曹的戰略方針。至於指揮,則是周瑜帶領的聯軍,在赤壁遭遇曹軍,才開始大戰,沒有看到有關諸葛亮指揮作戰的資料。
《史記》有赤壁之戰後,曹操北退襄陽,劉備趁勢收入荊州南部幾郡,諸葛亮被封軍事中郎將,督帥零陵,長沙,桂陽三郡的軍事,徵調三郡賦稅,其他的沒有看到諸葛亮參戰,出謀劃策的記載了。
-
6 # 星河談史
由於三國演義的緣故,把諸葛亮吹的是神乎其神,似乎是因為諸葛亮,才有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當然諸葛亮對赤壁之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赤壁之戰前不久,諸葛亮投奔到了劉備的陣營。曹操南下攻打荊州,劉備處於危難之中,諸葛亮緊急出使東吳,最終促使了孫劉兩家的聯合。這一行動非常的關鍵,如果不是這一戰略的話,可能赤壁之戰就打不起來了。
在赤壁之戰中,主要是周瑜指揮軍隊與曹操進行作戰,諸葛亮並沒有在戲中發揮多大的作用。從歷史記載上看,諸葛亮也並沒有在軍隊中,因為諸葛亮畢竟只是文臣,行軍打仗出謀劃策並不是其所長。劉備死前,諸葛亮在劉備陣營中也一直負責內政,不怎麼負責軍事。
所以在赤壁之戰中,很大的可能性是諸葛亮並沒有參加這次戰役,但是前期的初始終於確實促成這一戰略的關鍵。
-
7 # 豹眼看歷史
諸葛亮參與了赤壁之戰,這是毫無疑問的,史書是有記載的。
赤壁之戰是演義的重頭戲,諸葛亮出盡了風頭,但史書記載卻十分的簡單。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曹操南征,劉表病逝,次子劉琮率眾投降曹操,劉備長坂坡大敗,敗退夏口。
諸葛亮對劉備說:“事情緊急,我請求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然後,到達柴桑,力勸孫權對抗曹操。
這個橋段,傳記中有詳細的記載,大家都熟知,不再累述。
儘管不像演義中說的那樣,諸葛亮舌戰群儒,但也很具體的為孫權分析利弊,堅定了孫權對抗曹操的決心。
孫權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率領水軍三萬,跟隨諸葛亮一起拜會先主劉備,併力拒曹。
這是傳記中,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所有的記述。
主動向劉備請纓,作為使者,促成了孫劉聯盟,最終戰勝了曹操。
但具體戰役過程中,並沒有記載諸葛亮出謀劃策的事。更沒有草船借箭、借東風、華容道等故事。
《周瑜傳》就更有意思了。
孫權派遣周瑜、程普、魯肅帶兵前來拒曹。
劉備還想擺擺譜,命人請周瑜前來說說話。
周瑜很客氣地說:“軍務在身,不太方便哦。”
劉備木得法子,就親自來拜見周瑜。
問周瑜帶了多少人馬,周瑜說三萬。
劉備一聽,就急了,說:“曹操老厲害了,這點人馬哪夠啊?”
周瑜說:“您老人家就擎好吧,看我咋戰敗曹操。”
劉備又想請魯肅來見,周瑜說:“他也在忙軍務,不方便請他。你想見他 ,要不就自己去吧。”
劉備自己前去拜會魯肅。之後,劉備帶領關羽、張飛率領二千人馬,跟隨周瑜參與了赤壁之戰,但不屬於周瑜的戰鬥序列,不聽從周瑜調遣。
這是有史料記載的。
周瑜根本就沒把劉備當回事,更不可能把諸葛亮放眼裡。
”既生瑜,何生亮“雖然是老羅先生杜撰的,但周瑜跟諸葛亮的關係並不融洽,這恐怕是史實。
因此,從周瑜對待劉備的態度來看,周瑜也不需要諸葛亮給他出謀劃策。
事實上,赤壁之戰也沒有傳說中那麼複雜,黃蓋詐降是真的,火燒赤壁是真的,但這主意都是人家黃蓋出的。
其他也沒有啥大的謀略,僅此而已。
《三國志·先主劉備傳》也記載,劉備派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孫權派遣周瑜、程普等率水軍數萬,與劉備一起抗曹。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劉琮投降曹操後,劉備準備向南渡江,孫權派遣魯肅去會見劉備,傳達孫權旨意,為劉備陳說成敗。劉備派遣諸葛亮隨魯肅去拜會孫權,表達劉備決心抗曹的意圖。
這個過程,許多史料都有記載,大同小異。
不同之處是誰最先提出的孫劉聯盟抗曹的主張。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及裴松之註解記載,最初是魯肅請求孫權派遣他為使者,以弔唁劉表的名義去窺探劉表死後,劉備、劉琦、劉琮的關係,見機行事。
在得知劉琮投降、劉備長坂坡大敗欲南渡長江,去投靠交州蒼梧太守吳巨時,力勸劉備聯合孫權抗曹。劉備接受建議,派遣諸葛亮跟隨魯肅去見孫權,最終確定孫劉聯盟,抗擊曹操。
演義的影響,提升了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反而把促成孫劉聯盟最關鍵的人物魯肅,當成了燈泡,作為打醬油的。
看一下史學界對魯肅的定位就清楚,魯肅是漢末三國時期,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能夠得到這個評價,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魯肅在赤壁之戰前,促成了孫劉聯盟。
史料未必就是絕對正確,但對待歷史人物還是以普遍公認的史料為主。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的貢獻,就是作為使者,在劉備與孫權之間,起到了相互溝通的作用。
既沒有出謀劃策,也不是最早提出孫劉聯盟的人。
沒有的事,既不必無中生有,任意擴大,也不必隨意抹黑。
作為小說,看的是個熱鬧,圖的是個快活,當不得歷史。
-
8 # 江水趣談
據歷史記載,赤壁之戰主要的指揮權在東吳的周瑜手裡,戰役也是周瑜策劃的。
當時劉備的兵太少,主要是配合周瑜,諸葛亮也只能個周瑜打打下手。
諸葛亮最大的作用在於促成了孫劉聯盟,是一個比較稱職外交官。
置於什麼,草船借箭、借東風,純屬子虛烏有。火計是黃蓋獻的,戰爭是周瑜指揮的。
當然赤壁之戰之前,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了東吳的那些反派,與吳國達成戰略上的統一,這是赤壁之戰能夠形成的重要條件。
其實我們老說這個戰役那個戰役誰誰指揮的打贏了,他很厲害,他是英雄。
是這樣嗎?戰爭為了什麼?“利益”,無利不起早。那麼赤壁之戰東吳是打主力的,然而他們得到了什麼?好像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東西。
反觀劉備在赤壁之戰之後卻崛起了。
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形式上上表漢獻帝,推薦劉琦為荊州刺史,然後派兵以劉琦的名義,用武力征求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太守的態度。這四個太守都先後表示歸順,只有桂陽太守趙範不太可靠,於是劉備用趙雲換掉了趙範,其他的太守都沒變。
後來劉琦死了,劉備成了荊州牧,事前也沒和孫權商量,又西取益州,所以孫權很是不爽的,覺得劉備佔了很大的便宜。
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場戰役雖然諸葛亮只是配角,但是他謀劃的是全域性,是赤壁之戰之後的事,可想而知臥龍得有對可怕。
-
9 # 正史風雲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唯一的貢獻是通過出使東吳,堅定了孫權聯合抗曹的信念!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出茅廬以後,“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好像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叱吒風雲,是個關鍵的角色,其實不然。正史與小說相差甚遠!
在初出茅廬的階段,諸葛亮只是一個剛剛出道的“謀士”,根本沒機會參與劉備的軍務。諸葛亮出山後不久,劉表死了,劉琮投降曹操,劉備失勢、兵力單薄,沒有立足的地方。此時,諸葛亮二十七歲,他自告奮勇,親自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諸葛亮果然了得,利用犀利的語言,使孫權堅定了聯合抗曹的信念。曹操被打敗後,諸葛亮也因此被劉備提拔為“軍事中郎將”,這一職位品級其實不高,與“軍師”相去甚遠。
可以這麼說,促成孫劉聯盟,是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最大也是唯一的功勞。至於“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等一系列傳奇故事只是小說的創造,不是真實的歷史。
真正在赤壁之戰中有傑出貢獻的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瑜針對曹軍戰艦首尾相連的特點,採納屬下黃蓋的計策,預備蒙衝、鬥艦(大型戰船)數十艘,船內堆積草料,潑上膏油;又令黃蓋偽書詐降,帶領船隊衝入曹軍水寨,點燃火船。火借風勢,引燃了岸上的營房。曹營頃刻間陷入一片火海,兵馬燒死、溺死者無數。曹軍潰敗,周瑜順勢揮軍北擊,攻克曹操大將曹仁把守的南郡。戰場上,周瑜策馬臨陣指揮,被飛來的箭射中右肋,傷勢嚴重,卻一直堅持留在軍營,繼續指揮作戰。可以說,赤壁一戰真正的英雄是指揮官周瑜!
《三國演義》小說中,將周瑜描寫成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事實上,周瑜胸襟寬廣,而且多謀善斷。據正史《三國志》記載,周瑜“性度恢宏,大率為人”,禮賢下士,深得眾人愛戴。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歷史記載有諸葛亮參於‘’志‘
很簡單‘’亮諫吳抗曹‘’,就一句話。演義,演變成‘’諸葛亮舌戰群儒‘’,半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