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無止境
-
2 # 大李36
曹操在創業的深知沒有錢財什麼事都難辦。隨著追隨他的人所來所多,軍隊逐漸擴大,金錢越發重要,所以曹操成立第一個行政官員;叫摸金校尉專門負責盜墓,把知道的富庶大墓盜個精光。他知道樹大招風,雖然陪葬豐厚,早晚都要被盜。所以他一定要薄葬,也許能逃過一劫。致於七十二疑冢的事,也是認為漢家為正統計程車紳文人捏造的。都是傳說供茶餘飯後的消遣。
-
3 # 我愛祖國美166
在曹操的老家亳州的曹氏孤堆,從以前到現在人們想破腦袋也沒去想亳州的曹家孤堆,這裡所有的孤堆沒任何碑記,但考古每一座墓時,卻讓人非常吃驚,都是曹家的,所發現的印章,玉器上證明自已的身份。
如今,曹操公園還有四座大墓沒有發堀,薜閣塔南邊一座大的也沒動過,現在,只讓參觀,沒任何證據,不公開宣佈。
-
4 # 圖文繪歷史
曹操提出薄葬,是在死之前頒佈的《終令》,大概意思是,規定自己死後,子孫要為自己薄葬,墓地選貧瘠的土地,不能佔農田,墓地不起墳,不建陵,不栽樹,不立碑,更不可陪葬珍寶,祭祀食物不要浪費等,這樣的下葬方法很像後世的元朝蒙古人葬法,基本就是挖個坑埋了,做個記號即可。
曹操,三國時梟雄人物,奠定了曹魏政權基礎,圖為曹操畫像。
但是曹操這個薄葬,指自己的墓要薄葬,並不是規定所有人都薄葬,也沒有要求子孫薄葬,就單單指他自己而已。相反曹操很重視厚葬,他手下很多官員死後,曹操都命令尊從厚葬之風 ,比如厚葬楊修、許攸,連他的對手袁紹也下令厚葬,還有被劈死的樂師師勖,也下令厚葬,曹操只對自己後事要求如此簡單,無非兩點原因。
西漢梁孝王墓位於芒碭山,東漢末年曹操為籌集軍餉所盜掘,共得財寶5萬斤,夠曹操軍隊吃3年。
一是,曹操是個創業者,深知柴米油鹽貴,他一生行節儉之風,當年他兒子曹植因為有奢靡之風,在立嗣問題上早早把他排除在外,所以曹操生前節儉,死後薄葬情理之中;另外曹操革命時,為籌集軍餉曾大肆盜掘漢墓,比如西漢梁孝王墓就是他第一桶金,所以為了使自己死後屍骨不被人踐踏,大張旗鼓昭告天下,自己薄葬,墓裡沒東西,不要來挖。
《三國志》記載曹操高陵位於鄴城西門豹祠以西,2018年透過勘探確定,河南安陽的西門豹祠附近的東漢大墓就是曹操的高陵,圖為西門豹祠。
而七十二疑冢是民間傳說,跟曹操沒關係,曹魏滅亡後曹操墓很快被毀了,多年後人們只知道曹操葬於鄴城,但具體在哪沒人知道,又因曹操的《終令》使人對曹操墓浮想聯翩,都認為這個奸雄肯定有問題,到了宋朝時開始以訛傳訛,說鄴城的大片古墓群,其實是曹操修建七十二疑冢,此傳言後來被文學演義作品所引用此,比如《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使得世人都相信了七十二疑冢的存在,但現在已經證實了,曹操墓就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也就是今天的安陽市安豐鄉,而七十二疑冢是南北朝時期的古墓群。
-
5 # 暮安菊花枕
曹操一生崇尚節儉,做事情原則分明,當自己的馬踏了老百姓的莊稼,就要自刎謝罪,自己提倡孝道,就要厚養薄葬。另外曹操年輕時起兵的一部分經費就來源於盜墓,看的多了,悟的也多了,人死如燈滅,沒有來世,何必在墓中過多的安排,引狼入室。以曹操務實的態度和智慧,也許早已超越鬼神之說,心中沒有迷信概念。一切都無所謂了,死後只圖清淨,不想再受打擾。至於七十二疑冢,這實際上是南北朝的古墓群,對曹操來說無可考證。如果真的是曹操所為,也許可能是曹操的性格多疑決定的吧!
-
6 # 七夜侃歷史
曹操,三華人氣最旺的君王。毛主席讀三國,甚是鍾愛曹操,讀到曹操寫的《觀滄海》時,曾說:“曹操是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了不起的詩人!”
一般來說,偉大的人物、稱霸一方的梟雄,下葬的時候都是極其奢侈的,又要財寶,又要美女,又要家丁或者軍士一起陪葬。而曹操卻是個例外,與其一生縱橫天下相比,對於死後的處理安排,顯得十分低調。
曹操死前,立下遺囑:半夜裡我覺得有點不舒服,到天明吃粥出了汗,服了當歸湯。我在軍中實行依法辦事是對的,至於小小發怒,大的過失,不應當學。天下還沒有安定,不能遵守古代喪葬的制度。我有頭痛病,很早就戴上了頭巾。我死後,穿的禮服就象活著時穿的一樣,別忘了。文武百官應當來殿中哭吊的,只要哭十五聲。安葬以後,便脫掉喪服;那些駐防各地的將士,都不要離開駐地;官吏們都要各守職責。入礆時穿當時所穿的衣服,埋葬在鄴城西面的山岡上,跟西門豹的祠堂靠近,不要用金玉珍寶陪葬。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勤苦,把他們安置在銅雀臺,好好地對待他們。在銅雀臺的正堂上安放一個六尺長的床,掛上靈幔。早晚供上肉乾、乾飯之類的祭物,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就向著靈帳歌舞。你們時時登上銅雀臺,看望我的西陵墓田。我遺下的薰香可分給諸位夫人,不要用香來祭祀。各房的人沒事做,可以學著編織絲帶子和漱鞋子賣。我一生歷次做官所得的綬帶,都放到庫裡。我遺留下來的衣物、皮衣,可放到另一個庫裡,不行的話,你們兄弟就分掉。從中我們看出,曹操對於自己將死,遺囑之中好像並不是很悲傷,依舊侃侃而談,並要求隨便下葬即可,不要鋪張浪費,不要金銀珠寶陪葬。雖然曹操很釋然,但讓人獨之,卻有一種眼眶溼潤之感。看來,這世上的事,平平淡淡往往最是動人。
選擇薄葬,曹操遺囑中也有說明,一是天下沒有安定,沒有必要大張旗鼓;二是自己身邊人都是比較勤苦的,沒有必要再浪費了;三就是身外之物,曹操看得很開,不以物喜,覺得那麼多陪葬品其實也沒什麼用。
至於曹操所設七十二疑冢,這個眾說紛紜。據說,曹操生性多疑,一生之中殺伐果斷,又加之自己生前為籌措軍費,自創摸金校尉挖墳無數,生怕自己死後也不能安寧,被人挖墳鞭屍,故設疑冢七十二處。諸但多考古學家都證實了曹操疑冢實際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並且指出其確切數字也病不是七十二座,而是一百三十四座。在古人看來,七十二隻是個概數,並非實際數量。因此"七十二疑冢"僅舉大數而言,說明曹操疑冢之多。實際上,曹操墓的確不在這"七十二疑冢"裡。
而近年來,也有訊息稱,在河南安陽縣挖掘出的一座東漢大墓便是文獻所記載的曹操陵墓,但由於諸多疑點尚未得到求證,所以還無法蓋棺定論。曹操墓究竟在何處,依舊是迷霧重重。不得不讓人感嘆,曹操果真狡猾聰慧,一個墓地就成了千古之謎,至今未解。
-
7 # 唐時星光
七十二疑冢實際是後來的北朝墓群,葬的多數是東魏北齊的王親貴戚,其中就包括蘭陵王墓,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的天子冢等等…這個說法應該是《三國演義》誤導的。
曹操要求薄葬一來是特殊時期防止動亂,崇尚節儉,二來感覺是他挖了太多別人的怕自己被報復吧…
回覆列表
曹操向以狡詐或足智多謀著稱,這也反映在他的葬地上。據說他為防後人偷掘其陵墓,故意佈下七十二疑冢使人不知真偽。這是否是真的呢?
據史籍記載,曹操於66歲時病逝於洛陽,遺命把其遺體運回鄴地安葬。他在生前就已為自己籌建陵墓,位置在戰國著名人物西門豹祠以西。然而,臨漳一帶西門豹祠很多,曹操墓在哪一祠之西呢?晉朝著名文學家陸機說在“鄴之西崗”附近,即今豐樂鎮西門豹祠一帶,但後人多認為不確。
傳說中的七十二疑分佈在自臨漳縣三臺村以西八里的講武城直至磁州的大片地區,每一都形如小山。許多人相信其中心有一座是曹操墓,但歷史上無數的文人墨客考察過那裡,均沒有收穫。從被人盜掘或為考古工作者調查過的疑冢情況看,每冢都有遺骨,墓主都是北魏、北齊時代的王公要人。
正因為此,有人認為七十二疑並非曹操的埋葬地。不過也有人堅持認為疑是曹操生前所設,後為北朝的王公命婦坐享其成。“一棺何用如林,誰復如公負此心。聞說群胡為封土,世間隨事有知音。”曹操在歷史上向有雄之稱。七十二疑冢一事更令後人氣憤不已:“奸雄生前害人,死後亦欺人。”
據說,清順治初年,漳河水涸,捕魚者無意中發現河底有塊大石板。由石板縫隙進入地下,幾十步外有一石門,門內盡美女,分列兩行,或坐或倚或臥,不大一會兒就化作了灰。再往裡走,有個石床,床上躺著一個儼然王者的人,從碑石中知他就是曹操。
但是,此說過於神奇,又與史籍所載“主薄葬”相違,恐難讓人相信。曹操陵墓到底在何方,仍是一個疑案。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