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白文史mcn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劉備。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年—223年在位),字玄德,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託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1]後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個人介紹來源於百度百科)

    一、寬仁、忠厚、善於籠絡人心

    劉備為人不愛多說話,喜怒不形於色,能謙恭待人,城府極深,不甚愛讀書,喜玩賞評犬馬、音樂、美衣等當時士人才子間風行的雅樂之事。劉備寬仁、忠厚、慈善、好施、善於籠絡人心,這是他性格中遠遠勝於曹操的地方。劉備曾說過:“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曹相反,事乃可成”“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初識徐庶,劉備得到“的盧”馬一匹,伊籍對他說“此馬不可騎,乘則傷主”;徐庶對他說,“的盧”雖然是千里馬,卻只妨主,如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將此馬賜之,待妨過了此人,然後乘之,自然無事”。劉備聞言變色說:“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備不敢聞教。” 徐庶說:“向聞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試耳, 吾自潁上來此,聞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可見使君之仁德及人也。”這真是“凡人立身行事,務使每一行為堪為歷史楷模。”

    劉備在平原任職時,有個仇人派刺客去刺殺劉備,劉備卻盛情地招待刺客,使刺客大受感動,不但不忍下手,反而把來意告訴了劉備。曹操大軍南下,劉備扶老攜幼而撤,日行數十里,眼看曹軍將至,有人建議棄民而走,劉備卻不同意。他說:“幹大事必以人為本,現在百姓們信任我,投靠我,我怎能忍心丟下不管!”作為一國的領袖,必然會遇到與自己掣肘甚至反對自己的人,對這樣的人,劉備一般也能容忍,不橫加殺戮。有個麋芳,本為關羽部將,關羽北伐時他投降孫權,獻出荊州,使蜀漢遭受重大挫折。麋芳的哥哥麋竺仍在劉備手下做官,但劉備並未遷怒於他,還設法安慰他,讓他不要背思想包袱,安心工作。反觀曹操,動輒殺人,有時明知對方忠於自己,但出於形勢需要,也照殺不誤。在這一點上,劉備為自己贏得了滿分。劉備在攻破成都以後,並沒有對成都百姓大動干戈,而是和平地進入城內,並善待蜀地官員,給予重用。對劉巴的處置,更是體現了劉備的寬大胸懷。劉巴這個人一向看不起劉備。曹操伐荊州時,荊州官員大多追隨劉備,但劉巴卻投降了曹操,劉備深以為恨。後來劉備南取三郡,劉巴當時就在那裡,他仍然不願投降劉備,於是跑到了益州。劉備平定益州之後,劉巴落到了劉備手中。但這時劉備卻並沒有為難劉巴,而是任命他做官。這件事集中體現了劉備的寬厚容人。

    二、禮賢下士,慧眼識才

    在愛才、用才上,儘管劉備、曹操、孫權三人有共同的特點,但劉備比他們兩人更勝一籌,在用人方面,劉備會用人,禮賢下士,慧眼識才,能團結人,終成大事。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到“雪弟恨”興兵伐吳,為義而死,劉備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著不朽的信念:“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誡,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陳壽也評價劉備為:“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他一生重用諸葛亮,如魚得水,共謀大業。他在鄉黨之中得到後來勇冠三軍的關羽、張飛,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鎮守了漢中這個戰略重地……從另一方面說明劉備知人善任的本色。“以性情相契”,發現和招攬人才,知人善任,進而“得道多助”,在身邊形成了忠義篤信的蜀漢集團。在當陽長板坡,趙雲忠心保護幼主,於曹操百萬大軍中六進六出,殺死曹軍大將五十餘員,救出甘夫人和阿斗,當趙雲把幼主捧給劉備時,劉備怒摔阿斗。從此君臣一心,矢志不渝。與當時各路軍閥之間、將領與下屬之間那種爾虞我詐的處事為人方式截然不同。徐庶,作為第一個投到劉備麾下的比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一見劉備,便被劉備坦誠相待,拜為軍師,委以指揮全軍之職.樊城大戰,先後打敗呂氏兄弟和曹仁,讓徐庶大展鴻圖,大出風頭.而當徐庶得知母親被曹操囚禁,辭別劉備時,劉備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凝淚而望,卻被一樹林隔斷,玄德以鞭指曰:“吾欲盡伐此處樹木”。眾問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如此難以割捨,不難看出,劉備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望人才的來歸. 作為徐庶,司馬徽等人竭力推薦的臥龍——諸葛亮,劉備不惜屈駕,一而再,再而三的親自登門拜訪,以求其出山.初見孔明,劉備見其仰臥在草堂几席上休息,便不顧關,張二人的勸阻,愣是拱立階下半晌;聽罷隆中對策,先是避席拱手謝,繼而“頓首拜謝”;但聞孔明“久樂耕鋤,懶於應世,不能奉命”,當即“淚沾袍袖,衣襟盡溼”,及至孔明答應輔佐,又不禁“大喜”。事實證明,劉備的這一招棋走對了。他的禮賢下士、慧眼識才贏得了諸葛亮的心。諸葛亮出山後,感恩戴德,勵精圖治,鞠躬盡瘁,為劉蜀集團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 計謀過人,膽識超群

    劉備是一個富有膽識胸襟的人傑,有著適應環境、靈活機智的一面,能夠“屈身守分,以待天時”。劉備出身卑微,論經濟,背景無法與曹操,孫權相比,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不斷採用依附的處世策略.投陶謙,依呂布失敗之後,劉備又歸順曹操,儲存實力.在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一回裡,劉備就深知自己在人屋簷下,一定要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才能儲存自己,以等待時機。便在後園種菜,不問世事。當曹操說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的時候,劉備被說中了心思,又害怕曹操看出自己胸懷大志被其加害,而驚得酒杯落地,卻能機智地借雷電之聲將自己的震驚掩飾過去,真是“隨機應變信如神”啊! 轉劉備的勢力不斷壯大,引得東吳孫權寢食難安,於是密謀周瑜設下"東吳招親"的鴻門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劉備攜著趙雲來到江東。一到南徐,劉備即用樹上開花大造輿論,讓吳國太插手此事,以致弄假成真。等到後來,孫權,周瑜想軟硬皆施扣住劉備時,劉備使出瞞天過海之計,智激孫夫人,阻退追兵,解除圍困,得以順利逃脫。最終,孫權落了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四、仁中有偽,公私不明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看待任何事物應一分為二.劉備雖處處以愛民為本,待士誠心寬厚,肝膽相照,但其作為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身上必不可少的存在著一些虛偽的東西. 如魯迅先生就評價說三國“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 張松,三國中的無名之輩,從許都轉來要到荊州。劉備知道了,親自迎他進城,一直陪著他,專門為他設宴擺酒席。張松見到劉備這樣熱情,厚禮相待,很受感動.劉備為人忠厚,又有遠見,一心恢復漢室江山,他簡直高興昏了,認為劉備才是他真正要找的人.他決心離開劉璋,投奔劉備,就把益州的地理,人情,山川,物產向他介紹,還把早已畫好的西川地圖獻上,請劉備早日出兵入川.其實劉備又哪會因劉璋是同族而不取西川呢 ?他對張松說:“他日事成,必當厚報”。才是真心話.最為難以讓人理解的是,像趙雲那樣的戰功累累的忠臣,宿將,只是因為某些政見和軍事見解不同,便受到了壓抑。《三國演義》關於關,張,趙,馬,黃 "五虎將"的排列,完全沒有事實根據.事實是,劉備稱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趙雲不得入列,而為翊軍將軍.翊軍將軍是次於前後左右將軍的一種名號將軍,或謂雜號將軍,列將軍.劉備稱帝,關羽,黃忠已死,右將軍張飛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並由新亭侯進爵為西鄉侯;左將軍馬超升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由前都亭侯進封斄鄉侯.而趙雲仍為翊軍將軍,而劉備生前始終不給趙雲封侯。 總的來說,劉備作為一位白手起家,最終建功立業的明君,其性格雖有不足與缺陷,但其仁義,智慧,膽識等風範卻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和借鑑的。

    參考資料:[1]《中國小說史略》作者魯迅第十四篇《元明傳來之講史》2]《三國演義論文集》作者魯地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

    [3]《三國演義新探》作者沈伯俊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 2 # 橫盡虛空

    劉備,字玄德,靠著驚人的智慧和識人籠絡人的本領,以及超出常人的韌性隱忍和果敢堅決,終究與曹魏東吳三分天下。白手起家,成功成為三分天下之一,為人品德且不說,頭腦跟手段不用說,超一流水平。光從軍事指揮能力就可見,實力超群,比曹操都不遜色多少,比孫權強太多。

  • 3 # 更好及

    劉備白手起家,最後稱帝一方,三分天下,是傑出的政治家,梟雄。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以仁義示人,其奮勇霸氣的一面被有所遮掩,但作為一個長期征戰沙場的人,統領這麼多豪傑將領,是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的。

    劉備一生奔走,足跡廣佈,河北,河南,山東,湖北,四川,江東等,手上的實力也時大時小,也常常打敗戰,損兵折將,寄人籬下,雖有大志而不得不委身於他人,如在曹操,袁紹,公孫瓚,劉表等處,受盡艱辛,但是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在年紀將近六十歲的時候實現自己的皇帝夢。從這一點來說,他是一個堅強的人。

    劉備一生很會識人用人,親手提拔了一批蜀國的將領,廣為人知的馬謖就被他認為不堪大用。在這一方面,他可以說獨具慧眼。

    劉備的遺詔有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將要死的老父親,對自己兒子的囑咐,這是一生總結出來的經驗。可以看出,劉備對人性,人心,生活的獨到理解與洞察。

    用劉禹錫的詩作總結吧,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4 # 談談歷史中的那些事

    劉備的大致情況

    劉備在東漢末年期間憑藉著自己的本事與運氣成為了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也在後續被稱呼為“先主”。雖然出身在皇家子孫(具體是不是真的需要考察),但是從小都身處在家境貧寒的環境中,早期還是以販賣草鞋作為生活的依靠。以前自己創業的時候遭受過非常多的困難,也曾經四處逃竄,在曹操,袁紹等多位的諸侯其下工作過,但都找不符合自己的理想,最終在諸葛亮等一幫人的幫助下最終在成都稱帝成為了蜀漢的開國皇帝,並以此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如何評價劉備:一個優點,二個缺點

    那麼我們如何來評價劉備呢?劉備雖然我們大家都是知道他,但是大多數的人知道他的途徑僅僅是透過電視劇和名著小說《三國演義》中知道和了解他的;在這電視劇和小說中劉備給我們留下的映像都是以“胸懷大志、禮賢下士、寬厚待人”,不過的是劉備有著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哭,我們可以在網上看到很多留言都在戲謔說:劉備的江山都是自己哭出來的。

    不過我們知道的那些都只是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上展示出的劉備形象,這些出品人可能會出於自己喜好的原因偏向於一方會有所的誇大,所以不能作為主觀點來看。那麼歷史上的劉備我們又是怎麼看待怎麼評價的呢?

    僅僅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劉備可以說用一句話來形容“一個優點和二個缺點”

    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我們可以看出劉備的優點在於特別擅長用人和維護團結好自己小圈子的各方人士,這一點可以說甚至是優於曹操了。

    不過缺點的話也是有二個方面的:一個是容易感情用事,二個是不能分析好主次矛盾。

    在關羽被東吳殺害之後,劉備得知這個訊息,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告執意要出兵攻打東吳要替自己的二弟關羽報仇,結果呢最終的結果是大敗東吳,損兵折馬,消耗掉了蜀國一半左右的兵力,一下子讓蜀國成為三足鼎立中最弱小的一方,這就是劉備的感情用事。

    看過《隆中對》的朋友們都知道在那裡面諸葛亮是有明確的戰略方針的,那邊是“東聯孫吳,北拒曹操”,從我們現在哲學上來看曹操和劉備是屬於主要矛盾的,而孫權與劉備屬於是次要矛盾。在每一次孫權派人索要荊州的時候,諸葛亮從來都是利用死皮賴臉的磨過去,從來不和他們發生衝突,並且在後期還歸還出來了荊州的部分土地。但是劉備在攻取西川的時候留下了高傲的關羽鎮守荊州,我們都知道關羽是非常蔑視東吳的人,稱呼他們為鼠輩,而關羽自然也是不會知道主次矛盾的,最終被殺。這便是劉備在主次矛盾上不分的後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和一個新生代偶像關係很好,我們有沒有可能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