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族詩社講詞堂
-
2 # 老街味道
問題:為什麼有人不喜歡按平仄韻律創作詩詞呢?他們真的會寫格律詩詞嗎?
前言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看,詩和詞需要分開考慮。填詞的人說不喜歡按照詞譜的平仄要求填寫,你可以判斷他真得不會。
作詩的人說不喜歡平仄格律,就不一定了。
一、填詞不是填空有些人不瞭解填詞的要求,誤以為把字數搞對了就是填詞,這就把古人想象的太簡單了。詞,一開始被稱為倚聲填詞,要按照曲譜填詞,也有高人能夠自度曲,如柳永、姜夔、周邦彥等人,既可以作曲也可以填詞,這和今天的詞曲作者沒有什麼不同。
您試想一下,不懂音樂的人,聽了一支曲子就可以填詞麼?
南宋以後,很多曲譜漸漸遺失,後來明朝人開始製作詞譜,我們今天一般按照清朝政府編撰的欽定詞譜填詞。所有的詞都有詞譜依據,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要求。
李白《菩薩蠻》詞譜: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換韻,兩仄韻、兩平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 ◎●●○△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 ⊙●●○○ ⊙○⊙●△這首詞譜是明清人根據眾多的前人詞譜歸納出來的規律,後人填詞都是以詞譜為準。
如果哪位“詩人”說填詞不用考慮平仄格律,基本就是個外行。
二、詩有格律詩和非格律詩但是古體詩也有一個要求不能犯錯誤,否則也是不懂詩舊體詩分兩種,近體詩是格律詩,古體詩不是格律詩。格律詩要求嚴格,古體詩寬鬆一些,但是古體詩也有一個要求不能犯錯誤,否則也是不懂詩
1、格律詩
各律詩有四種基本句式(另有變格與拗句),這四種句式分別作為第一句,因此律詩也有四種組合。兩句為一聯,絕句二聯四句;五、七律四聯,分別叫做: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單數聯稱為上聯,雙數聯為下聯。下聯必須押平聲韻。
五律《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古體詩
古體詩自由得多,但是古體押韻也有要求,一組韻中要麼平,要麼仄,否則也不是懂詩之人。
例如這位網友的“五言絕句”《 風陰虐寒》
風陰虐寒枝,雨冷劫冬池,孤雁渾不怕,從容舒雲翅。
第一句押韻“枝”,第二句押韻“池”,都是平聲韻,第四句押韻是“翅”,變成了仄聲韻。(今天說詩以隋唐以後詩詞舉例,因為之前古詩裡面字的發音、押韻與後來的韻書會有些不同,這裡不多解釋。)
就這首詩來說,絕句只有四句,是不能換韻的。第一句要求不嚴,但是第2句和第四句的押韻絕對不能錯,不能第二句押平韻,第四句押仄韻。下面看看古人是怎麼押韻的: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唐代: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住、處,2、4句押仄韻
《靜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霜、鄉,2、4句押平韻。
結束語結束時,說一說換韻的情況。
不換韻的古體詩韻腳,平仄要一致;換韻的古體詩,一組以內,平仄也要一致。例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兩句一組,有四句一組,觀察一下每一組的韻腳,平仄都是一致的:
-
3 # 陽光美童子
按照格律要求寫的才是嚴格意義上的“詩”,不按格律要求寫的叫打油詩。
詩歌,顧名思義,是詩和歌的結合體。漢語言本身就具備抑揚頓挫的音律之美,古人根據語言的頓挫,用平仄的方式來限定詩歌的音律,這樣就使我們的詩歌在追求意境美的同時,更加方便於傳唱。
嚴格意義上的詩,是必須遵守詩詞格律的,特別是熱衷於五言,七言的詩人。格律看似簡單,實際上需要具備許多非常專業的漢語知識,除了掌握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音韻,還有格律上的拗救等常識。
但是,詩歌的核心是他的境界。境界沒有,格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乾隆皇帝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詩,有格律,沒境界,就算貴為皇帝,也沒人傳唱他的作品。
曹雪芹就說過:若是有了佳句,平仄格律也是可以不要的。這句話,我們得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不能誤導學習格律詩詞的人。
一個懂得詩詞格律的人,在為了作品的境界而捨棄格律原則,和一個不懂詩詞格律而只求詩詞意境的人,是無法相提並論的。就好比一個登過高處的人,回到低處,和一個從來沒有到過高處的人談論遠方一樣。
特別是現代社會,接受專業音律學習的人畢竟不多,許多人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常常在一些場景有感而發,作詩幾首。我覺得這也是一件好事,說明傳統文化在我們老百姓的骨子裡紮根很深的。不按格律寫詩,不過是文化以另一種不太嚴肅的方法來教化我們。
相比之下,一些在文化、教育領域的某些“大咖”,他們精通格律,文化功底很深厚,但是卻把詩寫濫了。生活寫詩,應酬寫詩,旅遊寫詩,完全就是翻版的乾隆皇帝,只追求數量,不講究質量。這,反倒是一種悲哀吧。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詩窮而詞出,詞盡而曲出。詩詞或許已經走過了他的高峰期,我們再也無法在這方面去超越古人了。
眼前有景道不得,古人有詩在上頭。
-
4 # 王鐵兵字老鐵
簡單介紹一下格律詩詞。
格律詩,指的是全律格化的近體詩,它是近體詩的特例,也稱狹義近體詩。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的字數,可分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規格,音韻有一定規律,變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規則。具體分為五律、五絕和七律、七絕。詞,是由詩衍化而來的。詞的用韻、平仄、字數、句數與近體詩一樣,都有嚴格的規定。按照字數的多少,詞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大調亦稱長調(91字以上)。
筆者認為,如何創作詩詞與作者的愛好、知識儲備有關,會不會寫格律詩詞因人而異。中國是一個詩樂的國度,有“大樂與天地同和”的思想。特別是舊體詩詞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奏出了各自時代藝術的最強音。在當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當全社會重燃對中國古詩詞的學習激情之時,當代詩人就一定能創作出優秀的格律詩詞。
-
5 # 芝麻花兒
既然不按平仄韻律創作,那就不叫詩詞唄。
不能說,整齊的四句八句,就叫詩詞吧?
符合一種文體,首先得有這種文體的特徵,近體詩詞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要講究格律,不講究那還叫詩詞嗎?
有小小出律倒是可以忽略不計,不能隨心所欲。
其實白話文,新詩也沒什麼不好,反而更能釋放寫者天性,若非當初怎麼會發起新文化運動呢?
直到而今,已然剝離了古漢語境,形成了而今新韻新體漢字環境。
若是不懂平水韻,入聲字,真的就別玩什麼詩詞啦,無拘無束,心之所到寫幾句新詩不是很好嗎?
為什麼非得弄個整齊的幾句,然後冠名詩詞,卻又沒有詩詞的規則,連基本的合轍押韻都不能,貽笑大方。
不冠名詩詞,沒人說什麼。
詩詞就所謂的帶著枷鎖跳舞,平水韻表是一定要懂的,常用入聲字也要記住,既然玩近體詩就要玩最純粹的種,才過癮。
別說什麼與時俱進,近體詩用中華新韻,會失了近體詩的風骨,就如,樂府,歌,行,吟,賦等等,你根本無法給他們穿上新裝而依然保持原有的體裁特徵。
詩詞也一樣,玩詩詞,不管近體詩還是古體詩,要遵守他們特有的文體規則,即便是已經與這個時代語境格格不入,而讀不出該有的優美旋律。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斜現在讀xie而不在讀xia,
可你若是寫近體詩,這個字還就得給它讀xia才好,平水韻表就是這麼標註的。
還有就是一些入聲字,而今也是平聲,也需要懂,而且要會用。
要不說詩詞小眾文體,原因也在此。
詩詞是要講究平仄押韻等等各種規則束縛,若非何以稱詩詞呢?
既然喜歡,就別嫌麻煩,試著一點點深入研究,你就會發現其樂無窮,浩瀚無邊,比新詩更精緻更含蓄更完美的表達出你想要寫的東西。
-
6 # 手機使用者6330648176
上次我說過,不管怎麼寫詩,如果喜歡按格律要求寫的,你就認認真真按照格律要求去寫,如果不喜歡按格律要求寫的,也就是喜歡自由發揮的,你可盡情的去寫,誰也不要去否定誰,但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你如果是不按照格律要求寫的你就不要標上或說自己的是格律詩,我常看到有些人,明明寫的不是格律詩,他也喜歡標上或說自己寫的就是格律詩,這就好比人家做的是一把銅壺,你做的是一把鐵壺,而你非要把自己的說成是銅壺,那不是笑話嗎,還有一些人,自己完全不懂格律,人家給他提出了問題,自己不虛心接受,還一個勁的說,我表達的是意境,我要問問了,你連筐都沒有進入,談何意境,這不是自欺欺人嗎,所以不要再製作偽劣產品了,該認認真真反思反思了。
還是那句話,不要相互攻罵,沒有意思,該怎麼寫就怎麼寫,學習人家的長處是大有裨益的。
-
7 # 望君山人
詩詞的所謂“平仄格律”,開始時就是要求“順口”,亦所謂“朗朗上口”,做得好可增加音韻之美。後人加以總結,得出一套理論。於是大家便照單疊貨,按它的要求填詞。結果音韻美是美了,但容易害意。於是,從古到今,人們一直試圖掙脫它的束縛。於是唐詩之後有宋詞(長短句),宋詞之後有元曲(白話入詞),詞曲之後有新詩(可不押韻)。詩詞的發展史說明,寫詩作詞最重要追求意境。那些至今還在研究、推銷“平仄格律”的人,沒有一個是懂詩詞的。所見他們用“填鴨式”寫出的詩詞,沒有一件是好的。毛澤東說,現代人即使要玩點古典詩詞,也要打破清規戒律,押大體相近的韻就可以了(大意)。平仄格律雖然可破,但不能拗口。這是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及審美特徵之一,應當堅持。
-
8 # 包裹著幸福
就我而言,確實不懂得平仄以及格律等專業知識,自己只撿上口的和順口的對,所以錯別字特多,更談不上那來的工正了,只當自娛自敘而已。但大眾平臺,但凡能參與,自己就知足了。
-
9 # 正吉375
詩,古有風雅頌,後有律詩,詞牌,現有近代詩。詩的主要特徵是用詞造句精煉,押韻。
律詩是詩的典型代表還要有每句字數相等,平仄相對,讀起來朗朗上口。不能以律詩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
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能不算詩?
-
10 # 一笑貫長天
我就不按格律寫詩,為什麼要按格律寫詩?按照格律寫的詩都好嗎?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有幾個完全按格律寫詩的?
那些張口閉口格律的所謂詩人,你知道為什麼按照格律寫詩嗎?不要背書!用你自己的理解去解釋!什麼孔子云了,什麼王力說了,還有王國維曰了,這都不是你的。我教學生時說,什麼是你自己的?理解了,用自己的實驗驗證對了,然後用自己的理解去說,那才是你自己的,動不動就從棺材板裡面往出拽棺材板是你自己的嗎?古人說的都對嗎?八股也是古人的!也曾是一時的精華,為什麼現代不用了?
好好的一件藝術品,為什麼要強行地給她加一些某些人刻意的因素呢?沒有才華去寫詩就去弄條條框框,進入我的條框就是詩,否則不是!書法界有個康有為,字寫的不堪,不知怎的腦洞大開,搬出了碑學,於是一筆刻板,無聊的書法居然乾坤挪移成了屈指可數的書法家了!八股也是如此嘛!按照我的格式寫才可以被官方承認。你看看那時的文章都是什麼樣了!
使用格律無外乎韻律感強,抑揚頓挫佳!一篇合乎格律的詩歌更加適合於詠誦,說來是好事,但這種好事只能適合初級的玩家,高階的一定會拋棄它!為什麼?我還是打個比喻,在我們唱歌的時候,你能忍受總是按照一個旋律的歌曲去唱嗎?無論多麼喜歡聽的歌曲,唱個半天恐怕誰都會煩躁吧?好的歌曲能流行一段時間,長了就聽膩了,詩歌不是如此嗎?
李杜詩歌萬古傳
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寫詩總是按照起承轉合都可能被改變,格律為什麼就是詩歌的不變圭臬呢?
詩歌的靈魂是意境,格律只是輔助,或許輔助都多餘!
-
11 # 使用者青松嶺
詩詞對聯寫出來是讓別人看的,咬文嚼字很多人看不懂,況且中國之大,地方語言複雜,發出來的音律方言語重。平仄發音可能是康熙字典裡的韻律。大多數人能用的很少,就是現在的普通話發音北京也沒有天津的準,用漢語也不一定學會武漢話,武漢三鎮的發音也是大不相同。又有一說,現在很多人是拿手機當玩具,消磨時間的。還有一些人是男是女雙方互相不認識,說出的對聯只圖開心娛樂。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也說兩句。提問者應該是說當今的所謂的詩人,不喜歡按照平仄韻律寫詩詞。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從平仄韻律來看,提問者應該說的是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如果寫近體詩,的確需要遵循近體詩的格律,如果寫古體詩,那就另一說了,尤其是雜體詩,就是詩中的另類,除了押韻有規律,至於句式,平仄等等,完全沒有限制。比如說字數,只要能表清意思,兩言句,三言句,甚者夾雜四五六七言,的確,當今,有人偏愛古風,至於原因就不說了,至於偏愛雜體詩,無奇不有,真不敢說沒有,我只能說還沒發現。
說了詩,再說詞,說寫詞的人都是外行。倚聲填詞。如果填詞不按照詞律來填,那成什麼了?那就是押韻的雜體詩啊!長短句啊,二三四五六七言都有,甚至有一言的。比如十六字令的起拍,標準的雜體詩。當今的詩詞圈很少人倚聲填詞了,不倚聲也可以。至少你得按照詞律來填,詞律從哪裡來的?不是把相同詞譜的詞,綜合一起,看看哪個位置平仄都用過就是中,填詞的時候可以隨便填。詞律是,你找一首例詞,按照例詞的平仄來填。為什麼呢?因為你不懂倚聲啊!古人現成的,倚聲的詞譜,如果把這些再去掉,還填什麼詞?乾脆寫雜體詩算了,哦,對了,李清照幫這類人起了個好名,叫長短句。
第二個問題是,他們真會寫格律詩詞嗎?第一個問題回答完了,如果仔細讀讀,這個問題就不用說那麼多了。其實,還真不敢說他們不會寫格律詩詞。按照如今詩詞圈所謂的格律詩詞標準寫出來的都算格律詩詞,只能說他們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