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退而薄田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出自《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全詩為: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詩中描述了一個女子被丈夫拋棄的哀怨之情。其意為: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詞情哀怨悽婉,屈曲纏綿。“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而這“閨怨”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託。

    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 2 # 南果果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淒涼之苦了。

    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何事”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閒置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裡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

    故人:指情人。卻道故人心易變(出自娛園本),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二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裡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裡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

  • 3 # 木槿紫月

    與當初許下海誓山盟、比翼雙飛的無情富家子多麼的像啊,可如今他在哪裡呢?

    是被負心的女子對年輕姑娘遇到渣男,陷入情網時的勸諫

  • 4 # 微雨聽瀾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出自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全文非常哀怨,引用了無數古代的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憂愁,文詞憂傷氣太重,可以說一句詩文恰似一聲嘆息!

    01.原文。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02.一聲嘆息。

    人的一生有很多初見非常美好,情同姐妹、親如兄弟的有之,海誓山盟的情人更多。可是初見的美好隨著時間的推移,完全變了樣子,因為人心易變。

    驪山之上,楊玉環淚如雨下,一句因國事而終沒有怨言的話語,始終在唐明皇的耳中迴響,想起當年的誓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此時的唐明皇估計很想回到自己錦衣郎的時候,可是一切都在變化。

    即使主宰天下的大唐皇帝都不能守住當日的美好願望,世間的其他人又怎麼能夠如願以償呢?人心不古,世事變遷,山盟雖在,長情難託。還是看淡世情,洗洗睡吧。

    03.結語。

    用了這些典故,都是一種哀怨,是一種對世情的失望和嘆息,我想納蘭性德此時,正處在失意的時候,對任何事情都存在悲觀的想象之中。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恰似一聲嘆息!並非無情,而是事與願違、世事難料。

  • 5 # 曦觀

    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化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典故 更是具有諷刺意味

  • 6 # 閫外男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出自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頭兩句大家都很熟悉,“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那這兩句應該怎麼理解呢?1.我們先看看納蘭性德跟《納蘭詞》。①納蘭性德在詞壇的地位很高,王國維都忍不住這麼誇: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這個評價相當高了。

    ②納蘭性德的生平(簡單摘幾個點)納蘭性德是滿洲正黃旗人,他的爹大家都熟悉——葉赫納拉·納蘭明珠,他的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這家世一聽就唬人。納蘭性德的仕途自然就跟開掛一樣,年紀輕輕就深受康熙皇帝的賞識。“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但是不知道是生來就是個散逸文人,還是一等侍衛讓他難以實現理想。納蘭性德不圖功名利祿,內心深處還厭惡官場的庸俗虛偽。特別喜歡結交一些性情相投、愛好一致的布衣朋友,大家在一起遊山玩水,討論文學。

    另外補充兩個重點:

    △納蘭性德特別喜歡荷花,常常以荷花自喻。△納蘭性德是個痴情的種。③納蘭性德的詞風

    誠如王國維所言,納蘭性德喜歡用自己最原始的狀態去貼近事物,很多時候都是從細微處著眼,用真摯自然、清新婉麗的語言,透過白描般的手法、不事雕琢的讓感情在字裡行間訴出。

    納蘭性德的詞風受李煜的影響較大,他自己也十分欣賞李煜。

    “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2.再看看這首詞。

    這首詞的成詞年代大致是在康熙十六年之前(納蘭性德夫人盧氏難產去世,詞風大轉)。是一首擬古之作,在詞中也運用了很多典故。

    ○“何事秋風悲畫扇”——漢朝班婕妤被棄典故。

    ●“驪山語罷清宵半”——李隆基與楊玉長生殿盟誓典故。

    ○“夜雨霖鈴終不怨”——楊玉環死後,李隆基作《雨霖鈴》曲寄託哀思典故。

    總的來說,這首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從感慨人生不如初見開始,哀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透過略帶一筆的濃情蜜意(驪山語罷),巧妙地轉到李隆基和楊玉環海誓山盟的愛情也最終一排兩散,並以“終不怨”三個字順暢地接到了末句自己表達的題目中“決絕”的心意。女子的閨怨之情就在這悵然結束。

    3.最後看看“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如上面所講的,納蘭性德筆下的女子將二人比作李隆基和楊玉環,藉著他們的故事說道: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大概意思我們都看完了,但是詞到了這裡就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女子借用漢唐典故表達決絕之意,另一種是說納蘭性德是以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我是傾向於第一種看法的,原因有三:

    ①前面講了,納蘭性德喜歡結交性情相投、愛好一致的布衣朋友,跟他們一起縱情山水、鍾情文學。納蘭性德還喜歡用荷花自喻,這樣的一個家世如此,還生性淡泊名利,交朋友願意散盡錢財只交心的人,恐怕說不出提醒朋友要始終如一,生死不渝的話,自然也不會繞個圈子來警醒自己如何對待朋友。②前面還講了,納蘭性德是個痴情的種,詞風也收到李煜、《花間集》跟晏幾道的很大影響。恐怕這會年紀還不太大的他單純寫男女愛情的機率大一點。③坊間一直流傳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為自己初戀謝雪梅(傳為表妹)所作,謝雪梅因被送到宮中做了康熙的妃子,兩人從此訣別。經我多方查證,確實沒找到謝雪梅這個人(倒是康熙的惠妃葉赫納拉氏挺符合事蹟線的,可惜也沒找到直接證據),但就詞論詞而言,如果這首詞是納蘭性德替謝雪梅寫的,無論是“決絕”還是“人生若只如初見”,都挺符合二人之間的關係,後面李隆基與楊玉環的典故就更符合二人的境遇:唐明皇都保不住自己深愛的楊貴妃,何況是你呢?

    所以我覺得,這句話就得按第一種說法理解:(可)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現在我們到了這種地步,那只有決絕的再也不見。)讓女子的哀怨這樣子躍然紙上,迴環不絕不好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莊子》的“齊諧”和《列子》中的“夷堅”是同一個東西嗎?它們分別是什麼,有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