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卜口
-
2 # 張紅偉書畫篆刻創作室
想寫好隸書必須遵循"一波三則"的基本法則,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先說一下"一波三則"的出處。一波三折應該是由一過三折筆演化過來的,一過是說每寫一個筆畫,三折筆是說完成這個筆畫需要有三個動作。意思很明瞭了,一波三折,指的是書法筆畫的基本筆法。書法上所有的筆畫,小到一個點,大到一個長捺,都不是隨意一寫就可以的,必須包涵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動作,這個在隸書,篆書,楷書,相對靜態的書法上表現的極為明顯。
書法的筆畫跟鋼筆字的筆畫,差別就在這裡,鋼筆字的筆畫沒有起止處複雜的動作,信筆為之即可,但是毛筆字如果也信筆為之,就是敗筆,不是說寫法不同就說你是敗筆,而是這麼寫出來筆畫,肯定是有問題的,一覽無餘,一眼見底的單調的筆畫,不符合書法美的要求。
所以說"一波三則"是隸書用筆上的典型特徵,特別是隸字中的主筆橫、捺畫幾乎都用此法。所謂“起筆蠶頭”,即在起筆藏(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收筆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所有隸筆的直往往有明顯的波動性,富於生命力。實際上隸書的筆意,是建立在筆畫運動方式基礎上的。
總之,筆法是為效果服務的,這個不是理論上需不需要的問題,而是幾千年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
-
3 # 德蘭堂徐鴻學
隸書也要遵循一波三折這個運筆法則的,而其他書體也不可或缺一波三折。
我們通常說的一波三折,多指楷書中捺畫的形態。說要寫出合法漂亮的捺畫,就要寫出一波三折的效果來,這個說法大家都認同和接受。至於其他書體有沒有一波三折這個說法,具體起來,可能真說不出個子午卯酉。那麼,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一波三折。
其實一波三折最初是一個書法術語,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波就是捺,折指的是轉換筆鋒,三是虛數,指的是多次。說的是寫一個捺畫多次轉換筆鋒,形容用筆比較豐富。
明代豐坊《書訣》載: “鍾繇弟子宋翼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說是翼原先寫捺平拖直過,生硬呆板。經過鍾繇的指點,學會了一波三折,明白了正確的用筆。黃庭堅的書法具有明顯一波三折的特點。後來一波三折演變成一個成語,形容文章或者事情充滿曲折和變化。
關於書法中的一波三折的問題,是有出處的。而且真正理解其內涵的人,不多。大家都是在淺層次上解讀,把它固定在捺畫上,其實一波三折指的是書法所有筆畫的完成方式。表面上看,淺層次看,一波三折指的是捺畫不平寫,有三次彎折,這個都看的出來,很明顯。一波三折是由一過三折筆演化過來的,一過是說每寫一個筆畫,三折筆是說完成這個筆畫需要有三個動作。意思很明確了,一波三折,指的是書法筆畫的基本筆法。
書法上所有的筆畫,小到一個點,大到一個長捺,都不是隨意一寫就可以的,必須包涵起筆,行筆,收筆,三個動作,這個在隸書,篆書,楷書,相對靜態的書法上表現的極為明顯。
書法的筆畫和硬筆的筆畫,其實有較大差別。硬筆的筆畫在起收筆處沒有那些複雜的動作,一個簡單的停頓就隨便搞定,但是毛筆字如果這麼隨便書就,則是敗筆,不是說寫法不同就說你是敗筆,而是這麼寫出來筆畫沒有內涵,屬於一眼見底的寡淡而單調的筆畫,不符合書法美的要求。
-
4 # 王登泰
題主你好,要回答你的問題,首先要明確一波三折的含義,隸書中講的一波三折,首先是指的運筆過程和運筆方法,也就是運筆的三個不可缺少的方面,即起筆,行筆和收筆。凡正書如篆書隸書楷書都要求逆鋒入筆(起筆),回鋒收筆,中間行筆可程要穩。其次,隸書要求主筆蠶頭雁尾,中間行筆不能太直,太直則失去生氣,沒了情趣,不論橫劃,捺劃,收筆都要出雁尾,也就是說,隸書中的主筆橫劃或者捺劃,都要做到一波三折,只有這樣,寫出來的字才不致於呆板,如果沒有一波三折,寫出來的隸書字就缺乏了生氣。浮淺之見,謝謝!
回覆列表
在隸書中,橫畫也經常被稱之為波畫,含一波三折之勢,故名。波畫在隸書中是作為調節結字取勢的主筆。我們先來講述這一筆畫的由來和學習這種筆畫容易犯的錯誤,而後詳述這個筆畫的特點及其運用。
第一種筆畫是篆書中的筆畫
隸書中的端橫,大致繼承了篆橫的書寫技巧,能理解“藏頭、護尾、盈中”這三個要素,便能有效地書寫出這一線條。
第二種筆畫是東漢隸書波畫
第二種筆畫是東漢隸書中最具典型特徵且常見的波畫。它大多處在凝重的點下,以及與幾條短橫相排列。這個筆畫的開張與否,直接關係到結字的舒朗與凝重。在這個筆畫中,我們看到,它比第一個筆畫增多了起筆和收筆上的頓按與飛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蠶頭燕尾”。由此,我們也就深切地體會到“先生大人們”在講述隸書時所經常提醒的“不究於篆,無由得隸”這一書法名言了。
第三種筆畫是“蠶頭燕尾”
第三種筆畫是由於拘泥於“蠶頭燕尾”而忽視了“起筆、收筆”之間的“行筆”而造成的。其缺點是缺乏中心環節二使前後下垂,使波畫的飄逸流暢及技巧上波畫的起伏彈挑因失去“行筆參照”而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