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T搬磚人

    說實話,幸福值是個非常虛幻的指標,每個人的體驗不一樣,而且,在不同時期同一個人的體驗也會不一樣。就題主的這個問題,能夠寫下一篇社會科學類的學術論文。

    就幸福值而言,是每個人對於某個階段的生活感觸和預期的一個比值,對生活的滿足感越接近於預期的目標,則幸福感越強。

    不知道題主有聽說過一個調研結果沒有,就幸福感來說,非洲部分國家的民眾的幸福感並不低於部分發達國家;就是這麼一個結果,幸福感跟經濟、社會環境、教育程度等等並沒有太多必然的關係,這是人本身的一種體驗,精神上的滿足感。

    對於題主的第二個問題,就如題主所說的,這是大趨勢,國家的城鎮化戰略推動的結果,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

    關於留守兒童、留守老人,這是國內非常明顯的一個現象,就目前國家所施行的戶籍制度和經濟水平來說,短期內是不可能解決的。

    首先,青壯年的機遇和發展問題,經濟發展好的城市對於青壯年來說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機會,同時能夠獲取更多的經濟報酬,來支撐家庭的開支、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贍養等。

    再者,就國內目前的超一線和一線城市來說,是沒有能力提供滿足所有勞動者的兒童教育和老人贍養相關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和住房資源,只能透過每個家庭的經濟水平來劃線,所以,以戶籍制度為基礎建立了積分制,如積分入學、積分入戶、社保購房等等,以達到滿足部分需求的目標,但對於剩下至少80%的人來說,他們的孩子和老人,將會成為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

    最後,對於青壯年勞動力來說,這是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選擇題。

    這幾年國家大力發展中西部地區,像武漢、重慶、成都、長沙、南昌等城市的逐漸崛起,解決了很大一部分需求,讓更多的人能在“家”門口工作,不至於跨越上千公里的距離,但留守問題依然存在。

    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現象,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也是我們每個務工人員所需要面對的選擇,回家還是留下?

    這是一個問題。

  • 2 # 黃昏的夕陽

    我們是傳承了幾千年的農耕民族,農耕文化是安土重遷的,父母在不遠游。如今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離鄉,但是到了過年都會回家,所以有了春運,印在骨子裡的文化基因是沒法改變的。

    異鄉容不下靈魂,家鄉裝不下肉身,只有背井離鄉的打工者自己能體會。留守兒童和老人都是孤苦的,骨肉分離的感覺怎麼說的清楚呢。

    國際環境的變化,國家戰略的轉變,以後回鄉的人會越來越多了。

  • 3 # 使用者陳昌銀

    父母在不遠行。老人也是交易人,派子女到哪個貴地務工實質是買賣,價值交換。

    早在八幾年,那時青壯年接到工錢都交給父母保管,補貼家用。流動人口管理行政區劃,務工人員勞務派遣不能隨便走動,賺錢有路數的,幸福多多,福滿多。

  • 4 # 老何美食記

    留守兒童是現實社會中普遍現象,兒童和老人沒有辦法,他們要上學只能在家。只能默默地承受一切,孤獨並不只有奔波在外的人有,他們小孩子和老人,也是會有這種痛苦的感覺。

    打工者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想要改變以後的生活環境,想要給孩子更好學習環境,就只能選擇在外面打工,在艱苦在難受也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

  • 5 # 重生的皮皮

    有了孩子後我的腳步停滯不前了,不想離開父母和孩子,怕自己出去了孩子得不到母愛,會有情感上面的缺失,長大了會和我不親近,老人年齡大了也會需要照顧,但被現實逼得沒有辦法,只能出來打工了,家裡工資太低,除了生活費基本攢不了多少錢,就怕有需要花大錢的地方,只能拼命賺錢才能讓家人過上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菲的世界》適合10歲小孩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