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新會陳皮調研手記

    新會人來回答一下。

    柑普茶,顧名思義就是“柑+普洱”製作而成的茶,但正宗地道的柑普,離不開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新會柑。柑普茶最早的歷史記載是清朝道光年間江門人羅天池發明的,相傳他辭官歸田時帶了不少普洱茶回來,看著新會地產的柑大又圓,一時腦洞大開自己製作了柑普生茶(熟茶工藝要到1980年後才有),結果越發喜愛,其製作方法便流傳至今。

    柑普茶最早的生成都在江門棠下鎮,但柑普茶的興起,確實在香港地區。在90年代以前,別說江門地區,整個廣東地區對於普洱茶的消費都是十分低迷,反而陳皮茶(陳皮煮水直接喝)就是一種常見的飲品。普洱的興起是90年代初期,香港文化的帶動,廣東地區才有了普洱茶的潮流。而這時候,香港人喜歡把“陳皮+熟普洱”混搭沖泡的方式,也留到了廣東,並且快速傳遍了內地市場。

    但柑普茶的高光時期,缺失小青柑帶動的。因為小青柑的宣傳,很多人把柑普和小青柑混淆了概念,以至於柑普茶在小青柑火爆時期,也一併被帶旺了銷售。

    那麼如果製作正宗的柑普呢?

    首先你需要新會大紅柑。新年大紅柑就是新會陳皮的主要原料,經過多次陳化和翻曬之後,大紅柑皮可以陳化為上好的陳皮。而選擇冬至前採摘的新會大紅柑,其個子大、皮厚、香味足等等特點,就十分適合跟普洱熟茶混合製作柑普。

    其次要開皮取肉,曬乾定型。新鮮的大紅柑需要整個取肉後曬乾,晾曬期間還需要填充一些“穀米”到大紅柑的殼內,以保證其不會幹癟,以及定型。

    在曬了大概1周後,在大紅柑沒有完全乾透的時候,開始填充熟普洱茶,不能填太滿(撐破柑皮)也不能太小(收縮起來就會幹癟),因為剛好適用的填充後,再進行大概一週生曬的,之後開始陳化存放。

    最後需要說說柑普茶的存放問題。正宗的大紅柑也是上好的陳皮原材料,其陳化的響度溼度是65%左右,而熟普洱的陳化要在85%左右,如果是希望陳皮味更濃,則需要65%,如果希望普洱更好,就要提高85%左右陳化。但需要注意,柑普茶的防潮問題。因為熟普洱比陳皮容易存放,所以重點是需要確保柑普茶的陳皮不會發黴變質即可。

  • 2 # 智圓行方館主

    柑,最好用廣東新會的小青柑;茶,最好用雲南的熟普。小青柑的選品很重要,精心挑選;普洱茶要熟茶,最好是純化兩到三年的,口感滑潤,茶香層次豐富的。以前是生曬為主,有衛生問題,因為柑橘皮的轉化過程有糖份產生,會吸引蚊蠅。近年有廠家用乾燥烘乾方法,能加快時間,也乾淨衛生,但由於缺少柑橘皮自然轉化的過程,在口感和香味上會有脫節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一睜眼你六十歲了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