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龍45
-
2 # 問全
不要什麼都拿美國做擋門牌,美國怎麼用快子吃飯,美國又不是神仙,美國做不成的,不能代表世界都不成功,那就錯了,我也曾有想中國應該做一艘像潛水艇一樣的航空母艦,就在現有基礎上加裝,該加的加,該密封的密封就可以了,現技術不成熟,可能要延長一百米以上,要加裝製氧技術,把兩艘潛水艇掛在航空母艦底部,可參考,可以先搞一艘實驗艦,慢慢改進,中國
-
3 # 愛笑的小高
事事無絕對、也許以後的科技發展會更加高科技。但是會經過漫長的發展吧,兩百年以前全世界還沒有發明能下潛到深海的作戰艦艇。那時候的人也許沒有想到現在能發展出來潛艇這個水下殺手。曾經的英國還想發展全冰的航母。只要人類的腦洞夠大。並且敢於去做,也有可能把航母發展到你所說的那種地步,但是綜合還是要考慮實際的作戰應用到底大不大。
-
4 # 鷹鴿分析
這不是不折不扣的水下航母嘛!想法挺好的,讓傳統屬於大型水面艦艇的航母搖身一變成為水下艦艇,而且還設計個升降式艦島,比當前俄羅斯研究的983工程以及美國的海德拉水下航母專案要高大上的多了。這種反常規的設想,是否能夠實現、是否有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是否能達到設計的要求,這些問題都還個未知數,僅憑當前的技術水平來看,似乎有點猴子撈月的感覺。
航母是一種誕生於上世紀初以艦載機為核心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也是當前海軍裝備發展史上毫無爭議的巨無霸,美國最新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排水量已經達到11萬噸,艦載機載量超過80架,在體型上達到空前。迄今為止,最大的人造潛艇為俄羅斯的颱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下排水量約4.8萬噸,連福特級的一半都不到,蘇俄研發潛水航母也是基於颱風級來展開的。透過上述資訊我們可以得出兩個重要的結症:第一個艦載機是航母作戰的核心指標;第二個潛艇當前技術尚不能比擬航母的發展,尤其是尺寸。上述兩個結症引申出一個核心的關鍵問題,以現有的潛艇技術發展的潛水航母似乎在艦載機數量上明顯偏少。
那麼,有潛艇發展而來的潛水航母的實際作戰能力會有多大呢?值得深思商榷。上述主要對潛水航母與傳統航母核心指標作了一個簡要的對比,突出了戰鬥力生成的核心問題,也就是說,是否發展水下航母其先決條件就在於能帶來多大的戰力提升。下面我們就從技術角度來探究一下,發展水下航母的技術瓶頸有哪些。
水下航母的設想最早誕生於1913年,有英國海軍軍官彭具林頓·比林提出,三年後,英國透過“潛艇+水上飛機”的方式實現了這一設想。實質性的發展當屬在二戰末期日本開發的伊-400級水下航母,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型水下航母,最後日本戰敗將伊-400級自沉。二戰後,美英蘇三國都進行過水下航母的發展的可行性研究,基本確立了同一條思路就是“潛艇+飛機”的模式。
來看看日本的伊-400級潛水航母的設計特點,該型水下航母採用的是橫向雙殼體設計,正截面像是一幅眼眼鏡,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艇體的寬度,借而滿足內建彈藥庫和燃料庫的安全性;該型水下航母的艦島並不在艇身中線,而是向左偏離,同時在艇身右側佈設了一個可容納三架摺疊狀態M6A1“晴嵐”戰鬥轟炸機的機庫,為了保證飛機的起降在機庫口設定了一條85英尺長的彈射索道,最終將戰機彈射升空。
這種做法被後來的美蘇所採用,也是當前技術最成熟的一個方案。遺憾的是,艦載機的數量就有點太少了,在艦載防空火力跨越式發展的今天,其所能發揮出的戰鬥力除了隱蔽性之外似乎在沒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美國研發海德拉水下航母專案初衷是為了保障特種作戰而進行的。言歸正傳,現代航母普遍採用直通式甲板設計,在很截面構造上更類似於一個倒梯形,而潛艇的設計主要以水滴形為主,將現有的航母構造放到水下航行,那麼海水的阻力問題就成為第一隻攔路虎,如何解決船體構造設計保證航母在水下航行的航速至關重要。
第二個,將航母艦島設計成升降式,在機械原理上將不存在任何問題,實際操作就是要在艦島基座下方安裝相應的升級裝置,同時在部分要至少保持艦島同等體積的空間來來保證能夠容納下艦島。以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艦島為例,其從龍骨到桅杆的高度約為60米左右,相當於20層樓房的高度,其甲板下方設有十層艙室,艦島上層建築的高度大致在7.8米左右,也就是說要將航母艦島伸縮到甲板內部,內部所需的空間的垂直高度至少要在9米以上,還要保證升降裝置能夠順利工作以及工作時的穩定性,畢竟航母的艦島自身的重量並不小。
最關鍵的一個技術難點出現了,那就是如何保證升降式艦島的密封性,水下航母要求在水下航行,但是航母的艦島一般由指揮控制部門和航空管制部門兩大部分組成,艦島上方密集的整合部署了各類探測雷達、通訊、資料傳輸以及電子對抗等高精密電子裝置,這些電子裝置對於使用環境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密封性不好,將其直接浸泡在海水中,緊密的電子元器件是否能夠工作都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是一個常識性問題。另外,當前比較成熟的潛艇改裝技術方案的缺陷在上文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艦載機載機量成為水下航母發展需求的主要制約因素,美國人搞得為特種作戰服務的海德拉水下航母專案將載機量進行中和。但是一味的講求所謂的水下航母隱蔽性強的特點,隨著尺寸和噸位的不斷放大,水下航母的隱蔽性呈幾何數下降,尤其是在航空反潛高速發展的今天,能夠搭載24架艦載機的水下航母的噸位要遠大於水面傳統航母,也就是說原本4萬噸級的航母能攜帶24架艦載機,搞水下航母這個噸位數可能要達到6萬噸左右,甚至更多。
題主這一設想看似合理,但實際運作還是要從,技術條件、作戰需求以及價效比等多方面去考量。此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航速問題,我們都知道核潛艇的最高航速在30節以上,但是噸位普遍偏小,放大噸位後所需的功率是否能夠滿足航母噴氣式艦載機起飛所需的30節航速甲板風,還有待觀察。
-
5 # Michael3661
第一,航母不是近戰武器,它最大的優勢是能提供區域空中偵查打擊能力,戰時在視距範圍內基本上看不到航母,即使你有搜尋雷達,也可能被航母編隊的電子對抗裝置干擾掉。第二,艦船在同功率輸出的條件下,在水面航行的速度比在誰在航行快很多。那麼你家航母為什麼非要跑到水面以下去呢?怕海水泡得不均勻嗎?還是嫌艦上裝置保養太便宜,壽命太長?
-
6 # 麥田軍事觀察
關於把航空母艦的艦島放到甲板以下,這個方案存在過,在二戰之前,這種設計就已經出現了,在許多航母上都是,但是有關的設計最終被證明是失敗的,艦島擔負著多種任務,如果設在甲板下,會是很大的問題,所以現代航母都是保持艦島系統在甲板之上,而不是把它按看上去完全的平底板而已。
至於讓航母潛入水中機動,這個完全沒有必要,這樣的造成的技術難題很大,航母太大了,完全潛入水中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沒有必要,現代航母是組成戰鬥群,而不是隻有航母,還會有各種護航艦等等,航母戰鬥群想謀求不是不被發現,而是擁有強大的攻擊火力等等,在這種背景之下,這個設計思路不可能被接受。其實,這種想法曾經相當流行,甚至出現過有關的構想,潛艇航母,把航空母艦與潛艇結合在一起,但是僅僅是一種構想,沒有任何國家真正去實現這個設計問題。
-
7 # 貓貓呵呵
我覺得可以,畢竟二戰時日本就能造出潛水母艦。我認為還可以進一步擴充套件思路,比如用無人機替代有人機,一艘潛水母艦就可以攜帶更多的飛機,到達戰區後釋放飛機後潛水,飛機透過衛星與遠方的控制中心聯絡,組成編隊奔襲目標,可以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空襲結束後,潛水航母到預訂海區回收飛機,裝載彈藥,準備下一波打擊
-
8 # 血染戰旗紅
把艦島放在甲板下面的航母是有的。比方說美國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就是將艦島放在甲板下面的。
美國第一艘航母“蘭利”號
三戰時美軍用“克利夫蘭”級輕型巡洋艦改裝的護航航母,它的艦島也是在飛行甲板下面。
不過,你說的將艦島設在甲板下面,平時航行時又像潛艇一樣潛入水裡的航母還真沒有。
日本伊400潛水航母
不過,二戰時日本
-
9 # 豐收堂
我想,把現在十萬噸的航母做密封后潛到水下技術上應該沒問題,但是有沒有必要呢?恐怕沒有。潛水的目的是出奇不意,十萬噸的大傢伙即使潛在水裡也很容易被發現,而且航母不能單獨使用,一艘航母要幾十艘各種軍艦為它服務,你能把所有的船都沉下去嗎?
-
10 # 三隻腳的大烏鴉
我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部美國動畫片,叫《天堂之星》,講的是地球被外星人佔領,僅存的一艘航母天堂之星號隱蔽在大洋裡抵抗的故事。裡邊的天堂之星號航母就是樓主所說奔襲途中像潛艇一樣在水下,作戰時才露出水面。
既然科幻片裡出現過,那以後在科技水平達到的前提下,說不定也真會出現航母潛艇這種東西,畢竟潛艇的隱蔽性在戰爭中是很有利的,如果能和航母結合,肯定會提高航母的戰鬥力。現實中,日本人在二戰中也造出過航母潛艇,伊400型潛艇,可以載兩架飛機,本來是準備長途奔襲巴拿馬運河用的,只不過當時的技術實力實在很勉強,加上日本敗的太快,最終造出來也沒用上。
-
11 # obayang159
首先,單純將艦島沉入艦體,技術上問題不大。
其次,按題主的設想,潛水式行進,浮出式作戰,技術上問題也不大。
第三,問題大的是什麼呢。
1:艦島沉入艦體,意味著加大艦體,加大艦體後下潛,意味著水下排水量太大。
2:水下艦艇的前進速度比較慢,而且,維護維修費用比水面艦艇更高。
3:艦艇設計麻煩,航母上七七八八的人員比潛艇上的人員多出十倍不止,這些人員的給養和氧氣供應都很麻煩,而且氧氣本來就是危險源,在水下爆炸更是玩完,沒有誰會願意揹著炸彈上戰場的。
-
12 # 咖哩咖哩醬
關於將航母的島嶼放置在甲板下方,這種方案已經存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這種設計已經出現在許多航空母艦上。但是,相關的設計最終被證明是失敗的,島國對此負責。如果將許多工放在甲板下,將是一個大問題,因此現代航空母艦將島狀系統保持在甲板上,而不是將其壓成完全平坦的地板。至於允許航空母艦潛入水中進行機動,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由此造成的技術困難非常大。航空母艦太大,要完全潛入水中是個大問題。這不是必要的。現代航空母艦不僅組成航空母艦,還會有各種護衛艦等組成戰鬥群。航空母艦的戰鬥群要尋求不被發現而不是具有強大的攻擊火力等。在這種背景下,設計思想不能被接受。實際上,這個想法曾經很流行,甚至還有相關的想法,潛艇航空母艦,將航空母艦和潛艇結合在一起,但這只是一個主意,沒有哪個國家真正實現過這個設計問題。
-
13 # 手工啤酒
沒有可能,因為航母放了飛機,還要接收飛機回來,再次加彈加油,再次起飛攻擊,那麼在這個期間內,就容易遭到對方的打擊,所以,航母就必須帶編隊,幫助航母做防禦,既然代理一堆編隊,那麼自己潛水是不是很搞笑?
如果是,打出是一次性攻擊武器,比如無人機或者巡航導彈,那麼其實現在的核潛艇都是這個路數。
-
14 # 瞎搞學教授
不是,意義在哪裡?
航母那麼大一個飛行甲板,下潛個200米也會被發現的吧。
按照潛艇的安全深度,下潛400米以上的話,航母這個體積和甲板帶來的阻力,又讓上浮速度大為減緩。
更不用說上浮以後還需要清理飛行甲板,開啟為了密封而關閉的作業設施,再檢查一遍,等飛機提上甲板敵方炸彈早丟下來了。
在水下要是被魚雷或者深水炸彈弄出一個洞,進水也更快啊不是。
-
15 # 騎牆頭等紅杏
航母這麼大的船體在水下航行會很滿,如果加裝更多推進裝置,噪音又會很大!航母編隊,其實防空比反潛容易……水下的鬼才是難防的是這麼大的
-
16 # 隨珠和壁
未來的武器趨勢是無人化。
無人機伴隨著燃料技術的革命,光伏,石墨烯電池,甚至核燃料,續航能力會不斷加強。所以,無論題中的提議能不能達到,都沒有實用價值。
武器也在不斷地革命,從冷兵器到火槍,到大炮鉅艦,到飛機導彈,再到洲際導彈。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不是追求目標,洲際打擊也會是針對神經中樞的點穴式打擊。一定會追求導彈小型化。
走小型無人化道路是未來戰場的必然。
設想小型無人化飛機擁有超遠續航能力,量子衛星指導下的精準打擊能力,比那個水下航母不香嗎?
-
17 # 人海人190
有沒有可能樓主下次先查完資料再發問題?一些已經在實戰出現過的武器裝備就別再像傻瓜一樣做假設了,而是去看看其失敗的原因或者新發展的後續產物,而不是全憑空想
-
18 # 覺醒中期
兩層或者三層就很好了高價值目標最底層甲板起飛,無人機二層起飛,第一層混合回收平臺,四塔臺,容納120有人飛機,300左右無人飛機,很牛叉了,別飛也別潛水,太大了折騰不起,目標價值再高招各種導彈。
回覆列表
沒有這個可能的,航母經過百年的發展,探索和最佳化,進化到現在是比較好的選擇了,跑道向左舷外,艦橋坐右舷都是優化出來的,。當今航母向大型化發展,數萬噸的大傢伙把飛機藏起來,還解決密封用於潛水,有很大的困難,基本不可行,最先進的美國海軍也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