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0
回覆列表
  • 1 # 侃侃足球兒

    本人也喜歡有意境的古詩詞,把我喜歡收藏的一些分享給你。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比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唐 ·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 2 # 慕立波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3 # 經典重溫之似水流年

    我覺得我自己寫這得這首詩就很有意境。

    所謂:

    李杜詩篇萬古傳,自今已覺不新鮮。

    沒錯,這兩句話就是我想說的,雖然他們是經典的,但是我老是停留在他們的輝煌中,反而容易失去了自我。

    因為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一首童年大家一起品味。

    童年十逢三五便團圓,光陰如水似流年。世上縱有千般好,最美不過是童年。

    童年雖然貧窮,但是我們快樂是無可比擬的,長大後才發現,我們80後的童年才叫做真正的童年。高爾基的童年不過只是苦難。

    不用說玩摔炮的樂趣有多濃,也不必說玩老貓鑽十二洞有多歡樂,更不用說河裡洗澡有多快樂。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知道這句話好像聽起來很熟悉,沒錯就是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一段描寫,當時讀到他時只所以覺得親切就是因為他玩得那些我們都玩過,我們玩過得,他卻不一定玩過。

    原文是這樣寫得: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因為親身都經歷過,所以才更容易記住。

    要說更能表現我們童年的感覺的還是

    春  ——朱自清的這段: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裡,田野裡,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裡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

    這種場景也只有80後童年才能真正感受到他的美,因為我們每天就在那樣的天地裡自由的玩耍,常常忘記了回家,常想再聽一再,老孃再叫一聲兒時的乳名,回來吃飯了,是那樣的親切熟悉。

    如今80後也已過了而立之念,再也回不去童年,如今只剩懷念。

  • 4 # 文字的二三事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傍晚時分青山在暮色的籠罩下顯得朦朧悠遠,寒冷的天氣中寄宿在簡陋貧窮的人家。柴門處傳來犬吠聲,風雪交加的夜晚主人歸來。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出自唐代詩人賈島的《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皺一河的渭水,凋零的黃葉落滿長安。

    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出自唐代詩人盧仝的《有所思》,相思的夜晚梅花盛開,忽然映照在窗前,以為是你的到來。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已經驚訝於枕被的寒冷,又見到了窗外的明亮。深夜深知雪下的大,時而聽到積雪壓折竹子的響聲。

    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出自唐末韋莊的《菩薩蠻五首》其一,拂曉出門離開時,美人流著眼淚和我告別。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出自唐末韋莊的《菩薩蠻五首》其二,春天的江水碧綠如藍天,臥在畫船裡聽著雨聲睡覺。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出自唐末韋莊的《菩薩蠻五首》其三,騎馬倚靠在斜橋,整個青樓的女子紛紛向我揮手。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出自唐末韋莊的《菩薩蠻五首》其五,桃花紅豔,春日的河水清澈碧綠,水上一對鴛鴦在悠閒地洗浴。

    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出自宋代詞人汪藻的《點絳唇·新月娟娟》,坐起來揉眼搔頭,只見纖瘦的梅枝暗影橫斜地映照在窗上。

    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出自宋代詞人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月光隨著潺潺的流水悄無聲息地消逝。杏花形成的稀疏影子下,吹笛一直到天明。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

    出自宋代詞人舒亶的《虞美人寄公度》,漂浮不定的人生只應該在酒樽前慢慢變老,大雪積滿了長安道。

  • 5 # 琳同學的寫作專欄
    以下這些詩歌選自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的《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一文。

    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楊柳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相見江南。

    馬致遠《天淨沙》小令: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楊載《景陽宮望月》雲:

    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風露浩無聲。

    明畫家沈周《寫懷寄僧》雲:

    明河有影微雲外,清露無聲萬木中。

    清人盛青嶁詠《白蓮》雲:

    半江殘月欲無影,一岸冷云何處香。

    倪雲林詩云:

    蘭生幽谷中,倒影還自照。 無人作妍嬡,春風發微笑。

    唐朝詩人常建的《江上琴興》

    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絃遍,萬木澄幽陰。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黃金。

    我個人非常喜歡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中的末句: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 6 # 雨沐青辰

    意境是中國古詩當中重要的審美形式,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

    許多優秀的古詩詞作品,意味雋永,讀罷都讓人不忍釋卷。詩情超越了文字本身,勾勒出一幅特有的圖景,深深激盪讀者的心靈。下面列舉幾首在不同的方面富有意境的詩詞。

    枯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幽僻的自然環境,襯托出作者寂寞的心情,甚至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展示出的是,天地之間如此潔淨而寂靜,一塵不染,萬籟無聲。而漁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性格如此的孤傲。此情此景,已有些脫離現實,而近於想象,令人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悼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此詞為記夢之作,夢境與現實交替出現,模糊了界限。分不清痴語、情語,貫穿著作者孤獨寂寞、淒涼無助而又急切地希望述說之情感。讀此詩則有如夢如幻,似真非真之感,自有一股患難深情流淌其間。人物有動作而無話語,轉而進入到“明月夜,短松岡”的寂靜幽深的靜態畫面,更顯悽清幽獨,黯然銷魂。

    詠史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沒有嗟嘆唏噓,沒有扼腕傷物,僅僅是對尋常景物的平淡描寫,便足以讓人感受到深沉的歷史感。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再普通不過的景物達到了詠史的目的。“野草”象徵著衰敗,夕陽點上一個“斜”字,突出了慘淡光景。描寫燕子時用“舊時”二字,暗示出昔日繁華的烏衣巷如今的敗落。

    羈旅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詩中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的表現了出來。全詩意象豐富,意蘊濃郁,空靈曠遠。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中岸上都達到了高度的默契和交融。

    閨怨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紅藕香殘”、“花自飄零水自流”寫出了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的感懷,“錦書”、“月滿西樓”則表達出了對丈夫的深切思念。

    禪意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構思獨特,頷聯描繪出了層次豐富與生動秀美的空間感,曲徑通幽後來成了中國園林重要的審美意象。頸聯中的山光物態、小鳥歡飛、潭影空明,無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禪味佛理感化人心,淨化靈魂的奇妙作用。尾聯的鐘磬之音尤為絕妙,襯托出了寂靜深邃的禪境。

  • 7 # 陳年往事1222

    有意境的詩太多了 

    李白一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前兩句直言其事,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煙花三月"被前人評為千古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揚州"這是讚美揚州的著名詩句。

    後兩句寫景,寥寥數語,清晰地勾劃出一個優美的意境

    王昌齡一一採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載,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詩人採取民歌中"託物取喻"的傳統手法"以彼物比此物"先把荷葉比作羅裙,二者看去彷彿是一圤衣料上裁剪下來:又把芙蓉比作採蓮婦女那健康、紅潤、美麗的面龐。荷葉襯托著映日的蓮花,羅裙映襯著秀麗的面孔,當釆蓮婦女駕著採蓮小船駛入長滿荷花的池塘深處之時,人面荷花相互映襯,的確很難分出哪裡是花,哪裡是人了。一個"亂"字恰如其分地刻畫出以假亂真,真假難分的現實景況。畫面優美,色調鮮明,意境深遠,音節諧暢。那靜止的畫面變得有聲有色,呼之欲出,甚至使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了。

  • 8 # 牟弘897

    我喜歡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9 # 林睿

    夜半煙癮

    清風灑戶愁思醒,

    指腹平瘙緒乃寧。

    吞吐尤奢遮月影,

    呼吸敢請夜稍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吵架後提和好男朋友說讓他想想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