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檸檬黃糯糯

    首先孩子的年紀比較小,對於父母的依賴感會特別強,週末兩天都是和父母相處,對孩子來說,他會比較有安全感,因為在家可以每時每刻得到家長的關注和呵護,這是一個舒適區,當孩子在家庭這個舒適區一下子轉換到了託班,同齡的孩子多,老師也做不到時刻關注到孩子的心裡變化時,會讓孩子感到不安和不適,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剛才說了,孩子現在還不到三歲,其實從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發考慮,一般是不建議低於三歲的孩子上託班,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從另一個方面去分析,老師反應孩子週一比較鬧,那就是孩子在用他的行為去暗示我們,他需要被關注,當這種家庭託班轉換時他的受關注程度低的時候會導致他情緒的波動,這些都是孩子心理表現,也許他的鬧只是想爭取留在家裡,感受家庭給他的那種安全感。

  • 2 # 欣若繁花

    孩子2歲半,上託班,老師經常反映週一特別鬧,作為家長該怎們辦?

    首先2歲半上託班,早或者晚是要根據孩子自身情況看的,有的孩子天性活潑開朗,並且喜歡集體生活,那麼這個年齡也不算早。如果孩子本身膽小,謹慎或者自身安全感不是特別足,這個年齡就顯得有點早了。

    關於孩子經常週一特別鬧,具體原因具體措施還是要從孩子自身來分析。

    我當時也是2歲多的時候讓孩子試託兩個月,試託的原因是這個幼兒園是我的目標幼兒園,想著試託沒問題的話我就不再找其他幼兒園了。當然我只是半托,因為我覺得孩子還是有些小,並且他的性格比較靦腆,膽小。但是現如今的我其實蠻後悔那麼早讓他去上託班,因為兩個月了他始終沒有融入這個集體中。

    有人問了,既然他一直無法融入你為何還要堅持送呢?當然我也是透過自己的觀察確定了孩子融不進去是哪些原因。

    第一方向:從學校的校風著手,我選的這個幼兒園是一個新開的連鎖型幼兒園,在送託之前也有一些開放如供家長參觀。我始終相信一個人的面相差不多可以體現他真實性格的80%,我當時對幼兒園的氛圍還挺滿意的,老師對孩子們也很有耐心。我認為如果一個學校的校風不好,我肯定不會選擇這樣的幼兒園,園長和副院長的價值觀直接會影響幼兒園整體的價值走向。這就是為什麼我當時堅持送的原因之一。

    第二方向:孩子的性格,我們孩子三歲之前都是不喜歡集體活動的,他的第一批好朋友是大概三歲的時候才有的,我帶她上過早教課,後來就是因為他的牴觸情緒我才放棄了。在送幼兒園一個禮拜後,其實他就不再哭了,只是每天幾乎都有一個單獨的老師在陪他,從來不獨立,以我對我兒子的瞭解,如果他在學校有受過某些不好的經歷他肯定對這個地方會有很強的牴觸情緒,但後來的實際情況是他不哭,只是不能去很好很獨立的接受這個群體。沒有惡劣的經歷,所以我就選擇讓他繼續適應。

    第三方向:跟當班老師溝通,我會及時跟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老師給的反饋很詳細,說明這個老師他是在用心觀察孩子,當時我們都認為孩子不能融入集體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因為有老師單獨陪他,所以即便他不能跟小朋友玩,但是他跟老師在一起玩的特別好,所以這也是我另一個堅持送的原因。

    說這麼多,我想如果孩子入托的這個地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園所,在保證孩子沒有發生一些虐性事件的情況下,那麼孩子出現週一哭鬧,或許因為他太小了,每個週一都要重新離開父母,重新適應這個環境,這是他適應新環境的一種反應吧,這也是一個過程,我們就只能一邊觀察孩子的其他反應,一邊引導孩子。

  • 3 # 基於愛的家庭教育

    孩子2歲半上託班,老師經常反應週一特別鬧,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其實這個不是小事情,家長應該引起重視:

    1.孩子3歲之前,是跟家長建立親密關係和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性格特點是不一樣的,有生理原因有社會原因;

    2.普遍孩子關注的點和興趣容易被轉移,很多孩子送進託班,跟家長分開後,老師就是用玩具或者其他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轉移注意力,達到離開家長不哭鬧的目的。

    3.孩子在週一特別鬧,就是老師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無效,應該是分開焦慮,這個孩子的安全感不夠的,這個家長要回顧一下孩子的懷孕過程和小時候扶養過程,是不是從老家帶回來了,媽媽幾個月就斷奶了;

    4.孩子的性格特點會是比較敏感的,可能會比較內向,家長要注意呵護孩子,對孩子不能太嚴厲,也跟老師交代清楚,如果鬧,由他鬧,不要去批評孩子,不能讓其他孩子欺負他

    5.作為家長要懂得孩子,要知道孩子的特性,才能夠找到正確的辦法

  • 4 # 中小學理科學習方法

    孩子兩歲半,上託班,老師經常反映週一特別鬧,該怎麼辦?個人感覺爸爸媽媽可以嘗試下面幾個方法。

    理解孩子的週一綜合症

    兩歲半的孩子,其實也會有周一綜合症,家長首先要學會理解孩子的這種心情。

    許多孩子在雙休日都有父母陪伴,但是到了週一父母要上班,自己也要去託班,自然心裡就會有些割捨不下,這就形成了他們的週一綜合症。

    這種不情願的心理,最後體現在自身的行為上,就是在託班中變得比較鬧騰。

    所以即使面對老師的“告狀”,家長不要過度反應,立馬去批評孩子的錯誤。而是應該和孩子溝通交流一下,瞭解到他的心理訴求,再對症下藥。

    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兩歲半的孩子畢竟是感性的,他們的行為往往很隨性,沒有過多的思考。所以爸爸媽媽也更需要在情感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和安慰。

    如果孩子是不捨得和家長分開,那麼爸爸媽媽要在週一和孩子分別時,給他更多的安全感。

    比如:可以多抱抱,親親他,告訴他,晚上回家後,爸爸媽媽可以陪他,讓他能夠心情平復下來,安靜下來。

    給孩子營造更多的安全感,讓他們感到安心,他們的行為也就會減少鬧騰的頻次。

    透過表揚和鼓勵,鞏固孩子的好行為

    透過正強化,鼓勵孩子往好的行為去發展,就少不了表揚。

    事實上孩子雖然小,但是也是非常希望聽到家長和老師的表揚的。

    所以孩子如果哪天表現非常好,那麼,爸爸媽媽回家以後就可以多多鼓勵一下他,讓他能將良好的表現鞏固下來。

    對於小孩子來說,正面的鼓勵,比負面的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隨著孩子長大漸漸懂事,相信他們也會逐漸明白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他們的重要性,家長也要學會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不斷的去提醒、督促他們,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做得越來越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顧客是上帝,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