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各位釣魚高手,蚯蚓之所以能成為釣魚“萬能餌料”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它不容易死亡。縱使是將它切成幾段,它仍能保持相當的活性。這種特性,對魚兒來說,是一種致命誘惑。請教各位的是,如何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蚯蚓的這種活性?
13
回覆列表
  • 1 # 快樂在於發現

    蚯蚓裝在木合裡不易死因有通氣處,放在小塑膠合裡在蓋上扎幾個小孔可活好多天。蚯蚓能鑽洞,洞鑽在蓋中間不易鑽出來。您可試試看。

  • 2 # 江蘇野釣哥

    當我們釣魚的時候用蚯蚓做釣餌時,如果想讓蚯蚓在水中長時間不死的話,一定在掛鉤的時候不要拍打蚯蚓,拍打過的蚯蚓在水裡一會就不動了,從科學角度來說用蚯蚓做釣餌的話,要選活動的蚯蚓掛鉤,這樣在水裡才不容易死了……

  • 3 # 種花家的丶

    現在釣魚人都開始對魚餌講科學啦,我這釣魚10年了從來也沒想過這個問題啊,綜上分析:你是空軍的時候來的靈感吧?

  • 4 # 阿桂路亞日記

    蚯蚓就是一種特殊的再連動物。將一條蚯蚓在中間切成兩段,它不但不會死去,相反會變成兩條完整的蜒蚓。當它被切成兩段時,它斷面上的肌肉組織馬上加強收縮,一部分肌肉細胞便迅速溶解,形成新的細胞團,這時血液中的血球同時聚焦在切面上,形成特殊的栓塞,使傷口迅速閉合。

      原來位於體腔中的尚未分化的原性細胞,迅速遷移到切面上來與溶解的肌肉細胞一起,在切面上形成結節狀的再生芽。    與此同時,身體裡的消化道、神經系統、血管等組織的細胞,透過大量的有絲分裂,迅速地向再生芽裡生長。

      隨著細胞的不斷增生,缺頭的一截的切面上,會長出一個新的頭來;缺少尾巴的一截的切面上,會長出一條尾巴來,一條蚯蚓就變成兩條完整的蚯蚓了。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兩條蚯蚓分別切去前端和後端,連線起來竟可長成一條新的蚯蚓,更有人別出心裁,在一條蚯蚓的前半部分並列接上兩條蚯蚓的後端,這樣一來,就長出了一個頭兩個尾巴的蚯蚓。

  • 5 # 蒼朗58876989127

    結構簡單,生命力頑強!很多微生物在一百多度幾百度的水中都生活的好好的。甚至一些強酸水中都有生物存在!蚯蚓生活的介質決定生命力的特殊!

  • 6 # 衣上有風塵

    首先,蚯蚓不容易死釣魚人不一定知道,這是生物問題。個人認為之所以不容易死的原因在於蚯蚓的細胞結構,砍成幾段都可以再生存活,它的基因強大。

  • 7 # 自然風57778401306

    這是個很簡單的提問,我雖沒釣過魚,對蚯蚓還是比較熟悉的。蚯蚓屬軟體小動物,不動聲色的滑溜溜,看它怪噁心,其實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和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含量。日本人曾經專門有養殖食用蚯蚓。蚯蚓喜吹潮溼肥膩的土壤,陰雨天喜吹鑽出土層在地上爬來爬去,遇水活性特強,怕乾燥,這就是用蚯蚓做魚食愛成活的原因。魚兒本喜歡吃蟲類活食,蚯蚓是它們的最愛,也是垂釣者常用的餌料。

  • 8 # 永生壽

    蚯蚓切段後活性不死的科學原理

    ♦圖一:蚯蚓及其大腦解剖示意圖

    所以蚯蚓有再生能力,但個體之間差異明顯。陸正蚓再生能力非常差。就像社會上的小偷家族(包括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和南韓電影《寄生蟲》刻畫的那種類似社渣畜家族),只能寄生宿主人身上,伺機而動,吃掉宿主。它們被切斷那些小部分,就很難再生長出來。就像寄生蟲家族、小偷家族,最後迴歸絕望的原罪,化作金屬元素,復歸地球本體,自然而然地受完來自至高無上的最強天道精神原力(粒子統合場)天罰

    ♦圖二:蚯蚓斜剖示意圖

    環爪蚓再生能力特強,主要是它的大部分器官都可再生。然而科學家實驗研究蚯蚓再生機制時,分別切段蚯蚓身體各部分,觀察再生機率狀況發現,蚯蚓能否再生取決於Clitellum生殖環帶,重點不是brain大腦

    150環節蚯蚓為例,切掉頭部第1~10個環節,剩下的身體會再長出一個頭;切掉中後段的第41~150個環節,剩下的前半部分身體會再長出中部和尾部。但再生體長比原生短些,這由自身因素和外界條件影響決定。

    如刀切口位置在第11~40個環節,蚯蚓就極易死亡,很難再生,因蚯蚓重要器官都在這段。但切掉第41~150個環節,也是不能再生的。生物學家發現,蚯蚓第11~40個環節中包含了生殖環帶,這個結構能繁殖後代,只有包含這個結構的蚯蚓身段,才可能再生。

    ♦圖三:科學地製作蚯蚓飼料

    常見具體情況是蚯蚓尾部被切掉,還能活蹦亂跳好一會,讓人誤以為它能活,變成新的重生蚯蚓。其實蚯蚓斷尾能動,是蚯蚓尾部未徹底死亡的低階神經細胞,對外界刺激做出的條件反射和神經功能性反應。剛宰牛肉切成大塊,牛肉會像心臟一樣跳動,這就是因為肉塊上的神經末梢未死。斷尾部活動一段時間後,就會死亡,就像煮熟的魚和蛙死了也動一段時間才消停一樣,所以蚯蚓被切成兩段,只有保留著生殖環帶功能那一段,才可能存活。

    蚯蚓像很多螞蟻一樣,沒有思維意識,不過越來越多的人,似乎也幾近沒了思維,這特別令人窒息,會不會變成末日動物世界啊。蚯蚓屬於低等生物,低等生物大腦容量非常小,也就非常簡單或者幼稚,連肌肉活動都無法控制,只能透過對光的感知來引導移動和處理一些簡單的生理活動,連記憶力都是儲存在咽和腹部的神經節上。這一點越來越像某些絕大多數的人樣生物。

    蚯蚓沒有意識,無法進行思維活動,因為它們那點簡單的記憶力,不屬於思維,對外界刺激做出的條件反射,也要依靠神經節調節,這都是生物本能反應。即便將蚯蚓的大腦切除,也難造成生命威脅,這與高等級智慧的人類大腦有非常大的區別。

    但是與低等級智慧擁有者的人樣生物,卻如出一轍。他們也能成天自嗨,痴傻狂歡,奸邪竊笑,可咋就沒有人的靈魂和根本呢。所以他們就是蚯蚓,蚯蚓就是他們。或者說他們就是最強釣者馭役的絕佳魚餌,你覺得呢。所以卓爾不群的,居高聲自遠的秋蟬,兩個月黑暗中的苦工,似乎也是跟蚯蚓和小丑,走在同一條道路上。不過秋蟬是為了那一個月,最光輝燦爛的Sunny下的歌唱。蚯蚓卻什麼也不能為,只為能吃得上一口野水和塗泥。蚯蚓是寄生蟲,蚯蚓怕過誰!竟然都如此的無比強大。

    ♦圖四:用蚯蚓做最佳魚餌是最強科學常識

    蚯蚓生存習性

    由於他們形形色色,所以蚯蚓也必然品種較多,生活環境和喜食飼料也各不相同,就連對登對的女人也各有所愛。所以它們的生活習性也略有差別。但喜溫、喜溼、喜暗、喜透氣、怕光(卻總是拋頭露面丟人現眼甚至丟掉小命)、喜雜合、怕鹽、怕震、怕窮醜(卻永遠貧窮醜惡鄙陋)、怕辣食,在此僅供養殖者和釣者參考。

    1.喜溫溼怕冷熱。蚯蚓喜歡生活在暖溼環境中,它怕冷也怕熱。在0~5℃環境中休眠,在32℃以上環境中則停止生長,在40℃以上環境則必死無疑,這點跟貓科犬科無法比。適宜溫度為15~30℃,最佳溫度是20~25℃,而低等級智慧的常人宜居溫度為20~23℃左右,它們這跟低等級智慧的人一模一樣。所以他們就是蚯蚓,蚯蚓就是他們。所以良好的蚯蚓養殖效益,來自常年保持20~25℃的最佳養殖環境,即給它(他)們飽暖,良好地飼養。

    2.喜暗愛透氣卻怕光。蚯蚓喜歡生活在黑暗處,一般是鑽在土層下覓食或鑽在基料中覓食,黑夜時也有爬出地面覓食的。因怕光所以養成了晝伏夜出的習性。蚯蚓雖然沒有眼睛,看不到光,但全身佈滿了感光器官,強光對蚯蚓的生長、繁殖極為不利,所以蚯蚓總在黑暗處活動,養殖環境應選在陰暗處。這和低等級智慧的人特別類同,他們晝伏夜出,不知所為但又煞有介事,裝模作樣卻總見不得光,心理同樣晦澀陰暗,好動嘴又懶惰,愛想當然又有目無珠,等同於蚯蚓,卻賴上了寄生,所以小編認為這樣無敵的他們,如同蛆蚓

    ♦圖五:只有最健康最聰明的魚才能咬鉤最佳魚餌

    3.喜溼卻怕浸震辣。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溼環境中,不能過於乾燥,也不能過於潮溼,除水蚯蚓外都不能浸泡。飼養基土溼度和空氣溼度都要恰好。一般飼養基土溼度要在40~60%,手握基土指縫見水而不滴流為好,空氣相對溼度保持60~80%為好。蚯蚓還特別喜吃酸、甜、腥食料,如爛西紅柿、西瓜皮、爛水果、洗魚水等。最怕吃辣味食料,如大蔥、大蒜、辣椒、辣蘿蔔等,用城市生活垃圾喂蚯蚓,應把辣味食料挑出再喂。蚯蚓喜靜怕震,喜歡生活在安靜環境中,最厭惡震動,一震動就愛狂躁聒噪。養殖場應選在安靜野外和處所。不要震動或經常上下翻動基料土。經常震動將會對蚯蚓生長繁殖造成不良影響。

    4.喜酸怕鹽性。蚯蚓喜歡生活在偏酸或中性的土壤中,比如美麗絕倫的東川彩色磚紅土壤,或水源環境中,最怕接近鹽、鹼性土壤,比如肥沃遼闊的東北華北平原,或鹽鹼性水源,比如最漫無邊際的大海。飼養蚯蚓的管理科學是,遇到鹽鹼性土壤或水源,就調整酸鹼度。過鹼要用磷酸二氫銨調整,還可用2%石炭水調整,否則蚯蚓不能生存。蛆蚓也同樣是缺腦無力的,各種無法生存,只能禍害遠親近鄰和好人們。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來就是最基本的科學常識。

    ♦圖六:幼年鷹鵰把困山龍巨蚯蚓當蛇捕獵

    中毒缺氧使蚯蚓(養殖)大量死亡的對策

    蚯蚓(養殖)易操作,專案管理科學也簡單,蚯蚓比較抗折損,甚至死亡災難,天天吃混合多種巨毒素的山泥和雨水,卻到死都無病症情況發生。堪稱神奇寶貝。但經營不善、管理不科學、操作不科學,能造成蚯蚓大面積死亡,而且一般都是飼料中毒和缺氧了

    中毒:飼料汙染性蛋白質性中毒,檢查飼料及其來源並及時有效追責。當蚯蚓開始痙攣、變粗、紅腫等,就是飼料中毒前兆

    缺氧:蚯蚓缺氧原因很多。飼料發酵引起大量有毒氣體揮發或土壤溼度過大,導致蚯蚓呼吸受阻,缺氧死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鉀肥撒進水稻田裡多久可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