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林生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等待盛開的花朵。有的綻放的早,有的需要慢慢等待。所以,讓他慢慢來。不要拔苗助長也不要棍棒下出孝子,那樣只會出忤逆子。每個父母都應該蹲下來與孩子做朋友,因為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你的呵護關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很好但是要看孩子的天賦和潛質,急不來的。需要你有耐心的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教育和培養!

  • 2 # 英語原版啟蒙

    對於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從第一個層面講,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賦予了孩子生命,並不是奔著養兒防老去的。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把他馴化成一個孝子而大動干戈。從第二個層面看,我們養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希望他將來可以在社會和人生的縱橫座標上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點,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價值。而棍棒和打罵教育顯然不會對這個目標有任何意義。育兒的過程,實際上是各種規則設立和執行的過程,很繁瑣很累心,但比起棍棒教育的簡單粗暴,更能引導孩子走上正途。

  • 3 # 紹興李珍

    古人云“棍棒之下出孝子”,在今天,你是怎麼認識的?

    問了一個很嚴肅的教育問題。

    筆者曾經看到過一個日本學者做實驗的影片,他用玻璃水杯裝滿水進行冰凍,在玻璃杯外寫著各國的讚美詞與咒罵詞,分成二組,結果發現:有讚美詞的這一組,結晶體很規範和美好;咒罵詞的這一組,結晶體面目猙獰。

    這就好比我們的教育,有二組:即西方的賞識教育,東方的棍棒教育。就如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的狀況,陰陽二極的教育。

    “賞識教育”的營養來自於讚揚,最後的結果是誇大其辭,誇誇其談,自以為是,虛假浮誇,不知天高地厚。

    “棍棒教育”的養分來自於重壓,最後的結果成了唯唯諾諾的奴才,狂暴的打手。

    那中國古人是怎麼說的?“棍棒之下出孝子”,這句話究竟是對還是錯?先看看這句話的句眼,“出”字,正因為有了這一個“出”字,情況就很不一樣,“出”就如稻穀種在泥土中,有適量的重壓,根鬚向下面伸長,嫩芽才能向陽而生。猶如3月12日的植樹節,培育著良才。

    分析一下那一種可以走得更遠一些呢?“賞識教育”的弊端培養了浮誇之人,自以為是,經不起日曬雨淋、狂風暴雨。“棍棒教育”是曲解,那種把孩子送入這種培訓機構,棍棒過重就“出”不來了,談得上什麼棍棒教育,那叫殺威棒,是顯示威風之用,何況殺威棒出來只有二種情況,不是奴才便成打手,心裡的扭曲是一輩子了。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這樣說,大家都能接受,並且喜歡接受。如何把這層意思傳達給沒有多少字認識的普羅大眾?那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能“出”得來的,皆是孝子,根系大地,身挺藍天;出不來的,便是癟谷。敬奉!

  • 4 # 翔翊超爸

    古人云“棍棒之下出孝子”,在今天,你是怎麼認識的?在當今社會上,這句話依然適用,但“棍棒”所附有的含義卻發生了變化。棍棒已經變成了魔法棒,它一揮畫出界限,釋放著和善而堅定的魔法,讓我們的家更加溫馨。

    對古人云的棍棒,多數人認為是嚴格要求孩子,犯錯之後用棍棒打、揍能夠讓孩子牢記家訓、家規,從而造就一個孝子。孩子看到的父親,是一個嚴、權威的形象。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樣的認知已不適用,現代華人的思想已在民主思潮中發生了變化。雖然,這句話還可以使用,但棍棒已經不是古時的棍棒,它更多蘊含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同時,對於孝子的定義也發生了改變。古時的孝子,是聽父母的話,不能反抗,為了父母可以奉獻生命,是對於權威、傳統的敬畏;而今天,孝子對父母的孝,更多的是處於內心的愛,而愛不代表服從,不代表恐懼,雖然它的起點仍然在敬畏上。

    嚴 — 界限

    對於嚴,今天已不是繃著臉教導孩子守規矩,而是在界限的建立上。界限的設立,尊重孩子的意願,共同設立,而不是父親或者家族說了算。這是中國當代家庭和傳統家庭最大的區別,我們已經離開那種一個大家族住在一起的時代,而是一個個小家庭的單元。此時,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脫離了家族規則的束縛,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民主,但同時也造成了規則弱化的風險。此時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已經失去了族群文化的支撐,孩子的自由意志更加強烈,往往會失去作用。

    今天的嚴,要在界限上下功夫。這個界限是在尊重孩子意願的情況下共同制定,有了尊重,便會有了愛的感覺。越了界,也會受到懲罰,懲罰的方式往往會針對行為本身有關的權力進行限制。

    權威 — 和善而堅定

    我黨的民主的集中制度,用在家庭裡一樣可以充滿智慧。孩子們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建議,對於認為的不對的事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家長欣然接納,這是民主,還有一個名詞叫做“和善”;但對於事情的判斷和處置權仍然在家長這邊,由他們進行判斷做出最好的處理方式,這是集中,也叫“堅定”。用和善而堅定的理念,建立出來的權威,孩子們更加容易信服,並且會參照父母的樣子,成為另一個和善而堅定的父母。

    結語

    在今天,棍棒已經變成了魔法棒,它一揮畫出界限,釋放著和善而堅定的魔法,讓我們的家更加溫馨。在溫馨的家庭環境下出來的孩子,不愁不是孝子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過最動人的情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