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李哥聊財商

    圈子影響,孩子正處於一種培養興趣的時刻,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這時候家長應該積極培養孩子的興趣,身教大於言傳

  • 2 # 栗子山書匠

    不單是家長或學校或孩子一方面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原因,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家長及學校的教育,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等

  • 3 # 路漫漫走遠兮

    孩子沉迷打遊戲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1、孩子父母,孩子父母忙於工作,對孩子的教育缺失,很多父母對於孩子沒有樹立榜樣,自己也是不善於學習,休息時間也是不斷的玩手機,孩子肯定會模仿。

    2,學校教育,現階段的學校教育還需要不斷摸索和提高,學業的壓力使得很多孩子的學習興趣發生了變化,變得不願意學。

    3,孩子本身因素,因為年齡小,經不起社會誘惑,學習和打遊戲就變得很好選擇,

    4,科技的發展,使得玩遊戲的方法跟更便捷,一部手機可以實現。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必須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學習,少年強,則中國強!

  • 4 # 家庭自助遊學

    【觀點】

    孩子沉迷遊戲是大腦的錯。

    如果不採用正確方法讓他改正,那就是家長的錯。

    【分析】

    如果把現在的孩子進行分類,大體上可有兩類:

    一類是玩遊戲的,無論入迷程度如何。

    一類是不玩遊戲的,對遊戲不感冒。

    他們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區別?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大腦的認知不同。

    對遊戲痴迷的大腦,它的特點是:

    l 大腦喜歡即時的回報。遊戲裡設定了種種精彩關卡,通過了就有獎勵,大腦對於這種能儘快得到的回饋非常感興趣,非常有滿足感、成就感,繼而對下一關充滿期待,讓人慾罷不能。

    l 大腦喜歡新鮮的東西。智慧手機裡有多少好玩的?可能數也數不清,是取之不盡的資源庫。總有新的東西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l 大腦認為自己在學習。電子產品讓人們眼耳手腦並用,各種資訊資料撲面而來,大腦以為你在學習,至少在接收知識。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覺,它與理性是違背的,孩子自己也知道玩遊戲不好,但難以自拔。

    難道對遊戲不感冒的孩子,大腦認知機制就不同嗎?

    非也。機制相同,但著眼點不同。

    這個時候,大腦的特點是:

    l 大腦仍然喜歡即時的回報。除了家長給與的物質或精神鼓勵,孩子自身也有一種認同:無論是哪種學習,都能帶來愉悅,一丁點進步就是收穫,大腦就會覺得受到了獎勵;

    l 大腦仍然喜歡新鮮的東西。每天不斷有新的知識需要領略,新的領域需要探究,何談無趣、乏味?知識也是無窮無盡的。

    l 大腦仍然認為自己在學習。只不過這是真的學習,不是大腦的錯覺。此時大腦的理性與感性是和諧統一的。

    【做法】

    家長應該讓孩子的大腦主動建立一種隔離遊戲的屏障。就像那些對遊戲不感興趣的孩子,哪怕遊戲的頁面就擺在眼前,他也不為所動。

    對於沉迷遊戲的孩子,這可能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l 不能把遊戲作為一種放鬆或休息方式。孩子可能會說,“我已經學習很長時間了,能不能玩幾分鐘的遊戲?”這種原則不能打破。

    l 作為替代,給孩子安排他感興趣的、遊戲之外的事情,這些事情越多越好,越新鮮越好,讓他的注意力轉移,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想起遊戲;

    l 讓孩子從遊戲的人際關係中撤離,包括同學圈、共同遊戲愛好而組成的小團體等;

    l 清除家庭環境中的遊戲影響,家長要以身作則;

    l 多創造一些陌生化的學習情境,結識新的夥伴,讓孩子從原來的熟悉模式中脫離出來。

    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那就是一種勝利!

  • 5 # MISSCHEN

    為什麼孩子在接觸電子遊戲時會容易沉迷,回溯孩子的成長曆程,在他/她們小的時候,其實根本不知道電子遊戲是什麼?他/她們天然尋求父母、兄弟姐妹、其他好朋友的陪玩。往往是因為,有些時候我們作為家長圖省事,期望孩子可以安靜下來,把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給了孩子,孩子就會從用手機看動畫片,到點選探索手機裡的其他按鈕,到發現電子遊戲的過程,也有些小孩是從父母、老人自己玩電子遊戲的時候認識到電子遊戲,並想一起參與到電子遊戲中的。所以,家長有覺察到嗎?電子遊戲不會在小孩子提出陪伴需求的時候,說等一下或者拒絕。小孩子在遊戲中獲得的每一個進步,都可以在遊戲中得到即時反饋和鼓勵,即使孩子失敗了,電子遊戲系統,也會告知孩子,自己的成績打敗了多少玩家。這種即時鼓勵,父母都未必能堅持做到。比如,小孩子趴在地上玩泥巴,凹凸造型,正高興想著和父母分享的時候,父母一聲吼說,你怎麼可以把衣服搞得那麼髒。你看,孩子分享的興趣由此慢慢減弱。

    隨著年齡長大,孩子們會透過身邊的同學來認識到其他的遊戲,他們會透過玩這些遊戲,或者看電子遊戲的攻略來彰顯自己的玩家身份,甚至表達自己對網路遊戲文化的理解,有個學生在諮詢時告訴我,老師,我不玩遊戲,我只是看遊戲的攻略,和同學分享一下。看,孩子們透過電子遊戲在獲得群體的歸屬感。但往往家長看到孩子玩電子遊戲就容易焦慮得不行,想改變孩子玩遊戲的行為就變成了斷網路、沒收手機、限制時間、投訴遊戲公司等等。但你知道嗎?這種“嚴防死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長真正要做是,提高孩子的陪伴質量,探討和電子遊戲合理相處的方式。

  • 6 # 彭華勇家庭教育

    在青春期教育問題中,孩子沉迷遊戲往往是各類問題中的突出核心問題。很多孩子從開始的偶爾玩一下,到後來逐漸沉迷其中,難以自拔。他們慢慢開始變得內向,不與父母溝通,脾氣暴躁,生活習慣混亂,學習更加散漫,甚至逃學輟學!因為沉迷遊戲引發的各種奇葩問題,層出不窮,挑戰家長的想象!

    我們已經分析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常見原因,那麼具體該如何解決呢?

    在我看來,父母首先要擺正心態,靜下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何調整教育方法,如何做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出現問題,自己亂了陣腳,一著急一上火,拿著一杆鳥槍衝孩子亂放,結果孩子狗急跳牆,乾脆夜不歸宿地玩遊戲!

    絕大部分情況,孩子沉迷遊戲,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往往不好,甚至是非常緊張的,家裡瀰漫著火藥味。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改善親子關係,而不是把親子關係搞得更僵!古人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一個老師只有和學生建立親近信任的關係,他的教育才能傳達到學生內心深處!簡單的道理卻有太多的人沒有注意,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最重要的老師,所以更加需要和孩子建立親密信任的關係!否則你嘮叨一輩子,都是在做無用功,有害功!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可以看看我其它的文章,比如《彭華勇: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上下兩篇。

    當你們的親子關係逐漸改善時,你可以開始尋找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人的行為都是表層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是有著對應的感受,對應的心理原因。同時,家庭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孩子更多的是一個被影響者。孩子從出生開始,是一個純潔的嬰兒,人見人愛,如果後面變成了一個自私冷漠、叛逆無情的孩子,那麼一定是這個家庭系統出問題了,系統的動態平衡被打破了!

    所以,孩子出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反思家庭存在哪些問題,反思教育方式有哪些問題。孩子出問題,父母一定要對家庭系統,甚至家族系統進行內歸因,找出孩子真正的心理原因!只有找對了原因,找準了病因,你才能對症下藥,你才能一劍封喉!否則否則像抓泥鰍一樣,每一次好像抓住了,結果泥鰍又跑了!孩子沉迷遊戲的常見原因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彭華勇:孩子為什麼沉迷遊戲?》

    當你找到了孩子沉迷遊戲的真正原因,那麼你就可以對孩子的問題暗殺了!對,你沒聽錯,暗殺!因為孩子往往不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問題,你直接去處理,孩子往往是牴觸的。既然你發現了孩子問題的真正原因,那麼你需要耐心地,一步步地,不著痕跡地消除導致問題的真正原因!比如孩子因為無聊乏味玩遊戲,那麼你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動,慢慢地孩子自己活動多了,也就沒那麼無聊乏味了;孩子現實受挫,逃避現實尋求成就感,你可以發現培養孩子優勢,鼓勵嘗試,讓孩子找到自信和成就感。當你慢慢地消除了真正原因,孩子的行為症狀往往自然跟著消失了!

    也許很多人會說,彭老師,你說的容易,但做起來難呀!我想說的是,第一,你自己溝通能力有限,又沒有狠狠學習;第二,你自己缺乏耐心和愛,內在教育素養不夠,好比沒啥內功,招式再亮,也發揮不了威力!第三,你天真浪漫,你花了十幾年把孩子培養成這樣,卻期望一兩個月把孩子的問題徹底解決;你幼稚自私,一直想著改變孩子,從來不想改變自己!如果你一直這麼想,還期望早點改變孩子,那和拿把斧頭把孩子劈了有何區別!

    我給大家舉一個案例,我一個學生,父母長期外地工作,從小由爺爺奶奶在農村撫養,12歲由爸媽接到城市讀書,接到城裡不久,爸媽發現孩子和他們不親近,溝通經常吵架,兒子厭學,老師多次向家長反映在校表現不好,兒子一有時間就跑網咖,父母零花錢管的緊,他把早餐錢省了玩遊戲。後來他媽媽和我溝通,剛開始,她沒有反思家庭系統,一直訴說孩子問題,抱怨兒子。

    等到她倒苦水倒得差不多的時候,我開始和她分析問題,逐漸指出問題的根本。孩子從小沒有和爸媽在一起,親子關係很冷淡,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和親密感,初到城市,朋友少,活動少,無聊乏味,成績本身一般,來到城市,顯得更加一般,逃避現實,內心渴望欣賞和肯定,父母性格強勢,孩子表達想法,父母常常無形之中打擊孩子。有這麼多問題,孩子能不沉迷遊戲嗎?這位媽媽聽完分析,沉默了好久。她雖然強勢,但反思能力,行動力也很強。

    後期,在和我的持續溝通中,她按照我的方法,先修復親子關係,再細心歸因,做好鋪墊工作後,最後暗殺問題根本。三個月後,孩子玩遊戲相對少多了,對學習開始用心了,生活達到了一個平衡狀態。最讓這位媽媽開心的是,以前想帶兒子出去玩,怎麼說兒子都不願意一起出去玩,現在,兒子主動纏著媽媽,媽媽帶他出去玩!

    所以,孩子沉迷遊戲,就用教育問題解決三部曲:修復,歸因,解決。只要把每一個步驟做好了,孩子的問題迎刃而解!願千千萬萬的孩子早日找到遊戲和學習的平衡狀態,找到網路與現實的健康成長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裝修,路由器怎麼佈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