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慄米粟米豆

    作為新晉的教師主播,還是有點不太適應,意外狀況太多,比如網路不穩定,學生誤操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掌控課堂紀律、線下好解決的問題線上卻無比困難等等,問題很多,自己的教學風格也需要去適應網路授課的需求,想要適應估計還得一段時間

  • 2 # 平凡練家人

    突如其來的疫情,導致學校不能正常開學,學子們不能正常入學,為了響應教育部的‘停課不停學’的檔案,全體學生在家開始上網課。

    網路授課到現在也有一個多月時間,但是要說適應,還真沒適應呢,只能說這是目前為了解決‘停課不停學’的唯一辦法。

    1、網路授課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講來的太突然,一下安妮學校老師面對面的教學轉變為對著電腦停課,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過程中就有很多問題出現,出現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沒有適應網路授課;

    2、適應就是學生能夠跟得上電腦上課所講知識、節奏、形式,從而達到學生內心所期望的目標。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出現,也不是一兩個月就能適應的。此次網路授課只是短暫的教學,今後能否繼續採用這種方式還有待思考,從學生以及家長再引導孩子的心理上,也不能很快適應。

    網路授課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也就是遠端教學。大多數都還沒適應,只是沒有辦法,不得不用這種方法來保證‘停課不停學’而學習。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徐老師數學課堂

    說實話,我是一名老師,因為疫情,我上網課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但說實話,我還沒有完全適應上網課的形式。網上授課,與實體授課,有太多不同了。

    對於基礎內容的講解,因為沒有實體課堂的真實反饋,導致於我無法確定學生這個方式方法是否適應每一位同學,所以每個知識點需要揉的非常細緻的講解,而在實體課堂中,可根據自己的節奏,適當的進行調整,但網課,就需要分的非常細緻,而導致耽誤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有同學在聽基礎知識點時,並不是特別願意覺得我講得囉嗦了。而這部分沒仔細聽,後面的難點內容就又不能深刻理解。我覺得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對於學情瞭解的不夠深刻,所以經常需要打電話詢問學生的反饋。

    而對於比較有難度的內容,在講解時,涉及多個知識點,而又不能中間打斷問學生理解的情況,每個題大概需要少則十幾分鍾,多則半個小時,這中間發生的情況太多了,要求學生的專注度非常高,所以也只是少部分同學能完全掌握,但如果採用中間打斷去講解,又會打斷講解的節奏,我中間就因為這個問題,出現自己在講解時,自己差點講懵掉了。更別說學生了,這個講課的效率就相對低下一些。導致學生的兩極分化比較嚴重。

    同時,線上上課,應該是大勢所趨,所以我作為老師,也在不斷的尋找好的方法儘量克服,也在學習一些好的,優質的內容,向別人學習如何上課這堂課。

    希望我能儘快適應吧,也希望在上網課的孩子們能儘快適應這個過程。

    這是我的一些體會,希望跟大家多探討!

  • 4 # 春風數學課堂

    上了一月的網課了,說適應還談不上:

    1、只能說上網課有了一定的熟練度,不像一開始時,手忙腳亂。該直播時在哪裡,佈置作業在哪裡。

    2、其實感到上網課還是和線下不能比的,效率還是低的。比如,佈置了作業,學生不做,家長不管,這種情況就是沒法辦的。

    所以,要說適應也只是熟練度方面好點了,如果線下能上課了,還是不願意上網課的。

  • 5 # 漢崛教育

    目前,受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學校、幼兒園都延遲了開學,在無法開學的時間裡,各個學校都將採取線上網路教學的方式,學習新課。

    最近這一段時間,很多地方的課外輔導班已經把課程轉移到了線上,大中小學也都在準備自己的網課。

    網路課程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將會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全面進入學生的視野。

    在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後,將來開學時,學生會不會反而更喜歡網課,而不想去學校上學了呢?

    筆者的答案是:恐怕未必。

    我們從幾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網課沒有互動,教學效果有限。

    最大的問題是互動性不夠。學生們能看到我,我卻不能看到他們,不能及時接收到反饋就無法深入,我覺得不可能達到當面授課的效率。上網課,與學生的情感接觸削弱了,沒有眼神交流,想跟誰對話必須連麥;不知道學生的狀態,不知道是不是在聽講。因此更需要充分備課,要吸引學生。

    在授課的過程中,老師需要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出一些吸引學生的內容,可儘管如此,學生太多,教師無法短時間觀察到學生們的反饋,講的內容學生到底能吸收多少?心裡沒底,效果就要打折扣。

    第二,學生受干擾太多,沒有好的學習環境。

    有老師曾在網上打趣說,網課很方便,你們躺在被窩裡也可以上課。

    方便是網課最大的優點,但有時也可能是缺點。比如像這位老師所說,躺在被窩裡聽課,人是一種比較懶散的狀態,精力能有幾分是集中的?聽課效果如何,應該不難想象。

    此外,環境對人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學校有整齊的教學樓,學生各自的座位,天生讓人覺得就有學習的環境,而家裡,給人的感覺就是休息、娛樂的場所,學生較難進入學習狀態。很多已經開課的學生,都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第三,中低年級學生,可能適應不了網課。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幼兒園的學生,接受度會更低一些,一些老師也說了,開學準備從頭再講一遍。

    第四,網課太傷眼睛。

    僅此一點,就註定了網課只能作為輔助,而不可能成為教學的主流。

    電腦也好、手機PAD也好,讓人從早盯到晚,誰的眼睛都受不了,而且長時間看電子螢幕,人的注意力也無法集中那麼長時間。

  • 6 # 淘淘老師微課堂

    正在上網課的你是否已經適應上網課了?我是一名正在上網課的老師,從以下幾方面來看,我覺得自己差不多適應了網課吧。

    第一,安徽省的網課實行的是雙師課堂,就是線上名師錄播課,然後自己的老師線下指導答疑。這樣一種網課形式應該說還是合理的。因為錄課的都是各地名師,在教學方面有一定實力的老師。然後孩子聽完課,感覺哪裡不明白再問自己的老師,我覺得設計也是合理的。

    第二,沒有雙師課堂前,學校也排了課表,老師需要提前準備,但是又不能講新課,我覺得挺難熬,每天主要是複習啊,督促練字,閱讀什麼的。因為是班主任,還要負責各種資料上報,我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長時間對著手機,很快覺得視力受不了。現在有了線上課,也有了市裡統一的課表,我反而覺得輕鬆了許多。

    第三,一週下來,我感覺差不多適應了這種節奏,陪著學生聽網課,學習名師教學經驗嘛。然後因為學生線上時間有嚴格的規定,所以老師的輔導課都在20分鐘,每天有一節課。

    第四,許多人看到這裡,會不會覺得,哇老師好輕鬆呀,每天一節課。我想說的是,no,早晨起來陪著聽課,並且要保留聽課痕跡,我用手機聽課,就是截圖。下課後開始有學生會有各種問題私聊,零零星星要回答。然後學校要求每天上報班級學生情況,要上報這個,而且會有其他臨時任務,手機是不能離身的。

    下午輔導課說是20分鐘,其實可能會多少拖點,因為20分鐘真的回答不了幾個問題。

    第五,這樣安排看似合理,但是對不夠自律,或沒人管的孩子,沒有一點效果。20分鐘聽課眨眼過去了,平時上課在老師眼皮子底下都要作點怪的孩子,這20分鐘能聽進去多少?自己想去,線下答疑?許多孩子平時上課,都屬於學會學不會,都不吭聲,就是不問。這時候也不指望他主動去問。所以線下效果也存一定問題。

    第六,作為老師,尤其是我,一想到這些孩子可能會學得囫圇吞棗。簡直就是抓心撓肝啊,開學後怎麼辦?誰知家長就和我想一塊去了,也是覺得效果一般。於是咱們商量以後,本著自覺自願的原則,我上午抽時間給願意學孩子們輔導。雖然我累點,忙點,但是心裡更安心,感覺這樣效果更好點。免費輔導,自覺自願,應該沒問題吧。

    總結下,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家長還是其他人,我覺得不管環境怎麼變,人都要學著適應環境。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環境,那就改變我們自己吧。

  • 7 # 教育圈智慧大叔

    網路課程和線下課程是一個有益的互補,首先不能談那個好壞。如果談適應,我想長時間上網課會有一些不適應,但總體我還是接受的。對於孩子們來說,上的效果還是不錯。所以在這個特殊時期,幸虧趕上一個好時代,可以有這樣快速的網路,有這樣方便的技術,讓孩子在家停課但沒停學。

  • 8 # 校園農民工

    首先,沒有教材是最大的困難。很多同學沒有教材,雖然網路平臺有影片可供學習,但一本教材卻抵得上許多個老師的影片,影片終歸是輔助作用,有的老師雖然給同學們發了電子教材,但也是僅僅是為了完成練習題有個標準術語的參考而已;

    其次,學習氛圍不濃厚。家中學習確實比不上學校,沒有一種特有的環境和氣息,況且在家上課還有許多瑣事,畢竟是在家裡,總會存在一種類似慵懶的感覺;

    最後,網路平臺不夠順暢。回答一些需要填寫公式和特殊的字元的時候,有的無法填寫,或者填寫後系統判定錯誤,這樣會影響同學們的平時成績,對此我的建議是能不能把課後作業儘量的設定成客觀題,在上課的時候讓同學們講一下某個典型題目為什麼要選這個答案,這樣既避免答案爭議,又避免同學們矇混過關。再有一個就是老師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在Q群 作業 這個板塊釋出本節的知識點的有關問題,讓同學們在影片和ppt中找答案,手寫拍照上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學中醫從哪裡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