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eheyixiao2020
-
2 # 老樹逍遙
1.學生上網課這只是特殊時期的產物,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2.我們要辯證的看待上網課,有些同學有條件願意,有些沒條件不願意,有些同學自控能力差,不能獨立完成學習;有些同學趁機借上網課自娛自樂等,種種情況都會出現。
3.問題要辯證看,有利也有弊,我們只要控制了弊端,有利面對我們就多些。
4.家長只要正確去引導,加上學校老師的要求,一般情況家長不會有很大的負擔。
-
3 # 阿走的精彩生活
我認為:是老師,學生,家長三方一起承擔了在家上網課產生的負擔。
今年過年爆發的這場疫情,使全國各地學校都延遲開學了。
雖然不能去學校,但教育不能落下,所以教育方式演變成了在家上網課的形式。
那麼孩子們在家學習產生的許多負擔是不是由家長來承擔了呢?
誠然,家長的負擔確實比以往加重了。以前或許只需接送孩子上下學,附加檢查作業,家長簽名。現在卻全方位包辦了孩子全部學習過程,督促上課,檢查上課裝置,作業輔導,與老師溝通等等。但是,在這次“在家上課”的活動中,老師的負擔其實也不小,並不比以往輕鬆。首先,是不甚熟悉的講課裝置,脫離了慣有模式上課的老師,如果想要保持課堂質量,則意味著在新的方法中重新探索。尤其對於一些老教師,造成了不小的負擔。而這場課堂的主人公,學生們,其實也並不輕鬆。家裡畢竟沒有學校那麼好的學習氛圍,對於小孩而言,去學校學習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同學待在一起,而上網課後,陪伴自己從同學變成了督促學習的家長,學習自然變的較為枯燥。並且要在這段時間保證學習不下滑,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總的而言,這場戰役,沒有所謂的贏家輸家。不僅家長負擔加重了,學生老師也同樣不好受。特殊時刻,更應互相理解,加油打氣。大家互相配合,小孩子的學習才能不受到影響。
-
4 # 李雪迎
這也是一個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老師和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充當什麼角色,我認為家長和老師要指導和培養孩子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1.首當其衝應當是知道學生要有理想信念,明確的人生目標。而不是像大多學生沒有人生信仰,做追星族,低俗庸俗的,這樣的孩子不會為自己的前途努力,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2.指導孩子做好近期計劃,要知道每天做什麼,怎麼做,完成的怎麼樣,把遠期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眼前計劃,各個擊破。3.指導孩子會學習,學到得法,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平時要閱讀,閱讀要有點註批劃,有新的體會,有讀書筆記。做習題要有感悟,錯題要收錄,針對錯題要認真的分析,也是一種積累。總之,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日之功,家長和老師要科學指導,使學生自覺主動學習。學校開啟網上教學,是對師生家長的一次大考驗,是傳統學校家庭教育理念與現代學校家庭教育理念的一次大交鋒,學生能對自己提出要求,會學習,才能真正解放家長和老師,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事,而不是家長和老師跟著屁股追,提著腦門看。事實證明,網上教學經歷時間越長,學生之間的差距越大,原因在於你是怎麼指導孩子的!
-
5 # 老杜大語文
我就拿我的二十年曆程和你交流,談不上什麼回答,也沒有什麼理論依據。
第一階段,2001年——2008年我是山東省體制內的一名老師,教高中,一教八年;
第二階段,2009年我辭職了,來上海創業,創立了兩家教育類的公司;
第三階段,2011年我在上海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第四階段,2020年遭遇冠狀病毒疫情,我陪孩子長達一個月之久。
第一階段,我在山東的公立學校裡教高中語文,那時候,北方的家長几乎是不管孩子的學習的,自然也談不上負擔或扛什麼,最多也就是一年幾百塊錢的學費。直到高考選大學填報志願,很多家長都是讓學校老師做主的,也真沒有辦法,很多農村的家長,孩子都考大學了,都不知道本科和理科有什麼區別。現在分析下來,大概是北方農村的家長真的不懂,另外孩子年級高了,家長也真的幫不上什麼忙。直觀的感受就是孩子考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都是盲目的、隨機的、被動的。
第二階段,我來上海創業,我發現學考政策分析,孩子的成長規劃有很大的市場。果不其然,上海就是上海,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程度遠遠高出我的想象。孩子上了初高中之後,很多家長對資料和政策的分析,看上去真像專家。甚至孩子到初高三之後,媽媽會辭職來陪伴孩子的學習,這樣的承擔和付出是北方家長無法想象的。分析下來其實是有利也有弊,家長過分地參與和負擔,讓孩子無法自主地選擇,獨立地思考。所以,我一直給孩子灌輸不要被家長的價值觀左右,未來是自己的,但是我的雞湯理論,無法讓孩子左右家長的意志,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渴望,讓他們主動選擇負擔孩子的學習,這大概是地域使然吧,大城市的家長基本都有很高的學歷,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成長曆程來思考孩子的成長的。我認為這違背教育的宗旨和孩子心智成長之規律。
第三個階段,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深刻洞悉了家長的困惑,也加深我對教育的理解。我把孩子送進上海非常好的私立小學,倒不是我多看好這些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而是我和他媽媽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看孩子,甚至接送孩子上下學都做不到,雙方老人無法適應上海的快節奏生活,也不能常居於此。加上私立學校的管理要比公立學校好,老師也相對負責,所以我們就讓孩子住校,讓一年級的孩子住校,很多朋友都認為我瘋了,但是沒有誰知道我們的無奈和心酸。但是,本以為送到學校我們就解放的想法太簡單了,週一到週五,老師天天在群裡發照片,發影片,向家長展示他們辛苦的付出,良好的管理。家長當然也要隨聲說好,說些恭維老師和學校的話。這倒不是重要的,孩子在學校今天和誰鬧彆扭了,昨天上課和同位交頭接耳了,明天要演出麻煩家長準備一下白襯衫。一週住五天校,我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裡兩三次。週末,家長更別想輕鬆,很多老師變著法的整家長,給你佈置什麼親子作業,讓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還要簽字。總體感覺就是學校的老師只做兩件事,一件事填各種表格應付上級檢查,一件事拍各種照片秀給家長看。其他的,包括學習什麼的,都要家長來負擔,我們負擔少,孩子自然而然成了學渣,我和他媽媽都是學霸,在上海發展得也不錯,但是看著各種不良習慣,各科成績掛紅燈,我們真的抬不起頭來。分析下來,大城市所謂的素質教育都是靠犧牲家長換來的,當然我們也不是合格的家長,不想負擔孩子的學習,一切都想交給學校,學校做不好,就吐槽教育制度。最後的結果就是我給孩子轉了學。
第四個階段,一個月前,冠狀病毒把我和孩子圈在家裡,哪裡都去不了。要知道2019年我飛了9萬公里,現在廢在了家裡,然而在這段陪伴孩子的漫長的歲月裡,我對親情和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是反思吧。曾經以為自己是教育界的老兵,體制內外都有研究,但是最後敗給自己兒子的教育,真是諷刺。現在我每天和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上午上三個小時的網課,下午一點到三點寫作業,三點到五點帶著孩子訓練兩個小時(孩子現在是專業足球運動員),晚上陪孩子讀書一小時。一個月下來,我的收穫如下:
孩子的學科成績有了長足的進步,老師多次表揚,孩子也自信多了,常能看到他幸福的笑容。
我們已經讀完了三本書,《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和兩本《學霸成長記》,孩子說要當學霸,將來去冒險。
基於此,我認為無論是不是孩子在網上學習,孩子在家學習的負擔建議家長來扛。
1、如果孩子年級比較低,建議扛一些學科上的負擔,出去找輔導機構花費太大,效果也不一定好,家長還要關注孩子的習慣養成;
2、如果孩子年級比較高,你無法扛孩子的學科內容,建議多瞭解當地的學考資訊,多與班主任和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的學習狀況,諮詢他們的意見。
3、如果你所處的地方經濟水平不高,教育相對落後,多看看一線家長的所作所為,多讀讀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書,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長。
4、教育需要陪伴,成長就是陪伴。知道這個,作為家長永遠不要為了扛多少學習任務而焦慮糾結。
5、如果這段時間學校讓你們家長扛了太多的負擔,可能是學校老師不作為的表現,即便如此也不要吐槽孩子的老師。正面積極地溝通,大多數老師是非常負責的,他們的壓力真的很大。
-
6 # 猿老師
我覺得家長肯定要多花一些精力,同樣老師也要擔負起監督責任。我自己家的孩子也開啟網上教學模式了,他們班裡好多是雙職工家庭,又沒有老人帶,父母上班了孩子一個人在家看電視上網課,難免會有不自覺的情況出現。但是老師們做的很好,在這兩天的網課測試中,老師們透過釘釘軟體階段性的和同學們影片會議,並針對課程中的內容抽同學提問,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孩子是沒有辦法百分百自覺的,但是透過老師的帶動,孩子感受到了班裡良好的學習氛圍,自己也就希望自己能專心積極的參與了。
回覆列表
開展網課,家長主要起監督的責任,因為老師和學生不是面對面,無法直接監督。
對於教師,任務比以前也增加了。以前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自由選擇多媒體課或者傳統課,現在不行,所有的課都是多媒體課,要準備好課件,難點還得用微課解決,學案作業都得準備教師版和學生版的,作業也得在電腦上批改,還有每堂課之前的點名,學習筆記的檢查等任務,工作的量和難度都增加了,另外直播對老師來說是新鮮事物,操作也不熟悉,稍不注意就出問題,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網上也是各種bug不斷,精神壓力也大。
開展網上教學,老師和家長的任務都變多了,但目標只有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