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學補習班
-
2 # 使用者時間管理天山
孩子拖延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自己解決不了,時間長了,會形成一種習得性無助。第二種,做事沒有計劃性,不能夠合理的安排娛樂和學習的時間。第三種就是身邊的誘惑太多。解決的辦法,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第二種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和娛樂時間表。在學習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專注的軟體,比如說番茄鍾等等,讓孩子更加專注。
-
3 # Ellen2763
我覺得你可以從她喜歡的事物入手,能夠調動積極參與性的。還需要媽媽去思考,因為你肯定是最可解女兒的。其實不是懶也不是拖沓,很大可能是不知道方法沒有興趣。大人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態度。不要流於形式,用心去發現孩子的需求,從而才能去改變她
-
4 # 諸葛小營
我們給孩子買了這個水霧魔珠的玩具,不僅可以讓她辨識顏色,還可以透過自己動手拼出喜歡的小動物等增強她的專注力
-
5 # 木子無言
孩子拖拉,原因大多可能是專注力不夠。
記住,平時孩子在玩或者做他喜歡的事時,不要去打擾他,不分散他的注意力。給他空間。
和孩子約定好,規定做事的時間內,事情不做完不離不棄。包括做作業。前期一段時間可以陪她一下,後期悄悄監督鼓勵。
最近我在讓孩子練習書法,慢慢培養專注力。
還有別的方法,慢慢探討吧,具體問題具體對待。畢竟每個孩子和家庭氛圍不一樣。
-
6 # 牛糰子
1.注意我們說話的方式,比如你完成什麼之後我們就可以做遊戲了
2.注意給孩子提前提醒,我們幾點玩做什麼了,讓他有預期
3.不是命令,而是給他選,他自己選的會更樂意的去完成
4.我們要有耐心的陪她說話,陪她玩,有時她拖拉是要你的關注
-
7 # 睡眠哥
孩子做事拖沓,其實和注意力不集中,不完全關聯,所以解決時應該略有區別;
孩子拖沓,個人這樣看:
1,大人要自我檢查:如果大人本身做事拖沓,自己卻沒有感覺,不改進;光要求孩子做事利落,可能性不大!
2,引導式養成習慣:利落習慣的養成在於一點一滴培養,而且在小的時候,家長善加引導很重要!我的孩子(5歲)有時也比較拖沓,比如洗臉,起床;一般我會給她卡流程,因為孩子缺時間觀念,洗臉時容易洗雙手洗半小時;我就到兩三分鐘時,溫言洗語哄一下,馬上把洗臉水倒掉;然後把漱口杯和牙刷拿到她面前,自然就走了流程;習慣養成了,自然就輕鬆了!
3,潛移默化式故事薰陶:利用孩子愛聽故事的習慣,可以改編些小故事,比如小兔子愛拖拉結果怎麼了怎麼了!
4,適當包容:千萬不要罵不要吼,畢竟這個時候他們還小,語言理解能力和自制能力,適當包容下,他拖拉時,如果實在忍不住脾氣,可以走開一會,讓他一個人先獨處下!
5,慎重其事和孩子談談,在孩子心情較好時,可以就這個問題跟他嚴肅溝通,告訴他拖拉會有什麼不好後果,你希望他如何做!雖然小,但孩子有時也能聽進去!
至於專注力不夠,建議先去做專業檢查,因為很多所謂的專注力不夠,是家長的自我誤判!
專注力訓練專業性比較強,有些內容枯燥無味的不一定適合小朋友,建議自己慎重把握!
不過,我認為,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除了玩手機和電視外),比如放手讓他去畫畫,聽音樂,故事,蹦蹦跳跳,不一定是讀書,也有利於專注力養成!
-
8 # 強小攀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一般來說是比較小的時候有一些習慣沒有養成,尤其是家中成年人過多,大家圍著一個孩子轉的時候,成人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不斷去“關心”孩子在做什麼,餓不餓,喝水了嗎,一個人孤單嗎?
就像成人需要一個時間和空間自己獨處,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比如看動畫片、玩遊戲、玩玩具,這些事情相當於一個個任務,需要孩子專注地用一段時間獨立去完成。可是成人如果不斷想在孩子的世界刷存在感,就很容易讓干擾孩子,讓孩子沒有辦法專心致志。
“心流”是一種人在專注做自己的事情時候,比較享受,能讓自己不斷保持愉悅感,而且精力旺盛不會感覺累的狀態,當孩子也能身處其中做自己的事,他們的專注力、創造力、思維能力、觀察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喝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在這種狀態下,孩子可能會記不起來自己餓了、渴了、甚至大小便了....
可是很多時候,成人不能體察孩子沉浸其中的愉悅,又擔心小孩子大小便了,或者孩子們餓了渴了,甚至有些成人覺得孩子的事情,都不是事,於是打斷孩子的任務狀態。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難專注。
怎麼去提高呢?
首先,成人一定要多理解孩子,這就需要大量不帶評價的觀察,先搞清楚孩子喜歡的東西是什麼?他們追求什麼?享受什麼?找到孩子的狀態規律。
其次,當孩子沉浸在一件事情中的時候,不要隨意去打斷孩子。也許孩子做這件事有些難度,被你發現了,只要孩子不開口求助,就不要自己上前想要幫忙。這類的忙,其實大多數時候對孩子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破壞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獨立探索的能力。
第三,如果孩子的習慣不算特別好,那就帶著孩子從閱讀一本故事書、聽一些喜歡的音樂,看一段喜歡的動畫、一起來畫畫.... 這些事情開始。設定一個時間,比如20分鐘,在這個時間裡你們都不要干擾對方,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但是是獨立做自己的事情。幾天之後,這個時間延長到30分鐘再試試,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時間設定不斷拉長。 如果做到了,可以獎勵每個人,一本書、一個雪糕,或者其他想要的小東小西。你們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快樂,親子關係也會更好。
最後想說,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自己先去做這樣的一個人。希望孩子注意力提高,如果父母也是注意力很強的人,自然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會不自覺去形成這樣的習慣噠。
分享前幾天的一些回答,希望也能給你一些啟發:
-
9 # 愛與成長家庭教育
提升孩子專注力,
1、重在家長不去打擾孩子。孩子玩玩具時,不能一會兒喊孩子吃個水果,一會兒讓他幹別的,專注是一種習慣,要培養的。
2、正面確認孩子的行為表現。當你想讓孩子不磨蹭,千萬不要總是說孩子磨蹭,而是在孩子沒磨蹭的時候及時確認“你今天干什麼很快,媽媽知道你就是有時間觀念的孩子”
-
10 # 吳老師原在職教師
首先,孩子愛動手嗎?先在勞動中培養她勤勞、做事麻利的習慣,在勞動中提高她的效率,身體勤勞,腦子思考的效率才能提高。要大膽放手讓她去做。
其次,在學習過程中,你是站在她身後的,不是她的對立面,所以你的眼睛要看一張白紙的絕大部分,而不是看白紙上的一個黑點,語言要積極鼓勵她,表揚她,你想她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朝哪個方面去鼓勵表揚。比如今天寫的快一點啊,這個字比那個字寫得又快又好。一個媽媽能用語言毀了孩子,也能成就一個孩子。
再次,寫作業計時,制定獎勵表揚措施。這個獎勵可以是我們共同讀一會兒課外書,或者獎勵她用手機聽一個故事,或者親子游戲。寫作業家長要說到做到,佈置的任務提前完成,也不可以再額外佈置多餘的作業。
-
11 # 羅硯律師
剛好和我們家孩子的年齡差不多,這個問題我是分兩部分解決的,一是關於做事拖拉;二是關於注意力不集中。
關於做事拖拉的訓練。我首先是買了一個計時器,然後將孩子做的作業根據內容進行分解。比如今天要做一張數學試卷,我先把數學試卷分為計算題、填空題及應用題;每部分我會給他設定8至10分鐘,計時器放在他旁邊,計時器響我來檢查該部分是否完成;最後再給他5分鐘的時間檢查整張試卷。這樣大約35分鐘的時間分為四部分,一張卷子也分為四個內容,讓孩子分段高效完成。
關於注意力集中的訓練。我會給他設定一些小遊戲,比如將黃豆與綠豆倒在一起,讓他分撿開;還比如帶著他一起朗讀對他而言略有些難度的文章;再比如讓他保持一個姿勢做他喜歡的事情看動畫片或拼樂高等。
小孩子剛開始學習,會有很多不好的學習習慣,要經過慢慢地訓練改正。小低年級好的學習習慣比好的成績更重要。
回覆列表
做好詳細的時間規劃,讓孩子按時間表完成任務,嚴格的時間表,有利於督促孩子時間觀念的形成,完成好的,給與一定的獎勵,激發孩子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