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於玲玲

    ▲兒童情緒管理與社會性培養

    有個13歲的孩子在考試前總是出現焦慮、緊張、恐懼。他敘述了 前不久期末代數考試的情形,由於他沒有好好學習這門功課,當時特別 焦慮,他描述當時在考場的情景,考場是他們上很多次課的教室,但是他說他什麼也看不到,當時只按照考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來,盯著眼前的一塊地板發呆,耳邊響起心臟“怦怦”的聲音,胸口一陣陣的緊張,他快速的瀏覽下試題,感覺毫無希望,就這樣盯著試卷足足看了一個小 時,想象即將到來的可怕後果,大腦一片空白,在這一個小時內,他沒有嘗試解答一道題,也沒有做白日夢,只是嚇傻了,一心等待痛苦的折磨結束……

    在1995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正式提出了 “情商”(EQ)的概念,並概括為認識自身的情緒、妥善管理情緒、 自我激勵、理解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五個方面。如今,“情商開發”已經非常流行,從幼兒、學齡兒童、青少年,甚至家庭、職場, 情商開發課備受歡迎。

    科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尤其是兒童期是培養情商最為關鍵的時期。由於這時期大腦發育最迅速,在這階段的 孩子若能在關鍵的神經迴路上得到持續經驗的塑造,透過學習、訓練和有力的指導,就能形成良好的情緒習慣,甚至能改變孩子天生的性 格傾向。在我們的課程設定問卷調查中,發現期待開展兒童情緒管理與情商開發類課程的比例達90.8%。由此可見,無論從科學研究的角 度還是從對大家課程設定的調查中,情商教育的開設都是勢在必行的。

    在本門課程中,你會學到:

    1.有關延遲滿足

    2.有關同理心

    3.與情商有關的心理特質

    4.幼兒、學齡兒童、青少年的情緒情感特點

    5.兒童情商培養要點

    6.兒童獨立性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方法

    7.青少年自信心提升技巧

    在這門課程中,家長和相關兒童領域的從業者,不僅可以學習到兒童情緒管理與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方法、具體的培養技巧,也能幫助自己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孩子一起提升情商。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

  • 2 # 阿州在努力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

    1、允許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

    有的家長在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的時候,會強烈地制止,好像任由孩子發脾氣是一件錯誤的事。如果家長強烈地制止,不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常此以往,容易讓孩子心中積鬱,引起心理上的失衡。

    2、耐心地聽孩子表達情緒

    有時候,孩子有情緒,往往只需要家長耐心地聽聽自己的聲音。不滿的情緒得到表達之後,這種負面感覺就會減輕很多。

    4、家長情緒穩定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孩子最容易受到家長情緒的影響。如果家長動輒情緒激動,遇事大喊大叫,那麼孩子也容易亂髮脾氣。家長要以身做則,控制好情緒,以良好的情緒和孩子溝通,孩子才容易心氣平和。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情緒,和孩子溝通時,有兩點要非常注意:

    1、說話聲音要輕柔低聲

    尤其是面對低齡的孩子,低聲說話,能降低對孩子的壓迫感和減輕孩子心中的緊張和激動,如果再加上陪伴和擁抱,能非常有效地安撫孩子的情緒。

    2、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

    無論多大的孩子,只要是正常的情緒宣洩,家長都應對此表示理解,不可表現出冷漠、無視或者譏諷

  • 3 # 懶懶de高貴38800799

    透過自己當母親10多年的經驗來說,如果大人情緒難以控制,則孩子必定是控制情緒極差的人,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老師,這就所謂的有樣學樣,所以家長應該要慎重對待自己的情緒。我個人認為,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作為大人首先應該微笑面對孩子,然後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告訴孩子,不要生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有什麼事告訴爸爸或者媽媽,看我們能不能一起解決等話語!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起強大的信任感!

  • 4 # 玩轉English

    在處理孩子或面對孩子方面的問題時,

    黃金辦法就是:

    把自己的年齡、智商、情商降低,降到和孩子一樣低。

    比如,昨天接幼兒園孩子放學,他一臉不高興的樣子,想掉淚,問他也不說。於是我不在問,在車上也一直沒問。快到家的時候,他主動說:

    “老師問,家裡來小偷了,怎麼辦?我舉手了,老師沒讓我回答。”

    在大人看來,這些都不是事。但在孩子眼中,這就是他生活的世界或人生。我們得現在他的角度,把這些小事當成天大的事來看待。

    我的回答是:

    “你能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說明你知道答案,也很勇敢。老師沒讓你回答,可能是因為沒那麼多時間了,或者老師沒看到。”

    後來,我真的跟老師反映了這件事。老師說,已經讓他回答了兩三個問題了。

    我把老師的回答又跟兒子回饋,說老師要給每個小朋友機會,不能光讓你回答問題啊。

    他這才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最後,我又鼓勵他以後還要積極地舉手呦!

    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時,先讓孩子表達他的想法或疑問,然後重複他說的話,說明我們在用心聽,而且非常理解他此時的心情。

    然後,再幫他分析,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是別人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客觀條件的原因。

    最後,讓他說出解決辦法,如果他說不出,我們幫他想出至少兩個辦法,讓他選擇更好的那個。

    這樣,既能鍛鍊他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

    ,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作為母親,有時候真的受不了孩子的情緒失控。有時候讓他做件事,死活不去做。有時候哭的哄不下來,有時候氣的真想把他給殺了……

    所以,處理孩子情緒問題,其實也是在和自己的情緒做鬥爭。

    孩子有的情緒我們也可能會出現,透過冷靜思考後的處理方法,也慢慢的讓自己明白自己的情緒怎麼處理。

    這也是促使我們自己成長,成熟的過程。把孩子當成花朵來培育,不僅需要Sunny、雨露、空氣,更需要賞識和等待。

    願我們不急不躁,在和孩子共同經歷一次童年的過程中,回憶自己的快樂童年,再過一次童真無懼的生活。暫時拋開工作壓力,不公平待遇,懷才不遇,甚至車貸、房貸,隨份子等瑣事。

    願你在處理孩子情緒,提高孩子情商方面,自己把握自己的情緒問題上,遇見更冷靜的自己,更客觀,更有遠見和格局的自己。

  • 5 # shedowmeng

    大人都發脾氣,小孩發脾氣是不不可避免的,而且會不分時間,地點,場合的。另外,也和孩子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家長要做的就是兩點,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不要輕易亂髮脾氣特別是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給他雙向溝通的空間,其次,每次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要訓斥他,給他講道理,我一般採取冷處理的態度,不理他,我們做我們的事情,他發他的脾氣,發完脾氣,該做的事情還得繼續做,但我們會溝通,為什麼會發脾氣,他需要什麼,告訴他,尊重我們,正常溝通,我們會滿足你的要求,越是發脾氣越沒有願意離你~

  • 6 # 傾心摯愛

    寶寶的情緒控制要在從小就開始培養,在寶寶六個月的時候就出現了情緒,一不高興就會大喊大叫,甚至大聲哭喊,這個時候爸媽一定要耐心指導,可以溫柔的對他說,寶寶不高興了,寶寶為什麼不高興,還要告訴他這樣做不對,從寶寶潛意識中培養他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遇到寶寶情緒失控的時候,寶媽一定不要發脾氣,要先安慰他,讓他慢慢平靜下來,才能夠對他說教,如果寶寶還是安靜不下來,就要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從那種情緒中出來,然後才開始對他說以後不能夠那樣做。

    寶寶大一點的話,寶寶哭鬧只要嚴厲一些,讓他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如果寶寶還是陸續哭鬧,就讓他在哪裡哭鬧好了,等他安靜了再開始對他講道理,但是寶媽一定不要離開他,要陪著他看著他哭鬧結束,這個時候寶媽千萬不能哄,要不然就會讓寶寶覺得他的哭鬧是有用的。

    教育寶寶也是比較耐心的事情,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方法,陪伴寶寶一起成長。

  • 7 # 國際兒童邏輯思維遊戲

    情緒狀態有幾種:

    平和;

    崩潰;

    麻木;

    波動。

    想讓孩子們,比較多的處於可調節控制狀態,就要識別自己的情緒,七情,“喜怒哀思悲恐驚”,沒有好和不好的,接受自己的狀態,識別自己的狀態,或安撫,或宣洩,或平復。

    沒有情緒,處於一條直線,就是麻木的死亡狀態,我們應該避免。同理,總是崩潰的孩子,也是一種心緒過於煩累,宕機狀態。

    平復情緒,讓孩子們狀態越來越平和,是要逐漸練習的過程。

    如果家長老師就經常多慮,情緒暴躁,急躁,那麼孩子也會模仿

    所以成人要控制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要恣意妄為噢。

  • 8 # 陶陶學吧

    家長自己要學會控制情緒。在日常跟孩子的溝透過程中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情緒地表達。慢慢孩子就學會了表達情緒的能力。近而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的方法。

  • 9 # 巴迪塔

    看看事故頻發的校園案件我們就能明白,一個人調節情緒的能力直接影響著他的人生。在這場馬拉松比賽中,越往後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因此,調節情緒的能力需要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引導培養。

    一、認識情緒。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循序漸進地告訴他們每一種情緒的名稱和表現。當孩子產生失望、傷心、害怕、高興等情緒時,父母一定要抓住機會,告訴孩子他們的情緒是什麼。在調節情緒前,父母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它們。玩遊戲時也可以製作一些情緒卡片,將每一種情緒用文字和表情圖片兩種形式表現出來,讓孩子進行配對。

    二、學會感受自己的情緒。孩子都是由“我”到“他”的,他們先認為自己是中心,而後才漸漸發現別人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首先我們要讓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緒。比如一個小寶寶跑太快摔倒了要哭,如果他的父母允許他發洩疼痛後的難過情緒,那麼他就獲得了一次感知情緒的機會;相反,如果他的父母嚴厲呵斥不讓他哭,那麼久而久之,他就與自己的情緒割裂了,一個感知不到自己真是情緒的孩子,是麻木的。

    三、每一種情緒都值得尊重。為了方便分類,我們會把性格分為內向和外向,會把情緒分為積極和消極,但其實每一種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而每一個情緒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並不是積極和消極那麼簡單。孩子因為分離等事件而產生的難過傷心,是他們真實的情緒,不需要因此而感到羞愧、不安,甚至逃避,接受就好。當孩子接受了他的情緒,與情緒達成了和解,那麼才能過了這個關卡,繼續前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19周了還沒有感覺到胎動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