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麼記982
-
2 # 手機使用者zhang866683
現在也沒有什麼很好玩的事情,年輕人主要是遊戲,老年人主要是麻將,兒童也就是手機,這也是平常存在的普遍現象。
-
3 # 蒼山川哥
現在過年不像小的時候好玩了。放鞭炮,穿新衣服和小夥伴們捉迷藏。失去了那份童真 。現在的人們壓力都太大,過年唯一的就是能好好休息幾天和家人團聚一下,沒有什麼比較好玩的了。
-
4 # 一米家庭管家
要打掃房間啊~
對聯兒 我得貼呢
年三十晚上的餃子餡兒 我得剁呢
12點還要點炮呢 嘿嘿
小時候好玩兒,越長大越不好玩兒,沒得玩。
小時候串門磕頭領紅包,比新衣服、壓歲錢。
現在,同齡小夥伴都成家了,也沒有過年的氣息了,不好玩兒了。
拜早年 拜年 還要祝您晚年幸福
-
5 # 楊進生活秀
本來麼年年都約幾家朋友去想去的地方自駕遊個3,5天,今年本來要去重慶自駕遊的但是今年特殊情況就沒去成天天在家裡吃了玩手機然後睡,無是無聊但是想想待在家裡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了也好,武漢加油,祖國加油!!!
-
6 # 阿國0627
過年期間除了親戚家走一走,朋友們聚一聚,剩下的時間基本上就是陪家人了,我這個人不喜歡打牌打麻將的,也不喜歡晚上出去玩,生活也挺單調吧,所以朋友也不是挺多的,但我覺得吧這樣子也挺好的!
-
7 # 妳的男神
年糖年餅。吃餃子,貼福字。穿新衣,吃團圓飯,去舞會,廟會,放煙花,炮竹,放花炮。還要守歲......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放鞭炮,而且要在12點放,代表新的一年開始會是紅紅火火,鞭炮要是特大號的;吃湯圓,代表新的一年會是圓圓滿滿;吃年夜飯,新年吃飯,必有炒青菜,說吃了代表“親親熱熱”;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魚頭,但不能吃光,代表“吃剩有魚(餘)”
-
8 # 小綠葉的爸爸生活實紀
我是少數民族,我們這裡過年就是大年初一開始跳七天七夜的舞會,今年比較特別我老婆老家這邊只跳了一天一夜。我老家直接取消,政府不讓跳了。
回覆列表
過年了,做些什麼事情?搞衛生,買年貨,探親訪友,這些都是必須的。今年特殊情況,就特殊對待,為了新型肺炎的防護,探親訪友就免了,但在家庭與個人之間的防護上,也花了不少錢。希望我同我的家人,與全中國的人民平安度過這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