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Lisa媽媽
-
2 # 旅遊達人老嶽
題主好,大家好,我是老嶽,下面我就跟大家說一說“越是懂事的孩子越容易被忽視嗎?”這個話題。我們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懂事,到時候孩子還能幫著大人做點事情,這樣自己就不用那麼勞累了,而這樣的孩子也總能受到親戚朋友們的誇獎。但其實如果孩子過早懂事的話,並一定就是件好事,因為孩子懂事越太早越是可憐。
為什麼這樣說呢,和大家講個真實的故事,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孩子知道家裡條件並不充裕,所以在學校吃飯基本都是點最簡單的菜式,有時候直接一碗稀飯就了事。從來也不會和家裡說自己缺錢,因為家裡還有個剛出生的弟弟,家庭負擔很大。這孩子懂事嗎?那是自然的。可憐嗎?同樣也是!
那為什麼說孩子越懂事越被忽視呢?
一、容易被誤解
我朋友的孩子是個8歲的小男孩,每次吃飯都很大口,而且就算已經吃得很飽了也還是要繼續吃。老師勸不住,同學也嘲笑他,後來老師同男生的家長反應。原來孩子是因為他媽媽之前說過,多吃飯才能保持健康,不然生病的話,爸爸媽媽會很擔心他。所以這個孩子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才會有那些表現,但這樣的表現卻被老師與同學誤解,試想,真的好嗎?
二、委屈
別看孩子小,其實不少孩子都很會為家裡考慮。就像上述第一個例子中的孩子那樣,但他心中也有著無數委屈,畢竟才這麼小就要顧及家裡的條件。別的孩子都擁有的最簡單的東西,在懂事孩子眼裡可能都成為難事。他們會被大人誇獎懂事,但很多大人都忽略了他們的委屈,本應該是歡快的童年,可童年裡卻承載著大大的壓力,儘管父母沒有施加,但懂事的他們懂得自己分擔。
三、孩子懂事,父母卻不懂事
很多孩子為了能夠不讓家長失望,所以對於家長強迫他們的事情,他們都會盡心去做,有時候就連割捨自己的愛好也能做到。但這類照規矩的做法,在家長眼裡是懂事聽話。可換種角度,你不覺得孩子都要比家長懂事嗎?他們懂得放棄自己的述求而去滿足父母,但父母卻無視他們的自由權利。
孩子懂事不應當被視為理所當然,作為家長要知道,孩子的童真、淘氣與任性都是他們的天性,而他們卻願意與天性相悖,只為顧及你們的感受。這般情況下,你就應當迴應以關愛,而不是附以更多的要求,學著做孩子的陪伴者、引導者,而不是施壓者。
-
3 # 暖爸萌媽育兒記
這樣的現象在現實中其實是相當常見的。有句話這樣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只是,這樣對不哭的孩子公平嗎?
在我自己家有時候也會這樣子。二寶比較愛哭,性格也更為自私。結果,我們全家人往往都會有意無意地給她更多的遷就。大寶更懂事,結果卻總是更委屈。
本來,這只是個細節,我們也沒怎麼在意。然而有一天,大寶跟奶奶講:爸爸奶奶更疼妹妹,而不那麼疼她。
當我聽到後,心裡真的升起一層愧疚。當然了,她這樣的想法只是出自於她幼稚的思維裡,未必就是事實。然而,既然她發出這樣的感想,那麼就說明我們大人是真的在某些事情的處理上有所欠缺的。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畢竟她更大,肯定要承擔更多一些。而二寶更鬧騰,我們大人為了家庭氣氛,也不得不做一些妥協。
說心裡話,即使是我們真的有所偏向,其實也是從家庭大局出發。
看來,更懂事的孩子真的更容易被忽略。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不過,或許我們可以阿Q一下:上帝讓他們成為好孩子,這本來就是一種獎勵吧!
回覆列表
越是懂事的孩子越容易被忽視,很大程度上我也贊同這樣的觀點。調皮是孩子的天性,又有哪個孩子不願意做真實的自己呢?那些及其懂事聽話的好孩子,表面上來看是及其容易被忽視的,因為父母覺得這樣的孩子很省心,這樣一來,時間久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會越來越少,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弊大於利的:孩子形成了自我壓抑型的性格,很容易沒有自己的主見。。。。。。所以在這裡我想建議天下所有的父母親,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讓孩子做表面聽話懂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