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迷觀天下

    李春。李春 隋代造橋匠師。現金河北邢臺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唐中書令張嘉貞著《安濟橋銘》中記有:“趙州蛟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但趙州橋存世1400多年,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一。是中國隋代著名的橋樑工匠,他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中國橋樑建造的嶄新局面,為中國橋樑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 2 # 戈爾吉吉

    趙州橋建於隋代(公元581-618年)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儲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趙州橋是重點文物,通車易造成損壞,所以不允許車輛通行。

    這個問題我認為得這樣看。

    在21世紀,如果為了實用目的,方方面面模仿趙州橋,修建石拱橋,很多情況下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事實上,中國近年修建的諸多超級大橋很多是斜拉橋或者懸索橋,就拱橋來說,大型橋樑以鋼管拱為主,間或也有混凝土拱的,僅90年代至今中國已經修了400多座鋼管拱橋,大於懸索橋和斜拉橋總和,其中跨徑大於400米的鋼管混凝土拱橋已經有7座。相比之下,石拱橋已經不是那麼流行。

    這些幾百米的拱橋如果硬要師法趙州橋,可能會遭遇嚴重的工程難題。趙州橋雖然從隋朝建成至今屹立不倒,而且現代以前華人都沒有修出過跨徑更大的拱,但是40米不到的跨徑比起現代拱橋400米的跨徑,難度不是一個級別的。同樣,趙州橋的施工方法也不適合全盤套用到現代拱橋建造之上。

    現代中國拱橋修建主要採取鋼絲繩斜拉扣掛送索合龍和鋼絞絲扣掛合龍松索成拱技術。在修建拱橋時,掛籃懸澆、轉體施工、頸性骨架、大節段提升鋼拱肋(岸上做好大節段,推至船上,用千斤頂頂起)等方法都在中國有使用。相比修建懸索橋,現代拱橋修建成本低,施工相對簡便。如果硬要使用趙州橋的修建技術修這些超級拱橋,無疑是自討苦吃。

    在漫長的歷史時期,石拱橋以其優越效能始終佔據橋樑主流。然而,在20世紀以後,新建築材料的出現讓歐美已經不太熱衷於修石拱橋。中國由於20世紀前期積貧積弱,鋼鐵混凝土不足,在石材容易獲取的地區修建石拱橋仍然有其意義。1952-1956年中國修建寶成鐵路,松樹坡和小關溝兩座石拱橋淨跨超過趙州橋。1959年湖南黃虎港大橋跨徑60米。1961年中國修建跨徑為112.5米的雲南開遠長虹橋,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石拱橋是修建於2000年的山西晉城丹河大橋,最大跨徑146米。毫無疑問,中國石拱橋的修建能力也遠遠超過了趙州橋時代。

    然而,這些大跨度石拱橋由於病害多、耐久性差,很多已經降低標準使用甚至拆除。石拱橋拱圈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不好,跨度越大對工藝要求越高。這類大跨徑石拱橋坍塌的例子不在少數。石拱橋在現代橋樑施工中競爭力已經減弱。

    作為屹立1400年不倒的石橋,趙州橋建橋時力學計算精確,加固方法妥當,造型優美,工藝在當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座古橋在各方面仍然具有很多值得後人學習的地方。事實上,作為空腹式拱橋的鼻祖,中國50年代開始修建的石拱橋,凡跨徑超過30米的,為了降低橋樑自重,都採用了類似趙州橋的空腹式拱。

    如果沒有趙州橋,這樣的空腹式拱橋會不會出現呢?大概遲早也會。事實上,法華人18世紀也同樣建造了空腹式拱橋,技術上獨立發展,和趙州橋沒有太大關係。

    但是,趙州橋的修建,無疑是中國橋樑工程史的一大突破。就算現今它已經沒有太多現實參考意義,作為橋樑技術累積的活體樣本,自有它的可敬之處。

  • 3 # 道法自然7757

    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和建造的。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是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老的石橋(《中國的石拱橋》茅以升)。這是我在上中學時學過的課文,記得當時同學們都很佩服古代人民聰明才智,深深地被茅先生惟妙惟肖的描寫所打動。

    1981年夏,我有幸一睹古老的趙州橋的風采,並與之親密接觸——在古老的石橋上留下了珍貴的瞬間。今天翻開相簿,看著那張28年前的老照片,照片裡那座聞名中外的古代石拱橋,還有那個略顯稚嫩青年軍人,使我的思緒一下子飛到了那遙遠太行山區。

    那時候,我正在河北邢臺駐軍51011部隊服役,是師直屬部隊通訊營有線連的一名電話兵。1981年6月底,連隊接到架設國防通訊幹線的施工任務,我和戰友們一起冒著酷暑開赴太行山區深處。一個星期天的早上,大夥正在吃早飯。指導員放下飯碗對大家說;“同志們今天休息,飯後都換上乾淨的軍裝,我們去參觀著名的趙州橋,一路上要注意軍容風紀。”聽到這個好訊息,大家都很興奮。飯後,我們分乘兩輛軍用解放卡車前往目的地,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到達了趙州橋。我漫步走上這古老的石橋,仔細地察看橋面,終於目睹了那流傳了一千多年傳說中的車道溝、驢蹄印。

    趙州橋在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長歲月裡,經歷了無數次的洪水沖刷、地震的搖撼、戰爭的破壞、風化腐蝕,雖然有些破損,但一直使用到現在,這足以證明趙州橋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這在那既沒有先進測量儀器,又沒有先進計算器具的隋朝確實難能可貴。怪不得唐朝人張嘉貞在《安濟橋銘》中說:製作結構很奇特,人們不知道它是怎麼修造的。

    因為當時沒有導遊,為了更多的瞭解古老的趙州大石橋,我就買了一本名叫《安濟橋介紹》的小冊子,其落款是趙縣文物保管所編印。這本小冊子現在已經發黃,那張老照片就夾在裡面,我一直珍藏著它,珍藏著美好的記憶。以下是其中有關趙州橋的美麗傳說,大多是歌頌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智慧和高超的科學技術水平。 書中介紹中說,當時流傳很廣的一首兒歌“小放牛”中唱道:“趙州橋魯班修,玉石欄杆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過,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魯班是春秋(公元前719—426年)的一個工匠,張果老相傳是唐朝的一個和尚(後來成為八仙之一),柴王(柴榮)是五代十國後周的第二個皇帝(公元954—959年),上述傳說把三個不同時代、不同人物放在了一起,並在隋朝的大石橋上留下了仙蹟:即車道溝、驢蹄印等,構成了一個美麗的故事流傳至今。

    如今的趙州橋已今非昔比,為了開發趙州橋及周邊的旅遊資源,趙州橋周邊的環境已發生很大的變化。前幾天,我藉助網際網路進入趙州橋旅遊網,我發現趙州橋還那麼古樸雄壯,但橋下碧波盪漾青草茵茵,河岸上綠樹成行。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的橋樑,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橋上有車輪印,膝蓋印。當年,我隨連隊去參觀時走的是鄉間小路,一切都是原滋原味的風景區。

  • 4 # 一夫壹歷史

    李春。這座橋建立於隋朝,是我們國內保持最高也是最古老的。但是一定要知道,我們擅長土木結構。磚石結構不是專長。所以趙州橋彌足珍貴。但是如果去歐洲 類似的羅馬時代的橋 教堂 …有很多很多…那個時代遠遠早於隋。

  • 5 # 東秋妮

    我非常佩服趙州橋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李春!李春是我們祖輩中擁有工匠精神的人之一!

    李春是隋朝的傑出工匠!

    李春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趙州橋!

    讓我們從作品來說明李春的令人佩服之處!

    趙州橋,天下第一橋!

    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

    一.敬業

    公元595年,李春被任命為修建大橋的總指揮。

    他精心繪製圖紙,詳細計算用料,挑選高技術石匠,既當指揮官,又親自上陣。

    二.精益

    趙州橋施工技術巧妙絕倫。

    橋上的石欄石板,雕刻得古樸美觀,雄偉壯麗、靈巧精美。

    有的刻著兩條相互圍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

    有的刻制兩條飛龍前爪互相抵著,各自回首遙望;

    有的還刻著雙龍戲珠;

    有的龍似乎在水裡遊動一樣。

    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引澗”。

    三.專注

    趙州橋的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龍在一起,做成了一個弧形的橋洞。

    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

    四.創新

    趙州橋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這是創造性的獨有設計:

    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

    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

    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

    趙州橋1400年的歷史,不斷訴說著建造者李春的一切!匠心築夢,大國崛起!讓我輩中人把工匠精神發揚光大,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30p的拍照效果是否能完爆2000以內的數碼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