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戲說無字真經
-
2 # 神經在發燒
“公且先去理會自己的性情,須能盡人性,然後能盡物之性。”——王陽明
好德如好色是王陽明 最喜愛的句子,孔子說,從來沒有見過好德如好色之人,王陽明則期望人們像喜歡漂亮的姑娘那樣追求美德,蔣美德作為人類本性的東西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
既然“好色”是人之本性,就不會以外界的條件所改變,這正是好德的人應該努力做到的 。要做到“好德如色”就必須把美好的品德根植於心,才能使道德如人的本性一樣自然地流露出來。否則,僅僅停留在思想層面品德就算再美好,也無法影響我們的行為,無法使我們成為真正具備美好品德的人。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農民,一年四季辛苦耕作,每年都能獲得豐收,因為這個原因,在這個農人生活的村子裡,很多人只能吃兩頓飯,而他家卻能頓頓飽餐,這讓村子裡的人很羨慕。
因為家有餘糧,農人用一部分糧食做學費,讓自己的兒子上了私塾,這以後,老農見到誰都顯得非常的開心,經常對村裡的人說;“人活一世,不就是吃飯養家識字,做一個好人嘛。現在這幾樣我家都做的差不多了。以後你們有什麼要我做的,儘管開口,鄉里鄉親的,我一定幫忙。”
半年後,這個農人的兄弟家遭了災,離家來投奔這個農人,農人讓他的兄弟現住在年久失修的祖屋,說過一陣子給他修一個新房,然後再搬過去。
就這樣幾個月過去了,這個農人說的新屋遲遲不見動靜,他的兄弟有些等不及了,思來想去,他硬著頭皮跟農人提起了屋子的事情。
聽完自己兄弟的話,農人沉默了一會,對他說;“這個事情啊,我還真給忘了,你放心,自己兄弟的事我一定會說到做到的。”
第二天,農人的兄弟走在田埂上,有人問他房子造得怎麼樣了?他紅著臉說不出話來,彷彿是自己做錯了什麼。當冬天來臨之際,他還住在四處透風的租屋裡,而他的兄長正在溫暖的家中喝著自釀的米酒。次日一早,他沒有跟農人打招呼,就離開了村子。
沒多久,村子裡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他們在農人背後議論紛紛,有人說;“還說什麼有事儘管向他開口,你看看,這種人,對自己兄弟都這樣,我們還有什麼好說的,我看吶,還是離他遠點吧。”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理睬農人,甚至農人一家都成了全村人嘲弄的物件。
可以從農人的行為知道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行由心生,嘴裡說的新房心裡根本就沒想著給兄弟蓋。
儒家專注的是“內外皆美”的生命志趣,這種美在王陽明看來就是根植於內心的道德,行動起於心智倘若內心缺少道德,就只會說漂亮話。
如果說“好色”是在人的內心天然生成的本能反應。那麼,“好德”就是一種經過教化之後能夠自然流露的理性反應。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我們如果能做到“好德如好色”,也就離成功的人生目標不遠了。
-
3 # 使用者6583039556
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我曰,好兒如好色。
好學如好色。
色之一字,在佛家講,人們對美好的東西,執著的喜歡為色,即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儒家對色的概念比佛家單一,這裡的色,渭人之七情六慾。
俗語言,一個正常的人,懂得吃飯就懂得色,懂得色就懂得吃飯。
總之,色為人之常情,如果說一個正常的人,不喜歡色,那肯定是一個不正常的人,否則就是假說。
所以,孔子在這裡比喻,把好色和好德一樣看待,那這個人的德性也就很好。
-
4 # 半世青衣染霜華
古人云 : 女子四德 ‘ 德、言、容、工 ’,這說明容貌也在德行裡面。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是這個理。
容貌好看自然也就更容易使人神魂顛倒,更容易使人起色心。
講個小故事~
三國名士許允娶了阮侃的妹妹,結婚的時候發現新娘太醜了,拒絕入洞房。
有人就勸他,新娘的哥哥是儒雅之士,既然答應了你怎麼好拒絕呢?
於是許允就進了洞房,掀開蓋頭就要走(可能實在下不去嘴),順便問了句“女子四德,你有佔了哪些?”
新娘特別聰明知道他這是損自己,這次走了可能就不回來了。
新娘回答“女人四德~德、言、容、工,我只有 容 一樣沒佔,世間哪有完人?試問先生完美嗎?”
許允回答道:“我很完美。”
新娘說道:“先生好色不好德,也好意思說自己完美?”
許允聽後,心想~我擦,這麼聰明且言語犀利?竟反駁的我無話可說!……
於是乎~倆人相愛了!而且許允對其特別好……
所以“好德即是好色”不能說是錯誤,但也是相比較而言……
僅博看客老爺一笑,勿噴!
-
5 # 美鯊北齊的微笑
好色是男人天性,好德應該像男人好色一樣成為人的天性和本能!追求道德應該像好色一樣出於本能,說的是兩者形式一樣,不是用德和色去比較。
-
6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吾未聞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句話在《論語》中一共出現過兩次。
意思也不難理解:我從沒見過像好色一樣好德的人。
孔子為什麼要說這樣的話呢?
魯定公十二年的時候,時任魯國大司寇的孔子,削弱三桓的計劃半道而止。
第二年,齊國送80名美女到魯國,魯國國君季桓子接受女樂,一連多日不理朝政,孔子對此非常失望,而季桓子和孔子的關係也從此開始破裂。
此後不久,魯國舉行郊祭,祭祀後卻沒有將祚肉送給孔子,這是在暗示孔子,季桓子已經不打算繼續任用孔子,孔子無奈離開魯國。
從此,孔子開始了周遊列國。當時的孔子已經55歲了。
魯定公十四年,帶著弟子離開魯國的孔子,先是來到了衛國。在那裡,孔子見到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當時的衛國朝政,在很大程度上由南子把持。
這是一個在歷史上頗有爭議的女子,有說她頗有政治才能,也有說她生性淫蕩。孔子在衛國因為不得以,和南子有過私下接觸,為此,孔子的弟子子路指責並批評了孔子。
後來,孔子見到了衛靈公,衛靈公起初非常重視孔子,按照孔子在魯國的俸祿標準給孔子發放俸祿,但卻沒有給孔子任何職務,也沒有讓孔子參與衛國的的政事。
對此,孔子對衛靈公也很失望。在他看來,和衛靈公在同一輛馬車上的兩個人,南子靠的是“色”,太監雍渠靠的是“溜鬚拍馬”。而自己作為“好德如好色”之人,卻不能和衛靈公坐同一輛馬車。說明衛靈公是個好色且愛聽奉承的人,不是一個“好德之君”。
此後不久,因有人進讒言,衛靈公也不再信任孔子,孔子於是離開了衛國。
孔子就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兩次說出“吾未聞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句話。
春秋時期,所謂禮崩樂壞,人心不古,人人都不再講究仁義道德,國與國之間互相攻伐,這就是亂世生平。
孔子對這樣的世界既失望又擔憂,因此極力教化人們,不要只追求財利、美色等慾望,更應該追求道德,講究禮義。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回覆列表
好德是用理性掌控自已的人生規跡為主。好色則以直接跟著感覺走為主。
大多數人是兼而行之的,只是偏向程度不一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