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酷炫腦科學
-
2 # 紫花地丁
認知行為療法英文名稱是Cognitive-behaviour Therapeutic Tradition,簡稱CBT,是當今心理治療界廣泛使用的一種經典心理治療流派。認知行為療法目前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分支,比如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等等,不同的分支在具體操作上可能略有差異,但是主體治療理念都是一脈相承的。
簡單來說,認知行為治療的原理可以用Ellis提出的ABC理論進行概括。在“ABC”理論中,A指的是激發個體情緒或者行為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的是個體因為激發事件而產生的信念或者想法(Beliefs),而C則指的是個體在激發事件發生後出現的行為或者心理反應結果(Consequences)。認知行為療法認為,並不是由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行為結果C,而是由A先產生B,也就是我們的信念和想法,再由這些想法導致我們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C。因此,認知行為治療干預的重點,其實是個體的信念系統,要幫助來訪者識別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也正是這些不合理、不理性的信念,導致了我們消極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幫助來訪者與這些不合理的信念進行辯論,最後再嘗試用合理的信念來替換這些不合理信念,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信念體系。
與傳統的精神分析治療相比,認知行為療法的特點在於時程較短、目標清晰明確,而且指導性較強,治療師會扮演專家的角色,一步一步按照成型的步驟來指導來訪者進行改變,因此比較適用於那些症狀明確、且心理問題比較單純,沒有複雜創傷的來訪者。
-
3 # 內含子的表達
認知行為療法的原理是ABC理論:A表示刺激,B表示信念,C表示情緒結果。這個理論認為,引起負面情緒(C)的,不是事件刺激(A),而是信念(B)。也就是說,不是發生的事情直接導致了你的負面情緒,而是你對這件事情的認知、解釋和評價產生了情緒。
讓我們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今天遇到了一件事情,比如與上司擦肩而過時,你跟上司打招呼,他沒有理你。你感到不開心。是什麼讓你感到不開心呢?是這件事情本身嗎?不是,是你對這件事情的解釋。你感到不開心,可能是因為你把它解釋為:上司不理我,是不是最近工作沒做好,他不太高興?
但是如果你把它解釋為:上司很忙,他走路沒有注意到我也是正常的。這樣你就不會不開心了。所以,根據ABC理論,如果你想調整負面情緒,就要在“信念”上下功夫,調整你的信念和想法,調整你對事情的認知、解釋和評價。
認知行為療法由心理學家貝克創立、發展而成。此前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ABC理論,創立了合理情緒療法。埃利斯詳細闡述了信念引發情緒的原理,發現人們有一些常見的認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對這些錯誤的認知和信念進行修正,就能調整負面情緒。貝克在此基礎上創立了認知療法,發明了一整套結構化的操作程式,用於幫助深受負面情緒困擾的來訪者。認知療法獲得了巨大成功。後來,認知療法進一步結合了行為主義的成果,成為“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是當今心理諮詢流派裡最具科學性也最有效的一種技術。它療程短,見效快,並且可以自助操作:當你學會了那一套流程,你可以用它來自行調整情緒。它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在美國,保險公司會保認知行為療法,但不保精神分析。
-
4 # 大話精神
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分為行為部分和認知部分。是透過改變個人非適應性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來減少情緒和行為失調,改善心理問題的一系列心理治療方法的總和。
以抑鬱症的認知行為療法為例來說,行為部分認為抑鬱是喪失、失去、缺乏獎勵或者不能獲得獎勵的結果,可以透過行為啟用、問題解決技能等方法治療。
認知行為療法從行為角度來說需要進行橫向分析,透過刺激-個體-反應-結果(S-O-R-C)分析患者是一個什麼樣的個體。除此之外,還要進行縱向分析,因為所有的現象和問題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他們與發展過程、社會化過程、早期行為模式、個人信條和社會規則都有關係。
認知行為療法聚焦當下而非過去,不可能讓患者重建個人經歷,而應該讓患者注重眼前。無論是思維或是行為的改變都有可能促使情緒改變,進而影響認知最終實現全面變化。
-
5 # 霍體清
認知行為療法的原理是什麼?
認知行為療法是美國心理學家貝克為主,包括雷米等人,提出的一代具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技術(心理諮詢技術),認知行為療法認為,人的行為是由人的思維決定的,改變人的思維、想法就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思維改變了,抑鬱症患者的焦慮就會下降,痛苦就會減少,社會功能就會恢復,在當時的心理學界產生了極大影響,也推動了心理學的積極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一療法也被編入中國心理諮詢師從業資格考試教材。
很多心理諮詢師透過學習這一技術來幫助有心理問題的來訪者,但很多人慢慢體會到效果並不理想,很多來訪者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我認為,認知心理療法能透過交流,甚至辯論,能改變你一些人的認知思維,但是沒有解決來訪者到了某個環境,就會焦慮的那個自動化思維,所以來訪者感覺明白,但是做不到。
而心理問題能不能康復最關鍵是改變那個自動化思維。
-
6 #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從心理諮詢的發展歷程來看,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心理流派和療法終將成為諮詢界的翹楚,而認知行為療法CBT正是這樣一種療法。
CBT是經過最廣泛考驗的針對抑鬱和其他症狀的心理社會干預。(DeRubeis & Crits-Christoph,1998)
CBT針對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鬱症狀均有顯著成效。(DeRubeis et al.,2005; Elkin et al.,1989; Tang,DeRubeis,Beberman & Pham,2005)
提升臨床醫師運用CBT的能力和技能有利於改善來訪者症狀和提升臨床效果。 (DeRubeis et al., 1999; Hogue et al., 2008;Kingdon, Tyrer, Seivewright, Ferguson, & Murphy,1996; Kuyken & Tsivrikos, 2009; Schoenwald, Carter, Chapman, & Sheidow, 2008; Shaw et al.,1999; Strunk, Brotman, & DeRubeis, 2010; Strunk, Brotman, DeRubeis, & Hollon, 2010)
事實上,大量研究和臨床也證明,CBT對許多心理行為問題或障礙,如各種型別的抑鬱症、焦慮障礙、強迫症、PTSD、進食障礙、物質濫用以及人格障礙等,具有療程短、療效好、效果穩定、複發率低等顯著優勢。
70%的來訪者接受CBT治療後症狀有顯著的改善,更能適應生活。加拿大情緒和焦慮治療網,建議把CBT作為治療抑鬱障礙(Ravindranetal.,2009)和焦慮障礙(Swinsonetal.,2006)的一線治療。
英國國家健康和臨床最佳化研究所(NICE)也建議使用CBT來治療抑鬱和焦慮障礙。
二、在中國,CBT從傳入到現在,獲得社會大眾越來越多的認可。
隨著國民幸福感的需求不斷增強,藥物治療越來越多的困境,社會對“痊癒”的需要,還有近幾年地震、海嘯等大型突發事件的發生也使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心理治療,國際上心理治療對療法的循證證據越來越多,而CBT是目前國際上循證最多的心理療法,最適合中國國情發展的需要。
在中國,未來醫保政策接受心理治療後,CBT的接納度也會提高。
從現實來講,僅有10%的心理障礙者需要深入或長久的心理治療,大多數僅需要一定幫助或協助即可。
而CBT療程短、療效快、不易復發等特點,是最符合大眾需要的。
事實上,CBT在中國心理諮詢及治療領域已經取得了迅速、廣泛的發展。
國內研究表明,CBT在教育、臨床以及其他心理諮詢與治療領域有著廣泛的運用,尤其是教育系統和醫療系統中,分別約70%的被調查者首選前三種療法: CBT、人本主義和精神分析。
三、目前三大主流療法——精神分析、人本主義和CBT中,CBT是最具有未來發展前景的。
顯然,當前諮詢行業最主流的是CBT這一療法。
事實上,目前所有療法中,以CBT為諮詢技術的諮詢,佔據了美國90%(目前心理學最盛行之地)、德國70%~80%(心理學起源之地)的百分比,遙遙領先於其他流派。
也就是說,在美國,如果你要接受一個系統的心理治療,那麼有90%的可能會被推薦一位CBT治療師。
從各療法的發展趨勢來看,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最鼎盛的時期是在20世紀中葉,從21世紀之後,CBT迅速崛起,成為了國際心理治療領域的第三勢力,並且發展的趨勢日漸強大。
儘管它的創立僅僅幾十年的歷史,但以其科學、高效和相對較低的複發率被大多數臨床心理學家所接受和使用。
同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嚴格的門派分野不同,CBT無門派偏見,善於吸納各種理論中的科學見解,不斷融貫中西推陳出新,發展出了ACT、DBT的新療法。
ACT(接受與實現療法)是繼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後,美國興起的第三波心理療法,ACT療法在治療抑鬱症、癮症、癲癇病等精神類疾病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目前,美國已有1.2萬名心理專業人士接受了ACT療法的培訓。
DBT(辯證行為療法)是目前最多循證醫學支援的成熟心理治療方法,它借鑑並結合了東方宗教思想中的禪念,提出了獨有的正念概念,目前在美國臨床心理治療中應用非常普遍 。
四、在全球,CBT也獲得各國政府認可,越來越多的被納入社會保險。
全世界的心理治療發展都離不開醫保認可度、報銷及費用、有效性等“外界”的作用,全世界的CBT都是在上述“外界”作用下迅速發展併成為主要流派的,中國也不會例外。
因為在各國,諮詢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坊間流傳:心理問題不是一般人可以得的(費錢)。
但是,諮詢費是可以報銷的,有限制的報銷!比如:在美國,社會保險只給CBT的諮詢師的工作付費;在德國,納入社保系統的只有精神分析和CBT兩種療法;在國內,目前已有6個省(市)將心理諮詢和治療納入診療專案報銷目錄,在北京海淀區已有34個心理諮詢點納入了社保體系。
可見心理諮詢尤其是CBT,納入社保是大勢所趨。
可以看到,無論是行業內部大師、各國政府、社會大眾,還是從CBT的未來發展趨勢來看,這一整合型的療法都是適應時代發展,滿足社會需求最好的療法之一。
-
7 # 希樸羊
首先,認知行動療法的產生是由於抑鬱症的產生而創造出來的精神療法,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精神科醫生貝克研究出來的治療方法。這種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就是對抑鬱重症患者透過改變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而使其情緒得到好轉,也就是說換個角度積極地看問題。經實踐證明,認知行動療法不僅能作用於抑鬱症患者,還可以對人的各種心理障礙起積極的影響作用,如人格障礙、飲食障礙、壓力障礙等相關的障礙。而且經過治療後,大部分人都不會出現復發的現象,治療的效果非常顯著。
認知行動療法在實際的應用有很多,尤其在患了厭食症的人身上得到了很見效的治療效果。患上厭食症的人通常都是由於自身的認識偏差所導致的結果。有些人明明很瘦,但老覺得自己很“胖”,需要減肥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美麗,因此這些人慢慢地透過節食或者絕食的行為讓自己瘦下來。但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非常不利於自身健康的減肥行為,人體每天都需要攝入足夠量的營養來維持自身的能量,如果長時間缺少所需的營養就會導致身體機能出現紊亂的現象。慢慢地連看到食物都會出現厭惡的感受和嘔吐的症狀,這就是很典型的厭食症的特徵。厭食症就是個體對自身的身材出現認知障礙而引發的心理疾病。運用認知行動療法,可以幫助患者重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透過合理的提問,例如“你說你自己很胖?你有沒有九十斤?”等類似的提問讓患者瞭解到自己原來的認識是錯誤的,引導他們往積極的方面去想,逐漸地就會得到成效了。
回覆列表
認知行為療法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中的應用非常的廣泛。這裡具體介紹一下認知行為療法中調整認知在焦慮症中的應用。
首先要知道你在想什麼或者你在跟自己說什麼。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習慣於注意自己思維的方式,雖然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自己的思維影響著。關注你自己的思維,或者自己的自言自語,可以幫助你追蹤和了解自己典型的思維方式。
一旦你更加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思維,你可以嘗試去識別讓你感到糟糕的思維內容,然後考慮這些思維的內容是不是有問題的是不是應該改變。比如說你有家人生病了,每當一想到這件事的時候你都覺得很傷心很焦慮。這個想法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當你想到一個你愛的人正在經歷痛苦,感到傷心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當你的一個朋友臨時放了你的鴿子,然後你就覺得很傷心,並且開始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自己有什麼不好的,甚至想到沒有人喜歡你,這個想法就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思維非常的極端,並且不是基於現實的。
學著注意你自己情緒的改變,即使是非常微小的改變。當你注意到自己變得有點不太高興或者有點兒焦慮的時候,就問你自己,“我現在正在跟自己說什麼呢”,或者“是什麼讓我覺得這麼鬱悶?”當你學會並且習慣於識別自己頭腦中導致負面情緒的思維的時候,就開始檢查這些想法是不是不現實的或者沒有用的。首先你要做的事,是檢查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思維的陷阱,也就是誇大危險。或者把事情的結果災難化,也就是過分消極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你也可以問自己一系列的問題來質疑你的消極思維,比如說我這麼想證據在哪裡,或者我想的這個消極結果確實是有可能的,但是可能性其實並不大。
最後,在質疑了你的消極思維,並且更加客觀的評價他之後,嘗試用一種更加平衡的現實的思維來替代他。怎麼做可以幫助你降低你的焦慮和壓力。此外,你還可以嘗試和自己說一些快速的容易記憶的內容,比如說這件事情以前也發生過我知道怎麼處理,或者一些積極的自我陳述,比如說“面對這些我害怕的事情,是需要勇氣的。” 還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這些現實的想法或者有用的策略陳述我寫在紙上並且隨身帶著,當你覺得非常緊張的時候就把它們拿出來看一下,幫助你清晰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