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豆拍
-
2 # 東方森林1968
導彈戰鬥部引信分兩種,一是機械引信,二是電器引信,機械引信是按航程航時設定,在計劃航時內沒有攻擊到目標機械引信會引爆戰鬥部,電器引信是若干封閉電路開路點,分佈在彈體各個部位,一旦導彈殼體發生變形,開路的任何一點聯通戰鬥部均都爆炸,特殊彈體也可增加遙信系統,可人為干預彈體爆炸,遙信可以干擾,其他均不受任何外界干擾
-
3 # 虹攝庫爾斯克
導彈的戰鬥部引信是導彈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負著引爆導彈戰鬥部的重要任務,導彈的戰鬥部引信與其他彈藥的引信有所不同,最典型的差異就是導彈的戰鬥部引信是一個無線電裝置,該無線電裝置可以自主的探測攻擊目標,或者根據無線電指令,在距離目標的合適距離引爆戰鬥部,對攻擊目標造成最佳的殺傷效果。
在現代戰爭的複雜電磁環境下,由於導彈戰鬥部引信的開放性和干擾易損性,導致其也不得不面對敵方有意干擾的問題。從實際戰鬥來看,引信干擾已經成為現代電子戰行動中的一個重要領域,透過對敵方各種彈藥的無線電引信尤其是導彈戰鬥部的引信進行干擾,導致其在彈目交會時刻不能正常引爆戰鬥部,或者早炸、遲炸,不能在戰鬥部的有效殺傷半徑內毀傷目標,起到規避導彈攻擊的作用。
從目前來看,針對導彈戰鬥部引信的干擾手段主要用無線電干擾和光電干擾兩種,分別用於對抗現有的無線電近炸引信和鐳射近炸引信。
干擾無線電近炸引信,事先需要偵測、截獲、分析其訊號,然後引導引信干擾機的定向天線對準其引信的來波方向,根據頻率對準、功率對準(能量滿足干擾引信的條件)、干擾時機等三個原則,對引信進行噪聲干擾;此外,還能採用無源手段,利用釋放和拋射箔條雲和假目標誘餌,產生比真實目標更加強烈的回波反射訊號,同時干擾導彈的制導和引信,超過其引信的啟動電平,導致其早炸。
干擾鐳射近炸引信,則可以透過鐳射干擾機配合鐳射告警系統,對來襲導彈的鐳射引信進行的鐳射目標照射、測距進行干擾或者編碼欺騙,導致其測距失敗,無法啟動引信動作或者滯後啟動引信,造成“遲爆”;也可以利用釋放熱煙霧等手段,遮蔽目標,造成鐳射近炸引信無法進行目標照射和測距,引信無法動作。
在具體的部署中,這兩種干擾手段通常會結合在一起共同使用, 可以對付採用無線電/激光復合近炸引信的導彈。
-
4 # 華夏圖騰
現代預製破片型攻擊導彈的近炸引信為非接觸式引爆,自導彈發射後近炸引信即自動進入工作狀態:靠其敏感裝置來感應暨捕捉目標環境中的相關物理資訊,在距目標一定距離時即引爆導彈戰鬥部,靠其厚實的金屬殼體爆裂後生成的大量高溫破片毀傷目標,而近炸引信則比較容易受到干擾。
一九五九年十月七日,臺灣一架RB-57D高效能偵察機從東南沿海進入大陸。其用高空優勢避開了我米格殲擊機的攔阻截擊而一路長驅直入,奉命截擊的我軍地空導彈二營用雷達進行尾隨跟蹤密切監視。攻擊發射命令下達後,三發‘’紅旗‘’地空導彈依次發射升空,呈弧形拖著長長的白色尾煙呼嘯著飛向目標。前兩發均被目標實施干擾後自毀,接踵而至的第三發在接近機尾部時,其近炸引信即引爆了導彈戰鬥部。飛機尾部由於被嚴重毀傷而導致飛機失控墜落,飛行員亦隨機墜亡。
回覆列表
謝邀請。導彈引信是利用環境資訊和目標資訊,在預定條件下控制戰鬥部在相對於目標最有利的位置或時機起爆或引爆戰鬥部裝藥的控制系統,它必須具備安全控制、解除保險,感覺目標、起爆控制四個基本功能。導彈引信系統由探測目標的感測器、使戰鬥部爆炸的點火機構和確保安全的保險機構組成,其工作過程的動態性、瞬時性和一次性,構成了其區別於導彈其它系統的主要特點。
只要是電子裝置,它都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種干擾。一個具有良好效能,能抗干擾的導彈引信,不僅能保證戰鬥部以至全彈的安全性,而且能使戰鬥部充分發揮毀傷目標的威力。
自二次大戰結束導彈問世以來,導彈引信的 研究與發展大體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將導彈引信的抗干擾能力作為研究的重點。
引信發展的第一階段大體是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北韓戰爭結束期間(50年代中期)。這期間研製的導彈引信研究主要是解決彈目交會時,如何探測到目標,使導彈在不觸到目標(對空)或在達到預定的高度(對地)情況下引爆戰鬥部的問題,以期擴大目標殺傷面積。這期間的引信探測體制多為連續波多普勒、簡單的連續波調頻和脈衝雷達體制。由於這期間的無線電雷達的干擾手段還處在剛剛萌芽的階段,故引信的設計主要是考慮解決引信抗導彈的自身干擾(如熱噪聲和振動噪聲)問題,幾乎沒有任何抗人為干擾的措施。引信的引數設計雖亦考慮到與戰鬥部的配合問題,但延遲時間多為固定的,並往往同抗振動噪聲干擾的慣性積累時間結合在一起。引信的功能僅侷限於簡單的戰鬥部起爆控制;引信的設計很少或基本上沒有考慮距離截止特性問題。這期間的導彈引信大體上以美國的VT導彈引信、波瑪克導彈調頻引信、Delta調頻引信(對地目標)以及前蘇聯的SAM21、 SAM22導彈的“黃蜂”(ШМЕЛЬ )引信為代表。導彈引信發展的第二個階段該階段大體在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此間可說是導彈引信技術研究的蓬勃發展時期,鐳射、紅外、脈衝、特殊波調頻、隨機噪聲調頻和各種複雜波形調製的引信(含主動、半主動式、被動式引信等)應運而生。引信的功能已由簡單的起爆控制向炸點精確控制方向發展,干擾手段的產生使引信的研究、設計側重於下述幾點。(1)透過雷達波形設計,提高引信固有的潛在抗干擾能力,例如透過提高引信的距離截止特性提高引信抗轉發干擾能力;透過採用雙通道提高引信對雜波阻塞干擾的識別能力;透過採用增幅抗干擾提高引信對掃頻和連續波瞄準干擾的能力……;(2)透過採用鐳射、紅外技術提高引信抗電子干擾能力;(3)透過調整引信啟動延時、天線波束傾角、戰鬥部破片飛散角及其傾角,提高引信與戰鬥部的配合效率。這個發展階段的主要特點(1)引信的抗干擾研究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並透過雷達波形設計提高引信固有的潛在抗干擾能力;引信不同工作體制的研究受到重視;(2)引信的功能已由簡單的起爆控制上升到精確起爆控制,並開始考慮用制導資訊和引信獲得的資訊實現起爆延時,並開始用天線波束傾角及戰鬥部飛散角的調整,實現精確起爆控制和提高引戰配合效率。從有關專利文獻看,已出現截擊雷達引信的雛形;(3)引信試驗裝置和模擬手段進一步完善。概括該階段的發展,可謂是積極、活躍、遍地開花。引信發展的第三個階段進入80年代以來,導彈引信的發展進入第三階段。因此,近20年來導彈引信研究發展的情況實際是第三個階段發展的情況。回顧20年來導彈引信技術的發展,由於受軍事發展需求牽引和科學技術發展推動的強烈影響,導彈引信技術處於迅速、穩健、全面發展的新時期,新技術、新概念層出不窮。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是蘇、美軍備競賽的激烈時期。激烈的軍備競賽為各種導彈武器的研製提供了需求牽引,與其同時,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在能源科學、電子技術、航天技術、材料科學、鐳射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等技術方面的迅速發展,為導彈武器的發展提供了技術發展的推動力。而導彈武器系統的發展又推動和促進了引信技術的發展。這期間導彈引信技術的研究發展受到下述幾個方面的強烈影響:a.自60年代末期以來,由於巡航導彈的出現 和飛機低空突防能力的增強以及日益嚴重的電子 干擾環境,使引信朝著進一步提高引信的低空作戰效能和抗干擾能力的方向發展。引信的低空作戰效能已由70年代的200~300m,降低到80年代的50~30m。據報導,90年代改進的海響尾蛇導彈引信可以攻擊5~10m掠海飛行的目標。為獲得良好的低空作戰效能,除採用銳截止的納秒脈衝距離門外,還把距離跟蹤技術用於對地、海雜波自動跟蹤,透過引信和高度表的一體化設計和對海雜波的自動跟蹤,實現對引信距離截止門的自適應調整,使引信訊號通道自動地免受地海雜波的干擾。在抗干擾方面,為抗界外干擾和增大引信的不模糊工作距離,引信的調製波形已由單一簡單調製波形向多種複合調製發展。在多感測器的引信中,已經出現主/被動複合、微波與紅外、毫米波與激光復合等引信,資訊融合技術在引信中開始得到應用。b.戰術彈道導彈和反彈道導彈的發展及其在戰爭中日益顯示的重要作用,以及彈目交會速度的增大和對引信同戰鬥部配合效率的提高及微計算機的迅速發展,使引信向最佳起爆的引信方向發展。引信的功能已由精確起爆控制向最佳起爆控制、最佳起爆方式控制和最佳起爆方向控制擴充套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