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wanxu88
-
2 # Mr懷特先生
什麼意思沒搞明白,是對敵人的航母,還是裝了電磁炮的航母自己呢?對敵人來說,也只是一個新型的大炮,應該比不上反艦導彈威脅大。對裝了電磁炮的航母自己呢,有可能也是一種傷害,新技術不可靠關鍵時刻可能掉鏈子,也有可能耗能太大航母產生的電能還不夠用
-
3 # 蝦兵寫將
就電磁炮技術而言,很難對航母構成實質性威脅。如果你想威脅航空母艦,你必須保持你自己。因此,裝備電磁炮的武器平臺必須保證能在安全距離內攻擊航母,才能對後者構成一定威脅。此外,彈頭的威力也非常重要。如果是一枚普通的炮彈,即使擊中航母,也幾乎讓人撓癢。在彈頭威力不足的情況下,威脅航母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對航母打擊群發起飽和攻擊,或者儘量安全地透過航母打擊群的攔截區域。顯然,目前的電磁炮不具備威脅航母的能力。
電磁槍雖然是一種新概念武器,但它並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武器。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電磁場產生的安培力加速金屬外殼。與傳統火炮相比,電磁炮不需要消耗推進劑,彈丸的飛行速度和射程都比傳統炮強得多。由上表可知,電磁炮的彈丸也是金屬彈殼,殺傷目標主要取決於彈殼的動能和爆炸力。與傳統火炮相比,電磁炮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彈丸的飛行速度和射程上。我們將以美軍正在研製的電磁炮為例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電磁炮構造圖
美國海軍於2005年重啟電磁炮研究,並於2010年公佈實際研發成果。同年12月,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宣佈,他們研製的Blitzer防空電磁軌道炮樣品槍已於9月在達格韋試驗場成功試射了一枚空氣動力學彈丸。據報道,這枚彈丸是波音公司製造的,其飛行速度高達5馬赫。12月12日,美軍再次發射電磁炮,以5馬赫的速度將一枚20磅重的鋁殼砸向200公里外的目標。2014年4月10日,美國電磁炮再次發射高速輕炮彈,飛行速度達到7馬赫。
從以上資料來看,電磁炮的發射速度確實很快。它經常以5馬赫和7馬赫的速度飛行,這是普通炮彈飛行速度的10倍多。在這方面,現有的防空導彈系統很難攔截電磁炮彈。但就目前的技術而言,電磁炮比航空母艦有這個優勢。電磁炮的理論射程確實非常遠,但美國電磁炮只能擊中200公里外的目標。攜帶電磁炮的武器平臺如何在安全區發射炮彈到航母上?需要注意的是,航母三層防禦圈的半徑約為600-1000公里。顯然,配備電磁炮的軍艦不能衝進對方航母的攻擊群,對航母發動攻擊。
就炮彈而言,20磅重的炮彈幾乎沒有殺傷力。不少人分析,在高度重視“三防”能力的現代航母打擊群中,即使使用核彈也只能癱瘓編隊的一部分作戰能力。一些輕炮彈怎麼能真正威脅航母?
另外,電磁炮的功耗太大,一般艦船無法滿足電磁炮的功率需求。在這方面,中國的綜合電力推進技術非常強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第一次把電磁炮放在坦克登陸艦上。這次,我們公佈了整合電源技術的最新成果,這無疑促進了電磁槍及其儲能裝置的小型化。未來電磁炮的實戰能力將更高。話雖如此,各國仍需努力克服一系列困難。當彈丸和射程問題完全解決後,電磁炮可能成為航母害怕的武器。
-
4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電磁炮目前對核動力航母基本上沒有威脅,而且對常規動力航母也沒啥威脅。雖然電磁炮是未來動能武器的發展方向,並且電磁炮擁有著巨大的威力,但說到底它還是炮,和導彈無法相比。首先要知道要打擊航母最大的前提是發現航母,因為航母不是戰列艦,不會和你列陣對線炮擊,而是躲在公海大洋之上利益艦載機的大航程發動攻擊。
所以除了能發現航母以外,電磁炮還有2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就不能反艦,。首先是距離,任何動能武器都會隨著距離的增大從而導致動能衰減,要是說在地球曲率40多公里的範圍內,那直接拿化學能火炮不就得了嗎?還有什麼電磁炮啊,但是距離遠的話,電磁是可以輸出很大的功率,但是發射平臺哪來的這麼多電讓你耗,除非你有可控核聚變技術。
第二個問題那就是精度的問題,就算不考慮風阻和空氣阻力的問題,炮彈打40公里外的目標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自身就會偏離目標點約500米左右,這一點在一戰時期德華人巴黎大炮的時候就發現了。那如何讓炮彈修正彈道提高精度呢?像導彈那種導引頭?那炮彈起碼有幾百毫米那樣粗啊。而且現在的反艦導彈動不動就300~500多公里,現在更有上千公里的反艦導彈導彈,這些都能將精度修正到10米內。電磁炮能嗎?
所以在發現航母的時候,雙方至少距離幾百公里以上,就算你有10馬赫的飛行速度,500公里炮彈也得跑147秒,在如此高的速度下如何修正彈道才是技術的關鍵。所以打擊對方軍艦速度從來都不是關鍵,關鍵的是精度,導彈就是目前精度打擊的最好體現。
-
5 # 每日精彩科技
作為一種利用電磁激勵的新概念武器,電磁炮的技術核心是電磁推進的粉碎性。
高速火力比傳統火炮遠得多,而且電磁炮的飛行時間更寬、更快。需要注意的是,和火炮一樣,電磁炮的打擊力也取決於金屬彈丸的動能和爆炸力。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造的現代動能型制勝武器。與傳統槍械不同的是,傳統槍械受到火藥和氣體的影響.電磁槍利用洛倫茲電磁系統的電磁場:加快金屬槍的速度,並達到衝擊目標.傳統火藥推槍和電磁槍。
他們利用先進的電磁炮技術,對電磁軌道“暴風雪”防空導彈系統進行了測試,速度分別為5米和7米。這兩款導彈在冷戰時期就已經是高超音速導彈了,但問題在於其體積和射程.美國測試的一枚20磅重的電磁彈的公斤數還不到10公斤。可以認為其破壞力非常有限。
此外,目前該電磁炮的射程為200公里。在作戰任務中,電磁炮通常執行彈道打擊.對於中國海軍的新型電磁炮,如果炮的初速小於8米,如果炮的初速提高到20米,電磁炮的射程可以達到400公里以上甚至可以研製射程小於15米的電磁炮?
電磁炮會對核航母有什麼威脅?電磁炮可以打中小目標,但對於航母來說,電磁炮這樣的大型物體其實就像蚊子咬的一樣。雖然經過測試的電磁炮總質量不到10公斤,但確實可以用高超音速武器威脅航母-俄羅斯高超音速炮的“匕首“重約480公斤。
航母上裝備的艦載機和預警機可以影響幾百甚至上千公里,電磁炮打航母首先要保證其安全。你的飛行距離只有200公里,因為你可以在安全的地方向航母投擲炮彈.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未來大型艦艇裝備電磁炮,在與艦艇正面碰撞時肯定會有很大的優勢。一旦電磁炮研製成功,導彈攔截能力就能得到質的提升。這就是最強大的防空網,但必須解決供電問題!
這就是最強大的防空網,但必須解決供電問題!這就是最強大的防空網。使用電磁炮執行作戰和防衛任務,甚至用電磁能發射導彈,將從根本上改變海上形勢.僅就打擊能力而言,當兩艘以上的艦艇使用電磁炮執行攻擊任務時,那麼兩三艘以上的艦艇的戰鬥力將高於核航母.這將對航空母艦帶來巨大的威脅。
-
6 # 溪之榕678
電磁炮是一種新概念武器,現在還沒有發展到實戰階段。他的優勢可能就是相對於傳統火炮來說射程更遠,相當於短程導彈的射程。彈丸無需裝火藥,能節約成本。說他對核動力航母造成威脅,有點抬舉,誇張了。他的動能達不到隕石撞擊地球的程度,所造成的威脅也就小很多
-
7 # 航天兔
有、而且很大,不止是對航母海戰地位有巨大的影響,對航母本身的威脅也同樣巨大。▲最近又開始“火熱”的中國電磁發射武器測試系統。
我們俗稱的電磁炮只是電磁發射武器技術的一種,像我們經常談論的電磁彈射器,其實也算是電磁發射技術的一個分支,我們目前對電磁發射武器技術的認知還很淺顯,哪怕僅僅只是電磁炮,在這個領域,我們的認知都不是十分全面。
目前我們對電磁炮的理解,僅僅只停留在直射非制導武器的層面,認為現在電磁炮僅僅只是把直射彈藥高速打出去而已,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一旦電磁炮可以突破地球曲率的限制,發射彈丸可以採用精確制導技術,那電磁炮的前景將無可限量。▲電磁炮與其他化學能火炮的關鍵區別在於,電磁炮可以實現2500米/S甚至更高的初速,同時火炮體積相對更小、身管更短。
而也正是因為彈丸的超高速度,導致目前精確制導彈藥的微電子元件,難以承受超高速所帶來的巨大加速g值,而以2500米/S炮口初速計算,155口徑的電磁炮可以將彈丸發射至400公里遠距離,而其加速g值高達30000g,是目前制導彈藥微電子元件所能承受極限的兩倍。▲目前美國“劍神”制導炮彈能承受的高加速g值約為15000g,未來在此基礎上進行提高完全沒有問題。
同時,由於地球曲率的原因,當彈丸射程超過40公里距離後,目標就會被地平線所遮擋,所以電磁炮對超遠距離目標的打擊十分困難。
但是如果隨著以後技術的發展,電磁炮能將這兩個制約因素解決,那電磁炮的前景將十分廣闊,其彈藥投送效率和對遠距離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都將超過現在的超級航母。
由於電磁炮不是化學能火炮,尤其是電磁重接炮,其對火炮管身的磨損非常小,又沒有火藥殘留,不用擔心炸膛等問題,其可以連續高強度發射,以前文2500米/S初速技術,4分鐘就可以把精確制導彈藥投送到目標上空,這個效率比戰鬥機近距支援還要快。▲福特號航母的短期目標是每天出動270架次,50%為攻擊架次,單次投放精確制導彈藥為2噸,一天之內可以對目標投彈270噸左右,而一門電磁炮假設每天可以發射1200次左右(實際不止),每次100公斤制導彈丸的投送質量,那麼單門電磁炮的投彈效率就可以比肩半條福特號航母,這是極其恐怖的投送效率。
而電磁炮的誕生對航母自身的威脅同樣巨大,電磁炮發射制導彈丸的成本遠低於目前的各型導彈,如果電磁炮成熟後,可以在超遠距離外精確打擊目標,那麼在海量彈藥的投放下,對包括航母在內的任何水面目標都有十分巨大的威脅。▲美國對朱姆沃爾特級前身DD-21所規劃的電磁炮任務射程圖,打算用3000-6000公里的超遠射程覆蓋全球,而這就是未來電磁炮真正成熟後的威力。
▲我們目前看到的電磁炮,都是這種很Low的樣子,但是任何武器裝備不都是從不成熟逐漸走向成熟的嗎?《變形金剛》中的武器也不是沒有變成現實的一天。
所以現在有人將電磁發射武器技術稱為“改變戰爭規則”的武器,一點都不為過!
-
8 # 淡然小司
從表面現象就可以看出來電磁炮的作用,如果真的沒有前景的話,美中俄三國是根本不會競相展開研製計劃的。只是在電磁炮領域似乎我們要比美國走的更接近於實用化,而俄羅斯方面多數還在理論層面,美國在糾結技術障礙。
最近我們國家《央視網》在週三(1月2日)報道了,由馬偉明院士率領的團隊在多項相關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們的軍艦將很快裝備世界領先的電磁軌道炮。並且透漏彈藥時速高達9000公里。這就相當於彈丸擁有2.5公里/秒的速度,用以攻擊300公里外的目標。可以電磁炮領域我們走在了實用化的前列,早在2018年2月北京《科技日報》就首次紕露了,裝有電磁軌道炮弦號為936的072型登陸艦上。3月份官方就爆料出首次電磁炮實驗取得了成功,其射程超過300公里,最高速度達到7倍音速
如果只是看這樣的資料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火炮的技術性能,同時也是傳統火炮根本做不到的結果。那麼電磁炮的優勢自然就突顯出來,超遠射程和超高的速度是電磁炮突出的優勢。而且每次的發射能量成本也並不高,一次發射成本在2.5-5萬美元之間(美國方面的推算)。300公里的射程已經相當於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了,無論是用電磁炮對地打擊,還是對艦打擊都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具有低成本優勢,又有高突防效能,只要在解決炮彈制導問題,那麼電磁炮將發揮出超強的作戰能力。
但是以,前電磁炮的射程,和電磁炮相關技術領域的限制,還無法對航母戰鬥群構成直接的威脅。畢竟航空母艦的防禦體系是海戰當中,目前相對最完整的體系。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 大型核動力航母都擁有相對完善的作戰體系。比如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擁有FA-18E/F戰機,可以提供600-800公里的防禦範圍,甚至可以前出更遠。而在其身後距離航母300-350公里範圍擁有E-2C空中預警機,可以發現500到600公里海面上的作戰目標,同時也能為尼米茲航母提供空情資訊。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以現在電磁炮的射程300公里的範圍,顯然根本無法突破航母的防禦圈。300公里已經突破到了核動力航母的第二層防禦範圍,如果這樣利用電磁炮來打擊核航母顯然是有些勉為其難。利用這樣的突防,還不如直接用DF-21D更簡單高效。只有電磁炮能夠繼續提高其射程,使其達到1000公里的射程,並且解決好炮彈制導問題,那樣對航母的威脅才是最具殺傷力的。
所以,就目前來說,電磁炮還沒有進行實際的裝配部隊,目前只是屬於實驗當中,無法實際應用,那麼談及電磁炮來對核動力航母產生威脅顯然是不夠準確的。但是電磁炮的未來發展方向,絕對會對核動力航母產生一定的威脅。如果一個國家擁有了數量眾多的電磁炮,並且解決了炮彈制導問題,同時也提高了炮彈射程,那麼這對於核動力航母就是一個最為現實的威脅。而這樣的威脅都是超過7馬赫以上的飽和攻擊彈頭,這讓護航艦艇上的標準-3艦空導彈根本無法攔截,那麼航母也就只能等著看煙花了!
-
9 # 狼煙火燎
如果電磁炮能夠突破到攻擊航母的範圍內,那麼優勢還比較大,電磁炮只有20kg大小,雷達估計很難捕捉到這種炮彈目標,自然也就很難攔截,而且威力還大,還便宜,這要讓電磁炮給航母機炮,絕對賺大發了。但是個人還是覺得不大可能,除非你把電磁炮安裝在大型潛艇上,否則根本無法突破到靠近航母150~200公里範圍,即使突破了誰來給他定位導航呢?
電磁炮目前的攻擊距離在150~200公里左右,其實還沒有導彈的攻擊距離遠,比如鷹擊18攻擊距離應該在450公里以上,這些都被遠遠控制在航母1000公里防禦圈之外,目前能夠對航母造成威脅的主要還是航空兵和潛艇部隊,當然我們有東風-21D,這個還是非常牛的。
既然連450公里攻擊半徑的導彈都沒有辦法突破,電磁炮自然也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對付航母最好的辦法要麼就是東風21D這種一發入魂,潛艇部隊也不錯,或者就是航母對航母的硬懟,看誰牛!當然還有航空兵出擊,如果是以前的蘇聯,轟炸機群、潛艇群攻擊是最有效的方法!每次美國模擬軍演都是航母被擊沉的命運。
可惜蘇聯被拖垮了,不過電磁炮如果能裝備還是很有用的,目前海軍軍艦的艦炮說實話感覺真沒什麼用,出了各國軍艦對峙的時候,轉一下炮塔以外,有了電磁炮就不一樣了,這可就再次成為主炮了,甚至真有可能將海戰帶回戰列艦對轟時代!
-
10 # 國平軍史
三強都在研發電磁炮,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判斷,可能東方某神秘國家最先投入實用,因為去年936號坦克登陸艦上的那門試驗用電磁炮,似乎體積並不十分龐大。
從網上流露出的圖片來分析,與二戰時期203毫米艦炮炮塔相當,因此具備在4000噸級以上水面艦艇適裝的條件,軍工速度值得期待。
由於有別於發射傳統化學能的火炮彈丸,電磁炮極大地提高了彈丸的速度和射程。
目前,電磁炮遲遲不能服役的原因,就是能源問題,倘若能將發電機的體積降下來,且能提供足夠強大的電能,有彈丸的高初速,配合北斗導航系統,打擊精度就有了有力保證。
射速、射程、精度三要素都成立了,加上彈丸的威力,那就OK了,只可惜能源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制約各國電磁炮投入實際運用的最大瓶頸。
作為一款高能武器,電磁炮彈丸有當代初速最高艦炮的三倍以上,可將一枚重10公斤的彈丸發射到150公里以上,一般傳統炮彈都是難以攔截的,那麼電磁炮的彈丸就更難以攔截了。
倘若解決了電磁炮的能源問題,此外,還得解決電磁炮的冷卻問題,一旦這兩個問題解決了,電磁炮完全可以裝備在比936號登陸艦更大的052系列驅逐艦或055萬噸大驅上,甚至4000噸級的054A型護衛艦都非常有可能裝備。
此舉,可能會影響未來海戰的模式,因為隨著電磁炮技術的發展,未來的電磁炮射程非常有可能達到200公里,甚至300公里,妥妥的反艦導彈的射程,那麼,隨著艦炮的威力增大了,海戰模式有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由以前的互射反艦導彈,進而發展成為互射電磁炮。
那麼,隨著電磁炮上護衛艦、驅逐艦級別的水面艦艇,其300公里以上的射程,勢必對核動力航母產生一定的影響,因為除了反艦導彈、航空炸彈、反艦魚雷、大口徑艦炮以外,航母又多了一個新的對手電磁炮彈丸,必定也能給航母造成了一定的毀傷。
按照馬偉明院士的設想,隨著電磁炮上艦投入實用,未來的中國海軍必將誕生全能戰艦,院士海軍少將領銜的團隊,無論是全電推進技術,還是電磁彈射技術,抑或電磁炮的儲能技術,對於海軍來說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讓海軍的諸多技術都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非常期待中國產電磁炮正式成軍。
-
11 # 軍事天地
別想的太多,現階段的電磁炮,最主要還是一門超遠射程的巨炮。不過,可以期待下未來的全能艦。
從目前可以研判的結果來看,中國海軍裝備的這門電磁發射裝置應該是30MJ左右的中近程電磁炮,根據美軍基於動能、空氣阻力的推算,大致算出射程最多也就在120海里左右,那就是220千米左右。當然,裡面還有很複雜的空氣密度和彈丸外形的空氣動力計算,這個數值只能算是個參考值。
不過,以6馬赫的出膛速度,既2040米/秒的速度,能夠打擊到100海里外,約合185.2公里的目標,美帝目前實測32MJ電磁軌道炮的實際數值。
我們先不論殺傷力如何,單純這個距離還遠遠沒有逃過艦載機的攻擊半徑。還達不到能夠有效威懾航母的能力。不過呢~另一個問題就來了。畢竟這只是電磁炮的基本構型,再繼續看商標,如果能夠到到64MJ,那射程就是240海里開外了!這已經脫離艦載F-18的過載作戰半徑,也就是說,有機會命中航母了。剩下就是提高彈丸質量和射速了,確保下落時末端速度足夠貫穿甲板的就可以了。
另外還有一個種解決方案,未必使用完全固體彈丸,可以發射電磁導彈或者電磁火箭炮,提高彈藥初速,使得原來射程100公里的反艦導彈提升到200到400公里。這也是馬偉明院士在“全能艦”設想中的武器。但是在初速和射程以及導彈構型上還需要重新設計和考量。因此,短時間內還看不到電磁炮直接打航母,不過200公里開外對灘頭陣地來個30發急促射,那想想也是相當刺激的!
-
12 # 銳度何老師
近兩年中國在電磁炮這塊發展的比較快,所以媒體的關注度也很高,軍迷也都很期待。再加上用電發射炮彈,看著也很科幻,自然被賦予了很高的期望值。
但電磁炮自身有個問題:它終究還只是炮。
現在先進的艦炮發射增程彈可以打到100公里。而電磁炮的射程可以達到200公里,以美軍最樂觀的遠景規劃,未來電磁炮可以打到300公里。所以在射程上,電磁炮跟現在的火炮比,擁有很大的優勢。
但它的優勢也就僅限於此了。
而且現在電磁炮的資料還僅僅停留在紙面,離實戰部署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距離。打200公里是理想狀態,打300公里是頂級夢想。談武器很多朋友只注意武器本身的引數,但我更注重:時間節點。不考慮時間因素,談這些沒意義。
射程200公里的電磁炮想上艦,咱們樂觀的估計也得10年。滿血的300公里版,最樂觀的的估計也得15年。
然後我們再跟其他武器對比一下:導彈。
現在的反艦導彈射程大多在300公里,跟15年以後的電磁炮差不多。好一點的,可以打到500公里。中俄兩國射程在500公里的反艦導彈有好幾款。而美軍最新版的隱身反艦導彈射程達到了1000公里。以目前的趨勢看,反艦導彈增大射程是必然的。美國的反艦導彈能打到1000公里了,我們怎麼辦?俄國怎麼辦?只能開發射程更遠的。
10年、15年以後,反艦導彈的射程必然會達到2000公里以上。這當然不包括咱們的反艦彈道導彈。
現在,如果是驅逐艦之間PK,可以拿射程在300公里、500公里的反艦導彈對射。美國要是產量上去,將LRASM上艦,它的伯克級驅逐艦就可以在1000公里的位置上發起攻擊。這是眼前的事兒。15年以後,驅逐艦則可以在2000公里的距離上開打。
電磁炮未來的200公里、300公里的射程,跟導彈的1000公里、2000公里是沒法比的。
航母是依靠艦載機發動攻擊。但準確的講應該是艦載機+反艦導彈進行攻擊。
美軍的超級大黃蜂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500公里,如果它掛的是現在普通的魚叉導彈,射程是280公里。也就是說現在的航母可以打擊1780公里之外的軍艦。如果大黃蜂掛的是LRASM,那打擊距離就增加到了2500公里。
15年以後的電磁炮,在打擊距離上,連現在航母的零頭都不到,更不要提15年以後的航母了。15年以後的航母,打擊距離應該在3500公里,是電磁炮的十多倍。
未來同級別的驅逐艦、巡洋艦之間的作戰,依靠的是射程1000公里-2000公里的導彈,射程200公里-300公里的電磁炮上不去陣。而面對航母,面對打擊距離在2500公里-3500公里的航母,電磁炮更是連影都摸不到。
回答問題:電磁炮對航母的威脅:零!
它終歸只是一門炮!也不可能有哪個艦長會把自己的軍艦開進電磁炮的射程之內的。電磁炮並不是用來打海戰的,它是用來:對地攻擊的。簡單的講,就是大國用來欺負小國的。
現在導彈技術已經普及,小國搞來幾發反艦導彈也不稀奇。如果大國打小國,用艦炮轟陸上目標,靠的太近,畢竟也有風險。所以依靠電磁炮200公里的射程,驅逐艦可以部署的遠一些,增加安全係數,防止被偷襲。
其次小國的目標通常也不值錢,全用巡航導彈、鐳射制導炸彈打,挺不划算。改用電磁炮,價效比會急劇提升。
步兵登陸,發現前面有一個碉堡,人上不去。於是把座標傳到軍艦,軍艦再用電磁炮把碉堡摧毀。它是這麼用的。當然,打個巡邏艇啥的也行。
用電磁炮打海戰,想多了!
-
13 # 虎王73699653
目前沒有任何威脅,射程還太短,在一百多公里。攻擊艦需航行到航母防禦圈很近的地方,才能開火。
東風快遞倒在圈外。
電磁炮還需發展很長一段時間,才有可能在圈外進行打擊。
不過那時,航母自身的防禦圈,也會擴大不少。
這就像矛與盾。
-
14 # 海事先鋒
就短期來看,電磁炮還不具備威脅到航母的效能實力,但是長遠來看,電磁炮這種新的定向能彈藥發射方式,將會改變海戰格局,因為未來電磁炮的射程、射速和射擊精度都還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今的電磁炮射程在100-200-300公里之間,但是未來如果能夠提高到500公里以上,那麼就足夠打擊航母了。
電磁炮目前能夠做到超過150公里的射程,美國電磁炮的射程大約是180公里,初速大約是2000m/s。
首先要說明的是,電磁炮是一種高能耗的炮,裝載在軍艦上,將會對軍艦的發電、供電系統產生巨大的負擔,在使用電磁炮持續作戰的時候,軍艦能不能保證其他方面的完整作戰能力還不好說。但是,現代科技的發展之下,可以反艦的導彈武器已經具備了超過600公里的射程,而且還能蛇形機動突防,有些還具備超音速能力,因此究竟有沒有必要開發超級電磁炮裝上軍艦,目前看來也是沒有太大必要的。
圖為中國正在測試的大口徑電磁炮,他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早實現全系統上艦的實用化電磁炮。他的初速大約為3000m/s,射程達到了200公里以上。
只不過,電磁發射器可以分為好多種,即便是電磁炮目前沒有必要開發到威脅航母的地步,也不需要擔心,以中國為例,就還在開發一種電磁導彈發射裝置,他將會是對導彈發射器的一次革新,從傾斜式發射架到垂直髮射系統,再到冷熱通用垂髮,發展到現在的電磁導彈發射器,導彈的發射方式的革新,總會帶來巨大的變化。
制導炮彈的出現,使得電磁炮有機會打擊移動目標和精確打擊岸上目標,不過還不具備超級射程。
電磁導彈發射器可以賦予導彈發射時更大的初速和距離,將導彈像炮彈一樣在電磁軌道上發射出去,然後再點火助推,省卻了導彈燃料消耗最大的加速起飛階段,使得導彈的射程和載荷都能大大提高,說不定到時候能夠射擊1000公里遠的反艦導彈都會出現呢,甚至有可能研發出全程超音速、大射程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這些新一代武器,遠比電磁炮要來的厲害多了。
圖為中國電磁炮上艦設想圖和美國在陸地上測試AGS先進艦炮系統,可以說,電磁炮取代化學火炮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夠成為海戰的主力,威脅航母,更是需要技術和時間的積累。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能的產生和儲能裝置都會更新,到時候也許就能夠實現在一艘軍艦上大範圍的使用電磁炮甚至是超級電磁炮武器了。但是目前,我們只能把電磁炮當做是傳統火炮的一次革新,一次進步,發揮的還是他在100公里左右範圍內的火力支援和直射打擊作用,更多是用於對地打擊方面,即便是使用了GPS制導炮彈,也暫時不能打擊超遠端的移動目標,今後的發展,我們拭目以待吧。
-
15 # 軍武吐槽君
電磁炮與無人機、鐳射武器、高超音速武器一起並列為21世紀改變未來戰爭模式的武器,這並不是空穴來風。電磁炮具有的超高動能殺傷、超高射速、超遠射程等特點必將對以航母戰鬥群構成巨大的威脅,這正是中美俄不遺餘力發展這項技術的主要出發點之一,可以這麼說,如果誰在電磁炮技術上能夠一馬當先,誰就能佔領未來武器技術發展的制高點!
純動能武器瞬秒各種常規彈藥電磁炮因為其能量極大,通常可以達到10兆焦耳以上,是普通火炮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因此能夠給予炮彈極高的加速,中國最新試驗的電磁炮彈目前已經達到4千米以上,這麼大的速度再透過拋物線下墜,經過地球重力牽引的加成BUFF,妥妥的就是一顆人造流星,所以電磁炮彈通常就是一顆類似於坦克尾翼穩穿彈的實心金屬彈丸,壓根不需要裝什麼炸藥殺傷部,直接利用動能砸下去就有毀天滅地的效果,現在的航母之所以難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抗沉效能太強,常規彈藥難以對其傷筋動骨,但是如果被電磁炮盯上,航母很可能只需要一發就會被攔腰打斷,甚至沉沒,你說他們怕不怕?(電磁炮彈彈托出膛後瞬間分離,只留下純金屬的動能殺傷部,威力毀天滅地!)
飽和打擊無視防空火力攔截電磁炮使用的是電磁場力在電磁圈內做功,與常規彈藥的火藥化學能完全不同,沒有發射藥爆炸爆炸和炮彈加速對炮膛的磨損,也不用考慮炮管的壽命,所以只要裝填速度夠快,完全可以做不到秒射,配合自動裝彈機一起工作,每分鐘數十發的射速不是夢。在這樣的速度下,一門電磁炮的火力密度完全可以媲美傳統意義上的一個炮兵營,而且電磁炮的速度極快,攔截起來非常困難。航母之所以難打的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整個航母戰鬥群編織了嚴密的防空網路,但是電磁炮的火力密度和超高射速完全可以用來進行超飽和打擊,不管怎麼嚴防死守也完全能夠撕開一道血口子,你說航母抓不抓狂?(這射速看著都嚇人)
超遠射程秒殺航母不是夢2012年美軍在弗吉尼亞的達爾格倫對地作戰中心成功試射了一門電磁軌道炮,其炮彈初速達到8千米/秒,射程遠達180公里,是傳統火炮的四倍以上,但是這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美國海軍計劃在2020年左右研製出炮口動能64兆焦耳,射程360千米的實用化電磁炮,在2030年更是準備將電磁炮的火力打擊範圍延伸至640公里,而這一距離已經超過了現有所有艦載反艦導彈的射程,如果能突破地球曲率的限制,將精度進一步提高,未來定將成為艦載精確打擊的神器,艦載電磁炮在超遠距離擊沉敵方航母必將成為現實!
-
16 # 才才康養
電磁炮是未來戰爭的主要武器之一,能夠改變未來戰爭模式,可以說那個國家首先掌握了電磁炮技術,那這個國家在未來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就能佔領未來武器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在國際政治舞臺就有決定權!電磁炮是一種遠端、高能、多工的武器,速度快,能量大,調節方便,擁有高殺傷力和遠端打擊能力的攻擊性武器,必將對核航母戰鬥群構成巨大的威脅。
(電磁炮試驗)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力沿導軌發射炮彈的武器。它主要由能源、加速器、開關三部分組成。能源是蓄存10~100兆焦耳能量的裝置,加速器是把炮彈加速達到高速的裝置,開關是能在幾毫秒之內把兆安級電流引進加速器中,接通能源和加速器的裝置。
電磁炮的特點(中中國產電磁炮)
電磁炮射速快,精度高,又因為不需火藥,能提升裝置安全、人員安全,儲存炮彈數量能增加10倍。電磁推動力大,彈丸速度快,攔截的效率高,力量大小容易控制,受力均勻,有利於提高命中精度,穩定性好;價格低,經濟實惠,隱蔽性好,火炮發射每焦耳能量需要10美元,而電磁炮每焦耳只需要0.1美元。
經濟實惠的電磁炮對核航母威脅大(美國電磁炮)
特別適用於安裝在大型水面戰艦,是阻止航母的有效武器。現在的航母之所以難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抗擊打能力太強,普通彈藥難以對航母造成傷害;第二個就是航母戰鬥群編織了嚴密的防空網路,配備的帶刀護衛擁有防空,反艦,反潛,對陸作戰的強大戰力,但是電磁炮造價十分低廉,發射速度快,密度大,火力猛,完全可以進行不計成本的飽和打擊,不管航母怎麼嚴防死守,在炮彈滿天飛的時候,完全能夠將航母撕開一道口子。航母及其帶刀護衛的炮彈是電磁炮彈的幾十上百倍,單從造價來考慮,電磁炮彈的戰爭潛力就大得多,你說航母怕不怕?
綜上所述,電磁炮造價十分低廉,發射速度快,密度大,火力猛,完全可以進行不計成本的飽和打擊,對核航母威脅大。
近日,官方媒體報道了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院士領銜的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團隊,在艦船能源動力、電磁發射和新能源接入三大技術領域取得了系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成果。並且首次公開披露“研製成功電磁發射裝置、即將裝備國產大型水面艦船”。
回覆列表
對航母本身來講,防衛能力不強,任何武器都能威脅到航母。近代越南炸燬過美國航母,僅靠幾個水鬼而已。電磁炮威力強,需要電能大 一般需要裝在大艦上,但是射程小,很難突破航母護衛群,那麼多驅逐艦,護衛艦,攻擊性核潛艇,上面還有先進飛機,。所以靠艦載電磁炮對付航母比較困難,只有較遠端導彈,視距外攻擊,才是航母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