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師說
柳智宇,這是一位理想化的學霸,他追求理想的世界,不受塵世汙染的世界!
他是一位數學天才,奪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滿分金牌,被保送北京大學。北大本科畢業後,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父母為他收拾好了去美國的行李,結果他外出一趟後,就在報紙上看到了他出家的新聞,簡直就是一記悶棍,根本接受不了。
他去寺廟出家,就是為了尋找靈魂的棲息地,尋找他認為不受侮辱的理想化社會。因為在他看來,塵世被汙染太嚴重了,靈魂會受到侵蝕。
但是,寺廟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出家進入寺廟的,同樣是形形色色的人。柳智宇在寺廟,每日早起灑掃庭除,做好一日功課,吃齋唸佛,起初以為找到了理想之地。
但是,他崇拜的方丈性騷擾女信徒事件曝光,因為他說話很直,而受到師兄弟的指責。他覺得十分不解,覺得自己說的都是事實,都是為了寺廟的發展。
所以,他在龍泉寺受到排擠,不得已出走其他寺院。但是,寺院跟塵世社會一樣是社會,並不是什麼理想社會,也存在著各種令人不滿意的地方。
柳智宇看到這一點後,後來就離開了寺院,他已經遠離了數學,而學習了心理學。他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也是非常單純,就是幫助人們走出心理困頓,放下仇恨,寬大為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理想主義並沒有改變。
現在的柳智宇,還在學習心理學,接受人們的心理諮詢,對人進行心理開導。他的北大師妹,媒體人蔣方舟曾經接受過他的心理開導。
當時,蔣方舟受到騷擾,對騷擾者充滿著仇恨,採訪柳智宇時,跟他談到了這件事。他就對她進行心理開導。很快,蔣方舟表示不恨那個人了,柳智宇非常開心,認為自己的心理干預起了作用。
結果,蔣方舟告訴柳智宇,她之所以不恨了,是因為在她心裡,那個人已經死了。這句話,又讓柳智宇非常失望,原來蔣方舟根本就沒有放下仇恨,而只是仇恨以另一種方式呈現了,而且比原先恨的程度更深。
這件事說明,柳智宇的理想只能是理想,理想化的社會是不存在的,塵世就是塵世,永遠都是。
-
3 # sissi2135
再也不用為論文課題發愁,不用熬夜搞成果,也不用侍候老婆孩子,甚至是爹媽也不用思念,不用買房不用買車,更不用說會引發過勞死,一世無憂了哇!高人!
-
4 # 使用者5860725903376
對佛沒有異議,但對於師傅有疑問,何為出家,離開了養育自己的父母,師傅應該徵求孩子父母的同意才能答應孩子的出家要求。這一點 師傅有問題。這也是剛從少林寺學的。師傅好大喜功了,完全可以引導孩子做一個俗家弟子,事業和佛不衝突啊。
-
5 # 瞎參謀爛幹事
說明一切都是天註定,學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最後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改變不了,都是註定的。我們都被老天爺耍了!
回覆列表
柳智宇早在2005年便在數學方面展露出天才的能力,他先是在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迴圈賽中奪得金牌,次年又被選入數學奧林匹克賽國家隊,在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攬得金牌。
優異的成績,不光讓他成為了數學方面的新聞人物,同時他還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繼續攻讀數學系。
(柳智宇舊照)
2010年,柳智宇畢業在即,順利地考進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同時他還憑著優異的成績,拿到了該學院的全額獎學金。
這無疑意味著柳智宇將繼續攀登數學高峰,未來將成為一名了不起的數學家。就在大家都為他感到高興的時候,誰也沒想到,他卻遁入空門,出家做了和尚。
那麼,柳智宇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柳智宇是武漢人,父親是華師一附中的物理老師,母親是一名工程師。
在教育上,柳智宇的父母還是做了諸多努力的。比如在柳智宇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專門在家時建了個小小的實驗室,為的是和柳智宇做各種簡單的實驗。
另外,柳智宇的父母對他的要求非常高。柳智宇上學後,高分成了他追逐的目標。在他看來,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肯定。
隨著時間的推移,柳智宇越來越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當別人表示出對他的不滿意時,他總是忐忑不安,充滿自責。
這樣努力的結果,就是給老師和父母都留下了一個好印象——他是個很聽話很自律的好孩子。
可是,柳智宇卻在自我壓抑的過程中,越來越覺得他所有的努力,都很無聊,而他也深覺空虛無意義。
柳智宇有這種想法的時候,他還年少。因此,他以為這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聊。
柳智宇讀四年級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了奧數班。
(柳智宇舊照)
柳智宇最初接觸奧數時,覺得很難。但是當他絞盡腦汁解出幾道題後,他發現在解題的過程中,他獲得了許多樂趣。
自那以後,柳智宇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
小升初的時候,柳智宇憑著優異的成績,順利地考進了華師一附中的理科實驗班。
據柳智宇的數學老師評價說,在他多年的任教中,柳智宇是他遇到過的,思維最靈活的一個。
2005年,柳智宇的數學天才能力再次得到展現。
這年,柳智宇入選國家隊,出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迴圈賽。經過一輪一輪的淘汰,他的隊友都被殘酷地篩選出局,唯有他走到了最後,並且奪得了金牌。
這榮譽自然引起了極大轟動,因為在他之前,身為湖北重點學校的華師一附中,還從未拿到過一枚含金量如此厚重的奧數金牌。
在為學校爭得榮譽的同時,柳智宇也得到了保送北大數學系的名額。
次年,柳智宇再次入選奧林匹克數學國家隊,代表中國參加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在經過無比艱難的晉級後,柳智宇又攬獲了一枚金牌。
這下,柳智宇再次成為數學領域的天才人物,他年輕思維活躍,這無疑讓許多人隱約看到,他在未來的數學領域,會成為一名了不起的領軍人物。
但是,柳智宇面對自己取得的成績卻並不高興。
柳智宇在競賽的過程中,感覺自己彷彿一個做題機器一樣,絲毫感覺不到數學解答過程的樂趣。再加上長年累月的解題,讓他的眼睛幾乎接近失明。種種原因,讓他的內心既感到焦慮,又感到彷徨。他開始懷疑,這對他的人生有什麼幫助?他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柳智宇舊照)
柳智宇在學校裡也過得非常壓抑。
由於他成績很好,老師們對他非常照顧。
比如,他從小身體不好,體育很難達標。但在考試之前,老師就跟他談過話,安慰他不要緊張,也不用擔心結果。
考試結果出來後,他得了一個滿分。
這讓柳智宇感覺像作弊,於是他寫了一封舉報信,揭發了這件事。
事後,監考的老師得到了處分。這讓他的父母非常生氣,但是柳智宇卻感到輕鬆。他認為,父母只是關心他的前途,而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更希望在精神上尋求平和。
當然,身為老師寵兒的柳智宇,很難在班上有好人緣。他性格內向,寡言少語,卻被同學們看作是高傲。於是,大家都和他比較疏遠。
不光如此,柳智宇奪得金牌後,學校將他的照片放到了展覽牆上。結果第二天,他的照片就被人撕掉了頭部。
這些都讓柳智宇感到無力應對,也無所適從。
2006年,柳智宇到北京大學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
此時的柳智宇,視力損傷已經很大,他只能用耳朵聽老師講課。
他的母親不放心柳智宇的學習,特意把高等數學的教材逐字逐句地讀出來,給他做好錄音,然後發給他。
在讀大學第一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柳智宇在學姐的介紹下,加入了禪學社。
(柳智宇舊照)
入禪學社後,他突然覺得精神上有了依託,從那時起,他開始吃素。學習生活雖然單調乏味,但是當有人和他爭論大學生是否該戀愛時,他不假思索地表示,他從不需要戀愛。
到大二的時候,柳智宇開始到寺廟做義工。
當時,西山的龍泉寺香客並不多,柳智宇很喜歡到那裡去做義工。他在那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靜。
也是在那時候,他就已經萌發了要出家為僧的想法。
對於柳智宇的思想動態,他的父母還是非常關注的。在得知他經常到寺廟做義工後,由於擔心他會萌發出家的念頭,他的父親找到他的導師,多次對他進行開導。並且還將他以前最喜歡的幾位老師請到北京,讓他們勸說他,不要把精力放在數學之外。甚至還讓步表示,希望他能改信基督教,因為基督教徒可以結婚。
柳智宇一向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從來沒有做過叛逆的事情。因此,畢業前夕,父母要求他考美國研究生時,他也沒有半點反駁。除了積極備考,還聽從父母的話,經常聽一些美國新聞和經濟方面的訊息等。
然而,在拿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後,柳智宇卻不聲不響出家了。
許多人都說柳智宇對社會不負責,國家好不容易培養了他,他卻沒有想過要為國家做貢獻。
柳智宇的父母也幾次找到龍泉寺,要柳智宇跟他們回家繼續上學。
然而,柳智宇這次吃了秤砣鐵了心,乾脆斷絕了與外界往來,專心做起了居士。
由於柳智宇的原因,龍泉寺也名聲大噪。一時很多人都慕名而來,有的是想讓他勸說自己的孩子重新燃起對學習的信心,有的只為一睹真人。甚至一些研究生也受到他的影響,來到龍泉寺,和他一樣遁入佛門。
柳智宇在寺廟中過著簡單的生活。他每天早晨誦經,上午勞動或者學習,下午繼續上午未了的勞動或學習。到了傍晚接著誦經,晚上還要上課,直到晚上9點後,一天的活動才結束。
柳智宇的母親擔心他的身體,只能退而求其次,不再要求他繼續深造,但是逼迫他一日三餐要到位。要不然她就告寺廟虐待僧人,柳智宇為了不給寺廟惹麻煩,只得同意了母親的請求。
(柳智宇在寺廟)
經過兩年的修行,柳智宇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法師。
但是,柳智宇在寺廟裡,也並沒能尋找到精神的寄託。
他發現法師們都各有各的想法,當他發現別人的想法不合理時,他總是迫切想改變別人的想法,但往往於事無補,反而讓別人對他非常不滿。
柳智宇再次陷入壓抑,他害怕其他法師對他有成見,當發生矛盾後,他不敢去找管事的法師進行調解。
柳智宇開始不斷給其他寺廟寫信,表示願意去講課,或者修行。
就在這時,柳智宇的母親給柳智宇打電話,表示想要見他一面。
此時,柳智宇和父母斷絕往來已經5年有餘。
柳智宇答應了母親,兩人見面後,並沒有久別重逢的激動。
當母親告訴柳智宇,她正學習心理學和催眠時,柳智宇突然靈光一現,他認為如果把佛學和心理學結合起來,一定能讓需要幫助的人受惠。
於是,柳智宇報了心理學習班,這一年是2015年。
之後,柳智宇陸續開始接觸社會。
2018年,柳智宇經過反覆思量,做出了還俗的決定。此後他一直從事佛繫心理疏導師的職業。儘管他為人低調,但是他的名氣,註定吸引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他在幫助別人解決心理問題的時候,常常感到這似乎讓他非常快樂。
(參考資料:《龍泉寺住持談北大天才出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