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圳宇宙人
-
2 # ——兜裡有糖
只有兩個地方可以執行,案發地或者戶籍地。執行地可以工作但必須在當地司法所控制範圍內,初期每週司法所報到學習,三個月後可以有社群監管,但仍需每月司法所報到。至於說到外地(執行司法所控制範圍外)工作,恐怕不行。私自脫離執行地會被收管
-
3 # 中國人123qaz
我認為可以對你監管的派出所,和法院協商,轉移到你打工的所在地派出所,對你進行監管,這就需要你和打工所在地派出所聯絡,是否同意接受。抱歉不十分了解。
-
4 #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謝邀。不同時代的國家或法系,對刑法的設立有不同的理解和用途。一般表現為教育性、警示性、制約性、報復性、挽救性等等。讓犯罪人知道什麼,讓其他人注意什麼,使社會鏈條在一定目的的配置下執行。其中涉及諸多刑種,如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現代刑法從社會文明考慮已廢了古代以壓制、報復為主的許多殘酷的刑種,增設了緩刑、減刑等刑事治理方法,這是社會的進步,應該給予充分肯定。這無疑是從人性的善意而考慮。緩刑是法院根據犯罪行為人的犯罪性質、情節、刑期等因素而考量的判決結果。判決緩刑需要前提:a,不是累犯,b,不是具有嚴重暴力傾向的犯罪,如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等罪行,不適用緩刑。C,僅適用三年以下的較短刑期。這裡注意的是,緩刑的不入獄不意味著是不改造的免責,時空上的"自由"只是相對的。假如嚴重違反相關規定會立即被收監執行原判決刑罰,更有甚者可能會作出加刑的新的判決。比如在犯了其他罪的基礎上又新犯了別的罪。被判緩刑的犯罪人,其期間(刑期及附加的時間,如"判一緩二"、"判三緩四"等)行為,國家有明確規定,相關法院和社會相關管理機構,對相關緩刑人,有不可推卸的告知義務,所以相關緩刑人,只能照章辦事,無需向其他人詢問本身的行為規範(對法律、法規上的疑惑除處),以免造成相關解釋上的擴大或縮小的混亂,從而出現有可能的不利的社會後果。
-
5 # 錢龍競彩商丘
不經公安機關批准離開居住地可是很危險的行為,三思吧。。
如果想離開公安機關會給你說怎麼辦才合法。
-
6 # 劉澤屽
不可以出管轄區域,外出兩種情況,一種家庭變故,一種重大疾病!去看看社群矯正實施辦法,現在立法啦!可以看看矯正法
-
7 # 石佛寺車站1
你好,首先要告訴你一個好訊息,2020年7月1日《社群矯正法》正式施行。
目前四部委的《社群矯正法實施辦法》已經出臺,對於判緩刑的社群矯正物件明確規定了請假外出工作的手續,一次辦理之後,半年內只需要電話請假辦理手續即可續假。
回覆列表
緩刑就是無須坐牢服(實)刑,自由,只要不違反緩刑條件,愛去哪去哪,守規矩四年,辦手續,自動恢復公民身份。
不過,如緩刑期間再犯規,可以收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