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學課堂JR
-
2 # 老貓趙志斌
答案是肯定的!不只是讀書學習方面,在很多方面都有天賦差異,體育、音樂、甚至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天賦差異,這在醫學上叫個體差異。比如有些人適合學文科,有些人適合學理科,有些人適合從事藝術工作。國學大師錢鍾書當年高考的時候,數學只考了15分,被北大拒絕而轉到清華,被清華破格錄取。這樣的例子有很多,不勝列舉。發展心理學把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關係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先天遺傳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後天環境是發展的條件。腦科學家洪蘭教授寫了一本書《好孩子,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教養》,值得一讀。
-
3 # 考證之家
天賦肯定有的!最簡單的,每個人基本的智商都不一樣,但是勤能補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天賦!
1、智商差異,這是先天的,爹媽給的,三分天註定,可以說是“生來的天賦”。
2、上學之前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極為重要,如果寶寶出生後,就放任其自由發展,那麼他的智力發展會跟著他所接觸的事物發展。有一個很奇怪也不怪的現象。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家裡老大一般相對比較笨,越小的越聰明,這可能就是小孩子跟著大孩子學,潛移默化的。家庭教育比較好的,到了學校,學習認知比一般的孩子要好,這可以說是“家庭教育的天賦”。
3、學校教育的天賦。在學校,如果老師能夠認真負責,耐心引導小孩,那麼會去發掘出小孩的天賦所在,然後培養髮展。什麼意思呢,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天賦在哪兒,比如天賦會彈鋼琴的拿了手術刀,那在手術檯上平庸,並不代表沒有天賦。所以每個人都有所長,在天賦所在的方向上才有天賦!
-
4 # 奧黛麗赫本520
肯定存在,而且差異巨大!
為什麼呢?因為在在同一班級,有人能考清華,有人卻只能考個專科,就是因為天賦的原因。可能有人會說,考清華的,肯定付出了很多努力,考清華理所當然了。但實際上很多學習不好的,也非常努力,但就是成績差,上不去!實際上這就是天賦的原因,因為你學不會,所以你成績差。
同樣都是一個老師教,同樣都是寫的一樣的作業,但是學習好的同學,作業佈置下來,半個小時就寫完了。學習差的同學學業佈置下來,他根本不會做,抓耳撓腮,最後借已經做完作業的同學抄他的作業!這就說明了,學習不好的學生並不是環境影響,也不是本身不夠努力,而是他的學習能力差,難一點的東西他消化不了。
總之,學生之間的天賦差異還是很大,雖然每個學生的天賦不一樣,但學習能力不行的學生,也不應該自暴自棄,或者自卑。不懂的就問,不會的就練,好好努力學習,有一天總會學到很多東西!
-
5 # 愛學習愛動漫
有天賦存在。
第一,問題是,你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呢?
天賦這個東西特別操蛋的一點就是,你不堅持做一段時間,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
以我們人類的天性來說,惰性是更顯著的,我們發現一件事有難度,第一反應就是要放棄,所以真的遷就小孩子的天性,那就算讀書有天賦,也變的沒天賦了。
先得努力,才談得上天賦;或者說,先得努力,才能發現天賦。
就像知乎上有人說的,小時候苦是你吃的,長大後逼也是你裝的。
第二,逼孩子堅持學,是不是扼殺了興趣?沒有興趣學習,再有天賦也是白搭。
其實我們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倦怠期、有想死的時候,想放棄的時候,因為要把任何事情做好,都會經歷艱難的訓練。
就拿我們大人來說吧,我再怎麼喜歡工作,也必須承認,工作不如玩小遊戲或者看個劇,更輕鬆。如果完全任性,我們天天不上班,現在就回家,躺在床上看電視、吃零食。
孩子也一樣,首先培養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要把興趣變成天賦,首先就得逼一把。
有了興趣,再加上努力,你就有天賦。
-
6 # 家國子華心經教育
答:英國俏像畫家雷諾茲曾說過:“假如你有天賦,勤奮會使它變得更有價值;假如你沒有天賦,勤奮可以彌補它的不足。”通常理解上,在諸如“繪畫、表演、體育”等領域有些人是有些天賦,但要說全才意義上的天賦,也並不多見。我倒覺得“刻苦學習,勤奮讀書,仍是最重要取得成功的方法”。尤其是初中以前,甚至連文理科都不分的情況下,可見涉及的學問是各個方面的,即便有些特殊天賦的存在,但正如雷諾茲所說,勤奮仍是“讀好書,學好習”的有效途徑。本人觀點如下:
一、自恃聰慧失“管束”,不走正道“終歸輸”。一個人最大的弱點,就是自認為聰明,反而不努力。華羅庚說:“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這也就是說,再聰明的人,也得勤奮學習,刻苦做事,才能不敗。當然,孩子也是一樣,這種聰慧優勢的保持,也要依靠父母的嚴格約束。否則,就會事與願違。個人認為:一是放縱孩子惹禍根,染上惡習“難離身”。有些父母,自小就過分地溺愛孩子。物慾上放縱他,懶惰上放鬆他,行為上放任他,思想上放心他。這讓孩子從出生就感覺到,整個世界都得由著他,原來萬事萬物都不用爭取,就能滿足自己。這樣以來,孩子的身心就會變得懶惰,哪裡還需要什麼聰明智慧呢?甚或,孩子幼小的心靈染上了諸如“貪玩、驕傲、投機、蠻橫”的壞習慣。“染則難自糾”,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二是自恃聰慧瞎胡鬧,不學無術“讓人笑”。有的父母,感覺自己的孩子聰明,自小就放鬆了孩子學習上的引導,致使孩子胡攪蠻纏,無理取鬧。今天瘋著跑那家,明天瘋著玩這個。玩遊戲、看電視,就連上了幼兒班也感覺玩的少。雖然孩子看著聰明,但到頭來凡是玩的啥都行,就是學習他不行。“不學難久遠”,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三是總是貪玩不聽勸,看似聰明“也完蛋”。有的父母倒是想管束孩子,但也許是管的方式不對,也許是孩子自小孤傲不群,嬌縱難為,致使孩子說啥啥不聽。讓他學習他胡鬧,讓他看書他喝藥。這樣下去,再聰明的孩子,如果心理上產生了叛逆,不聽勸,這樣下去對孩子的培養上,也很危險。“自恃孤逆重難返”, 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
二、嚴格管束改“毛病”,打牢基礎“是正道”。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聰明啊,就是壞毛病多些。譬如:粗枝大葉、馬馬虎虎、不夠專一、丟三落四等,導致作業質量不高、考核成績上不去,但作為家長,想沒想過這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個人認為:一是邊玩邊寫有“閒心”,閒心不治“慧斷根”。孩子愛玩遊戲機,容易導致分心馬虎。研究表明,孩子剛出生時眼球會有振動現象,而電視、遊戲機的畫面是抖動的,所以孩子總是盯著電視、遊戲機看,就容易增加孩子眼球的振動,從而導致孩子眼神遊離,馬虎不專心。這就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少看電視、少玩遊戲,多做拋物接物”運動等,鍛鍊其“專心專一”習慣。二是答題馬虎有“原因”,原因不明“急煞心”。孩子手眼不協調,容易導致粗枝大葉。針對這樣的孩子,小時候就應該多多練習些諸如:“跳繩、踢毽子、蹦床、滑梯、球類”等方面的戶外運動,來增強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三是作業不寫有“惰心”,惰心不改“笨纏身”。孩子做事有依賴,容易導致丟三落四。丟三落四的毛病,是後天習得性的。譬如: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什麼事都替孩子做,牙膏替他擠、雞蛋替他剝、問題替他答,孩子就象“小公主”、“小少爺”,那麼這樣的孩子也會習得性依賴,導致不願身體力行,丟三落四。這就需要家長,從小培養孩子“自主獨立”的生活,增強孩子健康的身心運動。
三、找準突破列“計劃”,高效學習“講方法”。有的家長還會說,給孩子制定了學習計劃啊,孩子也是按計劃學的啊,可不知咋回事?就是學習上不去。家長朋友們,想過沒有,您給孩子制定的計劃是否科學呢?是否適合孩子呢?是否偏頗呢?個人認為:一是興趣是“原點”,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計劃才是出發點。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是好事,特別是課外計劃,如果制定好的話,應該對孩子的學習是有利的。但制定這種計劃,一定要在充論證的基礎上,與孩子協商下制定。讓孩子充滿興趣,主動學習,而不是家長強制孩子被動學習。二是孩子是“本點”,提高孩子“學習動力”的計劃才是著眼點。一個好的學習計劃,一定還是“適合孩子身心發育特點、符合孩子本性或天性”的計劃,而不是“不顧及孩子感受,不顧及孩子具體、生動、好玩、交往等方面感受,而盲目安排“的計劃。那麼。只有著眼提高孩子學習動力的計劃,才是“更加科學,更加適合孩子”的好計劃。三是結果是“終點”,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的計劃才是落腳點。歸根到底,為孩子制定計劃的好壞,還要看最終的實際效果。如果制定的計劃,達不到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的目的,反而把孩子培養成只知死學硬背的“書呆子”,甚至讓其喪失了親自動手的能力,喪失瞭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喪失了與人正常交往的能力,那麼這樣的計劃,就是失敗的計劃。最終讓孩子達不到高效學習的效果。
四、抓住關鍵重”培養“,增智讀書”有妙招“。有的家長還說,自己的孩子做起作業來非常慢,做起事來也很慢,讓人著急,是不是比別人家的孩子“笨”啊?這就需要家長朋友們全面地看問題,一分為二地尋根源,急不得,偏不得。個人認為:一是培養“自學”是妙招,主動學習“節節高”。有的家長見孩子答題慢,就會在旁邊催促或吵罵,這樣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其實,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耐著性子,全面觀察孩子的這種所謂的“慢”,到底是不會答題呢?還是由於孩子過於“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認真造成的呢?如果是後者,那家長就應該“大可放心”,繼續讓孩子“自主學習”,不要過分地打擾他。二是啟發“獨立”是高招,獨立作業“幫趕超”。 還有個別家長一看到孩子答題慢,就怕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就急著替孩子答題。注意了,這種答題方式不是“啟發式”,而是“替答式”,這就擾亂了孩子的“獨立思考”。“家長給出答案他點頭,再做新題仍搖頭”,這種幫助孩子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作為家長,應該搞“啟發式”輔導,多增加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這樣孩子的“腦子”才會越用越靈,“智慧”才會越煉越升。三是讚美“進步”是絕招,渴望肯定“興趣高”。答題慢的孩子,家長還需要在學習方法上加以引導,需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興趣的事情孩子才願意全身心投入,才容易提高學習效率。家長朋友們,就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那些“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去肯定他、表揚他、激勵他,以積極的心態,讓孩子感受到學習過程中得到的關愛,得到的理解、支援和讚美,從而不斷地培養孩子健康向上的學習興趣。
縮讓所答:讀書學習是個苦差使,因為它一刻也離不開刻苦勤奮。讀書學習是個好時光,因為它貫穿著人生最美最快樂的時光。讀書學習是個青雲梯,因為它能使人獲得知識並取得成功。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學者、家長和同學們批評指正。謝謝。
-
7 # 饕餮視聽
我覺得在讀書這個事情上面是有天賦差異的。
●父母智商不同
孩子的智商是遺傳於父母,父母的智商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商,而且不同學生的智商也是不一樣,相應的學習能力也是不一樣的。
●家庭背景不同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他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一個學生家庭經濟條件好,父母從小關注他們的教育,他們的智商從小就被引導著開發,這些學生將來比較聰明,學習成績也就好。而那些來自於農村的孩子父母從小不怎麼關注他們的智商開發,這些孩子往往學習成績不是特別的好。
●整天玩籃球還能學得好
在我上高三的時候,有一個室友特別厲害,他平常經常去操場上打籃球,但是他的學習成績還是很好的,經常能保持在班上的前5名。我覺得這個人能夠玩的好也學的好,是因為他的學習能力比較強,也就是學習效率比大家高,能夠迅速的完成當前的學習任務,所以他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操場上打籃球。後來我這個舍友高考是考了630分,好像是當時的班上第1名。
●整天死學,但是學不好
記得在我上高一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女生是屬於那種比較笨的人。經常能夠看到他在教室裡面學習,但是他的學習成績並不是特別的好,可能他的學習效率真的比較低,需要特別努力的學習,但是效果並不是特別的好。後來這個女生是考到了省內一所二本醫學院。
●兄弟三人
我大伯當時是高中畢業,我爸爸是家中老二也是高中畢業,我三叔小學沒畢業;後來我大伯的兒子考上大學本科,女兒上的專科,我爸爸的兩個孩子我和我妹妹上的都是本科,三叔的兒子初中都沒上完。
●一家學生學習都好
在我老家有那種一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都很不錯的情況,也就是有些家庭有兩三個孩子,這兩三個孩子學習成績都很不錯,後來都考上了大學;村裡人就說這些孩子遺傳父母的高智商,所以學習成績都很好。
-
8 # 高校專業那些事
任何領域,任何行業,都是有天賦存在的。當然想混到頂級,必須的靠天賦。沒有天賦一切都不用考慮。
比如奧運會冠軍,其實不說冠軍,就是能入選奧運會國家隊,甚至省隊,市隊的人都是天賦很好的人。現有天賦,後拼努力,沒有天賦那就別拼努力了,拼也沒有用。
學習上有沒有天賦關於學習有沒有天賦?這個只要上過大學,甚至上過學的人都知道。有的人天天不學習就是學習好,有的人天天學就是學不會,這個情況從小學就開始出現。
比如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那都是極具學習天賦的人,尤其是人口大省的考生,個個都是天才。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即使高中大一參加高考,考上211機率也幾乎是百分百,高二參加高考考上985也是百分百的事。因為我高中天天這樣搞,高二的優等生(年級前十名)都被偷偷的組織參加高考。無一例外都能考上哈工大西交大這類院校。
所以這類學生在高三衝刺一年,大部分仍然考不上清華北大,只能說從哈工大層次提高到華東五校層次,能不能清北全靠運氣。
如果沒有學習天賦,最多拼個本科假如沒有學習天賦,拼死拼活,高中能拼個普通本科就算不錯了。能考上本科比例也在同齡人中佔到16%,相當於比較優秀的人了。
如果沒有學習天賦,你怎麼努力都不可能拼到211院校水平,985更是妄談。至於清華北大,很多人給你份標準答案都抄不上清華北大(比如四川省,700分考不上清華北大)。
透過努力拼到前20%已經接近極限了。能考上211/985絕對是有學習天賦的人,不過和清華北大的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高考考生,其實全部考生中的90%都在拼命的學習,都非常分努力,但是有些人只能上專科,有些人確是清華北大,這就是天賦的差別。
個人能感受到的天賦其實每個人都能感覺的天賦的差別,每個人不不可能對所有學科都擅長,比如有的人擅長數學,平常不怎麼學就能能考高分,但是不擅長英語天天學就是不及格。而大部分女生天生有語言天賦,對理工科不敏感,一般都是英語好,物理差,這就是天賦。
一般男生擅長數學,物理,女生擅長英語語文,這是男女天生的天賦,不排除個別人不尊重這個規律。
一般擅長語言的都選擇了文科,擅長理工的選擇了工科、理科。
比如有的人就是能說會道,有的人就是擅長運動,有的人就是擅長和人打交道,這就是天賦。
其實我從來不羨慕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他們能考上清華北大的最重要的是他們有天賦。我也從來不看不起人家二本或者專科的人,因為這些人也很努力,但是天賦不行所以沒有考上而已。
走入社會後,有的人就是擅長掙錢,有的人就是擅長管理,這些在以前學校都是沒有體現出來的。所以很多名牌大學學生畢業後混的不如人家二本,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天賦,名牌大學學生只是有學習天賦而已。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
9 # 豆爸侃教育
是的,包括讀書在內的所有事情都有天賦的因素,並且天賦分智力和非智力兩種。
有的人打籃球不行,但游泳卻如魚得水;有的人唱歌不行,但跳舞卻行雲流水;有的人語言表達苦逼,但算賬卻令人瞠目;當然,也有的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唯獨對學習不上道。有人說,聰明的人會讀書,成績好,那反過來說,是不是成績差的人就愚笨、不聰明呢?也不盡然!
1.讀書有天賦,但此天賦不是決定成功人生的唯一。本人由於腦子不好使,智商也不夠,但勝在當年讀書的時做到了:自覺、刻苦、堅持,所以在以分數為衡量標準的制度下,僥倖地“脫穎而出”。從此以後,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為了幾千塊錢的工資奮鬥到現在。
而昔日被老師怒批“腦子笨”“不聽話”“斷定將來無出息”的幾個“瘟”學生,現在做生意的做生意,辦企業的辦企業,資產早已過千萬,甚至還有一個同學成為了上市公司的二股東,股權加資產4億多,實在是將我們這些以往“尖子生“的臉打得啪啪響。
“貓有貓路,鼠有鼠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有的人讀書有天賦,並不代表做其它事就有天賦;有的人天賦不適合讀書,反而適合做其它行業。
2.讀書需天賦,有了天賦就能大機率獲得高分,但學習的高分並不代表做什麼事都能得高分。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因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聞名於世,並建立了陳氏定理:《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其智商不可謂不高、腦容量不可謂不大,少有人可比。
但就是如此厲害的一個人,在北京一所中學上課不到一年,愣是被學生和家長給“勸”下了講臺,其原因就是陳景潤有當數學家的本領,卻無做教師的天賦。
天賦是個好東西,它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只是每人得到的天賦不同而已,所以就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說法,關鍵是看你能否發現自己的天賦是什麼?有的人一輩子懷揣金元寶卻去沿街乞討,就是因為沒有發現自己的長處在哪裡。
3.讀書講天賦,但光靠天賦,還不如不要天賦。相信大家對《傷仲永》不陌生吧,一個好好的天才,由於沒有生在好好時代,沒有好好的成長環境,也沒有得到好好的引導,結果過早地“泯然於眾人矣”,令人惋惜,否則說不定在中國的歷史上還會多出一位大文豪!
所以,光有天賦,但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正確的引導、科學的方法和自我的審視、個人的努力、大人的呵護,天才也會變成廢材。
結束語:僅從讀書這件事情來說,確實需要一定的天賦,但更多的還是需要學習的態度、習慣、方法以及家長的陪伴、鼓勵、支援,不因天賦而自喜,不因天賦而氣餒。學習的過程除了分數,還有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如果因天賦加努力而成才,固然是好;如果因天賦欠佳,可透過其他方式來實現價值,也未嘗不是人生幸事!
說到底,就是不要過於看重天賦,而是要看你是否在努力、是否在拼搏,就像歌詞唱的那樣:“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
10 # 樹木也要樹人
有,但是絕大部分人還沒有達到談天賦的地步!
不否認基因差距、先天性疾病等影響,也得承認家世、環境等這種影響!
有的人過目成誦、一目十行VS有些人讀了幾十遍仍然不得要領;
有些人天生對數字敏感(像電影雨人裡面一樣)VS有人天生討厭數字,一看到就腦殼疼;
有人對語言學情有獨鍾,一個人一生可以掌握四十幾種語言VS有人口不能言,手不能寫,不知文學為何物;
有的人生在書香世家,從小薰陶VS有些人生在窮苦人家,放牛、砍柴是自己的第一堂課;
有些人所在的地區競爭並不激烈加上國家政策,稍微努力就能考上好大學VS有些人生在高考大省,每一屆幾十上百萬人,擠破頭才勉強上了一個一本!
……
相信很多讀者已經看出來,我已經放大了“天賦”一詞的範圍,把一些諸如家庭環境、地域環境加進去了,我這裡把所有由個人不能夠決定的東西統稱為“天賦”。可以看出,天賦不僅有影響,並且有些“天賦”影響還挺大的!
無論天賦影響多大,我們都無法更改,僅僅能夠決定的就是“盡人事”
這麼些年,在讀書這件事上面,我看到更多的不是“天賦”在影響,而是“方法”和“努力”在影響!這些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01.課上睡覺,課後瘋,一遇作業就頭疼。各種藉口推脫,拖拉!
02.總是想著自己聰明,花費別人十分之一的努力,取得比別人優秀的成績。做著先浪兩年半,最後一學期逆襲的夢!
03.閉門造車,埋頭苦學。既不知道抬頭看路,也不知道請教“先賢”,做著無用功或者說效率低下!
……
舒適習慣了,總以為迴歸到正常的、應該有的狀態就是努力,就是辛苦。經常呆在20度的海南,到了幾度的長沙便覺得是冬天,便認為世界上最冷的莫過於如此,殊不知北方早已天寒地凍!以前總是上課睡覺,認為上課聽課了就是努力了,殊不知,真正在努力的人,只是把這個作為基本要求。他們不僅僅聽課,還在思考 ,不僅僅做作業,還在給自己“加餐”!
總以為上補習班,多做題就是努力。沒有時間去思考,即使不是原地踏步,也註定走不了多遠。我見過這樣的學生:平時狂做題,做一套,錯一堆。然後錯了就錯了,最多看一眼標準答案,繼續下一套題。總以為或者總想著做完天下所有的題,殊不知,題是做不完的,只有套路才能夠走完!沒時間去總結和反思,即使考試給你一兩道原題,該錯的還是錯(這種情況我經歷過,考試出來兩道原題,我印象就是做過,然後還是按照以前錯誤的思維方法去做的,結果和第一次做,錯的一模一樣)
大部分人還沒有到拼天賦的時候,拼命也談不上。無非就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按部就班地,有節奏地走下去,在學業上就能夠獲得一個好的結果!
回覆列表
首先我認為肯定是有區別的,這一點不接受反駁。
這個世界上有天才存在,他們學習東西快、理解能力強,接受知識快。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句話和我的觀點沒有矛盾。
心理學上把有超常智商的稱為天才,一般認為,智商在80到120之間叫做正常,其中110到120屬於較聰明,達到130叫做超常,超過160叫天才。智商達到160以上的人具有卓越想象力,創造力和突出的聰明才智,比如愛因斯坦。這類人約佔群全人口的0.4%,也就是說一千個人裡面會有4個天才,理論比例很高了吧,但是實際上真正能有天才成就的人是少之又少,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在讀書學習這個事上,肯定存在天賦差異,但以後要有一定的成就,後天的學習相當重要。
愛因斯坦還說過:“所謂的天才,那都是假話,勤奮的工作才是實在的”。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不付出,就算你的智商在200以上,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如果一個人在出生時在讀書學習這件事上很有天賦,剛出生智商就相當於十幾歲的孩子,但沒有後天的努力付出,學習,那麼他就一直停留在原地,不會進步,也不會成功,更不會有成就。還記得小時學的王安石寫的文章《傷仲永》嗎?嗯,就是這個道理。
讀書學習這件事上,存在天賦差異,但一個人的成就還是看後面是否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沒有百分之一的靈感,你可以成才,但沒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不可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