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哈育兒
-
2 # 一五七七愛吃橙
現在的父母普遍來說的教育意識要強很多。因為首先是便利性:現在的手機,電視,各種APP很方便 ,還有針對性的育兒分享,從備孕,懷孕 ,育兒,姨媽期都會詳細介紹。
所以無形之間也會去關注相關的適合自家孩子的資訊。
在沒有孩子之前還不覺得養育的複雜性,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就是開始關注相關內容 ,包括出門看到同齡的孩子也會去關注 看看別人家孩子跟自家的有沒有什麼差別 這不是其他的原因,是因為母愛。
希望孩子可以得到更周全的照顧,畢竟也是第一次為人字母,更想把小時候覺得父母沒照顧到的地方補足。
給孩子買的東西事無鉅細都會去看,比如衣服要純棉的,入嘴的東西不要有太多的新增劑,不要有防腐劑,玩具還要選擇適合的材質,不要甲醛超標了等等。
還有給孩子補鈣 補鋅,補維生素,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母嬰店說給孩子測試微量元素。
更怕孩子生病,一生病特別是小孩子不會講話一直的哭,哭的大人著急冒火無可奈何,所以只能更加註意小心點養著,生怕有點不對。
所以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看哪種方式更適合孩子。
大了之後還要考慮興趣班,學習班,現在的孩子都是多才多藝,生怕以後上學跟別人一起沒有特長而自卑。
所以這些都是母愛的力量。
-
3 # 亦粒豆子
現在有多少父母會主動學習育兒知識呢?我覺得應該會挺多的,畢竟現在是網路時代,很多新手父母遇到問題時都會上網求助,也相當於是主動學習。我之前是屬於有需要才學的,很少提前準備,當寶寶有某種需求的時候才會去學習,現在呢就屬於一直在學習的路上,因為意識到了有需要才學習的那種窘迫。我記得有一次我家娃發燒時抽搐了,當時真的懵了,除了嚇得半死,完全不知道怎麼處理,情急之下打了120。自從這件事之後,我就不斷的主動學習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
其實育兒比我們想象中的難多了。我深受以前一些長輩的教育觀之害,有娃之後很多事情沒有去科學的瞭解,比如上面說的發燒,就是因為長輩說發燒很正常,什麼物理降溫都是亂說的,給寶寶蓋著被子出一身汗就沒事了。如果我提前瞭解清楚了,發燒要怎麼物理降溫,而不是給寶寶蓋被子,也不會導致寶寶無法降溫,發生抽搐。比如便秘,如果我提前學習了,原來媽媽從坐月子開始的哺乳期就要多吃青菜水果,這樣寶寶就不會便秘,而不是聽長輩的不能吃青菜,會涼....
現在的我們應該提倡科學育兒,從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再到長大點的教育,都要以科學為主。爸爸媽媽們要主動的學習更多地育兒知識,寶寶才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社會才會越來越好,祖國也會越來越強大。
-
4 # 悠悠老師講育兒
我是在大兒子三歲半的時候,開始學習家庭教育的,因為孩子出問題了,易怒不合群,發脾氣特別難哄,獨立性差。
當時老人帶孩子確實包辦太多,他們害怕不安全,處處小心翼翼,設限太多,以至於孩子既嬌縱又膽小。問題很嚴重,老人根本都沒法帶了,天天給我打電話,我最終決定辭職自己帶孩子。
四年時間裡,我懷著老二帶老大,近兩年多,都是大兒子小兒子一起帶大,學習了四年的家庭教育,從各種經典教育學和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們做的各種實驗,得出的理論開始,從0-18歲孩子的各個方面的發展規律,都研究透,經常都會寫親子日誌,做記錄,一步步的把理論運用到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是受益匪淺。
非常欣慰的是,我不但帶好了孩子,大兒子雖然沒怎麼上幼兒園,但是喜歡彈琴,愛背唐詩,創意十足,擺多米諾骨牌可以研究一兩個小時,各種擺法,不斷嘗試,孩子的專注力,邏輯能力,特別強。不但有主見而且還比較懂事。
小兒子雖然兩歲半,但是語言能力已經很強了,基本跟大人對答如流,每天吃飯睡覺都基本自理,安全感充足,特別有主見,愛運動,很有自信。
兩個孩子的感情也特別好,所以,我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次兩娃,也還要做其他事,但是都感覺張弛有度,因為我非常瞭解兒童,不斷的踐行經典的愛與尊重的家庭教育理念,自然養育,無痕引導,帶起孩子最大程度的省心省力了。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我自己,我和愛人的夫妻關係,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是那個先知先覺,先做改變的人,但是收穫最多的也是自己,現在整個小家庭的秩序井然,家庭成員關係都很好,有衝突也會化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彼此互不干擾卻互相守護。
目前,我都是很滿意的,感謝自己的勇敢,在家庭教育輔導師的工作中,我輔導了大量的家長,從中也是受益匪淺,更加堅定我做這份事業的決心,孩子都是好的,各有各的特點和才華,我們只要能夠了解他,引領他,發揮他們的長處,每個孩子都會發展的很好,遠遠超出父母的想象高度。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原生家庭給我帶來的束縛,我也是有很深的研究,自己也是親身實踐,如何覺知,如何從原生家庭的陰影中走出來,活出了現在的自己。這些都有很深的體會,也有切實可行的經驗,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影片課裡,實操性很強,你在做的過程中,才是真正收穫的過程。
-
5 # 西乃木的老媽
育兒知識分很多種。按年齡來分吧,有新生兒的,有2-3歲開發智力的,有青春期的育兒知識。
現在的父母看關於新生兒的知識比較多,尤其媽媽們經常看怎樣給孩子做輔食。其他的育兒知識真的學的不多。
為什麼學習新生兒的知識比較多呢?
一、父母還是覺得小孩子比較稚嫩,生活上需要良好的照顧,學輔食的比較多。尤其面對寶寶的挑食,學習製作輔食更管用了。
二、很多媽媽有哺乳期6個月的時間,當然也有全職媽媽,尤其在農村,不工作的媽媽多些,從懷孕開始就不怎麼工作了,把孩子帶到3歲或者帶到上小學再去找工作賺錢。媽媽們這時候是有時間的,可以學習育兒知識。
三、孩子剛生下來,新手父母有新鮮感。下定決心,要好好教育孩子,把孩子培養成材。這時候父母對自己的決定會好好執行,無論如何也會學點。
那為什麼學習其他育兒知識少呢?
一、父母要工作,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學習。當代人生活壓力大,光孩子的奶粉,還有教育就需要很多錢,大部分父母都是忙著賺錢,根本沒有時間去看書學習。有個調查顯示:大部分人只讀過課本,除此之外沒讀過什麼課外書。即便看書,好多父母也會選擇關於賺錢方面的書籍。
二、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很多人發誓好好看點育兒方面的書,可是三分鐘熱度,堅持個兩三天,就不再學習了。孩子一直在成長,知識一直在更新更需要活到老,學到老。
三、現在的誘惑太多,現在的人更喜歡花時間玩抖音,刷微博,逛抖音。說實話,一玩,一刷,一逛不要緊,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都沒有了,因為都是你感興趣的,不知不覺時間就沒有了,我就是那樣,你有同感嗎?
-
6 # 虎豬媽咪
我想,除了50,60,70年代的老年人,只要是80年以後出生的父母們,都會利用智慧手機查詢育兒、餵養知識的。
-
7 # 認知學習社
育兒知識的範疇很大,方面也很多,比如健康、生活自理能力、知識面、具體的學業輔導、兒童心理、性格養成、意志力培養等太多了。目前市面上多是針對某領域或方向的點,最多是線(領域連續性)的知識或課程。完全系統化的,甚至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很難找到,運營方也沒有全體系的人才和方法論做依託。加上育兒本身就是要依據父母的認知、經濟能力、教育資源獲取和識別能力,結合孩子的興趣特長和年齡階段,做個性化設計方案。所以真正普適性的、全方位、系統化的育兒知識,很難出現。但父母可以自己多做跨領域的學習思考和設計。另外,在兒童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方面,多打基礎。相比任何具體知識技能,這才教育的第一性原理,也具有普適性。正如哈佛大學校長說過的,大學教育真正重要的是學習“學習的能力”。一點理解和體會分享,多討論多交流,謝謝
-
8 # 瑾知育兒隨筆
現在大多數父母都會主動學習育兒知識。
首先,來源於社會壓力。整體文化素質越來越高,提倡優生優育,父母更加懂得個人優秀的重要性,所以很多父母甚至從孕期就開始系統的胎教。其次,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或者二胎。比起以前孩子眾多,如今很多是兩個家庭養育一兩個孩子,父母有了精力和物質基礎去注重孩子的教育。最後,是因為父母的愛。父母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富裕的物質,豐富的精神生活,有趣的童年,充滿希望的未來等等都促使父母們養育孩子們的方法越來越科學系統化。我個人從胎教開始,出生後更是查閱學習了很多有關如何養育孩子的科教節目和書籍。我希望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健全的性格,良好的生活習慣,未來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
9 # 西柚媽媽
我會。
系統學習育兒知識太重要了。原因如下。
第一,現在資訊這麼多,滿天飛來飛去的育兒經驗分享,有時候真的是真假難辨。
比如,有的說不能把尿把屎,但是我記得人家兒科醫生專家張思萊說可以科學把屎把尿。對孩子還有好處。所以不知道說不能把屎把尿的是不是紙尿褲廠家。哈哈哈。
再比如有的文章說,前三個月千萬不要豎抱,結果我一胎嚴格遵守。二胎雙胞胎因為沒有足月,前幾個月一吃完奶必須豎抱,不然就吐奶,只要保護好脖子和腦袋就好。
第二,碎片式的閱讀一些育兒文章或者短影片來學習育兒有時候自己理解不好會斷章取義,有時候展現出來的都是隻字片語,需要自己更深入學習。
比如,對於我來說,幫孩子提高專注力很重要。這可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得知道他的特點,性質,主要問題,還有針對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應對,應對時有什麼工具,需要注意什麼。有沒有什麼案例學習借鑑。
這些解釋清楚那都是一本書的內容。
第三,只有真的系統去學習,那才能更從容的育兒。不學習,做得決定沒有底氣啊。
比如,一胎時候寶寶吃奶吃十分鐘就睡,睡十分鐘就醒,醒完又哭著吃,身邊的人總在說你奶水不夠,直逼你自己懷疑自己。二胎時候,因為學習過,我知道這是膽囊收縮素的原因,知道母乳和吮吸的關係,很自信自己肯定有足夠奶水。所以當別人要給雙胞胎添奶粉時,我就能理直氣壯的拒絕,事實上我也做到了。全母乳雙胞胎到現在。
所以只有學習了才有底氣做這個決定。
最後,系統的學習育兒知識,真的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也不一定要去什麼培訓機構學習。多多看些育兒方面的書籍,系統的啃下一本本書就是了。
我的表姐非常喜歡孩子,我十分的佩服她。她買了很多書,來充實自己,如何養育健康的嬰兒,如何教育孩子,看了很多輔食教程,把寶寶養得很好。
我想知道現在的年輕媽媽都這麼努力嗎?
回覆列表
我肯定的回答題主,現在好多父母都會主動的學習育兒知識。
我在19年6月份的時候參加了一個育嬰師的培訓,一次開課有2個班,每個班有50人左右。這樣的班大概兩個月就招一次學員。
在我參加的培訓班裡,有已經懷孕的,還沒有懷孕的,還有準備幫女兒/媳婦帶孩子的老人。最讓我感動的是有兩個男士。兩男士都表示媳婦上班忙,自己過來學習,不至於以後帶孩子的時候手忙腳亂。
且這些學員不止學習育嬰師,還學習母嬰護理師,會做輔食,照顧寶寶;還學習小兒推拿等。
我的一個朋友,沒有時間去上培訓班,就在懷孕初期,就買了好多育嬰書,包括疾病的處理,簡單的小兒推拿,兒童心理學等。
現在養育孩子,跟原來的放養不一樣了,每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聰明的成長,而這些都建立在有一個專業、科學的養育觀。
所以準父母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已經不是稀罕事了,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科學育兒會成為普遍現象。很少出現現在的婆媳育兒理念不合,大家都學習了,遵從的都是科學的了。
這也是社會進步,人們意識的覺醒的好現象啊,以後的孩子會幸福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