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面對不通情達理的人,不厚道的做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厚道一點的做法就是“先禮後兵”,“一報還一報“。與蠻橫無理的人講道理,無異於對牛彈琴,秀才遇到兵。與其浪費時間和精力與他好言好語,不如快刀斬亂麻,以牙還牙。

    但凡不通情達理的人都比較自私,比較固執,比較自我中心,常常自以為是,他們思維、行為的出發點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

    從心理學上來看,應該是其在成為社會人的過程中,社會理解的發展產生了偏差,其關於自我、他人和關係的內部工作模型存在缺陷,而且與其童年早期的經歷是有關係的。他們往往缺乏社會共情能力,不懂得換位思考,也不能理解他人思想和情感,說到底就是無法理解自己的思想、情感,無法理解自我,當然也很難移情地去理解他人,其背後是童年期體驗了不安全的依戀關係。

    我們尊重你不通情達理的權利,但你得為自己的權利買單!

  • 2 # 張麗芳說兒童心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信念,可能在您看來老年人不通情達理,但是在老年人看來也許會覺得您不講道理,都是相互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老人,接納老人的表達方式。

    我們是小,老人是大,如果我們去指責老人,不是就站在了錯誤的序位上了嗎?變成了比老人的位置還要高的人,當我們的序位站錯就會失序,違背了序位法則,就會有一系列問題影響到我們。

    尊重老人,接納老人,尊重序位。

  • 3 # 素心塾素心先生

    我們有一句俗話叫“老小孩”,是說越老越返老還童,越來越像小孩。其實是挺有道理的。我們在未成年的時候,需要獲取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所以我們很多時候是跟我們成人是對抗的,尤其是我們的父母。而當我們逐漸老去的時候,是失去了我們曾經擁有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和年輕人有衝突。也是為什麼老人和小孩有共通的地方。

    老人家的不通情達理。我們在這裡先說一下主要的原因。

    老人家曾經年輕過,曾經也年富力強,擁有過很多東西,比如說權力、物質享受、支配權、掌控權,還有健壯的身軀。而當這些東西就隨著老去逐漸的一樣一樣失去的時候,老人家的心裡是失落的彷徨的。但所有的人無論任何時候都會對自己的掌控權是留戀的,也是能抓住多少就要想辦法去抓住多少的,所以每當這種時候,老人家就會顯得不通情達理。他需要回到自己做主,但是他又做不了主這種境地,就像小孩的某些敏感期一模一樣。

    那如何面對這種問題呢?

    第一要儘量給了人家能擁有的自由和能支配的權利。保證老人在安全的情況下,儘量滿足老人家的出行自由和一些購買的自由。

    第二,要滿足老人家對自己居住地方的支配權,如果有條件,最好和老人家分開居住。這樣雙方都擁有自由度,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糾紛。

    第三,對家裡面有些重要的事情,儘量想辦法徵求老人家的意見,至少在事前應該讓其先知道。這也是滿足老人家掌控欲的一種有效辦法。

    第四,鼓勵老人家學習更多的興趣愛好,以結交更多的老年玩伴,使其老有所樂。

  • 4 # Amelia戒

    不通情達理的絕對不是老年人這個群體,之所以會討論老年人的通情達理,也許是覺得活了那麼多年,應該比年輕人更看得開,更通透吧。然而並不是長了年齡或者經歷的事情多就一定能看得通透、活得明白。不是所有人的年齡和心智都能對得上號的。我們平時看到的不通情達理,其實是當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我們不是特別接受,覺得不符合常理。然而人的成長,尤其是心智的成熟是需要不斷的打破自我,不斷的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拓寬自己的認知和情感範圍。我們都知道有個詞叫叛逆,青春期的叛逆幾乎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但不是每個人都成功的經歷了叛逆期。成功的度過自己的青春期叛逆,我們才能有更加整合的自我同一性,也就是對於,“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的價值是什麼,我真正想要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這些問題有一個十分確定的方向性,換句話說,成功度過了青春期叛逆,我們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很多人是沒有經歷過青春期叛逆的,有些孩子特別聽話,他們似乎就從來沒有叛逆過,18歲沒有經歷的叛逆,也許到了28或者38才經歷。於是我們看到很多脾氣古怪的叔叔阿姨。因為一個人固有的認知體系總會在某個時機下被碰撞,被質疑,也就是經常說的重塑三觀。如果青春期不叛逆,中年期不叛逆,那就只能老年叛逆了。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搞笑,其實挺心酸的,因為每一次的叛逆,每一次和自己的小世界對抗(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都是一次成長,都能幫一個人更加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最終總要經歷一次回爐重造,希望儘早,試想18歲就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和68歲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怎樣不同的兩種人生啊。

  • 5 # 王奎浪淘沙

    年老犯糊塗,免不了會做出一些不通情達理的事!但對待老年人的過錯,首先是態度問題,切不可針尖對麥芒,針鋒相對,更不可在語氣上出言不遜,暴粗囗。老年這條路誰也必走,誰也有年邁的一天,(少年休笑白頭翁,花開能有幾曰紅。)他們沒理嗎?年老的屁股下面,坐的就是理!(他們走過的橋比我們走過的路多)換位思考一下!對待老年人,最好的辦法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去說服,說服不了就耐心等待,再不行就只能冷處理...

  • 6 # 海龍HHL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尊重老人。老人也是從曾經年輕走過來的,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

    老人因為年齡逐漸地變大,生理、心理健康也會逐漸發生變化,可能會看不慣很多事情,老拿自己或者以前的一些人和事去做對比,有時會變得很無理,但他們自己卻感覺自己做的沒有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去正確對待,老小孩老小孩就這麼來的。

    老人是我們每年家庭的寶,也是我們最親最愛的人,所以希望大家多理解老年人,多陪伴老年人!

  • 7 # 標峰理論評

    身有體會!!!蠻橫不講理,外加霸道不聽詞,並倚老賣老!

    其實,我也碰到過。親,勸你聽哥一句,老年人嘛,有時候腦子直,火氣也大,我們不一般見識,你想想,我們年輕人以後終究要老的,尊老愛幼是美德,別和老人較勁,隨著他一點,自已放寬心態,並且老年人突發疾病多,和老年人談話,還得注意場合和事件,太突然的事件,和不配套的場合,一定要提前做好工作,有心血疾病和腦部疾病的老人,有時候怕發作。

    還有就是,如果真碰上不講理的老年人,你儘量能找到他的子女交談,事情不大的,能避免就避免,能隨意就隨意。。。

    人有黃昏後,景有落日時,珍惜和愛待身邊的老人吧。

  • 8 # 鈴鋅

    把老人當孩子,把自己變糊塗,或是把存有問題放置,或打忿,若計較起來雙方受傷害,儘量不和老人爭,反正不講理,那就哄著就對了。家人若有包容心,世間全是愛,做個有心胸格局的孩子,父母也容耀萬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大米的水為什麼是白的,是什麼東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