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是北極星
-
2 # 三土房產
其實不是房奴越來越少了,而是大家對於房子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了,買房的正常在買房。賣房的心裡價位高,買房的心裡價位低,中間有差距,所以房子難賣難買,大家都想觀望,所以存在只看不定的客戶。我是油麵大叔,關注我,帶您早日脫離小白,避免買房被坑!
-
3 # 錢塘風起
房奴哪裡越來越少了?
這個事情要分兩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那些小城市,小縣城的房奴確實越來越少了,原本不高的出生率,加上年輕人都去外面工作生活了了,確實這些地方的房子不知道賣給誰了,因為需求在減少,而賣地卻是很多地方政府財政最主要收入,地在不停賣,那供給一直在增加,供需嚴重失衡,這些地方的房子正在慢慢失去價值。
我們可以看到最明顯,最出名的就是鶴崗,五萬塊錢一套的房子到處都是。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就是大城市,那些一直有人口淨流入的城市房奴在不斷的增加,這些地方,有優秀的產業提供工作,有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保障健康和孩子的成長,更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帶來便利先進的生活。
這些地方需求還在不斷增加,這些地方的房子不愁賣,還要限購、限價,這些地方對房子的需求,大於短期市場能夠供給的房子。
所以說,房子,不管投資還是自住,都要去有人口淨流入的大城市。
那些房奴越來越少的地方,就不要去買了,房奴越來越少的城市有能力還是早點離開吧!
-
4 # 向永元學習
房子必須回到正常價格、一線城市、北、上、廣、每平米10萬以上、二線城市、每平米2萬、三線城市、每平米5000千、海景房除海南之外每平2000-3000千元、以上我認為合理價格。
-
5 # 王保程先生
房地產正在變天,無論是政策的力度上還是結構上的改變,都說明房地產已經上升到民生的高度,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是20餘年來決策者首次給房地產進行清晰定位”,隨著商品房的庫存逐漸減少,未來的房價變化又有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眼下購房者對於房價的態度可謂是兩個極端,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辨:已購房者大都覺得房價不會降,即便統計資料擺在眼前他們也不願相信房價已出現降溫的事實。
-
6 # Hi有屋
其實房奴真的並沒有減少,因為每個人需求不一樣,加上咱們國家二胎政策開放,而且很多城市孩子上學都需要房子,我從這裡給你分析一下,房子都讓誰買了:
第一:剛需客戶、這類人群大多數是氣情侶結婚啊等等,他們肯定要買房子的,房價等的起、但他們婚期等不起,所以他們也是房奴大軍裡的一員,房子他們這類人群也買了一些。
第二:學區房客戶,為了孩子能夠接受到他們自己認為好的教育,所以好多家長動輒上百萬甚至千萬,為了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所以他們也是購房大軍的一樣,因為孩子上學年齡到了,也等不得。
第三:樓梯房換電梯房的老齡化人群,隨著年輕的變大,爬樓梯房越來越累了,他們也是購房人群之一,等不起啊。
最後總結一下:房奴其實並不少,我就是其中一名,確實也是各種原因才買房子,也沒辦法,大家都一樣,只是需求不一樣 。
-
7 # 熊熊一家人
謝謝邀請!對於現在還攢錢買房的人來說就是一種悲哀,因為所積攢的錢永遠是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現在國家看到問題的本源在什麼地方,出臺了很多的政策,讓囤房炒高者不得不想方設法的將房子出售。若是能買得起房子,剛需族們早已將房子買到手,何必等到買炒房客手中的房子呢?所以未來的房產市場會如何,房子未來會賣給誰?一切都是未知數。
-
8 # E百工作室老胡
車到山前必有路,這些人不會餓死的,放心吧,還會有下一個群體被拉進來瘋了一樣的吵,沒準以後遊戲火了,房子會跟遊戲結合,捆綁銷售,這跟我們上學畢業那天宿舍大爺跟我們說的一句話一樣,你們走了,學校會想方設法再忽悠一幫人來陪大爺的!權當娛樂,樂樂就完了
-
9 # 房南嶺
先說觀點,房奴並不會越來越少。
根據中國的城鎮化程序來看,只達到60%左右。發達國家為80%。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達不到發達國家的程度。
考慮到三四線以外包括三四線城市的就業狀況並不樂觀。持續外流的人口會集中在未來以一線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
以上就區分了不同地區的房地產價值高低。這也決定了你所貸款購買的房產所在地區是不是有價值的。
需求不同,但是買房的需求和改善的需求始終存在。
下面我們來說賣給誰?
1、人口持續流入的一線城市,有源源不斷的剛需。他們的需求來自於大城市的生活配套,就業需求,個人生活品質提升。所以這些流入剛需的住房需求是存在缺口的。
2、剛需的外溢,也就是一線城市的高房價和匹配的房產資源有限,加上限購條件。迫使剛需只能到環一線城市群尋找價值窪地,這裡集中在強二線城市、省會和環一線的弱二線城市。
綜上原因,一二線城市的房子賣給剛需和改善者。投資客也會出手未來可期城市的房產。這點永遠不會變。剛需改善的購買需求永遠不會停止。
-
10 # 墨顏居008
其實房奴真的並沒有減少,因為每個人需求不一樣,加上咱們國家二胎政策開放,而且很多城市孩子上學都需要房子,我從這裡給你分析一下,房子都讓誰買了:第一:剛需客戶、這類人群大多數是氣情侶結婚啊等等,他們肯定要買房子的,房價等的起、但他們婚期等不起,所以他們也是房奴大軍裡的一員,房子他們這類人群也買了一些。第二:學區房客戶,為了孩子能夠接受到他們自己認為好的教育,所以好多家長動輒上百萬甚至千萬,為了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所以他們也是購房大軍的一樣,因為孩子上學年齡到了,也等不得。第三:樓梯房換電梯房的老齡化人群,隨著年輕的變大,爬樓梯房越來越累了,他們也是購房人群之一,等不起啊。
最後總結一下:房奴其實並不少,我就是其中一名,確實也是各種原因才買房子,也沒辦法,大家都一樣,只是需求不一樣 。
-
11 # 以房會友張康
我生活在山東青島這個城市,城市等級屬於二線龍頭,新一線城市的階段,不知道題主是哪裡的,個人覺得我們這裡房奴越來越多啊,有兩個方面,第一(工薪層或者小個體戶)、年輕人剛需和改善型別資金都不是特別寬敞,基本都是貸款買房,第二種就是很多人擅長撬動經濟槓桿,有錢也不一次性付,畢竟按揭房貸利息算是很低的了,門檻也不高,所以我們這裡房奴一直在增加。題主說房奴少了應該莫過於兩種情況,要麼不貸款的多了,要麼房子沒啥交易量個活躍度了,我無法想象一個什麼樣的城市買房群體全款會大於按揭的,這個恐怖到我無資料可查,如果單說某個樓盤我可能還覺得有可能…那麼另一種沒有交易量和活躍度…無論什麼層次的地區,都不會持久火熱,也不會長久冰封,北京那邊限購限售,甚至雄安禁售這些政策和案例都有,但是這個絕對不是持久的,城市發展離不開創造、生產力,這些都來自於人口,人口帶動經濟,發展經濟,既然有人口需要,房子的需求度就成立,發展的越好、越快,需求也越大,就算政策打壓,也只能一時,所以這種情況下,短期冷淡正常,但絕對不代表沒有需求…就目前而言,城鎮化的提升還在發展中,沒有房子的家庭(商品房)依然很多,所以題主這種現象,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出現。
-
12 # 樓市主任
先回答房子要賣給誰:兩個人在一起後結婚要買房,生了孩子為了上好學校要買房,小孩長大了找另一半也要買房,在人口迭代的過程中都跟房子有莫大的關聯。當然,這其中還少不了先入為主的投資客和有錢人。
未來10年,華人口結構將嚴重老化,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新生人口的脫節也將導致房地產行業出現新的轉折點。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2009年-2019年間,新生人口為1.64億,人口增長0.72億,而2019年-2029年間,按照生育率為1.4預測,新生人口為1.22億,同比上個十年新出生人口數量劇減4000萬。
此外,2010年-2019年間,中國結婚人口為12000萬對,而在2020年-2029年間,這一數值將減少為8600對,同比減少3400萬對。
與此同時,以青壯年為購房主力的人群數量將顯著減少。
根據聯合國及《人口與發展》期刊,20-59歲的青壯年人群,在2010年佔62%,2018年佔60%,而在2030年,這一佔比將減少為53%。這也意味著購房主力人口將減少6100萬。
1、人口結構的變化,短期無法動搖房價,但是卻能撼動人心。
回想一下,2018年上半年仍有排隊買房也很難買到一套房的尷尬,到了下半年,就開始有土地流拍和降價促銷。除了加碼的嚴控,也緣由買房者對市場期望越來越悲觀。
2、人口結構的變化,在後起的90後買房人群的需求端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90後人群更不願意做房奴,首付的預算十分有限。大部分收入主要花在消費上。而要買房的90後,對房子的個性化品質要求也很高。
回覆列表
時代在更新,當然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現在是第三代建築,隨著會出現第四代,第五代。何況現在中國城市化那麼低,目前來看房子還是沒有飽和。安居樂業是中國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