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劉宅宅

    心靈之間,若非志趣相投,便是格格不入。女作家蔣方舟,89年出生,7歲寫作,9歲出書,著作差不多已經等腰,但至今還是有無數的人,不讚美她的才氣而只稱頌她的運氣,甚至懷疑她的真實水平,覺得她忝竊虛名。

    蔣方舟遠非我喜歡那種作家,我至今都不捨得花32塊錢買下她的文集。但是在80後整整一代文壇當紅炸子雞中,她確實是我更高看一眼的。以局外人旁觀情勢,她算不上好的作家,但在如今靠虛張聲勢的浮誇叫賣才能賺取聲名的文壇新生市場,和幾乎所有都在以次充好比起來,她至少算難得的非贗品。

    所以,很多人罵她,覺得她完全靠炒作出名,我覺得不公平。很多謾罵的朋友,並沒有認真讀過她的作品,或者讀了沒有體會其妙之曲。讀者可在書店隨意挑選作者,作家卻無法挑選她的讀者,這也許也是寫作者的宿命。

    所謂作家,是煮字之人,浮家泛宅,呼風喚雨,編舟在文字之海。作家與文字,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要檢驗一個文字從業者的廬山真面,文筆功夫是最騙不人的行走之具,也是最足以自證的唯一信物。

    從這一點看,蔣方舟的很負時譽,固然有撞上了風口的運氣成分,但她能脫穎而出,未必不是如坻社會的某種盡實公道。我是約十年前,開始讀蔣方舟。沒有刻意去找,是陸陸續續在一些期刊上,碰上就看看。那時,我就覺得,整窩80後這批後起之秀,論文筆,她在張悅然春樹等可人之上。

    即便與郭敬明韓寒這兩位最火同行駢肩,也恰合身份,悄語低言語笑吟呼中,甚至足有文字之力可喧賓奪主。我至今相信我的眼光,相信她在常態的發展下,積以時月,可以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好作家——儘管她的稚嫩和缺失也是如此明顯。對韓寒,對郭敬明,我都缺乏這種判斷的勇於自信。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東京一年》是她迄今寫的最好的兩本書,雖然我不大相信她最大的貢獻將止步於此。在我看來,身為一名作家,她最失敗的是小說,而優勝則在散文,但當以質實的隨筆去救濟虛構文體時,又能平湊出獨具的亮點來。我覺得她的文字是乾淨而高階的,又不失自己的個性,這一點最難得。這種所謂的乾淨、高階、個性,大體說來,就是行文遲緩,文字清新,態度悠長溫和,文章道理很白,邏輯很清楚,但意指含蓄不盡。

    趣味上,最可貴在平淡,愛講家常故事,不用大動作,又充滿青春氣息的調侃、老練、機靈,睿智,以及圓滑,對於世人浮生的觀察有著滲入紙背的犀利。你看她《東京一年》裡,訴說一路上的見聞感受,欣喜、失望、風景、書店、旅館、街道、飲食男女,十足是個清新可人的小說家,書中每一次新的聚首都是一本小小說的肇始,可以成功捕捉生命單調平凡的“每日性”,可趣味橫生,骨力飽滿。這等文字功夫,這種直覺的自信,這種實在的心意,和隨時能以影象想象的能力,是天生的作家之材。

    80後、90後的成名作家,整體上讀書太少,文字感極差,矯揉造作,思維又淺,完全像是文學世界裡的“異教徒”。蔣方舟的文字,也是日常生活的語言,但不是雜草亂坪,喜樂所現,是作家式的爐火、寂寞與疏離。

    我當年只看見她三四篇隨筆,就覺得她的文字和文章,再努力一下,一路這樣寫下來,即便不能自成一宗文學精神和文字品味,其才其情也可以寫作為終生事業。

    決定一個人是否可以成為作家的證明文書,是文字;但是掌控一個作家到底能走多遠的冥冥力量,一定是她的胸懷與氣度。說到底,任何一個作家,她所製造的根本,不是虛空的文章和詩情,而是真實的情感天地。

    從這一看蔣方舟,她的真誠、坦率、悲憫、貼近中國社會與底層華人的那種情懷,是基本由“城市青年”所包攬的整整一代80後作家所缺失的天地良心與文學骨血。我看中蔣方舟的文學前程,除了文字,還在於她同齡人中難得其人的眼界、見識及情懷。她的文章, 有真誠無隱的魅力,她對人,對華人,特別是底層華人,那種深厚的關懷不曾停過。她後來算是擠上上流社會了吧,但沒有變得漠不關心,始終為他們憂慮、痛心,甚至挺身護衛他們。對底層人民,她是滿懷同情;對醜陋世界,她說“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儘管只是雕蟲小技反抗。

    比如,她追憶自己作鐵路警察的父親,懷念已經出家的傳奇同學,講述一個鄉親地方誌的故事;比如,她狠批說 “跑馬拉松的中產是無聲的廣場舞”,她隱晦責備說“心靈是一塊還不房貸的住所”, 寫的無非都是一箇中國城市少女所能遭遇過的華人事,不少還是故作搖曳的道聽途說和無病說愁,表面上很甜,軟的像水底下的珊瑚,但是一旦與真切的社會空氣接觸,就會變成堅硬的化石,有著不曾歷經滄桑的深邃洞見與機敏。她在忠實完整地意圖重建我們的時代。

    蔣方舟寫出了唯有蔣方舟才能有與文字的山盟海誓,與情感的翻雲覆雨,與中國現實社會的甘苦與共,歡悽一體,儘管不乏蹩腳與稚嫩。這是一位優秀作家早熟的悲歡,奇情軼事,瑣瑣凡人,都是因風吹送,低眉悲憫;世路風雲,家事國事,從不痛罵和厲聲,但是悲憤在屏息凝神中潛藏。

    可以說,蔣方舟從一開始就不是文學的赤貧戶,她有這份天資、能力和胸懷,可以進入角色,走出更遠的舞臺。

    雖然說了那麼多吹噓的好話,但我也從不認為蔣方舟就是鐵定被文學繆斯所“保送”之人,可以篤定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大作家。

    我只是認為她在80後寫作者中卓爾不群,有著作為一名作家所需的最好條件。但是,她現在所寫下的所有文字,都還不能說是“好”的文學作品,充其量只可以說是“好”的作家準備,如果沒有誤入岐途,可以自成一家。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說蔣方舟文學之路可能存在歧途,到底指的是哪裡?

    一句話說,最威脅作家蔣方舟的地方,在於名利場與老男人圈。她成也在此,可能敗也因此。雖然我們也知道,書中,她對自己的“芳名遠播”,是有著保持高度警惕的,她坦誠,榮譽與誘惑是寫作者的墳墓。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這幾年的蔣方舟,實際有了在劉索拉、王菲、徐靜蕾等名花殘敗之後,接班京圈文藝班“大颯蜜”的態勢,她所環繞的人際生活,心甘情願給她烘雲托月的群體,也是馮侖、潘石屹、竇文濤、梁文道、封新城、馬未都、高曉松、陳丹青等等這幫功成名就老男人。蔣方舟後來持續的聲名大噪,在媒體界的風光無兩,離不開這些人的幕後操刀。

    看蔣方舟在《圓桌派》等節目的言論,你大概也可以感覺到,蔣方舟越來越像一個精明的生意人,永遠拿捏得宜,恰到好處,左右逢源,煉達的人情世故不像一個只會在紙上含沙射影的慣犯型作家,雖然她其實早已就是商業名刊《新週刊》的副主編,是半個生意人。正如蔣方舟自己的自白,“我屬於在最慘厲的優勝劣汰的社會系統中成長的一代。從幼兒園玩搶凳子的遊戲開始,我們就深吸一口氣鉚足了勁,隨時準備推開旁邊的人,從小到大,我們只知道一件事,社會只分輸家贏家”。

    這些話,似乎也在提醒我們,她不甘於清貧寂寞的文人才女之位。

    開掛的人生,當然是人所共期的,這還真不是什麼雞湯、什麼成功法則的毒害,這條路所有人都想走,沒什麼好非議的。

    但人生到處都有悖論,對於一個作家而言,不斷收穫高階物質生活的同時,又必然是恰好以腳踏實地來踐踏文字花園。對於一些寫作的人來說,過於熱鬧的人生、過度名利場的生活,絕對是有傷害的,會最大化地擠佔精神的空間,驅趕那種耿介清高的氣息,消解那種痛快為文的清醒,毀壞那種冷眼旁觀的獨立。這是一個作家最容易失敗的地方。

    紅塵滾滾,人海滔滔中, “忘記”是生命中最負面的動詞,若她“忘記歸程”,那就是在喪失寫作所有的記憶。權且作為一名老讀者,我希望蔣方舟不至於在京城軟紅大街,在老男人們的含情脈脈中,詭異離奇地漂流迷失。關於蔣方舟,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文雅的文學故事。

    我期待有一天,在書店,看見印著蔣方舟大名的書籍,如我這般的吝嗇鬼讀者,也會掏出30元錢,愉快地買下來。也許,那時,才真正在說明,作家蔣方舟,已經被時間所接受。

  • 2 # 麗郎的故事

    蔣方舟小小年紀在面對打假、質疑時,便能忍韓寒所不能忍,其水平又豈只是一個"高"字了得,簡直配得上"高,實在是高"。

  • 3 # 教育理念挖掘與研究

    我非常喜歡她的文字。

    同時這兩年感覺她的語言表達也上了一個檔次,越來越親和。

    不過,你的這個問題指向不明確,我也不太好具體回答了。對一個人的評價很難,我和她沒有任何交集,只是讀她的作品,看她的影片,瞭解的比較片面。

  • 4 # TiandirenisAmituofo

    感謝悟空小秘書邀請我來談談這個問題——蔣方舟水平如何?在此之前我就聽說過這個名字,因為這個人被南方系的報紙炒作得最早,所以出名也就很早。根據百科上的介紹,蔣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於湖北襄陽鐵路醫院。1996年9月,進入湖北襄陽鐵路一小讀書。1997年暑假,開始寫《開啟天窗》。1999年~2000年,第一本書籤訂合同的第二天,就開始創作小說《正在發育》。2001年6月,《開啟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列為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讀本。8月起,在《南方都市報》開設專欄。同年9月,進入湖北襄陽鐵路一中讀書。2002年5月起,在《足球報》、《南方體育》、《海峽都市報》、《三秦都市報》和《新作文》等開設短期專欄,內容關於足球、影視文化、作文,等等。以下是蔣方舟的成果:

    《開啟天窗》,1999年7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正在發育》,2001年5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正在發育》(繁體版本),2001年11月,臺灣高富國際文化公司

    《青春前期》,2002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都往我這兒看》,2002年10月,春風文藝出版社

    《邪童正史》,2004年10月,天津人民出版社

    《騎彩虹者》,2006年7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第一女生》,2007年7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謠言的特點》,2009年1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 2013年10月20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從上述的成果出版時間來看,幾乎每隔兩年就有一本文學方面的或散文方面的著作問世。當然,因為文學方面的書大多數都是短小精悍的,所以,對於愛好文學寫作的人來說寫出來並非難事。

    從蔣方舟出道比較早,且有人去炒作和媒體關注的事情來看,她本人或她的家庭背景可能並不簡單。一方面,20世紀90年代可能需要一些“天才”的宣傳,另一方面,我們國家可能真的需要有“少年天才”。所以,與其說蔣方舟有文學的偏好和才能,還不如說她趕上了一個需要天才炒作的時代。過了多年,當初炒作“少年天才”班的時代熱到現在已經涼了很久了。有的當時被炒作的天才現在還健在,有的已經被“陣亡”了。

    不管怎麼樣,蔣方舟無疑是個時代幸運兒或寵兒。她趕上了一個適合她成名的時代,也走上了一個讓她到現在成為成功人士的位置。如果說她沒有一些才華或文學天賦,我是不相信的,但如果說她的文學天賦就絕對是一流的或超一流的,我怎麼都不會相信的。因為文學的巨匠,或真正無愧於其文學成果的人,首先必須是飽經風霜和甘於寂寞的人。因為她很少“飽經風霜”,她也似乎不能“甘於寂寞”,所以,她無法成為莫言那樣的人物。

  • 5 # 老李有刀

    這個月的米兔(彷彿已經被大眾遺忘,還有這個月的疫苗還都沒有解決),最早引爆很重要就是蔣方舟發的帖子。可以看到她的勇敢,也是年輕作家乃至當代作家裡少有的還會或者還敢在公共事件面前發聲的作家了。

    蔣方舟也是那批年少成名的天才作家,寫作上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韓寒郭敬明是八零後天才作家最有代表的兩人,現在兩人基本都投身於電影浪潮中,寫作上少有新作品出來。郭敬明幾乎沒有任何變化,還是《悲傷逆流成河》,但韓寒已經發生了變化,他走上了老路,已經開始了油膩之路。

    蔣方舟趕上了八零後的尾巴,她比韓少郭少要好的是,她還有創作的可能,並且還沒有完全被商業邏輯裹攜,她還有時間做真正的文學創作。

    但蔣方舟還需要繼續在寫作上努力,她去年出版了一本遊記性的作品,今年她好像有長篇小說要出版,她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入創作上,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三十到四十歲是個關鍵時間段,創作的高度的基礎就在這個時期。《圓桌派》這種文化節目也可以參加,雜文也可以寫,但更重要的文學,蔣方舟應該去探索可能的高度。

  • 6 # 讀史談視

    作家有點過,她有哪些傲世作品?

    才女勉強符,畢竟寫過些許文章!

    不要太迷信,幼年光環籠罩成年。

    崇拜要理性,千萬別被迷昏了頭!

  • 7 # 楊非魚

    看了圓桌派,發現蔣方舟確實蠻有水平,和一群老男人談笑風生,見解獨到,言之有物,口才頗佳!

    她寫的隨筆也很有味道,才女是一定的,而且還很勇敢,還特別喜歡談自己的風流史,自己的N個男友,可惜不是才貌雙全。

    做她的男友一定是痛苦的,作為一個小說家,她找男友往往不是為了愛情和婚姻,她多半是在找創作體驗和創作靈感。

  • 8 # 別說你的名字我無所謂

    不瞭解 看過圓桌派 只能說還算可愛吧 至於語言方面的才華從說話上看不出來水平如何 然後網路了一下資料 一些人說蔣方舟以胸器而出名 除此以外無從瞭解 因著名作家太多 看不過來 以後有機會讀一讀作品再來探討一下

  • 9 # 方法人英語

    和她年紀差不多,所以之前關注過她,從部落格到早早期一些書,學生時代讀她書有一種感同深受的感覺,好像在替同時代的人發聲,所以也比較喜歡她的作品,前段時間買了她的一本-我承認我不曾經歷滄桑-說實話有點讀不下去,有種讀高中生作文的感覺,讀了幾頁放下了並決定放棄,有種很勉強的感覺在寫一些在成人看來很矯情的事情。這不是吐槽這是個人感受。也許她真的沒有經歷滄桑吧,自然也不會對生活太深刻體會,作品也就無從談起……

  • 10 # 蔣開放

    我儘量從相對客觀,公正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蔣方舟是1989年生人,算是泛90後作家。而很多媒體冠以“美女作家”,關於長相的美醜,這種事情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這個圈子,其實說實話,所謂的“美女作家”真的不多。

    公認的有:嚴歌苓、郭敬明旗下籤約作家——七堇年。

    90後女作家群體中有:孟祥寧、張露之、蘇笑嫣等。(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看一本書就將就書本身的內涵、人文、情懷這些東西,非要扯上寫作者的容貌,就是個人的事情了。

    蔣方舟的寫作環境,非常不錯。母親是一個女作家,所以蔣方舟骨子裡成長的文藝青年。

    1997年暑假,開始寫《開啟天窗》。

    1999年~2000年,創作小說《正在發育》。

    2001年6月,《開啟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列為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讀本,併成為多家報刊的專欄作家;8月起,在《南方都市報》開設專欄。

    我們看到她從小開始創作,這是一種寫作的天賦。

    至於很多人噴,說她母親代筆。一如韓寒父親代筆韓寒一樣。

    我個人覺得,不應該這樣詆譭一個作家。寫作從來是孤獨的,請給孤獨的人,多一些支援不好麼。郭敬明開始寫作沒有人代筆,但他是抄襲。

    蔣方舟可以開專欄,可以做週刊主編,從這些可以看出。光憑炒作,她沒有真才實學能走到這一步麼。包括到後來進入清華。

    蔣方舟的文筆,在當代可以算得上中等。

    確實比她有才華、文筆好的人更多,只是沒有她的流量和曝光度。

    蔣方舟如今在綜藝節目曝光最多的便是《圓桌派》。

    而她在裡面的表現,褒貶不一。

    很多人詬病她的醜人多作怪,彈幕飛起來,都是罵她的話。因為很多觀眾都被演員的演技給騙了,節目哪有那麼多真情流露,很多都是演出來的。一個人設,呈現到底。

    喜歡蔣方舟的,又喜歡她的真實。最起碼她能很自然的說出自己的一些喜惡,不會像很多裝清純的女明星一樣。裝自己有多聖母婊。

    說實話,而不想其他節目一樣的演一個清純的女性。就被詬病,實在是不應該。

    這是我說的話,說的是我的心裡話。

    《圓桌派》中蔣方舟稱自己是討好型人格,她其實還是骨子裡的少女心。

    希望她能走的更遠,也希望中國青年一代的作家群體,能走的更遠。畢竟我們在想寫不能寫的年代,寫作本身就是限制性的。所以多一些支援和諒解。

  • 11 # 德普66

    哪怕是真正的天才,9歲的時候寫的東西,沒有經過人間世事的積澱,哪怕再華麗也最多算肯德基而已。看起來她年少成名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是其實也是一種毀滅,她很難再平靜地去接受生活的歷練,走到哪裡可能都會被高看一眼,很難觸控到現實的殘酷。而生活的艱苦體驗才是文學創作的糧食。她只是結局較普通人好太多的仲永。她的作品很難有真正的社會價值。

  • 12 # 異度星光

    蔣方舟所謂少女作家被方舟子打假,為其母代筆,然鬧得沸沸揚揚後並無定論,後考清華大學,語文作文居然交了白卷,也許是作家不屑作此類八股文,也許是沒有別的助力對自己沒信心,再有當年的美少女,現在成了大齡聖女,作品未有多引人入勝,倒是常有驚人之語,總之泯然眾人矣。

  • 13 # 逗ddh

    之前也聽過蔣方舟的大名,儼然她就是當代社會的神童。但我今天卻想談談圓桌派中的蔣方舟。

    三季圓桌派基本都看過,開始確實神煩蔣方舟,偏偏她還是個常駐嘉賓,插話精,瞎起鬨,幼稚,確實心裡時常吐槽她,畢竟跟她同桌品談的都是梁文道,馬未都,許子東,馬家輝等大師大咖。不過,越往後看越覺得竇文濤和節目組請她真是獨具慧眼。在一堆大師中,蔣方舟年紀小,見識卻不小,對一些時下熱點及80,90後看法,點評都是特別獨到,深刻,有時你甚至覺得她是不是偷窺了你內心的真實想法。同時在活躍氣氛,吸引年輕收視群體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還是喜歡她的,對年輕人來說她還是起到了榜樣和引領的作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一個對的人需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