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貝兒之家

    我是在生孩子之後,養孩子的過程中慢慢的明白人生養孩子的意義的——生養孩子除了人類繁衍生息的社會功能,我覺得是造物主為人類準備的一個道場,在這個道場中修煉,人會得到一種上通下達的領悟和踐行。

    這樣講非常空洞,我以自身的經歷來例舉。

    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公司團隊培訓的主題是“感恩”。領導的演講非常真情流露,我也很投入地在聽,甚至直到培訓後看著培訓筆記,我還在思考到底什麼是“感恩”?

    可是我還是不理解,我覺得那很空洞,而且離我很遠,我不知道怎樣觸碰到這種念想,並且真正去做一些感恩的事。我一直都很困惑。

    而且我的人際關係非常緊張。我在工作中非常嚴於律自,於是也用對自己的嚴苛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從來不會包容他人,這造成了很多摩擦。很多時候我感到很累,但是這些“累”,其實大部分不是來自於工作內容,而是在於人際關係給自己的內心造成的磨損。但是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啟局面,去改變什麼。

    直到生完孩子,我養孩子的過程。

    現代人的共識就是生養孩子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不僅僅是衣食住行的日常照料讓人覺得瑣碎辛苦,而且各種教育問題的解決也非常考驗人的耐力和智慧。

    在孩子1-2歲時,每頓飯都要熱很多次,不是湯撒了就是米飯倒了一地,可能要換好幾條圍嘴或者衣服、罩巾,期間孩子可能還要哭鬧很多次然後還要輕聲細語地安撫好。好不容易吃飽了,看著現場杯盤狼藉,各種湯、菜、米飯,桌子上,地面上到處都是,真的會有一種心力交瘁的感覺。

    這只是每個養育孩子的人司空見慣的一隅,在養育孩子的實際中,類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感覺自己崩不住了都會想要大喊大叫。可是吼叫之後又會覺得自責,或者自我懷疑,原來當我自己做媽媽了,也不過如此。很多時候我們知道不應該對著孩子發火,甚至在發火之後還會慚愧自責。可是在那一刻,我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很有耐心的人,但是在生養孩子的過程中我無數次要在抓狂後忍不住自嘲。

    現在的人都知道自己身上的很多人格問題,可能根源都是原生家庭的養育和教育方式,所以也會把自己的很多不如意歸因於自己的父母,因此自己與父母的親子關係也不好。

    但是當我們自己在身體力行地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在努力地成為一個好的父母的過程中,才會發現養育孩子有多麼難。

    我們這個時代物質如此豐盈,各種教育專家都在手把手地指導家庭教育理念,可是我們真正執行起來卻還是如此困難重重。

    太嚴苛了不行,太驕縱了不行;一味批評不行,一味讚美也不行;小到教育孩子時的遣詞造句,大到孩子成長的整體軌跡,縱然我們瞭解那麼多道理,執行起來還是如此捉襟見肘,甚至有東施效顰之感。

    為什麼?

    因為我們本身是人,因為養育孩子的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個人全部的愛與智慧的體現 ,而我們每個人本身都有太多的侷限。

    而大部分人的父母,除去個別真正罪大惡極的,都是普通人。在他們那個各方面都很匱乏的年代,也許他們的養育方式並不科學,但是他們也已經盡力了。

    我們在養育自己的孩子那些升級打怪的心路中,因為了解了自己的不容易,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因為懂得了自己的為難,才懂得了父母曾經的難處。甚至很多父母為我們的犧牲,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是做不到的,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更加自我。

    在這個過程中,我才慢慢地明白了什麼是“感恩”,為什麼要“感恩”,怎樣去“感恩”。

    因為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才能看到眾生的不容易。因為包容了父母,知道感恩父母,我才能知道要轉念去體恤他人,包容他人,才知道如何感恩這個世界。

    放眼整個世界,芸芸眾生,整個社會存在和執行的基底,其實是每個家庭的教育和氛圍。我們每個人身上所有的好的不好的特質,當然有後天的培養和發展的因素,但是那個根,都是發源於家庭和父母,然後延續到每個人身上,而每個人都會去去影響身邊的人,然後影響這個世界。整個社會都是這樣繁衍、延續、運作。

    所以,現在的我對他人、對自己,都會更包容,更慈悲。我整個人變得比過去更加輕鬆,更有彈性 。與父母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與世界的關係,都變得更柔和了。

    不過,我的修煉還遠遠不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帶給我的挑戰,反而不斷地讓我看到自己更多的侷限和不足。

    只是我意識到,當我們在認真地養育孩子時,實際上是在修養更好的自己。如果每個人都會在養育孩子的辛苦中反省自己,提升自己,那麼對整個社會是不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呢!

    生養孩子的意義也不僅僅如此,絕對要豐富的多。當我們真正用愛和智慧對待自己的孩子,他們給你的反饋會一次次帶給你更多的驚喜和感動。

    當然,我只是以自己生養孩子的體驗來回答這個問題,並不是在勸人一定要生養孩子。

    這個世界上,其實人真的太多了,地球母親的負擔太沉重了。所以,我覺得生,或者不生孩子,對這個世界都是一種貢獻。

    每個人都是求仁得仁而已。

  • 2 # 山楂樹163

    結婚就意味著要有小孩子,三年沒小孩該去醫院了。對於我來說生小孩了就好像是完成一項任務。經過這麼多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把兩個兒子養大了並且都成了家!現在想想有時挺心酸的!沒有為自己活過!現在又看孫輩的!真是累死了!

  • 3 # 使用者中國盾牌

    隨著時代的變化,以後的人越來越多不想生孩子。因為有了孩子,就得幫ta們掙車錢房錢結婚的錢,也許一輩子還掙不夠。沒孩子的天天出門旅遊享受,有孩子的不知哪天才苦夠。雖然養兒防老,可你看看老人要臨死時有幾個家庭兒女在身邊。只有老伴,相依為命的照看。為了繼續香火,有一個足矣。如果太多,只有累死有誰知道你辛苦。可以這麼說:文化素質越高的人ta們大多不想要孩子,你要問為什麼?你自己問問ta們吧!

  • 4 # 俺聾民

    都不要說的那麼華麗動聽。按最原始的意義來說是自然現象。隨著社會不斷進化,加上不同的統治狀態。把生孩子加上了政治色彩。使人們對生孩子的觀念複雜化。莫終一是。尤其是現在有些人弄不清楚到底是生還是不生!

    生吧 學區房 補習費 不生吧 看別人童聲童趣天倫之樂。唉怎一聲糾結了得!!!!!!!!

  • 5 # 滿天飛雪tll

    這是人作為一種生命體的自然屬性。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這種自然屬性會逐漸消失。所以,人類的生育史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無節制的生——自然生育;社會控制的生——計劃生育;個體不想生——鼓勵生育。

  • 6 # 弘翎百家

    從前的父母生孩子是用來傳宗接代,父母窮盡所能,生兒育女,等到兒子女兒長大,自己已經是年老色衰,也就完成了人生的任務。

    現在有一些年輕人選擇不結婚或者做丁克一族,只是為了擺脫那份沉重,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為什麼要生孩子? 生完孩子就沒有自由,生完孩子就向蒼老又邁進一步,人生為什麼要過得這麼苦?難得來一次世間,要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這種觀點也是一部分人的真實想法。

    我們無權限制這種想法,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何生孩子,難道只是為了傳宗接代或讓孩子為自己養老送終?這樣的答案都不夠令人滿意的,令很多人迷茫。

    最近有網上有這樣一種想法讓我暖心,我比較認同這個觀點,生孩子的目的:孩子出生,有可能不完美,有可能不能為家庭掙門面,有可能不能為我們養老,只要他能陪我一段路同行,我也陪他一段路同行,建立建立互相尊重的父子之情,有時我陪他行走在夕陽的餘暉下,有時陪他到暑假黃山的旅行,有時陪他到琴行琴房,有時陪他到大海邊的沙灘上,這些是人生一段短短的旅行,我也心滿意足,我認為這就是生孩子的目的,你認為呢?

  • 7 # 三千瘋語

    人類需要傳承,而傳承的標誌就是生命的延續,我們每個人不是神仙,所以我們的生命延續,就是我們的後代。

    這是人一生的社會責任,也是一生的使命,有時候很多人都會問,我們這一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茫茫一生,起起落落,難道這就是今生的意義嗎?顯然不是,不管你今生如何輝煌,不管你今生如何落魄,既然有你這一生,他都會具有某種意義。

    現在你可以明白了,你今生的意義,就是充數,充一個人類延續的數而已(說得有些悲觀)

    另外生養孩子,也是一種感情的寄託,畢竟我們人類是有感情的,如果這一生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永遠孤單,一個親人都沒有,那這個世界對你來說,基本上就可以說是不存在的,因為你在這裡沒有任何的感動,任何的感覺,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 8 # 老怪2156

    年輕時都想喜婦!取了喜婦一干挺好的,我們那個年代不像現在。小矮屋子,黑裡巴圖,取個喜婦好唄。就有孩子了。養孩子可難了。不像現在什麼都有,吃什麼都有?我們那時候借8兩好得打響春耕第一炮,冬閒變冬忙,戰三夏鬥三秋抓革命促生產,等等。有了孩子,小時候挺好玩的。你說大人哄孩子,可小孩子也哄大人。不管多累一看到小孩子一斗也挺好的。就是樂子唄!所以就要了孩子,養了孩子。關於孩子們大了的事兒再說。現在的朋友們,您們不是跟喜婦好有的孩子嗎?所以討厭孩子們的?您們的孩子小的時候也沒給您歡樂?所以您們就閒棄孩子的?要是真那樣也是難為您們了。

    多說一句:祖祖輩輩不都是這樣傳宗接代嗎!

  • 9 # 思緣217672654

    人類社會生生不息息的自然規律吧。若是人類都當和尚尼姑了,那誰去施捨他們的吃穿,有人說,當和尚尼姑,實質這些人就是人類社會的奇心中,如果都象他們一樣,人類早滅亡了,更沒有他們的生存環境,所以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若是不生孩子,那寫人類歷史的人都沒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早戀過嗎?為什麼你早戀過,卻不允許你的孩子早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