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日不瞻望
-
2 # 青燈讀歷史
楊香武,是戲曲小說人物。小說《彭公案》主角之一,正面人物,為勝英之徒,與黃三太(黃天霸之父,黃天霸的仇
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一天,浙江紹興府的鏢師黃三太誤入皇家圍場,此時康熙皇帝正在那裡打獵。突然,樹林中躥出一隻斑斕猛虎,康熙受驚,落馬倒地。黃三太見狀,立即飛出斤鏢將猛虎打死。因為黃三太救駕有功,康熙不但沒有治他擅闖皇家圍場之罪,反而賜他一件繡龍黃馬褂。黃三太受寵若驚,在康熙面前誇下海口,今後宮內不管丟失了什麼東西,我黃三太一定去找回來。誰知這句話給自己闖下了大禍,不久,康熙的一對九龍玉杯不見了,於是傳旨黃三太,限期一個月內將九龍杯找回,否則要將黃三太全家斬首。
楊香武
黃三太接旨後,又驚又急,吃不下、睡不著,最後想出一個辦法,以慶賀皇上賞賜黃馬褂為由,邀請各路英雄,以便趁機打聽九龍杯的下落。這天,黃三太大擺酒宴,各路英雄好漢紛紛前來祝賀,爭先一睹皇上恩賜的黃馬褂。眾人先參拜了黃馬褂,然後入席暢飲。大家酒意正酣的時候,一位英雄匆匆到來,他就是綽號叫“賽毛遂”的楊香武。這時,黃三太暗示徒弟計全按照安排好的計劃行事。計全就在席上故意誇大黃三太的功勞,說黃三太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漢,有意激起眾英雄的不滿。這一著兒還真靈,在一旁喝酒的楊香武果然被激怒了,他氣憤地說出自己曾夜入皇宮,盜走了九龍杯。黃三太聽罷大喜,連忙給楊香武下跪,說明了原委。大家聽後都大吃一驚,但楊香武說,他雖然盜走了九龍杯,可是在路上不小心又把九龍杯給丟了。黃三太聽到玉杯丟失,不知去處,急得頓時昏了過去。
楊香武
正在這時,一貫偷雞摸狗的王伯彥站了出來,說九龍杯是他拿走的,不過他又把玉杯轉送給好友周應龍了。黃三太聽罷,先是一喜,後是一驚。因為當年黃三太和竇爾敦曾在李家店比武,黃三太用暗器打傷了竇爾敦,從此兩個人結下了冤仇。而竇爾敦與周應龍是師兄弟,這玉杯落在周應龍手裡,如果是旁人,也許周應龍就送還給他了,但如果是黃三太,周應龍是決不會輕易把九龍杯交出來的。眾英雄你一言我一語,一時想不出好辦法。還是王伯彥出了個主意,決定讓楊香武在周應龍過生日那天,備上一份厚禮前去拜壽,趁機將杯討回,如果他不給,就由楊香武再把玉杯偷回來。黃三太覺得這個計策可行,便分頭準備去了。周應龍也是個綠林好漢,勇猛無比,人稱“金翅大鵬”, 他使用的兵器叫鑌鐵雙鐧。在他生日那天,前來拜壽的各路英雄絡繹不絕,楊香武也帶了一份厚禮前來拜壽。周應龍想,我與楊香武並沒有什麼交往,今天他來肯定有事相求。楊香武將索要九龍杯的事說出,周應龍二話沒說,慨然應允,將九龍杯拿出送給了楊香武,楊香武連聲拜謝。飲酒間,周應龍問起要九龍杯的是什麼人,當他聽到是要營救黃三太時,頓時變了臉色,趁楊香武不備,把玉杯奪了回來。周應龍告訴楊香武,說黃三太曾經用金鏢傷了他師弟竇爾敦,他們之間有仇怨。楊香武聽罷後悔不已,只得好言相求,可是周應龍堅決不肯給。這時,楊香武也翻了臉,他和周應龍約定,三天之內一定從周應龍手中偷走九龍杯。周應龍連忙吩咐手下嚴加看管。
這時,王伯彥也前來拜壽。好友相見,分外高興,周應龍陪他一起到後廳去飲酒。周應龍害怕楊香武盜走九龍杯,時時杯不離手,手不離杯。王伯彥見狀,心裡非常著急,擔心楊香武即使有天大的本領,恐怕也難以得手。
楊香武有一身絕頂輕功,能自如地穿房越脊,來去無蹤。他趁半夜三更,潛入周應龍的後廳,先到後院將周應龍的妻子用薰香薰倒。在一陣混亂中,楊香武高喊捉賊。周應龍中計,急忙趕到後院,一時忙中出錯,人杯分離。楊香武和王伯彥配合,趁機盜走了九龍杯。
周應龍發現玉杯丟失,方知上當,急忙帶領眾人追出莊外。楊香武剛把九龍杯交給前來接應的黃三太等人,周應龍已經追趕上來。黃三太好言解釋,怎奈周應龍怒氣沖天,舉起雙鐧朝黃三太砸去。黃三太無奈,只好還手應戰,雙方廝打在一起。經過幾十個回合,周應龍被打倒在地。黃三太並不想傷害他,急忙將周應龍扶起,並向他道歉。周應龍羞愧難當,從心裡佩服黃三太,彼此握手言和,成了江湖上的好朋友。[1]
經典戲劇
京劇摺子戲《三盜九龍杯》主角,武丑。康熙遇虎,黃三太金鏢打虎相救,得欽賜黃馬褂。三太返鄉,邀江湖好漢慶賞。楊香武聞而不服,夜入皇宮盜得九龍杯,欲持往紹興與黃爭譽,不料在茂州客棧為神偷王伯燕竊去。王將杯售與一卸任官員,二郎山盜袁龍、袁虎劫杯,送給揚州避藥莊莊主周應龍。康熙失杯,命欽差彭朋訪緝。彭至三太處邀各路江湖好漢查詢,楊、王道出實情,眾好漢至揚州勸周應龍交出九龍杯,周拒之,楊香武二盜九龍杯,眾好漢大破避藥莊,周應龍逃往河南紫金山。彭、黃伴楊香武回京送杯請罪,肅親王不信楊有盜杯技能,令楊入王府盜杯。楊香武三盜九龍杯,“賽毛遂”楊香武身懷絕技,行走如飛,身輕似燕,而且妙手空空。在綠林豪傑的配合下,他歷經艱難曲折,終於盜取稀世之寶溫涼白玉九龍杯,得以免罪。
-
3 # 阿軍書畫藝術
楊香武,戲曲中的小說人物。小說《彭公案》主角之一,正面人物,為勝英之徒,與黃三太等同門學藝。他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嗓音尖銳,手拿小片刀,善於偷盜。曾經三盜九龍杯。評書《三俠劍》中記載其與黃三太、賈明等人隨勝英學藝,併除暴安良,懲惡誅奸的事。賈明稱楊香武為乾巴雞。其他評書《龍虎西巡》等亦有出場。為清活中的一個重要人物。京劇摺子戲《三盜九龍杯》主角,武丑。經典戲劇 三盜九龍杯京劇摺子戲《三盜九龍杯》主角,武丑。楊香武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嗓音尖銳,手拿小片刀,善於偷盜。曾經三盜九龍杯。評書《三俠劍》中記載其與黃三太、賈明等人隨勝英學藝,併除暴安良,懲惡誅奸的事。
-
4 # 影食樂雜耍人
瞭解不是特別多,記憶點也不那麼明顯。小時候聽過很多關於他的戲,楊香武,《彭公案》為勝英之徒,與黃三太等同門學藝。他身材矮小骨瘦如柴,嗓音尖銳,手拿小片刀,善於偷盜。曾經三盜九龍杯。評書《三俠劍》中記載其與黃三太、賈明等人隨勝英學藝,併除暴安良,懲惡誅奸的事。賈明稱楊香武為乾巴雞。其他評書《龍虎西巡》等亦有出場。
-
5 # 最美如初
楊香武是短打評書《三盜九龍杯》中的書膽,他是明清八義的六爺登山豹子楊方楊義辰之子,崑崙俠勝英的門徒,又跟賊魔歐陽弟兄學過藝,擅長竄房躍脊之術,輕功佔著一絕。在黃三太一輩的結拜兄弟中,排行第五,成名之後,綠林道稱其為“楊五爺”,小輩的尊稱他“楊五叔”。大清國三大神偷排名第二,江湖混號“賽毛遂”。
老一輩的英雄們故去後,黃三太回鄉途中路過木蘭圍場,鏢打猛虎救了康熙爺的駕,萬歲御賜黃馬褂。不久,皇宮丟失國寶九龍杯,萬歲爺下聖旨讓黃三太尋找國寶。黃三太想借宴請綠林道的眾朋友,而查詢國寶下落。宴會當天,黃三太的徒弟們不知天高地厚,酒席宴前,大廝吹捧老師得了黃馬褂,為綠林道爭了光,添了彩,並說這在當今綠林中算是撥了頭份。小孩子家不懂事,卻怒惱了在座的眾位英雄,其中,他楊五叔脾氣最爆,蹦起來就給小子來倆耳雷子。
楊香武看不慣黃老三飛揚跋扈的勁,今天拿酒蓋臉,拍桌言道,有個破馬甲子又如何,大夥知道前幾日皇宮出了件大事,九龍御杯被盜,不才是我做下的,說完脖子一梗梗。黃三一聽,心說有門兒,目的達到了,搶步上前抓住楊香武手說,五弟,果真是你做的嗎?香武說是呀,三太就把萬歲爺聖旨親點他追查國寶之事講說一遍。其實香武與三太是自家弟兄,香武自知給三太惹下大禍,三太說無妨,快把杯取來,我交與聖上,給咱弟兄謝罪。
其實這九龍御杯香武丟了,並不在自己手上,被神偷王伯燕盜了去。王伯燕送給了金翅大鵬周應龍當做壽禮了,王伯燕當時也在場,答應幫三哥去討回九龍杯。無耐之下,群雄去會周應龍,於是三盜九龍杯,這是京劇《三盜九龍杯》的劇情,楊香武的應工是武丑,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春華擅演此劇。
實際書中描寫的盜杯比戲文中難的多,三盜九龍杯就是指楊香武三次偷杯的經過。第一次從皇宮盜杯,第二次與周應龍打賭盜杯,這一次是周應龍把杯藏在密室之中鐵匣之內,上有封批,有人把守,密室外罩絕戶網,網上繫有驚鳥鈴。七天之內在不驚動人,不撬門鎖,封批不動,不準掘地的情況下把杯偷走。楊五爺顯神通二盜九龍杯,山寨中,老英雄孟金龍一力降十會,技壓群雄,黃三太抖神威,現絕技迎門三不過,鏢打周應龍,才把杯帶走。
三太領香武去向萬歲請罪還杯,康熙爺出難題,和香武打賭,在眾文武眼巴前兒再盜九龍杯,如果盜走,免去前番香武盜杯之罪。無奈何,金頭虎賈明之弟賈亮請來大師兄,千里追風佟化龍。第一神偷佟化龍施密術,九龍壁上驚現金馬駒,引開眾人,楊香武三盜九龍杯。不料康熙帝翻臉,大內群英追殺群雄,危機時刻,老劍客一粒撒金錢胡景春,胡大爸及時趕到,力挫大內高手,領眾人逃出皇宮大內。
黃三太后被官府抄了家,香武等人也都隱姓埋名不在江湖上露面兒了。
回覆列表
楊香武是大清朝四大名偷之一。
這四大名偷四位分別是:
千里追風仙佟化龍
塞北韃子草上飛賽毛遂楊香武
神偷王伯燕
小方朔蠻子歐陽德
這裡的賽毛遂楊香武,毛遂不是指的是“毛遂自薦”那個毛遂。是指的《鋒劍春秋》裡這個為孫臏盜丹的金眼毛遂。
這四位有三位參與過十龍探海眼、收臺灣、這四位都參與過三盜九龍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