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汐煒醫生
-
2 # 才華橫溢小章魚
自己恢復確實挺難,但環境要求很高,自己走進迷宮自己走出來確實挺難,所以需要醫療手段干預才能更快些,科學的方式是最好解決問題的方法。
-
3 # 王若希燦
可以的,看看書,比如柴靜的看見,索羅斯的金融鍊金術,馬克思的資本論,再多經歷一些磨難,多思考一些人類的問題,就慢慢走出來了。能認識到自己是個人,就會一步步從抑鬱症走出來。
-
4 # 使用者6780756695421
我就想問抑鬱症真的就治不好了嗎?我婆婆抑鬱症,也不知道多少年了,反正我結婚後她跟我說她有抑鬱症,我結婚8年了,她怎麼也應該生了十幾年了吧,但凡家裡有事,她就插一腿說心理病犯了,我就想說癌症都有治癒期,這種病生了就一輩子了?我問我公公我婆婆這病到底看的好麼?我公公說這怎麼說,這也沒個硬性標準啊?
那隻要被打上這個烙印就一輩子了?
-
5 # 樂趣問答
抑鬱症,自己早發覺早治療,是比較容易治好的,透過傾訴傾聽與人溝通,得知壓抑的後果,自控調節心態,達到治療的目的。
如果滲透深和長時間,也可以治好的,最好疏導配合醫生,結合藥物調節精神差亂心理狀態,同時,要啟發病人樂觀的心態,根據本人的特性,作出耐心的陪護調教、慢慢地也會恢復清醒過來的。
-
6 # 楚魅
輕度可能能自己痊癒,中度和重度不能因為什麼開解就能痊癒,抑鬱症是病,只能吃藥才能好。積極看醫生,不要去所謂心理諮詢機構看那些所謂心理諮詢師,死貴又沒真正意義上的治療效果。他們沒有行醫資格的。
-
7 # 壹兒
抑鬱症可以自己調理緩解,但是要求個體具備非凡的毅力和耐力,或者,準備吃足夠的苦頭。不能做到這些的話,還是去尋醫問藥比較好。
話說我們那個時代,幾乎沒有因心理毛病去看醫生這個說法,不少人心裡難受都自我消化了。有些人走出來了,有些人混到如今仍然需要去看醫生吃藥治療。
走出抑鬱症,據我幾十年的抑鬱經驗,需要以下幾方面條件:
有不放棄的決心。據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言,每個人都有負面思維自救能力,但是,這個能力或存在於人的潛意識中。我們有必要將它挖掘出來,救自己於水火之中。對於我個人,因為早期並不懂抑鬱這回事情,只知道自己很痛苦。到了大學,也只是根據專業需要開始大量閱讀。但是,我很早就開始喜歡從書中摘抄名言警句,雞湯格言,之類,用以自我鼓勵。有具體的機緣巧合事件。這種事件構成人生命中的轉折點,使人有機會跟著命運一步一步走出來。有時候,這種轉折點在當時呈現相反的情狀。比如我在高三考上了成大,卻由於某種原因沒能去上,當時感到痛苦不已。後來才知道,命運又更好的安排給我。讓我復讀一年理轉文,然後有機會閱讀文學等書籍。後來做了大學教師,更有機會接觸各種高層次的認知源。人經歷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看成是機遇。有句話說得好:逆境出人才。其實煩惱即菩提。很多我們認為不好的處境,都可能成就一個人。比如說,有些人透過下崗,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崗位,實現自我價值等。有毅力決心實踐所得認知。我於近5年才開始親身體驗冥想。我覺得正是冥想帶我真實現走出抑鬱。現在,我仍然每天堅持這一活動。因為人的積習很頑固,一不小心就可能回到抑鬱的心情。抑鬱不可能完全好,需要人一輩子對自己的堅持不放棄的努力。總之,人要做好心理準備,與抑鬱共處一輩子,這一輩子找對方法,不斷努力,磨礪人格修養身心,一直在路上也好。這些,就是我與我的抑鬱之路。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覆列表
要根據個體差異,大多數情況,抑鬱症的確可以自愈,但嚴重病例,其病情發展速度遠遠快於自愈的速度,導致病情發展成為不良後果。
這裡,我假設題主所問的問題是單純的抑鬱症(因為,臨床上,經過追蹤調查發現,單純的抑鬱症其實並不多見)抑鬱症,從發病時間上講,要求至少2周的病史,在這2周時間裡,患者大多數時間出現抑鬱症的一些特徵性症狀。常見的如悲觀、無望甚至絕望,活動興趣減少,樂趣喪失,自我評價低,飲食少、睡眠差,體重減輕,嚴重者伴有自殺傾向。
上述只是典型抑鬱症的特徵,還有一些不典型抑鬱,很多人發病後找不到原因,但總感覺和“原來的自己”差點什麼。比如,阻滯性抑鬱的患者總是感覺疲乏、精力下降,睏倦,做什麼事都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不典型抑鬱可能出現身體莫名的疼痛或不適(如身體的疼痛、燒灼感、或者異樣的光線過敏等);焦慮性抑鬱表現為激惹、易怒的抑鬱情緒等。通常焦慮性抑鬱多出現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除了易激惹和不穩定的情緒反應,這些小患者還會表現出悲傷或沮喪。
抑鬱症真的可以自己恢復嗎?其實,抑鬱症的病程變化較大,一些個體可能一次發作後很多年沒有症狀;相反,還有一些個體在發病後幾乎沒有緩解(這裡的緩解指的是2個月以上無症狀)。
通常情況下,抑鬱障礙的個體,5箇中有2個在起病3個月內開始康復,5箇中有4個在起病1年內開始康復。新近起病的有較大可能在短期內康復,很多隻抑鬱了幾個月的個體可以期待自發性康復。
儘管如此,但很多患者在發覺疾病加重時仍不給予及時干預,導致病情加重。要知道,在自然狀態下,疾病的發展速度>自愈速度,尤其當某些外界因素成為誘發因素或者加重因素時,疾病的加重將顯得更加明顯。
能夠影響抑鬱症發展的相關因素:
氣質性:指的是患病個體的性格基礎因素,一般說來,高水平的神經質似乎令個體在應對生活應激事件時更可能發展為易於發作。
環境性:指的是周圍環境的變化,如應激性生活事件的刺激、童年的負性經歷等。
遺傳或生理性:抑鬱障礙的個體,其一級親屬的患病風險比普通人高出2-4倍,而且早期起病和反覆發作的相對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