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晗說歷史
-
2 # 歷史聞雜
因為窮人們在跟著李自成之前已經將山上的野兔和魚蝦都吃光了。
韓信在窮困的時候,也懂得去釣魚,但是如果沒有漂母路過送他飯吃,韓信也餓死了。下河捉魚,上山抓野兔,都是體力活,當你從好不容易獲得的食物送給自己的家人和小孩吃的,根本就不夠。原始人也是打獵,當時人口少,獵物多,原始人也常常捱餓,當時人口多,土地兼併,很多土地自己也不能去捕獵。因此獲得額外食物都少了。
跟著李自成,許多都是裹挾,沒吃的只能去搶,你不去,你就成了被搶的。換做你,你怎麼選擇?
-
3 # 大白熊178690003
工具不行,好抓的都抓了,現代59年到61年,那個餓呀,那個苦啊!能抓的老鼠都抓了,天上飛的地下跑的,能抓的都抓了
-
4 # 小兔112168716
獵人也是要專業知識的,在啥時候都是很少的,就好像生病了,咱能不能把自己的病給治了一樣。啥時候都是人們從最容易的事做起。
-
5 # 愛上南山1
這個問題是何不食肉糜的翻版。上山捉野兔得有山有兔,提示一下不是澳洲野兔遍地。捉魚得有河,不是哪裡都是河,不是西藏不是美國河裡湖裡全是魚。樹皮樹葉都扒沒了誰不想吃魚吃兔呢?觀音土都吃了!複習下不食肉糜:有一年城裡鬧饑荒,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有人把就把災情彙報給腦殘帝司馬衷,說百姓沒有糧食吃都餓死了。晉惠帝聽完就感覺不可理解,問了一句:“他們為啥不吃肉呢?”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群臣皆呼“皇上聖明”,史官把它記錄在冊。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
-
6 # 大貓8204
中國的歷史是一部吃人的歷史,古代生產力低下,又常年戰亂,不要說野兔,就是老鼠都吃光了,最後為了活命就只有吃人了:
-
7 # 凌東逸
你實在閒的。給你兩個建議。
一:多看點實用的書。
二:去農村生活一段,自己抓野味,下河抓魚吃。別買任何東西吃,三天就行。
-
8 # 奇石緣60
哈哈哈哈哈,
這樣的問題,
古代的事情,
有什麼意思呢?
到底要想表達什麼資訊呢?
告訴你,
請穿越時空,
上朝問大明皇帝去吧!!!
-
9 # fengyun
古代人不咋吃野味 困難時期肚子裡沒油水 魚蝦吃的時候不用油身體受不了的 兔子其實並不好抓 另外就是古代人還真的不太喜歡吃野味
-
10 # 文廟山居
人類進入社會後,已經不能單靠自然界養活自已,必須有目的之勞動,才能維持個人和群體。原始社會,人均壽命僅10歲。奴隸社會10多歲,封建社會20多歲。清中期帝國主義,帶來一些生產力發展。這時華人平均壽命,接近30歲。1949年也才35歲。如果明代人不造反,去山上回歸自然生存?那麼死得更早更快。明王朝歷280多年,已經極端腐朽。農民們起來,和腐朽王朝同歸於盡。只是勝利果實,被滿清朝佔用了。清初搞圈地,搞屠殺,搞退耕還林,還草。中原,長江,江南人又奮進反抗。迫使滿清統治級階漢化,種田,種地等。社會和歷史都不能倒退。如果退回去靠自然生存?只是明代,就可能滅絕中華。
-
11 # 獨步1151271383
當時的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當時明王朝的腐敗統治和數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導致老百姓收不抵支、食不果腹。再說到處是饑民、餓民,哪有那麼多的兔子可抓?如果山上真有兔子,水裡有魚可抓的話,可山林,河段定也是一些地主惡霸和地方官吏和豪強所霸佔的,又哪裡能讓老百姓自由上山下河呢?如此所言:上山定有山捐、下河也必有下河稅。再說當年陝西大旱,地裡果粒無收,野草樹皮都被饑民啃光,山上哪裡還有兔子可抓?河床無水,魚從哪來?那些饑民,眼看自己就被白白餓死,這時有人帶頭反抗,如此一呼百應,大家為了能得到一次填飽肚子的機會,自然願意跟著李自成一起起來反抗官府,打擊地主豪強。何況李世民起義提出的″均田免賦、平買平賣"的口號深得底層社會各層的愛戴和擁護,因為他們堅信:老百姓之所以窮,全是明王權制度的腐朽和地方土豪劣紳的強徵暴斂。他們堅信:只有跟著李自成一起反抗,才有活路!
-
12 # why965215
先講兩個故事,一個:2000年代的,爺爺接上小學、放學後的孫子,每次給孫子買一個烤紅薯,孫子說真好吃!問爺爺:你小時候吃啥?爺爺說:小時候紅薯半年糧,經常吃紅薯。孫子說:爺爺你小時候真幸福!爺爺一臉茫然,吃紅薯是因為沒有米麵糧食、無奈之舉啊!
所以有句話(昨天媒體上一個九十歲老太太說的):餓三天不吃飯,為了不被餓死,什麼瘋狂的事都會幹!我聽了這話了朦睜半天:無糧不穩啊!
所以饑民只有跟著李自成造反,不反也是餓死。
自古一句話:一不當兵,二不放羊!
-
13 # 天馬行空128039981
這個問題題主的說法令人發怵:自古人類的生活主要是五穀雜糧為主而生存,窮人單憑上山抓野兔或下河捉魚蝦能生存嗎?首先我們可以從歷史查閱李自成生活的時代,李自成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古代傑岀的軍事家。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是一個生話在最底層的農民兒子,那時社會階級矛盾尖銳,生活在底層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加上災荒嚴重,餓浮遍地,在李自成的號召下,提出了“均田免賦”的口號,並以“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獲得了廣大人民改變飢寒交迫的處境的希望,積極地跟著李自成鬧起了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運動,迅速發展起義隊伍達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的主力軍。
-
14 # 地球最高頂點
古人早以知道任何時候,有權力,政權,都比上山抓野兔,下水捉魚蝦義的人更是吃香,所以明代窮人也跟著李自成爭權奪利去了!
-
15 # 火星隱士
我也奇怪呢,何不食肉粥?
跟張獻忠的窮人也不少呢,還有很多保持中立,或者組織民團自保。
而且窮人也不是一直跟住李自成,中途投降官軍的、溜號的也不少、看到李自成勢大後跟風的不在少數。
一要看哪個時期。1642年河南大饑荒之前的十年,李自成幾次差點被剿滅,跟他的農民也就幾萬到一二十萬,最後一次被打得只剩下18騎骨幹。但隨著河南饑荒達到極點,人開始吃人,饑民暴增到幾百萬,李自成看準機會東山再起,並提出迎闖王不納糧的政治口號,短時間就聚集了上百萬民兵,一時間聲勢浩大,接連拿下洛陽、開封、襄陽、西安等戰略要地,然後1644年初一舉殺入北京。
二是人性趨炎附勢,否則小命難保。李自成造反之初跟定他的只是赤貧的陝北農民,農民軍過境其他省份時當地窮人睜一眼閉一眼同情而已,有的窮人還被政府徵兵剿李自成。李自成西安建國後勢不可擋,這時不僅是窮人,就連富人、明朝的地方官也在考慮是不是轉而投靠李自成了。
三是李自成的領袖號召作用,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起義的兩面旗幟,屢剿不死反而逐漸壯大,磨練出李自成傑出的軍事才能和組織號召力,窮人感覺跟住他能保住性命、有飯吃、有前途,而且像牛金星宋獻策等落魄文人也看好李自成是成大事的人,這樣底層的人紛紛投靠。
-
16 # 小歷史課堂
題主好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已經成了流行,如果明朝的窮人們老是抓野兔,捉河蝦吃,只能解決燃煤之急啊,無法形成對生活的基本保障,而李自成卻能給他們這樣的保障。
李自成(1606年—1645年)綽號,闖王,原本只是一介農民,後來去驛站當了一個驛卒,崇禎帝即位之後進行了改革,精簡了驛站,然後李自成就失業了,在後來就殺官起義了,李自成作為農民的代言人,自然是能夠理解農民的心理的需求,很簡單吃飽飯就行。通過幾次的起義李自成漸漸有自己的軍隊,大順軍。
其實農民起義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吃飽飯,李自成其實也是這個想法,當年李自成進攻北京城時候,就想讓崇禎帝給他點錢,給個官當就行了,但是崇禎帝不幹啊,最後直接導致明朝滅國,清軍入關。
-
17 # 小人物F
對於這個問題,小人物腦海的第一反應是:和晉惠帝的“他們怎麼不喝肉粥呢?”如出一轍,不分伯仲,讓人頭疼,這是典型的“用現代思維去思考歷史問題。”
現代社會我們的大好河山,在搞好植被建設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下,有中國的法律規定,不允許獵殺野生動物,用法律確保野生動物的保護,在海洋資源保護方面設立了禁漁期,等等一系列措施確保了,山上的野生動物,還有河裡的魚蝦,都能夠安靜繁殖和生產。
迴歸問題本身,題中涉及到明代的窮人,還有一個李自成,說的便是明末的事情!歷史學中有一個基本原則:歷史的問題,要回歸到歷史的環境中,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第一個問題:窮人為什麼不上山抓野兔下河摸魚。眾所周知,明朝最顯著的特點是,法制比較健全,而且普法工作搞的紮實有效,不僅官府掌握法律,就連路邊的孩童都對法律掌握也是門門清楚,那麼問題來了,山上的野兔,河中的魚蝦這些公共資源,在法律中如何規定的呢?
按照大明律規定: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士之濱莫非王土,這一切都是國家的!
從這裡看出明朝是不允許:個人侵吞國有資源和財產,這是違反大明法律的!
擺在明末的老百姓面前的,如果侵吞國有財產,只有死路一條。
在李自成起義前後,明末的老百姓生活是如何,河裡還有沒有魚蝦?山裡的野兔還在不在?
李自成起義前後,大明朝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地球“大冰期”,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糧慌,據歷史記載:
糧食歉收多達十四次,經歷三次蝗災,洪澇災害四次!
老百姓從公元1600年到1623年之間,經歷長達23年的饑荒,山上的樹皮都被快被吃光了,野兔你覺得還會在嗎?更別提河裡的魚了!
第二個問題:老百姓為什麼跟著李自成混?這裡用陳勝吳廣的話說:“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擺在大明老百姓年前的和陳勝吳廣唯一的區別是:陳勝吳廣是逃跑,大明老百姓是餓死!不過選擇卻是唯一的!往前是死,往後也是死!這是老百姓的選擇!
再看看李自成給大家畫的大餅
來自於民間童謠: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 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 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闖王。 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這多麼豪氣?多麼舒爽,和現在的《驚雷》是不是很像,面對大明一群餓的嗷嗷叫老百姓,這童謠一唱,李自成還需要振臂一呼嗎?沒有飯吃的老百姓必然會歸附他!
天大地大,活著最大!沒有人跟活著玩命!天天餓得嗷嗷叫的這幫老百姓聽見糧食兩個字兒,眼睛都放光,他能不跟著李自成好好幹嗎?
綜上所述,在明末時期老百姓根本就得不到保障,吃飯問題成為了第一問題,山裡的野味以及和河裡的魚蝦,早已經被吃得精光,根本就保證不了老百姓的生活,他們除了跟著李闖王在動亂中搶的糧食,搶的錢財而外,沒有別的出路,無論任何時候,老百姓都是最苦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18 # 使用者4073425343279
災情太大,饑民太多,山上野生動物少之又少。一隻兔子一家4一5人,能食幾天?還有官府和富人只顧自己。貧富差距過大。反正是死,不如拼命,跟著造反可以吃幾歺飽飯。總比等死好吧!
-
19 # 使用者祝同快樂
事實人也是一種動物,就是高階一點,是動物就必然會存在弱肉強食的基因,之所以說人能比其他動物高階一點,就是人能發明一種叫律法好來壓縮人與人之間的弱肉強食法則比較平衡,可是卻不能絕對平衡,當出現一部分人不願受律法壓縮,就會出現人禍,如果出現人禍由剛好遇到天災,那就叫天災人禍,如果天災人禍時間過久,就會形成惡性迴圈,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統治幾乎一切動物和生存,最主要還是在攝取地球上的食物時還有對地球進行修善,可是在天災加人禍時就有可能只有對食物攝取,而無時無間去修善,這樣必然會出現山窮水盡,還哪裡有什麼野獸水魚可掠。
回覆列表
李自成起義提出鮮明的口號:"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以除力役,廢賦稅,保障生活為號召,以所掠得統治階級的財富散給饑民,百姓喜歡極了,稱李自成義軍為"李公子仁義兵"。並積極參加義軍。
由於明朝後期政治腐敗,政府軍隊大部分是勇於搶劫,怯於作戰,不敢和李自成之類義軍作戰,卻會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報功。
"將無紀律,兵無行伍,淫汙殺劫,慘不可言。"民間有一比喻,譬"流寇軍"如梳,政府軍如櫛,到這地步,民不聊生,不得不加入李自成起義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