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浮光掠劇

    彝族非常注重人的死亡,自古以來就對生死觀有所研究,並在畢摩的有關經書上作了記載,流傳至今。布拖彝族民間有“死變占卜”和“造死”巫術,論述了人死後靈魂到陰間以人間的方式繼續生活的靈魂永存論。“死變占卜”,彝族稱“死青色”,彝族認為人死後靈魂能變成一些事物,或變鳥類,或變蛙類,或變蛇類,或變蜜蜂,或變鳴蟬,或變星辰。因此,彝族人死後其親屬便懷著焦慮的心情到畢摩處翻閱“死變”書,看自己的親人將變成什麼事物,哭喪辭中也總是寄託死者變好的願望:對老年人,就寄託死者不要變成鷹、狼、耕牛、騎馬等,而要變成布穀鳥、大雁、糧食、吉爾等的願望;對姑娘就寄託其變成鳥兒和鳴蟬等。

    所謂“造死”巫術,彝族稱“死茲”,據說一些高明的畢摩能用奇特的功能讓活人的靈魂離開形體,使其暫時處於“死亡”狀態,用陰間何如何好的言辭將他的靈魂引向陰間,讓他目睹陰間世界和陰間社會現象,然後又用陰間如何如何不好而人間如何如何好的言辭將他的靈魂呼回人間,附於其身,讓他“復活”恢復常態,立即讓他描述剛才他在陰問所看到的現象,根據他的描述形成生死觀。

    這些巫術為彝族生死觀的形成提供了一些依據。尤其是造死”巫術,為世人描繪了神奇的陰間世界,從而形成較為系統的生死觀。彝族人認為:在世間沒有穿耳的人,死後到陰間便失明,因此,生下來幾天,便給嬰兒穿耳;在世間有偷雞、偷貓、偷狗行為的人,或父女、母子、姊妹及同姓家族男女之間發生性行為的人,身患麻瘋病的人及斷子絕孫的人死後靈魂到陰間時,不能在先輩的行列中入伍,永遠被陰間的祖先們拒之門外,成為無家可歸的漂泊者,因此,最忌偷雞偷貓、偷狗,把偷這三類動物的人看成是最可恥的人,最忌父女、母子、同姓家族內男女發生性行為,如果發現,其親戚家支將勒令二人自殺,最忌同患麻瘋病歷史的人打親家,最蔑視斷子絕孫的人,致使“斷根人’’這一詞語成為侮辱人格程度最深的語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續了重男輕女的思想;死時喪服多的人,在陰.間就不必為制服而憂慮,必然要清閒些;死時屍體含金帶銀去的人,在陰間就會成為貴人,因此在老年人斷氣之時,總是在老人的嘴裡投入一粒純金或白銀(除窮人外);帶牛而去的靈魂到陰間就可多開墾荒地,增加土地,增加收入,因此給老年人辦喪事時總是喜歡殺牛,為他在陰間開墾荒地作準備;在世間打過父母的人,在陰間必將受人蔑視,因此彝族人十分孝敬父母。

    總之,以“造死”巫術和“死變占卜”為基礎,形成了彝族傳統的生死觀念,並以此形成了彝族人民日常生活的行為標準、道德規範、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等。

  • 2 # 中醫約裡克大隊大隊長

    這個問題首先要說到彝族人的信仰,他們崇拜自然(天地日月都有神靈),祖先(祖先死後會把精神附在物體上)和圖騰(往往把動植物和其他自然作物當姓氏),他們認為,祖先死去之後靈魂依然存在,可以給活人造福,所以他們崇拜祖先,祈求子孫後代的發展與壯大。他們認為,人死之後有三個靈魂,其中一靈魂守火葬場和墳墓,一靈魂和先祖靈魂相聚,一靈魂在家中靈牌處。

    所以他們認為萬物有靈,祖先會庇護他們成長,肉體死亡之後靈魂不死,靈魂可以上天與祖先團聚。他們認為有生就有死,生死是人生的連續反應。他們對待生死是淡然的。

    有首詩:萬物都會死

    靈堂之首黃帝老爺也會死,

    踢類之首大象詩賽也會死,

    禽類之首孔雀娥冷也會死,

    英雄之子哈意顛古也會死,

    畢摩之子畢嫫阿拉也會死,

    ……

    雖說蛇不死,

    脫殼一次便算死一次。

    不是不會死,

    世間哪有不死之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女的找物件都不找在工廠上班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