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家每年正月十五都有燈會,為什麼要看花燈猜燈謎呢?
14
回覆列表
  • 1 # 主案設計師李志鑫

    元宵節為什麼要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

    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很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地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及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的殘暴,因而敢怒不敢言。

    直到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擔心遭到傷害和排擠。因此,在上將軍呂祿的家中秘密集合,共商謀反之事,以便徹底地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到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住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同開國老臣周勃、陳平一起,設計剷除了呂祿,終於徹底平定“諸呂之亂”。

    在平亂之後,眾位大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為漢文帝。文帝深深感到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叛亂的正月十五日,定為與民同樂的節日,京城裡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以示慶賀。從此,正月十五便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元宵節”。

    東方朔與元宵姑娘

    這一則傳說是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一個寵臣叫東方朔,他善良又很風趣。有一年冬天,連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到御花園給武帝折梅花。一進園門,就發現一個宮女正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急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為何要自殺的原由。得知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和一個妹妹。在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與家人見面。每當到了冬去春來的時節,都比平常更加思念家人。覺得無法在雙親身邊盡孝,還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之後深感同情,便向她保證,一定會設法給她一個與家人團聚機會。

    於是在某一天,東方朔在長安街邊上擺了一個占卜攤。很多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意外的是,每個人的所佔籤,競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隨即長安城裡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祈求解災之法。東方朔便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紅衣神女下凡,她就是那位奉玉帝旨意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留給你們,可讓當今的天子想想辦法。”說完,就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著紅帖,趕緊送往皇宮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去一看,只見上面赫然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頓感大驚,連忙召見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地想了想,便說:“據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女元宵經常給你做湯圓,十五日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您焚香上供,傳令長安城家家都做湯圓,一起敬奉火神君。並傳諭臣民一齊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放鞭炮、煙火,像是滿城大火,這樣便可瞞過玉帝了。另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可以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便可消災解難”。武帝聽後,非常高興,就傳旨按照東方朔的辦法執行。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煙花綻放,遊人熙熙攘攘,異常熱鬧。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來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等候多時的元宵聽到喊聲,急來趕來,終於和親人團聚了。

    就這樣熱鬧了一夜,漢武帝看到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年的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照樣全城都掛燈放煙火。因為宮女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這一天的湯圓叫元宵,這一天就叫元宵節。

    元宵節為什麼要看花燈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據傳,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明朝有增加了戲曲表演。

    元宵節四大猜謎方法象形法

    這種方法需要用到你的聯想力,仔細觀察漢字的結構來得出答案。如謎面“三潭印月”(打一漢字)謎底:心。

    擬聲法

    仔細聽謎面的發音,就能發現其中的玄機。如謎面“聞聲聽似太太你好嗎?”(打一電影名)謎底:《泰坦尼克號》。

    會意法

    這是最基本的燈謎方法。基本80%的燈謎用的都是“會意法”。簡單地說,就是讀懂謎面的意思,來扣合謎底。如謎面“拒收紅包”(打一中醫療法)謎底:推拿。

    離合法

    也叫“拆字法”。哪些謎面應該用“離合法”來猜呢?有個非常簡單的判斷方法,看看謎面上是否出現方位指示詞及明確的方向指示詞,如“東西南北中”、“前後左右”、“來去上下”等。如謎面“他去也,怎把心兒放?”(打一漢字)謎底:作。

  • 2 # n杯苦咖啡

    元宵為農曆歲首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舊時有“觀燈”、“賞月”、“放煙花”的風俗,尤為有趣的還是元宵節的“燈會”。  漢文帝時,元宵佳節,舉國同慶。一時間,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彩燈佈滿了大街小巷,豔彩映天。到了漢武帝時期,又將元宵節正式列為全國的重大節日,年復一年,歷代不衰。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 3 # 豆半邊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據傳,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明朝有增加了戲曲表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外國的公主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