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兮兮說事兒

    這其實牽涉到一個讀書應該讀什麼的問題,讀書究竟是娛樂還是學習。

    以前的古人,往往把書看得非常高,認為讀書是神聖的一件事。但是,現在隨著商業化大潮到來,圖書也成為了一種商品,印刷又那麼容易,所以,現在圖書成為了一種商業產品,為了迎合市場,很多出版社都出那種有意思,淺顯易懂的書。說白了,有些書可能跟綜藝節目差不多,純粹是讓你休息娛樂的。

    但是,名著可不是啊。為什麼很多書被叫做名著,是因為他們經過時間的檢驗,很多都是那種把書當成神聖事物的時代過來的,如果一本書不能讓人們獲得知識,或者傳遞出人類的感情,是不可能被人們稱之為名著的。

    所以,這些書是需要人們仔細閱讀思考,用心去理解的。我們現在的人,收到了電視、手機這些東西的誘惑,我們大腦的抽象能力在逐漸退化,很多人已經不能閱讀邏輯嚴密的東西,長的句子都心生反感,沒辦法,誰讓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可是如果你想從書本上獲得知識,就需要努力閱讀那些看不大懂,但仔細品味還是能瞭解的書籍,只有這樣你才能進步,才有努力的方向。

    再有一個,名著流傳久遠,書裡面很多內容甚至用語已經不是現在的樣子,很多都是我們不經常用的,有些文化也是歷史上的,很多人可能沒有親身體驗無法理解,這也造成了難題。國外的名著更是如此,有太多的隔閡。

    但是,讀書就應該如此。順便說一句,書籍市場現在泥沙俱下,好書壞書都有,書早已不是過去神聖的東西,它已經成為了消費品,以前圖書設計的封面往往很簡單,因為人們不重視,書也不多。但是現在出版社也會透過封面的美觀去吸引讀者,讓他們去讀。所以,我們也不要把看書當成好的事情,只是很普通的一件事而已了。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讀者必須能分辨出書籍的好壞,尋找那些自己打算讀的相關內容的好書。

  • 2 # 寒木釣萌

    誰的問題都不是!!

    閱讀,不一定非得逼自己去看名著,這是得不償失的。

    有些名著不適合你的口味,這會抹殺你對閱讀的興趣。

    實際上,任何時候看書,都得看自己喜歡的,暢快的,我不是說小黃書。別理解錯了。

    就我自己來說,我喜歡看科幻小說,但一些科幻中的經典我卻死活看不進去,比如《海伯利安》,一開頭就弄出一大堆名字,暈,但它確實是經典。

    看不進去不著急,等過幾年後,心更靜一些,不那麼浮躁了,或者生活閱歷到了,自然就看得進去了。

    又如,《百年孤獨》我也看不進去,但《伊豆的舞 女》《老人與海》我卻整個人陷進去了。

    所以,某些名著你看不進去,不是名著的錯,也不是你的錯。

    如果非要說問題,那麼就是你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名著。

    過去的名著,很是任性,非常的任性,常常開頭50頁結束了,還在鋪墊。這實在是很難讓人看進去,若放到現在,這樣的小說有可能被埋沒。

    但過去的書少,所以過去的經典作家們有資格任性。

    遇到這樣的書,也就是50頁結束了還沒感覺這種,確實是需要耐心,不是一點點,是很大的耐心。

    比如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基地小說,開頭的幾十頁也需要耐心,但堅持下去後,後面的就很精彩了。

    枯燥的時候,你可以把基地小說當成是最好的催眠方式,精彩的時候,那就盡情享受吧,能持續享受幾個月——因為他的基地小說實在是太長了,好多部。

  • 3 # 木木讀書

    抱歉,這是你的問題。

    如果壓根不想讀,只讀愛讀的,可以說讀不讀名著都無所謂。但你既然問出來這個問題,說明還是想讀名著的。那麼我也就不願意向別人那樣,為你開脫,也為所有讀不懂名著的人開脫。

    看不懂,主要是閱歷、閱讀量不夠

    如果本身讀的書不多,一下子就來讀名著,讀不進去也是正常的。

    就好比小孩子去商場買玩具,爸爸想給他買一個質量好,有逼格的好玩具。但是呢,以孩子的眼光來看,他卻更偏愛那些花花綠綠,徒有其表的玩具。

    即便你把真正好的玩具給他,他也不知道這玩具的價值在哪裡。他一心只愛他愛上的花花綠綠的玩具。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量的增加,他回過頭去看自己曾經竟然喜愛那樣花花綠綠的玩具,就會感到難為情和不可思議。

    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把自己對於玩具的喜愛轉移到了對於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玩具上面來了。

    但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玩具也有存在的必要,倘若不是如此,這孩子可能壓根就不會喜愛玩具了,更發現不了真正有價值、好玩的玩具。

    小孩子的成長,也就是我們每個人在閱讀中自己心靈和智識的成長;花花綠綠的玩具,就是我們讀書初期一度喜愛,最終發現不過如此的書;有價值的高階玩具,就是名著。

    莫言說,所有的比喻都是笨拙的。我這個比喻當然也是。但我希望愛讀書的朋友,不要放棄自己,更不要放棄名著。

    隨著人生閱歷,讀書量的增加,你必然會發現名著的價值和意義。那是超越時間空間的,足夠讓你滿足。

  • 4 # 小A的書袋

    名著看不進去,不是你的問題也不是名著的問題,而是它不是你喜歡的“菜”。

    有人說名著就是大家都說應該讀,卻只收藏不閱讀的書。這普遍反映了在閱讀名著時,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我是一位中文老師,看過不少的名著。我發現,有些書的確很難看進去。如但丁的《神曲》。

    我的做法是,不想讀,就不讀了。可以過段時間再讀,經歷心情不一樣,閱讀的感覺也會不同。名著是大多數學者推薦的書,但不一定都適合所有人閱讀。

    1.不同讀者喜歡作品風格各異。

    作家寫作各有風格,狄更斯溫和幽默、福樓拜客觀精確、哈代優美傷感……不同讀者喜歡的作品風格也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幽默的,有的人喜歡犀利的,有的人喜歡浪漫的……。

    如果關心人類的命運,關心社會的不不平等,也許你會喜歡看《悲慘世界》。

    如果你正在戀愛,想知道別人是怎麼戀愛的,也許你會喜歡看《傲慢與偏見》。

    如果你喜歡看通俗,有懸念的曲折小說,也許你會喜歡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

    我們不用強求自己,每一本名著都要讀,只要讀你喜歡的就行了。

    毛姆說:”每位讀者自己都是最好的批判家。不管學者們對一本書的評價如何,不管他們是多麼一致地對一本書盛讚,要是你對這本書不感興趣的話,你就不必去理會這本書。不要忘了批評家們也經常犯錯誤,在過往的批判史裡,那些知名的批判家所犯的愚蠢錯誤比比皆是。”

    2. 年代,地域,文化差異

    有些書被尊為世界名著,但是並不一定適合所有人閱讀。

    我覺得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句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人讀不同的書感覺也不一樣。被稱為世界名著的書是為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書。如《荷馬史詩》、《浮士德》、《三國演義》等,這些都是名著,但有些因為年代,地域,文化不同,寫作手法有區別,讀起來的感受也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不同時代,人們喜歡的文學體裁、風格不一盛行的文學也跟著變。如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現代人追求快節奏,希望看書能立竿見影,很難靜下心來讀長篇小說,所以很多人都喜歡看網路文章。

    3.自身能力有限。

    閱讀是一項需要訓練的技能。有些名著雖然思想深邃,但作者不一定善於講故事,名著也會顯得鹹澀難懂。要知道沒有哪一本書是完美的。

    4.有些書學者讀和普通人讀感覺不一樣。

    常常會看到有很多批評家一致盛讚一本書,文史學家也花了很多的經歷去研究它們,但卻沒有普通人能夠在享受中讀它們的書比比皆是。有些作品對於學者來說很重要,但對讀者來說就不一樣了。毛姆就說,他看喬治•艾略特的《亞當•比德》就一點也不享受。

    總的來說,公認的經典小說往往讀起來是比較費勁的。我們可以先從易到難慢慢的過渡。不要想著一口吃成個大胖子。

    張潮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當你養成閱讀習慣,看書看的足夠多,自然就懂了。

  • 5 # 小田學歷史

    沒有問題,完全沒有問題,因為之前我也有過困擾,現在解決了

    讀書也講究個“書緣”的,有的書,無論別人如何如何稱讚,標榜,自己怎麼也讀不下去,喜歡不起來,這是很正常的

    更不要因為這個就懷疑自己的品味,能力啊什麼的,完全沒有必要

    比如,我和一個很佩服的前輩交流,他讀書很多,文筆很美,可是就是不喜歡《百年孤獨》,而作為小白的我,卻非常喜歡這本書,那以後再遇到自己不喜歡,讀不下去的書也就釋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花梨和花奇楠怎麼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