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杰瓷器收藏講解

    傳統眼學上看蘇青,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吃胎較重,深貼胎骨,部分鐵鏽斑用手觸控,會有凹凸感,至於微觀,也就是50倍放大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氣泡破損和沁色,但個人覺得微觀仿品和真品區別並不是很大

  • 2 # 禪悟古今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進口鈷料,即蘇麻離青,元代進口鈷料的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別,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豔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錫光”。“錫光”是在黑褐色斑點中出現的一種自然光澤,並有凹凸感,是由於青花原料在高溫燒製過程中與釉熔化時依窯內氣氛而起的變化。現代仿製的元青花中也有“錫光”出現,但觀察仿品的“錫光”彷彿是一塊銀灰色片貼敷於藍黑色斑點之上,有的斑點較密集,給人僵硬之感。

  • 3 # 乾隆田黃

    【元人拋馬圈】元青花瓷盤,被中央電視臺專家、北京首都博物館長張寧鑑定為真品,有他的簽名證書,直徑21.8釐米,高度5.4釐米,價值1700萬元。

  • 4 # 人求我

    元青花用的蘇麻離青鈷料基夲特徵,一般玩上十多年以上者都知道來龍去脈,細節方面還是存在比較多鑑定方法,一:胎土上元代麻侖山上高嶺土作為貢土使用與現在高嶺土完全不同,瓷石與麻倉土比列配合適當,防止燒造時器型變型,二,元代青花白釉是從老影青釉基礎上改善而來,釉灰與釉果配比,過去認為元青花底部都不施釉,是一種誤解,現在發現多隻玉壺春瓶就很特殊底部施釉,只露圈足,三瓶,罐器物多層拼接,有4段三接,5段4接,用泥漿粘介面,4元青花氣泡特徵是在佈滿霧狀小氣泡層中散落著大氣泡,絕無中等氣泡過渡。以上謹供參考。

  • 5 # 一介須翁

    元青花的製作所用青料有進口和中國產兩種。這裡就按問答所提的蘇麻離青(進口鈷料)所說的傳統眼學鑑定來作答,微觀鑑定需要藉助儀器,這裡不做詳述。元青花瓷的燒造首先是以進口的氧化鈷料(蘇麻離青)為著色劑,在成型的胚胎上描繪花紋,然後施釉入窯,經過1000——1500度高溫的燒製,在平穩的窯室氣氛中一次燒成。蘇麻離青(進口鈷料)低錳、高鐵,並含微量砷,在窯室溫度適中時呈色青翠,濃厚鮮豔,青料凝聚處有黑色凹斑,眼看手摸都很明顯。此種青料是從中東地區進口,世稱蘇麻離青。下圖為元青花瓷,箭頭所示為蘇麻離青凝聚處的鐵(黑)斑點。

  • 6 # 黃海榮研史點藏

    眼學實戰元青花,筆者看法:

    1.元青花紋飾畫法流暢,有層次,青花紋飾有345689層,無7層,這和元代皇帝有關,歷史有記載。

    2.青花深處有鐵鏽斑,凹點,青花花飾周邊有暈散感,青花發紫色。

    3.釉色靚麗,有元代器型特色,但是也要注意有的是明代早期作品劃入元代。

    4.器型有元代特色,底部無釉,底部無文字(凡是有文字,包括阿文的都是仿品),為什麼?補充一句:在已知出土的元青花底部無一文字。內部無釉,大的器型中肩部有接痕,但是要注意臆造品,比例適當。

    5.元代青花有云南和福建青花,不在景德鎮系列。

  • 7 # 虎山行者86080007

    蘇麻離青料是一種很頑皮與任性的顏料,它在元代到明初因匠人和畫師的喜好和生產水平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具體的說,元代分延祐型和至正型兩種,這一時期的蘇料或因提純技術相當,所以感覺上要比明初的蘇料硬實,飽滿,明初永宣青料則偏軟,多有流淌與模糊之感!

    而要仔細弄清其各種變化,則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因為蘇料只有在溫度適宜,恰到好處時才能有寶石藍的靚麗表現,溫度高了,低了都會使其發黑,發灰,這其中還涉及到胎,釉,青料純度等眾多因素,即使是溫度達到了最好髮色的溫度,也會因胎,釉,青料純度,和此溫度持續的時間長短而有所差別,為此,看元代青花要有一種系統的方法,更要對瓷器鑑賞有一定基礎理論知識,不可以單純的以某個特徵去認定或否定元青花!於定要具體的器物具體對待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後後悔,男生不同意複合,我還有必要強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