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完了花和王在此問題的評論回覆,題主是站王的。花認為英語只是一項技能,卻認為學英語是崇洋媚外。古話說,技多不壓身,要知道歐洲教育發達國家,大部分人都會四五種語言。花認為只是一種討論,怒懟王思聰噴髒話,可回覆中卻各種引曲,挑撥網友。王思聰話中,確實帶髒,但話糙理不糙。你們如何看待,知識或技能被冠上有用沒用,是不是一種悲哀?
12
回覆列表
  • 1 # 寶媽進階團

    毋庸置疑,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學習化的社會,終身學習也已經成為每個人的必備選擇。那學習什麼知識和技能是有用的,什麼知識是無用的呢?

    對於“有用”和“無用”,並不是簡單劃分的。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知識的型別劃分:

    知識型別是現代心理學提出的對知識的分類。一般分為三類:(一)陳述性知識。關於世界"是什麼"的知識。(二)程式性知識。關於"怎麼辦"的知識。(三)策略性知識。關於"如何學習"的知識。程式性知識涉及的物件是客觀事物,策略性知識處理的則是學習者自身的認知活動。

    很多人感慨,大學期間學習的專業,在工作中基本上用不上,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在於我們更多學習的是陳述性知識,只學會了“知其然”,而並沒有學會“知其所以然”。

    因為資訊化社會知識的迭代更新日漸加速,在學校中學習的“陳述性知識”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但是可以透過學習提升“程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攝入,即透過學習掌握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透過學習能夠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

    所以我給出以下建議:

    提高知識向技能的遷移能力。將書面的知識轉化為解決身生活和工作問題的實際能力,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資訊化社會更注重操作性的技能習得,學習任何一門知識和技能,都要將“會用”作為最終的目標。

    3.利用學習平臺打造自身的學習。例如嗶哩嗶哩網站、網易公開課、中國慕課大學等APP平臺,使得我們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途徑更加多元便捷。但透過學習碎片化的知識,形成個人的知識體系,打造個人知識IP,才是我們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4.以輸出為目標的導向性學習。很多人認學的東西沒有用,原因在於他們只注重輸入,而缺乏輸出的能力。無論是學習一門語言,還是學習一種樂器,都要達到能夠流利地交流對話、能夠流暢地演奏的目的,這樣才可謂是學有所成。

  • 2 # 段友善

    話糙理不糙,假如這件事發生在你身上,你會說:“校長,你說得對”嗎,對與錯沒必要說髒話吧。有句話怎麼說“也許你很牛逼,但我未必屌你”,也許你很有錢,但和我沒關係。花千芳只說學英語作用不大,卻被說傻屌,換你你能忍?全中國13億人,能用到英語的有多少?精英教育和全民教育是有區別的,別拿精英的理念替普通人做主。

  • 3 # B達王子

    知識悲哀,技能不悲哀,因為學技能就是為了用而學,比如英語!而且現在也不是英語有沒有用,或者應不應該學的問題,而是對待英語教學、考試的問題,現在只是說英語不應該作為高考必修科目對待!但是很多英語學得好,但似乎中文理解能力很垃圾的,總把別人說的話理解成英語沒用,要廢除英語教學!

    英語作為一門溝通技能,絕大多數人到後來只得個學字,一輩子用不著,而且在讀書時期為了應付考試必須花上大量精力去對待,可以說大多數人學英語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跟外華人交流。而且,大多數學英語學了十幾年,出來還不能跟外華人進行無障礙交流,就是英語教學方式存在非常大的問題,而且我們的高考英語考卷拿給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做,居然做不及格,這就是咄咄怪事了!所以,英語教學、考試應該改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個一樣大的哥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