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木系小鬍子
-
2 # 高教考試線上考研
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聽過前輩很多道理,但是我們仍然有我們自己的固執。堅持著自己的主見和看法。聽不進他人的建議和意見。結果等自己也到了前輩那個年齡的時候,卻發現他們說得很對,但是你卻沒有聽。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畢業後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很難。因此為了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不少人都選擇了考研讀博。從學歷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今天就跟大家說說不少網友,在讀了本科和研究生乃至博士之後,才明白了一些道理。一起來看看什麼是他們在讀完研究生和博士才知道的道理吧。
網友A:
讀博士可能不一定是對的,也許讀了之後完全是浪費青春。你好不容易考了個博士,成為朋友圈裡面學歷最高的那些人,你剛開始的時候可能覺得沾沾自喜。但是,過了很久,直到博士畢業了之後你才發現,本該是青春的時候,別人趁著大學,沒有就業壓力,出去旅行,感受這個世界,你卻在這個時候每天跑實驗室,出資料,寫論文。到了畢業,你發現,旁邊的人早就薪資過萬了,而你還在找工作。別人小孩都會說話了,而你連物件都沒有。別人當了個小公務員每天小富即安很開心,而你肩周炎頸椎病什麼都有了。
網友B:
那個時候真的應該早點明白,時間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大學的時候家裡不是特別富裕,所以每天花很多時間去兼職,不是發傳單就是帶家教、做服務員。每個月拿到工資就去買買買,那個時候我是宿舍裡最不缺化妝品和衣服的人,結果到了畢業才發現,別人把時間用來學習,我卻一直在賺錢,導致現在什麼都不懂,一直找不到工作。
網友C:
我就應該早點轉專業。當時,剛入學的時候,我家人叫我學計算機,說計算機就業好,以後工資高。我當時本來不想的,因為本來對程式設計就不感興趣,而且也很討厭數學。但是拗不過爸媽,還是讀了計算機,結果在大學的時候一直掛科,差點拿不到學位證書。現在畢業了出來,也因為專業能力太差,轉行做了別的工作,回想起大學四年,什麼也沒幹,感覺和白讀書了一樣。當初就應該早點轉專業。
網友D:
真的應該趁大學的時候多讀書,什麼書都去讀。我大一的時候就明白自己讀書少,和別人聊天總是沒有共同話題,別人談歷史名著和名人,我什麼也不知道,就顯得自己很無知。所以勸大一新生,一定要培養好讀書的習慣,每天一定要有一兩個小時的讀書時間。一定要逃離宿舍,宿舍就是墮落的溫床。在宿舍你看到同學打遊戲睡覺你也會想和他們一起打遊戲睡覺的,不知不覺會浪費特別多的時間。等你除了宿舍,到了圖書館,田徑場你才會發現,這才是大學期間最有意義的生活,所以千萬不要窩在宿舍裡。
看了這麼多網友的回憶,你會不會突然覺得自己似乎現在也在重蹈覆轍,但是到了這個時候,最好改變自己目前的習慣,從現在做好自己,不要等到畢業後發現生活不如意時才覺得後悔。無論是選擇讀研讀博,還是大學畢業後就進入社會工作。最重要的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不能盲目跟風。
-
3 # 逍遙心驛站
首先,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上完大學,剩下的路基本就要靠自己走了,無論你的家庭情況有多好,大學畢業之後,總不能再靠家裡養活了吧,即使是繼續讀研讀博,這也都是自己能夠有能力解決的。
不過,說實話,在繼續讀研和讀博之後,你才會發現,自己當初是多麼的“too young,too simple.”也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這樣的事情,自己才會覺得這方面是如此的意想不到。
不過,大多數人在經歷過此般求學過程之後,基本上會對此並不以為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所以,對於上研和讀博還是要謹慎,可以先考上,至於未來上不上,或許會有一樣的想法,一切都是可以協調的。
-
4 # 投必得論文編譯
1,博士,沒有那麼高大上。以前聽到誰是一個博士,那就崇拜的不得了,讀了博士以後,覺得,就是多讀了幾年書。
2,碩博連讀並不好玩。考研之前,聽說誰讀了碩博連讀,感覺好厲害呢。後來發現,碩博連讀,其實是老師的一個策略,誰都不想讓學生剛入門就離開,所以,大部門導師願意讓你碩博連讀,只要他/她有招博士的資格。
3,正常畢業基本是個理想狀態。大部分的博士都不能按時畢業
4,導師被稱作老闆,不知道是調侃還是戲謔,反正現在大家都接受了這種稱呼
5,沒有文章很難找工作,所以勸大家別管是否喜歡做科研,既然讀了,就達到基本畢業和拿學位的要求吧。
6,讀博士期間,以前的同學結婚的結婚,買房的買房,自己還拿著國家的微薄生活補助,很沒有成就感。
7,家裡要是有點事,啥都幫不上,乾著急。手無縛雞之力。
8,被親戚說逃避社會,不想就業,面對現實,有木有?
9,沒有人給介紹物件,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
5 # 方舟學歷提升中心
博士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挑戰,在學術領域想摘取明珠,那麼你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但是對某些人來說,博士也是一層鍍金,如果把握得當,名利雙收不是不可能。從最近找我升博士的人來看,他們事業有成,只缺博士,這種博士也沒有那麼艱辛。
如果以平常心看待博士,那麼他只是多讀幾年的書而已。並不一定都是偉大的科學家,並不都要出轟動的成果。
-
6 # 斯文老爸
讀博挺好的,沒有樓主說的那麼悲哀。我兒子就在國防七子某大學碩博連讀,期間公派赴美訪學一年半,因疫情又延期半年。除了學習工作外,還結識了同為博士生的女友,倆人情投意合,利用假期遊玩了大半個美國。
孩子現已回國畢業,隨女友去廣州某高校進站做博後。學也學了玩也玩了,入黨工作生活都不耽誤。我們就是工薪階層,但始終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
-
7 # 詳說公考
很多人覺得考研很努力很辛苦,卻不知道讀研更辛苦,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的讀研生活,整個研究生三年,課程是上一年半,但最主要的還是寫論文。首先研究生剛進去的時候導師就要求每週一篇研究文獻資料,而且要是英文文獻資料,因為你研究生寫論文必須要對你研究的領域有所突破,所以你只能看英文文獻,看這個領域目前研究到什麼程度了,然後對此作出突破。有人或許會說不就是一篇文獻嗎?有什麼難的,當然對於大神來說或許比較簡單,但對於我來說就比較困難了,首先我是跨專業考研的,之前我是學英語的,整個大學期間沒有學過數學,只有考研的時候自學了數學三,但是讀這些文獻首先有大量的英文專業名詞,其次是大量的數量模型,最開始看的時候真的是連一些公式都看不明白,完全不明白是如何推導的。
但是導師可不管你這麼多,每週得做成PPT去找她彙報,要是說得不好,肯定是一頓批鬥,所以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上,前面幾個月基本上是每天熬夜到兩三點,早上也是8點就起來,就這樣堅持了一個學期,看相關得文獻資料才沒有這麼吃力了。然後就開始寫這個領域得文獻綜述了,寫文獻綜述需要的積累就更多了,只能看這個領域更多的文獻資料,差不多到研一下學期的時候才寫了一篇稍微好一點的文獻綜述發表了。然後研二開始寫小論文,因為我們畢業的要求是至少要發表一篇核心期刊才能畢業,這個階段也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你要尋找這個領域的突破,要有創新點,有時候可能你想到的一個點,然後一查已經有人寫了,最後就算找到了突破點,寫作的過程也是異常痛苦,要建立數理模型,然後要蒐集資料,有些資料是不好找的,可能光是找資料就要花費你一兩個月的時間,然後還要將資料帶到模型裡面去驗證,最後得出結論。寫這一篇論文也整整花費了我一年的時間。
而到了研三了又要準備畢業論文了,好在我已經有一篇小論文作為基礎了,只需要在加一點,然後稍微改一點就可以形成畢業論文,所以我研三的時候還稍微輕鬆點。總之一句話讀研是非常辛苦的,讀博就更辛苦了,如果你熬不過,建議就別讀研了,因為讀研肯定是比你高考,比你考研期間是更加辛苦的,如果熬過了就是一片新的天地,熬不過可能就前功盡棄了,當然如果你只選擇一個一般的學校,只為了拿一個文憑,這就當我沒說了。
-
8 # 摩卡金ia
1.日常捱罵是常態,要有十分強大的抗壓能力。
2.常常陷入自我懷疑,否定自身,夢想畢業後當個保安也挺好。
3.要學會享受孤獨,實驗是自己份內的事情,別人並沒有義務幫你。
4.最怕老導師的突然關心,導師只看重你的結果,而不重視過程。
5.以前覺得博士是知識界的天花板,而現在才覺得博士只是科研的學徒工。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人生如棋,我願為卒,前進雖慢,誰可曾見我後退半步!願天下碩博人順利畢業!
-
9 # Seapursuer
如果家境比較貧寒,讀研讀博對經濟是很大的考驗,看著身邊同學工作掙錢,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卻不能貼補家用,實在是乾著急。
讀研讀博未必有更好的工作機會,萬一畢業遇上個經濟蕭條,有可能本科出來能找的工作也找不到了。
開始工作後,身邊同齡人已經工作了兩三年,也許還會被比自己年輕的人當徒弟帶。
-
10 # 牛津學長說留學
老樣子,說重點:
加深自我認知。
決定讀碩士特別是讀博士的就簡單分為兩類人:
1、有非常明確的學術發展目標的
2、不知道畢業以後能做啥的
在之前相關話題中,我陳述過一個被人吐槽卻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很多人讀到博士畢業才發現自己不得不做科研,所以才去做科研。即所謂的“路越走越窄”。
在牛津讀博期間,導師這樣說過:
“我帶的很多學生,每天上午讀文獻,下午做實驗,晚上寫論文,而留給思考的時間寥寥無幾。”
個人認為,無論在國內還是留學進修學位,都是非常寶貴的可以思考人生和職業規劃的階段。用這段時間充分了解個人優劣勢,才能“路越走越寬”。
僅舉一例:
學術道路講究一個字“專”:擅長專心鑽研一件事做到底;
而更多人擅長於“泛”:擅長綜合事務處理或管理,如果強行把自己按在科研崗,不抑鬱都難。
只怪當初太年輕,讀碩or繼續讀博沒看清啊!現在一入學門深似海,可憐我身上衣正單啊!其實人生處處在選擇,很多事情真是經歷之後才有新的領悟,那你有什麼經歷是你經歷過讀研讀博知道的呢?
回覆列表
1.工作能力和學歷無關。
2.平臺和機會大於努力。
3.聰明人做什麼事情都做的快做的好。
只想到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