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
2 # 星球上的科學
月球是人類研究的最多的星球,關於月球的傳說從古至今延續了幾千年,世界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是美國,而且美國前前後後一共登月了六次。
說到這裡我們應該心裡會有個疑問,為什麼人類要到月球上去呢?首先肯定是因為我們地球自身的條件了,大家都知道我們生存的地球,經過千百年來人類的開發利用,資源已經越來越少了,有的甚至已經沒有了,而且可能地球再過多少年就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了,這就需要我們去尋找“第二個星球”。
作為最靠近地球的天體,月球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我們人類的目標。其次在這幾十年裡,中國、美國、印度、以色列等國都實施過各種探月工程,登月也是展現各國實力的一個科技競爭,沒有人是願意落後的,而且透過科學家們對月球的研究得出,月球的體積雖然只有地球的/49,但稀有金屬的儲藏量卻比地球的要多上許多,在最新的研究中還發現了月球上有冰水存在的證據,這就更加讓人類對之嚮往了。
最後我們還在月球土壤中發現了豐富的氦-3而氘和氦-3可以進行核聚變,這種聚變不產生中子,放射性小,反應過程又容易控制,是一種既無汙染又安全的元素材料,可用於地面核電站和字宙航行,但是氦-3在地球上卻是很少的,人類已知的容易取用的氦-3全球僅有500千克左右,而根據對月球地殼的研究發現,月球地殼淺層內竟含有上百萬噸氦-3,這麼豐富的核燃料,豈能不令人心動呢?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登月是在美蘇爭霸的背景下開始的,而現在登陸月球也是檢驗一個國家科技硬實力的最好見證。就像目前只有美國實現了載人登月,那下一個載人登月的國家必定更厲害!
-
3 # 神龜洛書
月球,是人類開啟太空時代的起點。
到月球上去人類探月曆史不長,但是成果很豐碩,也是除地球以外第一個有人類足跡的星球。
有趣的是,人類探月的高峰期並不是科技發達的21世紀,而是上世紀的冷戰時期,美蘇間的科技爭霸促使將人類送上月球提上了日程,冷戰時的美國和蘇聯為了先一步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到月球,可以說是不惜一切代價,大量的資金投送到航天領域,這也促使了航天領域的蓬勃發展。
所以,那時的人類為什麼要到月球上去?他們僅僅是為了先人一步。
先人一步的美國在經歷過多次月球勘探之後,發現月球真的是一個寶藏星球,豐富的月球資源讓美華人也大吃一驚,美國航天委員會曾釋出《開拓天疆》的白皮書,敦促政府投入資金進行月球資源的開發。
到月球上去,這是一個很明確的訊號,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航天實力的考證。
月球上有什麼?前文已經提到,月球上有豐富的資源。舉一個例子,月球上的土壤很堅硬,即使是隕石撞擊月球也只能留下很淺的坑,簡單的來說月球土壤不需要加工就可以做防護材料。月球本身就是一個工廠。
月球不僅僅是工廠,也是一個農場。在太空中生長的蔬菜水果同地球的相比個頭更大,營養價值更大而生長時間卻有所縮短。
對於一般人來說月球上的種種詭異傳聞令人著迷,但是對一些人來說月球的資源更加令人欣喜若狂。
-
4 # X先生
1太空裡的東西誰開發誰利用
2月球是地球最近的天體
3研發太空戰略專案
4各種天文科技最後都服務與人類
-
5 # 我愛祖國美139
到上面沒空氣,是真空,站都站不穩,沒大氣層保護,那麼熱,一會都能烤熟,冷的時候,準能凍死人,你說能幹什麼。
-
6 # 健康長壽之本
那是因為人類的求知慾毫無止境,也就是貪慾永遠不滿足。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導致人類無法揭秘宇宙的終極密碼。最終導致象愛茵斯坦、霍金這些著名的科學家最後也趨向神學的觀點。
至於月球上有什麼,我想說地球上所擁有一切微量元素月球都具足,因緣條件成熟了,一切自然生髮,彰顯。
-
7 # 無錫碼雅程式設計
“月球是人類未來能源的倉庫”——幾乎所有釋出了登月計劃的國家都這麼對公眾宣傳——透過這麼多年的“科普” ,大家都知道,哦,月球上有大名鼎鼎的氦-3,是一種新型核聚變燃料,存量夠人類用上近萬年,看起來這是個不錯的理由,聯合國月球條約裡都說了,誰有能力誰先佔有嘛。且慢,這等好事,30年來為啥美國不肯再上月球把這又便宜又清潔的氦 -3帶回來幾百噸用上幾十年,卻大費周章地跑去伊拉克打仗爭石油?很簡單,兩個原因:一是用不起。人類登上月球的六艘 “阿波羅”共帶回岩石樣品不到半噸,裡頭能不能提煉得出來1克氦-3,誰也不知道,為此卻花了300億美元。第二個是不會用。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將氦-3蘊含的聚變能量轉化為能源的技術。
-
8 # 千辰澯海天文宇客
因為月球上有豐富的礦藏!
地球資源瀕臨枯竭,能為人類提供的數量已所剩無幾,再有人口呈爆炸式增長。如果人類不開源節流,早晚會有被自己作死的一天。而距離地球最近的月球卻被稱為“人類未來的能源倉庫”,自然成為了人類移居的目標了。
可能大家都知道聲名赫赫的氦3了。它是最清潔,安全和環保的核聚變燃料,月球上的儲量能供地球萬年的電量。但是美國作為登月大國,為什麼不從月球上採回氦3呢?那就是美國花費300億美元從月球帶回不到半噸的月土壤中,都不知道有沒有提煉出來1克氦3。況且現在還沒有將氦3轉換為能源的技術。
既然利用氦3尚需時日,那人類熱衷於去月球到底為了什麼?個人認為原因有四個:
為了證明科技的實力,經濟的實力,強化國際地位,震懾其它國家。雖然1984年,聯合國透過的《月球條約》規定了,月球資源是人類共同財富,任何國家或個人不得據為已有。但各個航天大國都在加緊月球的探測,以證明具有開發月球和履行條約權益的實力;月球是個資源寶庫,地球資源枯竭迫使人類不得不開採鄰星的資源。月岩上有60種礦藏,尤其是氦3;登月等航空事業的經濟回報豐厚,為成本的7-16倍,世界各國嚐到了上月球的甜頭;人類將月球作為征服宇宙的跳板,月球引力僅地球的1/6,航天器起飛要節省大量燃料,月土壤含有40%氧,能就地製造推進劑跟生命保障的氧氣來源。月球是有理想的探測宇宙的環境。當然各國去月球也許還有其它宏偉的理想,這個我不得而知了。歡迎關注和點評。
-
9 # 火星一號
自從人類可以衝出大氣層飛上太空之後,目光也就放得更為長遠。人類不會滿足於地球,所以作為最靠近地球的天體,月球自然而然地成了人類踏上星辰大海征途的第一站。
月球吸引人的地方不是那裡有宜居的環境,人類其實無法直接在月球上生存,因為月球上幾乎是真空的,並且溫度也很極端,要麼高達一百多度,要麼低至零下一百多度。但月球這種環境恰恰適合開展科學實驗,尤其是在永遠背對地球的月球背面,那裡不會有來自地球電磁波的干擾,成為研究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絕佳觀測地點。探測月球也能研究月球本身,這有助於揭開月球和地球的起源之謎。
除了能用於開展科學實驗外,月球上還有不少的礦藏資源,例如,富含鈦和鐵的玄武岩,富含稀土元素的斜長巖,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地球上儲量極少的氦-3。根據此前的探測結果,月球上儲藏著大約100萬噸的氦-3,這種元素可作為可控核聚變的燃料,只要100噸就夠全人類用一年。目前的問題是,人類還未能完全掌握可控核聚變,所以氦-3的開發還沒有開始。
未來人類想要進軍深空,月球是非常重要的太空跳板。月球離地球近,表面引力低於地球,在那裡發射火箭更為容易。人類需要相應的太空技術積累才能在太空中走得更遠,而月球是最好的試驗場所。
-
10 # 科學船塢
咱們看科幻電影時,無論是《星際穿越》還是其它的電影,大多圍繞一個主題就是地球生態環境鉅變,或者汙染嚴重,資源匱乏,人類被迫離開地球,或者在太空建立太空城市,或者前往其它的星球。
可以這麼說吧,如果一直待在地球上不思進取,那麼等來的就是滅亡。
即便成功躲掉了一系列的自然災害、環境鉅變,最終也躲不掉太陽的紅巨星時代,地球上的海水都能被烤乾。
俗話說得好,未雨綢繆,有備無患。必須發展航天,以後肯定用得到。
去月球,那是因為月球離得近,可以試試手,試了半個世紀了,這不,美國不就打算登陸火星了嗎。
之後還可能登陸木、土二星的衛星呢,去小行星上採礦,在月球上建設冶煉工廠,廢棄汙染物往木、土二星上扔,充當大型的“垃圾筒”。
要不了多久,人類就會分佈在火星、地球、月球以及外圍太陽系中的眾多衛星上了,比如歐羅巴、泰坦、蓋尼米得、卡里斯托等衛星。
那時候的人類文明肯定非常強大,是不?
-
11 # 太空科學站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人類和其他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區別,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當科學技術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會驅使人類把目光轉向太空,而距離人類最近的月球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站。
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里,月亮和太陽一起是天空中最亮最大的天體,地球自從在38億年前誕生第一個生命之後,月球就一直對地球上的生命進化施加影響,我們人類的身體變化也會受到月球的影響。
如果說人類早期前往月球是為了科學實驗和求知慾,那麼現在美國的重返月球戰略以及中國的嫦娥工程最終目的都是在月球上建立基地,進一步就是開發月球資源,月球豐富的資源很可能會使其成為人類在太空中的礦場。
透過分析阿波羅計劃帶回來的月壤和月球,人類知道了月球擁有的某些資源比地球上還多,並且有6種礦物是地球上沒有的,僅僅是整個月球幾釐米厚月壤中就有上億噸鐵,而月壤的平均深度在10米左有。
月球土壤中還有異常豐富的氦3,這種完全無汙染的核聚變材料可以為人類提供幾乎無限多的能源,將來不管是運會地球為地球輸送能源還是用在宇宙飛船上為飛船提供動力,月球氦3都是月球上最寶貴的財富,中國也計劃在未來前往月球開發氦3。
-
12 # 往事隨風126542030
地球是人類的揺籃,人類不能總生活在搖籃裡,月球是走出搖籃的第一步。月球上有核聚變材料氦3,微重力環境可以星際航行。
-
13 # 山水一樣之間
人類總不能一直就待在地球上,遲早會有一天,地球是裝不下人類的,這個問題人類一定會要面對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空間技術的發展,人類再也不滿足一個地球的存在,向宇宙進發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球的存在。
走出地球,走入太空。首先,當然就是月球了,如果連月球都上不了,更別說其他星球了。
月球上的資源可以補充地球上的短缺,比如地球上的能源遲早會消耗完的,要是能用上月球上的氦3,可以緩解地球能源的壓力。
回覆列表
人類為什麼要到月球上去?月球上有什麼?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然天體,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從文人墨客的詩篇中,還是現代科學意義上對於地球的重要影響,它都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天體,但人類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去月球上,特別是地球上到處都在戰爭,好多地區都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下,把錢花在虛無縹緲的月球上,到底是為了那些冠冕堂皇理由掩飾下的一己私利,還是具有真正偉大的意義?
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科學家最懂得如何去要經費,畢竟課題的持續研究需要大把的銀子支援,因此玩得最溜的科學團隊總是會販賣各種焦慮,甚至比現在的自媒體標題黨有過之而不及!比如:
月球上隱藏了太陽系起源的秘密這理由高大上不?全球一窩蜂的湧上月球是去找太陽系起源秘密的,另納稅人無不肅然起敬,趕緊乖乖的掏出錢來無條件的支援登月!不過這個理由確實也說得過去,畢竟地球上的因為存在水汽迴圈的強大風化作用,而且地殼地幔同樣也在迴圈,太多的秘密可能就被封印在地球這個超級大熔爐裡了,儘管也能找到蛛絲馬跡,但總是覺得月球上更容易些。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因為45億年來,除了太陽風和宇宙射線,以及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後光顧月球的一些探測器與阿波羅登月僅有幾處人類活動痕跡外,月球上估計就只有外星人去過了,因此它保留了太陽系誕生初期最原始的資料!
人就是容易吃飽了沒事幹追溯自己的過去,更想洞察自己的未來,所以月球這個梗人類是繞不過去的,即使就只有一個起源的秘密人類就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月球上隱藏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氦三幾乎無限能源核聚變是人類最不懈追求的,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折騰出託卡馬克以來,人類在核聚變領域已經浸淫了一個甲子不止,但到現在為止連個屁都沒放出來,各國投入的資金卻已經高達上千億美元,而且還折騰了好幾個:
磁約束核聚變:包括託卡馬克和仿星器慣性約束核聚變:鐳射聚焦點火裝置聽起來絕對能讓人激動到睡不著覺,但其實八字還沒拿一瞥呢,而且我們用的還是最最簡單的,在比結合能曲線要求最低的氚氘核聚變,雖然說氘在海水中取之不盡(0.02%),氚也可以用聚變的中子轟擊鋰-6產生,或者在裂變堆中製造,但其實各位要知道的是,聚變堆中的氚回收極其困難,裂變堆中氚生產成本極高,每公斤超過三千萬美元,我們即使造出來,也是個超級昂貴的大玩具!
而且還有討厭的中子輻射導內壁嬗變,所以未來是削尖腦袋要高氘和氦三或者氦三和氦三的聚變,因此人類將眼光放到了月球上!因為氦三其實就是太陽的質子鏈反應中的氘和氕聚變的產物,會隨著太陽風擴散整個太陽系空間中,因為離子帶正電,還有大氣層,因此這兩類行星幾乎撈不到好處,但水星和月球明顯沒有,所以它們的接受到的量是最多的,可惜水星太遠,所以深諳厚黑學的人類就只能去月球啦!
但問題是,最簡單的氚氘聚變都搞不定,未來的氘和氦三反應將更為困難,氦三和氦三則更困難,也就是說,我們去月球上找了個超級高大上的理由,為了人類能源,但搬回來之後卻點不著!
月球對於人類真正的意義說完了高階大氣上檔次的理由,咱繼續來說說齷齪的理由和真正高大上的理由!狹隘一點說,人類完全是為了好奇才去探月,畢竟好奇害死貓嘛,但人類有時候比貓好奇十倍,所以在探索這條路上獻出生命的可比貓多多了!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當然這也是科學探索的原動力,所以這不算齷齪,畢竟為了人類的未來嘛!但月球存在的意義並不在於月球上有什麼,而是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地球和最近的金星距離:4150萬千米(最近)地球和火星的最近距離:5460萬千米為什麼說他們最近的距離呢?因為它們都繞太陽公轉,每時每刻的距離是不一樣的,所以會有一個最近,也有一個最遠的距離,火星衝日需要779天一次,金星則要584天一次。
月球多遠呢?38.4萬千米,即使橢圓軌道變化也僅僅在40萬千米左右,這對於忽近忽遠的金星和火星來說,這條件還不夠啊,而且只有金星最近距離1%都不到,多節省成本呢,所以月球對人類的意義並不是它上面有什麼,而是去月球上的學費夠低!
這一點對於人類尤為重要,就像上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再到大學,假如有一個非常好的高中,但沒上過幼兒園直接跳到高中,估計這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火星就是一個這樣的去處,假如人類沒有月球練手腳,那麼到現在為止,那麼多探測器不可能那麼容易就遨遊太陽系,所以,循序漸進對於人類有多重要!
所以說月球是人類未來深空前進基地,或者射電望遠鏡基地,或者氦三採礦,甚至月球居民區等等都是浮雲,這些不重要,因為即使將月球換成沒有氦三的天體對於人類來說意義是一樣的!
它是人類前往星辰大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