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葛大小姐

    第一名將朱可夫,百戰百勝,但為何每次戰死的士兵比敵人還多?

    每當提起二戰,就不得不提起蘇德戰爭,說起蘇德戰爭,就不得不提起“蘇聯軍神”朱可夫,他是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是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可以說,朱可夫一生從無敗績。但就是這樣一個百戰百勝的名將,為什麼每次戰鬥中犧牲的士兵比敵人還多呢?

    1、從士兵到元帥的朱可夫。

    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出生在卡盧加省特列爾科夫卡村的一個貧苦家庭裡。父親是鞋匠,母親在農場幹活。他有一個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間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幾乎無法容納一家四口同時居住。朱可夫曾自嘲說:“擠死總比凍死強。”自幼生活十分艱苦。但就是這樣的生活鍛鍊了朱可夫的意志,後來完成了從士兵到元帥的嬗變。

    2、名將朱可夫指揮的戰鬥,為什麼每次犧牲的士兵比敵人還多?

    朱可夫先後指揮過莫斯科戰役、保衛列寧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白俄羅斯戰役、柏林戰役,可謂是戰功卓著。但在朱可夫指揮的戰鬥中,為什麼每次犧牲的士兵比敵人還多?

    一是蘇聯軍隊傳統的戰術是波浪式進攻。沙俄數百年的傳統戰術是不能丟的,蘇軍進攻方式被稱為波浪式進攻。在蘇聯將領眼中士兵是消耗品,蘇聯人進攻時,一波接著一波,最前面的兩股波浪是荷槍實彈的,而後面兩股波浪通常是赤手空拳。這樣的強攻結果就是一波波的蘇聯人倒下,當前面的兩波人被打倒後,後面的隊伍就跨過他們同志的屍體,並撿起死者的武器繼續進攻。感覺蘇聯人步兵進攻戰術似乎還在沿襲冷兵器時代的模式,靠人海戰術往前平推,不惜犧牲任何士兵的生命以謀求勝利,有時候戰死的蘇聯士兵堆積成山,令德軍慘不忍睹。

    三是朱可夫的作戰藝術依賴人海戰術。蘇聯著名的葉廖緬科元帥曾經點評過常勝元帥朱可夫的軍事藝術特點,朱可夫的作戰藝術就是:必須比敵人兵力多至少2-3倍,否則他就不會著手進行戰鬥。由於朱可夫深知蘇聯軍隊在整體戰術素養方面仍與德國軍隊有差距,朱可夫還深知自己的基層指揮官一旦遭遇不測和傷亡後,往往會失去理智,選擇瘋狂而徒勞的衝擊堅固防線,因為這種現象已經多次出現過。在逆境中的蘇聯基層指揮官往往喪失邏輯思維能力,決策完全靠本能。所以,在每次戰鬥中,朱可夫都以多於德軍幾倍的力量展開,根本就不在乎犧牲。

    四是俄羅斯是戰鬥民族,他們根本就不怕死亡。並且面對德軍的入侵,滿腔的仇恨,所以,即便死亡也要進攻,因此每次都傷亡慘重的代價取得勝利。

    五是當時蘇聯的武器沒有德軍先進,武器不行,就用人海戰術,因為當時蘇聯國大人多,不在乎犧牲,用人海戰術消耗德軍的戰鬥力量,所以,每次戰鬥都是慘勝。

    雖然按照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強調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讓人感覺到朱可夫指揮的戰鬥不可思議。但小編認為,自古成王敗寇,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傳統,每次戰鬥都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個標準丈量,但不管怎樣,戰爭以勝利為目的,這樣考慮,就理解朱可夫的作戰思維了。

  • 2 # 薩沙

    朱可夫並沒有百戰百勝,只能說他的勝仗比較多,但敗仗也是不少。

    朱可夫為什麼勝利傷亡反而比敵人大,主要是他的作戰思維問題。

    其實,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軍損失是遠大於德軍的。

    蘇德戰場雙方傷亡人數:德軍損失1180萬,死亡及失蹤380萬、傷病約700萬 。

    而蘇聯紅軍損失2960萬,死亡及失蹤915萬、傷病1832萬。

    為什麼蘇軍明明贏了,損失還是德軍一倍以上?

    第一,蘇軍的戰鬥力相對較差。

    這是一個大話題,但一般認為同等數量對抗,蘇軍絕對不是德軍對手。

    甚至數量保有一二倍的優勢,往往德軍也是勝利一方。

    這不僅僅是武器裝備問題,還有戰術和訓練的問題。

    第二,蘇軍戰略如此。

    蘇軍的戰爭戰略就是以絕對的數量優勢(包括兵員和武器),在持久戰中壓垮敵人。

    所以蘇軍很多時候並非不能很精銳,而是不需要這麼精銳。

    打個比方,蘇軍戰爭中始終沒有製造裝甲運輸車,這當然不是它沒這個技術。

    能夠製造這麼多坦克,造裝甲車有什麼難度?

    其實,這主要還是不重視,不在乎士兵的運輸傷亡,反正有大量人員可以補充,將生產裝甲車的資源都用來造坦克,消滅敵人。

    朱可夫的作戰也是一樣。

    他在具體指揮時,攻擊比如德軍1個團,往往是用二三個團的蘇軍夾擊猛攻,務必要求全殲德軍,至於自己傷亡是其次的。

    反正蘇軍傷亡再大,也可以迅速補充。大家看看蘇軍2960萬的損失數字,就知道了。

    等於蘇軍的傷亡數字,差不多相當於英國或者法國的總人口了。

    太嚇人了。

  • 3 # 莫地方

    朱可夫是二戰的傳奇人物,話說他臨危受命,帶領蘇軍在衛國戰爭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此,他給大家公認為戰神,但是,我們知道朱可夫一生指揮無數大戰,都取得了不錯的勝利,可以說是百勝將軍,但是,他的軍隊的傷亡人數比敵軍都大,這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雖然,朱可夫雖然作為百勝將軍,但是也有敗績產生,那就是在莫斯科保衛戰後,朱可夫策劃消滅德國第九集團軍,朱可夫調動蘇聯七個集團軍,190萬人,雖然,蘇軍氣勢洶洶但是最後給德軍打了反擊導致蘇軍陣亡和被俘26萬人,傷殘50萬人,而德軍僅僅傷亡4萬人,在加上之前的白俄羅斯戰役、蘇軍傷殘77萬人,德軍40萬,以及對日本那次諾門坎戰役也是日本的2倍,可以說朱可夫的元帥之位是在無數白骨上建立的。

    朱可夫指揮的戰役雖然不少都有重大意義,但是,他可以說都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取得了戰爭勝利但是總體說還是失敗了,因為,我們認為勝利是在自己取勝的情況下,我們的傷亡人數是不能超過敵人的。

    但是,朱可夫基本上戰役傷亡都是超過敵人,可以說他按照中國軍事思想來說他是失敗的。

    我們可以說朱可夫的戰法,雖然可以要蘇軍取得勝利,但是付出的代價比較大,因為,他指揮幾倍於敵軍的軍隊和敵軍交戰,一旦,你支撐不住,那麼蘇軍依靠人數優勢就取得了勝利。

    但是,朱可夫不得比佩服朱可夫還是有一定指揮功底,因為他指揮的很多戰役都影像了二戰的程序,可以說他是世界反法西斯英雄,但是略微不足的是他指揮的戰鬥和其他二戰將領指揮的戰鬥他的傷亡比例有點大。

    在二戰後統計的資料,蘇聯的傷亡比例是十分巨大的,我們在看看朱可夫元帥指揮的戰鬥都是大戰役,戰後敵我的一個傷亡比例也是十分懸殊的,因此,我們認為如果蘇軍的軍隊比例沒有比敵人多其實可以說朱可夫是不會去指揮的,我們知道朱可夫指揮的戰役可以說一名蘇軍能活超過兩週已經是很厲害了,可以看出二戰期間蘇軍的傷亡是巨大的。

    因此,只能說朱可夫他以人海戰術來掩蓋戰績的劣勢從發發揮自己的優勢,當敵人敵不過朱可夫的人海戰術的時候,就會戰敗,其實,按照正常的取勝之道應該是把敵人玩弄於鼓掌之間的戰鬥才算是勝利,朱可夫顯然不是。

  • 4 # 老威觀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戰爭的第一目的是獲勝,其次才是傷亡,即便是傷亡比對方多,但是贏下來了,就是最大的勝利。當然,造成傷亡的主要原因與軍隊的訓練、裝備以及士兵的作戰素質有關,通常來說,裝備訓練以及士兵作戰素質越高的軍隊,在各種情況下的傷亡都會比這些方面不佔優的部隊傷亡要小。

    在這裡也要糾正一個情況,朱可夫並不是百戰百勝,他一生當中也有敗仗存在,但是他贏下來的都是關鍵性的大戰役,所以能夠成為蘇軍第一名將。

    造成朱可夫傷亡比德國人大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蘇聯與德國在士兵裝備、訓練以及作戰素質上所體現的軍隊品質上的差距,這點來說並不是一個統帥可以彌補的。

    德軍士兵在裝備、訓練以及作戰素質上來說遠遠強於蘇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拿二戰時期雙方的傷亡情況的對比,就足以能夠說明這個情況。

    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聯總共損失2960萬人,死亡及失蹤915萬人,傷病1832萬人;德國方面損失1180萬人,死亡及失蹤380萬人,傷病約700萬人。在二戰時期的整個損失比來說,蘇聯:德國幾乎為3:1,可見雙方在由裝備、訓練及士兵作戰素質上所體現的軍隊品質上的差距,實際上是非常大的。

    在蘇德戰爭前期來說,第一年實際上進攻蘇聯的德國及其同盟國家進攻蘇聯的軍隊在550萬人左右,而蘇聯在第一年就損失了大約500萬的軍隊,其中被俘就達300多萬人。在蘇德戰場上,一般來說當德軍數量和蘇軍數量同等的情況下,蘇軍一般是抵抗不住德軍的,一般都是戰敗的結果。而蘇聯贏下來的戰役實際上都是在兵力遠遠佔優的情況下獲勝的,極少有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拿下戰役的。

    反觀德軍,很多時候在即便人數不佔優的情況下依然能對蘇軍發動攻勢,並且取得優勢。如庫爾斯克戰役,德軍只有90萬人,蘇軍實際上是德軍數量的兩倍,但是也只能處於防守態勢,也只能打防守反擊,攻出去基本是吃虧的,甚至會輸掉。每次蘇軍的冒進都容易讓德軍抓住機會反擊,典型的就是哈爾科夫反擊戰,就是因為蘇軍前進過多被德軍的曼施坦因抓住了空檔的結果。

    尤其是在後期,曼施坦因手上只有2個集團軍隊的情況下,竟然可以和數百萬蘇軍周旋一年多,這也說明了在士兵的基本作戰素質上,蘇德之間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從朱可夫指揮的主要有決定性的戰役當中,我們也能看出蘇軍的作戰素質普遍不如德軍

    我們下面盤點一下朱可夫指揮的主要戰役情況:

    1、莫斯科戰役,蘇軍參戰人數為125萬人,傷亡約85萬人,德軍參戰人數約100萬人,傷亡約50萬人。

    2、庫爾斯克戰役,蘇軍參戰人數為190萬人,傷亡約80萬人,德軍參戰人數91萬人,傷亡約50萬人。

    3、柏林戰役,蘇軍參戰人數262萬人,傷亡約35萬人,德軍參戰人數80萬人,傷亡40多萬人。

    當然,這些都是朱可夫指揮的大型戰役,作為蘇聯的方面軍司令,他還指揮了很多系列的戰役,只不過他主要負責戰區方面的戰局,對於具體區域性地區的戰局還是由一線指揮官負責。從這些大型戰役我們就可以看出,情況就是都是蘇軍兵力明顯佔優,雖然都獲勝,但是一般來說傷亡都遠大於德軍,即便是在最後的柏林戰役中,蘇軍262萬人對陣德軍80萬人的明顯優勢,也是傷亡比德軍少不了多少。

    對於戰爭來說,獲勝就是最大的意義

    當然,戰爭的第一意義在於獲勝,只要贏下來了,就能夠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削弱對方的戰鬥力,這點來說才是最為至關重要的。兩大國之間軍隊的素質上的差距,這不是一個統帥能改變的,他能做到的就是能贏下來的贏下來,能守住的時候守得住,不出現大的失誤。從這點來說,朱可夫是做到了,他在整個戰爭期間沒有什麼大的失誤,做到了一位優秀統帥該做到的。

    這就好比一個足球隊的教練,本身只有這樣素質的球員,不能說遇到實力遠遠超過自己的強隊要贏下來,能打平就是勝利。而對於蘇聯來說,因為蘇聯的戰爭動員能力遠遠高於德國,所以他只要能做到“打平”這樣的效果就足夠優秀了。

    所以,即便朱可夫指揮的戰役基本傷亡都比德軍大,但他仍然是一員非常優秀的統帥,也是蘇聯第一名將。

  • 5 # 戰情解碼

    第一名將≠百戰百勝

    儘管朱可夫有著“第一名將”的美譽,但是在他的軍事生涯中也曾經歷過慘痛的失敗。“火星行動”是朱可夫一生中最大的敗筆,甚至連朱可夫本人都不願意過多談起。當年他親率兩個方面軍共計190餘萬人從三個方向殺奔勒熱夫突出部,妄圖一舉殲滅莫德爾的第9集團軍。單從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朱可夫拿下勒熱夫絲毫不成問題,然而最終的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蘇軍苦戰二十餘日,付出了近百萬人的傷亡卻依舊未能撕破德軍的防線,最終只得鎩羽而歸。

    “火星行動”的失敗再一次暴露了朱可夫乃至整個俄國人的痼疾,過分迷信蠻力,非常崇尚壓路機式的戰術。他們一旦陷入逆境,就如同喪失理智一般只知瘋狂地衝擊德軍防線,而不懂得隨機應變。儘管朱可夫是蘇軍將領中的佼佼者,但他的身上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第41集團軍被圍困後,朱可夫孤注一擲將所有的預備隊投入到戰場,讓兩萬多人在寬僅四公里的正面“玩命”猛攻德軍防線,最終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

    蠻力=勝利?

    與德國軍官靈活多變的指揮相比,蘇軍的指揮則要呆板得多,這一點在戰爭爆發初期表現的最為明顯。在蘇聯軍官的字典裡似乎從未有“謀略”二字,有的只是“不惜一切代價”,這種“不計代價”的進攻最終也就演變成了巨大的傷亡。上至最高統帥斯大林下至普通士兵對蠻力的信奉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甚至有時會作出一些毫無意義的“舉動”。或許能從下面的戰鬥中感受到蘇軍的這種瘋狂!

    1941年11月17日清晨,克林西南方的穆西諾附近發生了一場短暫的戰鬥。蒙古騎兵第44師兩個團的士兵揮舞著馬刀義無反顧地衝向了德軍某炮兵連陣地,儘管蘇聯騎兵表現得非常勇敢,但在德軍的炮火下,這戰鬥演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蘇軍前仆後繼,兩個團近兩千人全部葬身在炮火下,卻未能傷及德軍一絲一毫。這種突擊從軍事角度而言毫無意義,可類似場景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這種情況直到莫斯科戰役結束後才有所改觀。

    前期軍隊素質低下,後期攻防角色轉換

    受大清洗的影響,蘇軍的整體軍事素質要比德軍差上一大截。蘇軍的指揮官水平參差不齊,許多軍官都缺少足夠的經驗,這對士兵而言就成了一種災難。另外,由於戰爭爆發過於突然,蘇軍士兵大多是緊急徵召入伍的農民,他們缺少足夠的訓練,也沒有相應的戰場經驗,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蘇軍的戰鬥力。為此,蘇軍也只能依靠數量上的優勢來彌補“品質上”的不足。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朱可夫也別無選擇,而這種“以數量拼品質”的戰鬥往往意味著巨大的傷亡。

    隨著戰爭的歷練,蘇軍的作戰經驗逐漸累積,蘇德雙方的實力差距開始縮小,但蘇軍的傷亡情況卻並沒有太大的改觀。在蘇軍反攻階段,其傷亡依舊高於德軍,比如在切爾卡瑟突圍戰中,蘇軍雖然重創了德軍,但他的傷亡人數依舊是德軍的兩倍。這除了是因為其兵員素質依舊與德軍存在差距外,還由於雙方攻防角色的轉變。此時,蘇軍成了進攻的一方,而進攻方的損失向來要比防禦方大,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狀況。

    總的來講,朱可夫作為一名蘇軍將領,他的身上也存在著迷信蠻力的一面,同時他也不得不面對蘇軍素質低下的現實。為了取得勝利,朱可夫只能不斷地增兵,進而以數量優勢打敗德軍的品質優勢,而這必然會讓蘇軍付出更多的代價!

  • 6 # 小約翰

    首先我們先更正一點,朱可夫並不是百戰百勝的,他也打過敗仗。

    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鍛造出了這樣一位頂天立地有著堅強意志的鋼鐵統帥——朱可夫。他的戰績是如此的輝煌,以至於在七十多年後還有人在評價討論他的功與過。

    朱可夫在二戰中先後指揮過莫斯科戰役、保衛列寧格勒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白俄羅斯戰役和柏林戰役,幾乎經歷了從德軍閃擊蘇聯到納粹滅亡的每一場戰役,其創造的戰功與蘇德大戰共始終。

    朱可夫並沒有什麼顯赫的出身。他的父親是一名修鞋匠,母親在農場裡以做農活幫工為生,有一個姐姐,全家四口只有一間房屋,家中的房子小得幾乎無法容納一家四口居住。小學畢業後的朱可夫由於家境貧寒,隨父親去了莫斯科,在舅舅皮利欣的毛皮作坊裡當學徒。

    他在前線和德國打了近兩年的仗,其表現優異被提升為下士,獲得兩枚格奧爾吉十字勳章。後來,朱可夫在軍中憑藉著優秀的軍事素養步步晉升,成為了蘇軍的陸軍參謀長。

    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

    他被俄羅斯人民尊稱為“蘇沃洛夫式”。在人們的印象中,這位領導蘇軍打垮納粹的朱可夫元帥似乎從來沒打過敗仗,但其實不然,他也曾打過一場大敗仗!

    1942年,朱可夫經歷了軍旅生涯中最慘痛的一場敗仗。

    但在斯大林格勒大勝的同時,朱可夫卻迎來了人生中最慘痛的失敗。

    原來在蘇聯策劃“天王星”行動時,同時還制定了一個名為“火星”的作戰計劃。這場戰爭旨在消滅德軍的勒熱夫突出部。這塊地域的德軍距離莫斯科不過一百英里,是蘇聯的心腹大患。

    蘇聯方面對“火星”行動投入了190萬的軍隊,以及30%的火炮、50%的裝甲車,而斯大林格勒戰役也不過投入了110萬人可見蘇聯方面對“火星”計劃的重視程度。

    雖然“火星”計劃投入的資源遠遠比“天王星”計劃多,可兩個計劃卻有了兩個大相庭徑的結果。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全面勝利,守住斯大林格勒,圍殲了城中德軍。而朱可夫的“火星”行動卻被德國名將莫德爾打的大敗虧輸,不僅沒有消滅勒熱夫突出部,反而傷亡五十多萬人,被德軍打的全盤崩潰。

    類似的例子還有蘇日的諾門坎之戰,莫斯科保衛戰等。朱可夫都在付出數倍於敵人的傷亡後取得了很少的戰果,這都是他軍旅生涯中的恥辱。

    朱可夫的失敗,並不一定是因為他本人指揮能力不足,而是有很多其他因素。蘇軍混亂的指揮系統,低劣的指戰員素質,以及因為政治因素而制定的不得後退原則都在影響著蘇軍的戰鬥力。也許朱可夫打過敗仗,但這並不能影響這位名將的名譽。勝敗乃兵家常事,天下有豈有隻勝不敗的道理呢?

  • 7 # 小油瓶侃歷史

    小油瓶首先糾正一點,被譽為“勝利的象徵”的朱可夫也並不是百戰百勝!

    ▲一身榮譽的朱可夫元帥

    然而人們記住的大都是朱可夫的勝利,朱可夫也不是神,他也有百密一疏的時候

    “勝利的象徵”朱可夫最慘痛的軍事失敗

    那是在1942年的春天,朱可夫憑藉莫斯科戰役的威望,升任蘇軍副總司令,指揮加裡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朱可夫為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徹底扭轉被動局面,策劃了圍殲勒熱夫突出部27萬第九集團軍的“火星行動”,參戰兵力190萬,火炮24000門,坦克3300輛,戰機1100架。

    ▲勒熱夫突出部戰役地圖

    “火星行動”作戰體現了朱可夫的典型風格,蘇軍7個集團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以泰山壓頂之勢對德軍發起向心攻擊,但是朱可夫明顯低估了德軍防守的堅韌和反擊能力,德軍依託地形構築縱深防禦,將城鎮鄉村修建成要塞據點支撐防線,精確部署了交叉火力網殺傷突破敵軍,此外這次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擁有強大的戰略預備隊,戰役爆發後先後有5個裝甲師和1個摩步師增援了莫德爾。

    面臨蘇軍強大的攻勢,德軍防線彈性十足,不斷向後彎曲,卻不破裂,蘇聯的大軍根本撕不開突破口,雖然在東北西三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因為德軍頑強的縱深防守而顯露疲態,不得不轉攻為守,而德國名將莫德爾立刻抓住翻盤機會,投入預備隊反擊突破最深的4萬蘇軍。

    ▲發起衝鋒的蘇軍部隊

    為了挽救敗局,朱可夫孤注一擲,投入了戰略預備隊繼續進攻,企圖救援被圍蘇軍,蘇軍發起人浪衝鋒,但立刻遭遇德軍凶猛的火力掃射,殘酷的戰鬥進行了3天,蘇軍仍然在拿不下德軍堅固的防線,被圍蘇軍只能丟棄所有重武器,在付出慘重代價後返回蘇軍戰線,至此“火星行動”蘇軍慘敗,戰後統計蘇軍陣亡和被俘26萬人傷殘50萬人,損失坦克1847輛,大炮1100門。而德軍的傷亡僅在4萬餘人左右。

    ▲勒熱夫戰場上的德軍依託良好的防禦體系擊敗了進攻的蘇軍

    這就是令朱可夫銘記一生的“火星行動”,當然戰爭結束後,朱可夫如日中天,形同戰神,蘇聯也極力掩蓋朱可夫的缺點和敗績。

    一將功成萬骨枯,“勝利的象徵”朱可夫是這句名言最貼切的典範!

    一將功成萬骨枯,朱可夫這位常勝將軍的功成之路,也同樣是用無數士兵的獻血堆出來的,但相比其他國家,俄國人付出的代價更高。

    為什麼說朱可夫即使打了很多的勝仗,但仍然是自己士兵的損失遠遠大於德軍的損失呢?

    (1)蘇聯軍隊的密集衝鋒戰術

    第一個例子是以賽羅夫斯克高地強擊戰,在這場戰鬥中俄軍一個營的兵力對德軍的一個碉堡發起了進攻,結果俄軍營長在進攻中死去了所有的連級指揮員,最後那隻原有700多人的俄軍營只剩下了不到100人,而碉堡中只有兩名德軍機槍手,其中的一個機槍手已經瘋掉了,因為他受不了面前堆積如山的俄軍屍體。

    ▲蘇聯紅軍發起密集衝鋒

    第二個例子是1943年一位步兵營營長的戰鬥經過記錄,一位名叫B·佳特洛夫的營長在回憶1943年12月的一次戰鬥經過時寫道:“開始衝鋒了。我們擺起了一條散兵線,彎彎曲曲像條黑色的長蛇。緊跟在它的後面又是一條散兵線。而且這些黑色的彎彎曲曲、又蠕動著的長蛇在白皚皚的雪地上是那麼的荒謬,那麼的不正常!黑白相映,簡直就是一個活靶子。於是德國人的子彈像雨點一般飛了過來。許多火力點也開始了射擊。大口徑的機槍開始從第二條防線的塹壕裡向外掃射。散兵線紛紛倒下。

    ▲蘇聯紅軍發起密集衝鋒

    營長拼命地喊著:‘衝啊!……去你媽的!衝啊!……向前衝!衝啊!我槍斃了你!’但是,已經不可能再次發起進攻了。想像一下吧,在槍林彈雨中怎麼可能從地上爬得起來……不管怎麼說,指揮員們到底還是把‘黑色的農村步兵’組織起來進行了幾次進攻。但是,這是徒勞無益的。敵人的火力實在太密集了,還沒走上兩步,就都像柱子一樣紛紛倒下。

    從上述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蘇聯人進攻時,導致他們毀滅的最大障礙是進攻時的密集衝鋒,蘇聯人進攻時,一波接著一波,德國人簡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這樣的強攻結果就是一波波的蘇聯人倒下,因此蘇聯人的戰術素養非常值得懷疑,他們明顯沒有德國人“會打仗”,感覺蘇聯人步兵進攻戰術似乎還在沿襲冷兵器時代的模式,靠人海戰術往前平推,不惜犧牲任何士兵的生命以謀求勝利。

    (2)整體指揮官素質低下,對士兵生命缺乏應有的珍惜

    與德軍相比,蘇軍的整體指揮官素質比較低,而一支軍隊的戰鬥風格和戰術素養是和他的指揮官的能力分不開的,在整個蘇德戰爭中,幾乎很少有蘇聯軍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時候,多數都是占人數絕對優勢的蘇軍以大量的傷亡代價殲滅少數作戰素質較高的德國軍隊,然後戰後再源源不斷的用生力軍彌補戰鬥損失,這樣蘇軍又能持續保證兵力優勢。

    ▲斯大林的不惜一切代價命令,缺乏對士兵們生命應有的珍惜

    由於最高統帥斯大林的命令中最經常見到的一句話-“不惜一切代價”,所以自上而下,整個蘇軍指揮官們都缺乏對士兵生命應有的珍惜!!!

    (3)朱可夫的作戰藝術依賴人海戰術,

    蘇聯著名的葉廖緬科元帥曾經點評過常勝元帥朱可夫的軍事藝術特點,朱可夫的作戰藝術就是:必須比敵人兵力多至少2-3倍,否則他就不會著手進行戰鬥。

    其實這裡面有朱可夫的考慮

    由於朱可夫深知蘇聯軍隊在整體戰術素養方面仍與德國軍隊有差距,朱可夫還深知自己的基層指揮官一旦遭遇不測和傷亡後,往往會失去理智,選擇瘋狂而徒勞的衝擊堅固防線,因為這種現象已經多次出現過。在逆境中的蘇聯基層指揮官往往喪失邏輯思維能力,決策完全靠本能。

    ▲朱可夫依賴人海戰術有著對戰局明晰的判斷

    所以朱可夫知道,蘇軍只有在人數上佔優勢,才能取得對的作戰的優勢,才會考慮對德作戰。

    這樣就是為什麼斯大林聽說中國的淮海戰役,中國以60萬兵力戰勝了美械裝備的80萬國民黨軍隊,其中還殲滅55萬時,高呼這簡直就是東方奇蹟,因為他們崇尚壓路機式的戰鬥,與中國人靈活機動的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鬥方式還存在較大差距。說句不好聽的,朱可夫的這種依靠比敵人付出更多的傷亡代價方式取得勝利,在中國早就被當做敗軍之將了!

    綜上所述,由於整體戰術素質和戰術指揮不如德軍,蘇軍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擊敗德軍,所以即使是朱可夫也要依靠人數優勢獲取戰爭勝利,但在這個過程中蘇聯人崇尚壓路機式的戰術以及崇尚蠻力不懂的變通的密集衝鋒戰術,導致了蘇聯軍隊巨大的傷亡。

  • 8 # 好奇而已716

    從第九集團軍戰後的戰報中,我們也許可以得出朱可夫指揮的部隊每次傷亡都比敵人大。

    "敵軍雖然開局雄心勃勃,進展順利,一旦遭遇不測和傷亡以後,立刻失去理智,瘋狂而徒勞地衝擊堅固防線。這種讓人無法理解的現象多次出現。在逆境中俄國人往往喪失邏輯思維能力,決策完全靠本能。俄國人本質上迷信蠻力,崇尚壓路機式的戰術,盲目遵循戰前部署,不會隨機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對伊朗最嚴厲的制裁已經引發了伊朗的規模騷亂,伊朗的神權統治會被推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