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問這種孩子是什麼毛病?以下是他的現象。 1.逃避自己一個人出去點餐。點餐的時候會很尷尬,感覺每一分都是煎熬。 2.也很討厭從別人那裡收到紅包,感覺很尷尬,心裡很不舒服,也不知道說什麼。 3.也很討厭自己在小區體育鍛煉的時候被別人看。每次當有人把目光投向他的時候,他就會露出很厭惡那個人的表情。 4.討厭父母說一些對自己很關照很親密的話,總想和父母保持距離。 5.有過自殘行為(把左小臂都割完了) 她是15歲的女生,好像還有點性單戀。 急急急,該怎麼幫助他呢?他是一個從初一開始成績很優異的孩子,但是越到後面成績直線下降。 1-4點從小就有這種現象。第5點是從青春期開始的。
10
回覆列表
  • 1 # 精益成長

    看您羅列了15歲女孩的一系列現象,更大的感受:不是孩子的問題,問題出在家長。

    先看下孩子真正的表現,

    孩子明顯的不希望引人注目,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卑缺乏自信。可能被以前的經歷影響,如父母吵架,或家庭矛盾。極強的自尊心,不正確的獨立性。青春期裡家長沒有以適當的方式引導,包括性教育方面。

    那麼,做為家長,尋醫問藥的同時,萬不可只在孩子有明顯表現時,才愛子心切。性格養成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改善也要水滴石穿、鍥而不捨。可以考慮從以下著手:

    營造充滿愛與甜蜜的家庭文化與孩子真正交上朋友多給誠懇的鼓勵與支援注意自身言談舉止學會察言觀色陪孩子旅遊,順序先親近自然,再親近動物,最後親近人類。

    如何關愛孩子是家長的必修課,而非教育孩子。這堂課中只有家長成績合格,孩子才會成為您們滿意的答卷。

  • 2 # 心理汪

    第一到第四點在我看來都不算太嚴重的問題,但第五點對我們心理工作者來說就是屬於危機事件,必須放在第一位考量。她有割手臂的行為,那我們就會探究還有沒有其他自殘行為,出現的時間、相關事件和頻率,有沒有自殺念頭,自殺念頭的嚴重程度,如果嚴重是需要家人24小時看護的。危機事件不建議家人單獨處理,容易出紕漏,建議找醫生或心理治療師。

    最緊急的事情處理完了,我們再去抽絲剝繭探究孩子為什麼會成為今天這樣子,找到根源再‘’對症用藥‘’,讓她慢慢好起來。

  • 3 # 大表哥1860

    首先不要管是誰的責任。現在已經不是談責任不責任的問題。要觀察他自殘行為有多嚴重。已經有多久了?建議儘快就醫。建議父母先去找專業的心理醫生,把情況聊一下。這種狀態已經拖延這麼久。治療起來可能是需要一個長很長的療程,祝早日康復吧。不能再拖下去了。

  • 4 # 恩寵公主1

    只好找心理醫生了,做父母的要了解,是否孩子在學校受到老師或同學,或你們無意貶損的暴力語言攻擊,給孩子心靈和精神受到打壓和創傷,你們好好回憶回憶,在孩子幼年和童年,是否受到你們和爺奶和至親屬的無意話語傷害和驚嚇,你們做父母的千萬別先和孩子溝通,看這情況,可能孩子不信任你們,你們觀察孩子和誰最親近,然後你們找孩子最親近的人,談孩子情況,讓這個和孩子最親近的人和孩子談心,然後知道怎麼回事,在讓和孩子最親近的人,提出建議看心理醫生,不然對孩子以後人生成長髮展,對她未來婚姻事業工作職場和人際關係,是很大的障礙,也容易得精神憂鬱症。

    我童年時的鄰居家男孩,小時他奶奶和他媽總說他長得醜還傻,其實他一點也不醜,也不傻,但這男孩就認為他奶和他媽說的話,從此以後孩子無論在家和在學校,都不和別的孩子玩耍和學習,後來這男孩長大後,無論幹什麼工作,也幹不常,人際關係也是很糟,他從來不和別人交往,也不物件,他父母后來發現這個兒子行為越來越怪,在外界人們對這孩子評論也特差,一直到現在,這個男孩年齡很大了,一直自己孤獨生活。

    趁孩子年齡還小,必須抓緊治療,多體貼多關愛孩子。

  • 5 # 媽媽休息室

    我是土匪婆,我一名心理學愛好者,也是2個孩子的媽媽。

    看到您列出的情況,您的孩子需要專業的的幫助,是不能夠透過網路提供解決方法的。

    打個比方,如果我在這裡給您意見就好像,給您一個做手術的方法,就讓您去給孩子動手術,這個風險和可能產生的問題是非常大的。

    我是真心想要提供幫助,我的電話是18930101209,您可以給我打電話,我可以給您提供免費的心理諮詢。

  • 6 # 北岸羊

    一、看了第1~4點,我倒沒覺得什麼,但看到第五點說小孩有自殘行為的時候,真的為你和孩子感到特別著急,還說整個左臂都割完了,我是感到很驚訝了,我不知道,當發現第一次自殘行為的時候有沒有重視,有沒有馬上帶去醫院給精神或心理專家診斷治療,我建議不要再透過網上提問的方式去給孩子的找原因問答案了,當務之急就是找到好的醫院,好的醫生給她做治療,先把自殘行為控制住,再去找原因,慢慢的做康復治療,做心裡疏導。

    二、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除了社會,家庭或生活環境,個人經歷和遭遇的原因,還跟本身的生理狀況,思維邏輯思考方式有關。但我覺得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家庭環境,比如父母關係不和,經常在孩子面前打架吵架,砸東西,動不動情緒化等等,對小孩影響是非常大的。家,本來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在外面受委屈或受傷害時,都希望從家裡得到絲毫的安慰,感受到溫暖,而不是回來後竟然是雪上加霜,心情更糟糕。

    三、一個15歲的小孩,有1~4點現象,我覺得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我作為一個男的,青春期時,也是有這樣的表現,何況是一個懵懂的女生,對社會陌生,防範性強,人多的地方出現緊張,害羞,不自在,也是情理之中。

    四、希望對她多點誇獎,少點批評;多點理解和支援,少點責備;不要忽略她的談話,或是行為表現,多給她一點肯定吧。

  • 7 # 總有盞燈會照亮你

    多陪陪她,不要強迫她,有任何事都不要先急著責罵,要先了解前因後果,再就事論事分析怎麼解決。建立了信任後再去和她溝通,要讓她知道你是她值得信任的人。再給她找點積極向上的小說看吧!也可以帶她多逛逛菜市場,菜市場很有生活氣息,讓她對別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即使是舉手之勞,也是一份愛的輸出。

  • 8 # 國泰民安盛世情

    這孩子的心理已經失去了常態!需要專業的心理工作者介入了!

    現象暴露出的問題,不是在這裡給出幾條建議,就能解決的。

    只要這孩子自己願意尋求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相信會恢復常態的。

    孩子只是問題的呈現!需要父母的參與,重新修正親子關係。進行家庭關係重新構建。

    尋找匹配的心理資源,進行定期的疏導,同時對家庭關係進行梳理。

    成長中的心理問題,不像是感冒,有對症的藥物立竿見影。如果把成長問題與感冒症狀問題對等混淆,這才是最要命的思想認識!

  • 9 # 誠心開始

    我們一起來搞清楚問題;首先排除自殘,自殘是宣洩壓力的共同表現形式,很多心理問題都會出現自殘。我們受到影響心裡有壓力會向外和向內兩種渠道宣洩,自尊水平太低的人可能會向自己宣洩,這就是自殘。自殘雖然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但體現不出來孩子的個性特徵,我們理解了她是怎麼回事,再來談緩解自殘的方法。

    然後再來看她的特徵:點餐時候很尷尬、不喜歡收別人的紅包,不喜歡被關注,顯然她很迴避與人交往,或者說迴避的嚴重到抗拒與人交往(抗拒是迴避的嚴重表現,本質還是迴避)而且從小就是這樣,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她可能是“迴避型人格障礙”。

    其次,很多諮詢師會認為這是父母的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觀點片面了,比如強烈的刺激可能造成孩子ptsd引發自閉症,但什麼刺激是強烈刺激呢?同一個刺激對於正常孩子可能不算強烈,但對於精神過度敏感的孩子可能就是強烈刺激,很多自閉症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造成了,或者一個打雷、一次摔倒,都可能引發,如果他先天過度敏感,父母再悉心照料都是很難避免的。雖然,親子關係中成年人是掌控角色,佔主要責任,但孩子獨特的個性特徵也不能不考慮,一味的認為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有些絕對化了。

    那麼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先說自殘,我們在遇到“攻擊性壓力”的時候會有宣洩,比如在外面被指責了,回到家裡會踹小狗一腳,對小狗的攻擊性就是外在攻擊性的轉移。那什麼是攻擊性壓力?我們常常認為是指責、批評、懲罰這類……但其實對當事人來說任何對自己造成挫折的影響都可能是攻擊性的,比如一個人看到大中小三杯奶茶,他要買那個中杯,結果服務員告訴他,他要的是大杯。他們的小杯是中杯,中杯是大杯,大杯是超大杯,他指著中杯說:自己就是要這個中杯,服務員非得說那個是大杯,氣得他猛打自己臉。客觀的講這段對話裡面沒有攻擊,只有服務員給顧客帶來的挫折感,但他也會用攻擊自己的方式宣洩。

    心理學概念都是看起來清清楚楚,其實含含糊糊,因為心理問題是很主觀的,我們不能依賴理論。

    再回到孩子身上,我們要冷靜的瞭解對她造成最大壓力的事件是什麼?我猜大概是人際交往類,那就尊重她的交往方式,不要急於讓她和人交往,在人際關係方面不要給她壓力。

    再說“迴避型人格障礙”,提到人格障礙,幾乎所有的心理專家都會講人格障礙是很難解決的。我認為這是方法錯了,人格障礙根本就不是病,不能按照治療的態度解決。任何治療的態度都是追求改變,都是在努力促進當事人改變,但是,人是沒法追求自己不知道的東西的,任何改變都是自我的延續、擴充套件、增加……這沒有革新,所以沒法本質上改變諮客。我們只能幫助他人覺察到自己的問題,覺察本身就是突破。

    回到孩子身上,我們只能接納她就是這樣的,她並不是有問題,只是與別人不一樣而已。我們這樣的接納也許有一天會促進她自己也發現了自己的特徵,當她“看見”自己是這樣的,自然而然會調整。

  • 10 # 乙敘

    先去醫院看精神心理科,由精神科醫生診斷是否有抑鬱症及精神分裂症,然後藥物並且輔助心理諮詢,建議儘快,不要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聽過哪些恐怖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