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8
回覆列表
  • 1 # 雨中的承諾2016

    1、嬰兒還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 分娩前後,母親都處於一種非常特殊的狀態中,這使她成為最瞭解嬰兒需求的那個人。在這個短暫的時期,母親與嬰兒融為一體,提供給嬰兒一個足夠好的環境,使嬰兒正常地生長髮育。溫尼科特強調:母親的適時照顧以及對新生兒的接納,對於孩子自信的形成至關重要。他曾說:“嬰兒還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因為嬰兒在最初階段跟母親融合。而且這種融合狀態對嬰兒很重要,嬰兒必須經由這個階段,獲得母親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關懷,才能在以後體會到自我的存在。

    2、起過渡作用的“毛絨玩具” 當嬰兒要睡覺的時候,他/她要抱一個毛絨玩具。長大以後,他/她還會帶著它上學。這個毛絨玩具起到一種過渡作用:它是白天與黑夜的過渡;是母親在與不在之間的過渡;還是嬰兒對母親的外在與內在認識之間的過渡。這個小玩具具有雙重性:它代表的既是母親又是嬰兒,它混合了兩個人的味道。所以絕不能洗它,因為這樣會讓它變質。當孩子離開家的時候,只要帶著這個毛茸茸的小東西,他/她就會覺得母親還在身邊,會在他/她需要時伸出援手。

    3、遊戲是嚴肅的 孩子是透過遊戲來感受自身的存在和自己的身份的。藉助於遊戲,孩子可以將內心的情緒表現出來。所以,遊戲對孩子的心理發育非常重要。孩子還會透過遊戲來交朋友,進而融入社會。

    4、生活是一種創造 一個“足夠好的母親”會讓嬰兒感覺自己是世界的創造者,而不是過早破壞他/她的這種幻想。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自己會明白原來從前生活在幻覺當中,承認自己不過是“宇宙中的一顆塵埃”。但最開始體驗到的那種無所不能,會讓嬰兒對世界產生一種絕對的真實感。這樣當他們長大後,即便不是藝術家,他/她也能夠簡單地生活,把自己的生活當成自己的作品來創造。而這種創造力,正是所有歡樂的源泉。

    5、“假自我”的危險 如果母親不夠關注孩子,那麼孩子就無法長久保持遊戲和過渡性玩具帶給他/她的富有創造性的幻想,而是過度地適應環境。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感覺自己不被理解,會放棄自己的意願,去迎合別人的願望。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有禮貌有教養,但在他/她的內心深處總存在著一個缺陷,那就是來不及等別人適應他/她,就先迎合別人。他/她一生都會感覺自己不是自己,只是一個“假自我”。

  • 2 # 柒柒肆玖

    在我們概念中,似乎只有當孩子就是牙牙學語時,教育才真正開始。而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布萊恩告訴我們,嬰兒自呱呱落地開始,母親能夠在情感上給予孩子無限親密的迴應時,就已經展開了教育。而這樣的“教育”基本祭定了這個孩子以後會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對於嬰兒,愛來自於主要的撫養者——母親,溫柔的目光、甜美的笑容和無限的親吻與擁抱,以及嬰兒飢餓時母親隨時奉上的乳汁,這些純粹的情感上的滋養,都會為全然裸露的嬰兒,在心理上構建起一道可以終身享用的天然保護屏障,布萊恩將這個屏障稱之為——“心理面板”。

    如果孩子在足夠的安全感幸福感中成長,長大後必然會勇敢地去追求他想做的事,而非證明給誰看,這樣的人,容易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容易成功。

    相反,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那麼在成長過程中他會過度地去追尋安全感,可能表現為佔有慾強,愛嫉妒,“粘人”等,容易一生在碌碌無為中度過。

    孩子莫名其妙地夜哭,焦躁,吵鬧,很有可能是因為感受不到媽媽的存在,如果這個時候,還要去訓練他的“獨立堅強”,這無疑是推進無底地獄。有的媽媽會說,沒事,讓他哭,哭夠了他自己就會睡著,下次他便不會鬧了。是的,他是會哭到睡著,可他會發育出偏執分的腦神經迴路,為嚴重的人格障礙埋下伏筆。

    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也在治癒著自己。孩子就像蝸牛,我們就是在牽著蝸牛散步,你不要嫌棄他走得慢,正是因為他走的慢,我們才能好好欣賞這一路美好的風景吖。

  • 3 # 使用者106826724197

    初啼健康專家指出,

    一個人,從成長為一個有意識、有思想的生命體,他的意識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精神分析認為,在嬰幼兒期是形成精神結構的主要時期。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左右孩子精神的結構。譬如,一個充分溺愛孩子的母親所教養出來的孩子,意志比較薄弱,不能接受挫折……精神分析還有一個觀點,就是精神病人都有一個精神病母親。我透過一些臨床發現確實如此。精神病人的母親確實有著與正常母親所不同的教育方式。還有所謂的“早期經驗”,會對成年後的意識無意識產生影響。而早期的經驗多半是在家庭中。在原始社會中,男性的社會責任是狩獵、保護女人和小孩;而女人的社會責任就是照顧孩子。女人的聽覺優於男性的一個原因就是女人要能聽到小孩的哭聲,及時的餵奶啊之類的,及時滿足小孩的需要。母親對孩子需要的滿足是否及時,或者是否滿足,都會對孩子的精神產生影響。

    譬如,如果母親不滿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會產生挫折感。也有母親一味的滿足孩子,孩子沒有過挫折感,就不能適應將來的社會,所以,適當的挫折感是有必要的。關於喝奶。孩子在喝奶的時候觸控母親,感受著溫暖,也解決了飢餓。母親對孩子的目光,也會使孩子感到愉悅。還有,喝奶和口腔欲是聯絡在一起的,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拉康理論中的客體a,包括目光、乳房,都是和母親有關。還有,語言的產生,其實是母親和孩子之間交流的工具,在這裡就不多闡述了。總之,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能夠對孩子產生無法替代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老年人去養老院養老,那麼是誰最終決定了讓老人入住養老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