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薄荷斑馬家
-
2 # 娜姐觀職場
留守婦女我一直認為是一個不太友好的稱呼。
無論是留守婦女還是留守兒童,聽起來都很扎心。就像我們之前把“阿爾茲海默症”叫“老年痴呆”一樣的不友好。接下來我想給她們都換個說法來回答這個問題:止語媽媽和止語兒童。
為什麼這樣稱呼?我給大家講講我的一些經歷。
丈夫常年不在家,止語媽媽要照顧家裡所有的事情,地裡的莊稼,公婆,孩子。孤獨,心酸,無助,這些我們常常去覺知或者面對的情緒,在她們看來,彷彿是一種自然而然,她們從不覺得這些有什麼好講的,是大家的常態。
止語媽媽常年面對的其實是非常多的煩惱:帶孩子的無力,自己沒有知識文化的彷徨,以及一年只能見一次丈夫的所謂婚姻還有農村裡東長西短的輿論世界。
在我們國家“脫貧攻堅”的大政策下,止語媽媽和止語兒童正在好轉。因為一村一品等產業的帶動,爸爸們開始大量返鄉創業或者工作,媽媽們也能在家附近打份雜工。止語孩子會越來越少。
至於究竟選擇做止語媽媽還是止語兒童,依然要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這是一個不能為別人做決定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易!
有條件,還是一家人在一起。
所謂的一家人,就是爸爸,媽媽,和孩子。
不做留守婦女,是因為夫妻關係真的非常重要,對方是你可以自己選擇的家人,是你要一輩子去經營的一段關係。生活上人生中,不管有什麼事情,大的小的,好的不好的,有一個人跟你一起面對,有商有量的,這日子才過得有盼頭。
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孩子成長過程中,親子關係非常重要,是任何祖輩都很難替代的。父母在成長過程中的缺失會給留守兒童帶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的,帶給他的可能是一輩子的安全感缺失。他長大後可能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而當你們年老了,你們可能要付出很多很多卻感覺無法與自己兒女的心靠近。很可能只能維持著表面的客氣,而無法真正像一家人一樣靠近。
不管是為自己的以後,還是為了孩子的以後,希望你們都能克服困難,哪怕苦點累點,也要堅持一家人在一起。
以下是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她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爺爺奶奶光是子輩就有5個,孫輩多達10個,她不過是眾多孫輩中的一個。老人家年紀也大了,大的孩子照看著小的,小的孩子也就幾乎相當於放養。
她稍微懂事,便知道,父母是為了這個家生活得更好,外出打工賺錢了。
慢慢地家裡條件好了些,甚至父母在過年回來的空檔,把獨立的一套樓房蓋了起來。
但是家裡沒有父母,她還是被寄養在爺爺家。
這種情況一直伴隨到她上了高中。
她無數次地覺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贅,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父母或者不需要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她無數次地覺得自己欠父母的,覺得活在這世界上沒有任何樂趣,沒有任何盼頭。
高三那年她嘗試了自殺。
但最後一刻,她還是怕死,她把自己救了回來,但自此,她學會了自殘。
後來她結婚,生子。丈夫雖疼她,卻不能理解她滿身的傷痛。
她即使有了孩子,還是經常會在深夜痛哭。
她看了好多心理學的書籍,卻發現對自己她無能為力。
她已經在看心理醫生。她現在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