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王頭說歷史
-
2 # 凱哥講史
孔明為什麼要殺馬謖呢?我來回答一下
馬謖是何許人也?馬謖,湖北宜城人,是神筆馬良的弟弟。劉備在荊州的時候,他就跟著劉備。劉備認為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因此,在劉備活著的時候,馬謖沒有得到重用,只是蜀漢的一個小吏。後來,在劉備死後,諸葛亮不顧劉備的話,重用馬謖,任命他為參軍,可以說諸葛亮對馬謖有知遇之恩。開始馬謖真的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望,在諸葛亮南征平叛的時候,為諸葛亮出謀劃策,諸葛亮納其策,赦免孟獲,收服蠻人之心,平定南方叛亂。
此事之後,諸葛亮將其引為心腹,甚至將其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公元228年,諸葛亮率領大軍北伐,此戰諸葛亮不顧眾人的意見,大力提拔馬謖為先鋒,並且讓馬謖這個高階軍事參謀把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街亭。然而,結果是馬謖自以為是,不顧諸葛亮的戰前部署,將軍隊駐紮在山上,最後被張郃斷絕水源,蜀軍大亂,被張郃擊敗。由於街亭丟失,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虧一簣,並且蜀軍將士死傷慘重。
隨後,在諸葛亮回軍後,不顧眾人的求情,揮淚斬馬謖。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有人竟然認為是諸葛亮是嫉妒馬謖的才華,這真是可笑。馬謖雖然有一定的才能,但是他還是無法跟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並且諸葛亮一直都是將馬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的,又怎麼會想要殺他呢?諸葛亮既然如此器重他,最後為何非要揮淚斬馬謖,就不能放過他一馬呢?
實際上,在歷史上敗軍之將戴罪立功的有很多,並非敗軍之將就一定要將其殺死。然而諸葛亮最後卻選擇了揮淚斬馬謖。諸葛亮此舉,不是他不珍惜馬謖的才華,也不是諸葛亮不相信馬謖會吸取此次教訓,戴罪立功。而是為了穩定軍心和蜀漢的大局,不得不殺馬謖。要是其他人還好說,只是這個馬謖與諸葛亮的關係太好,是諸葛亮的心腹,並且這次是諸葛亮不顧眾人的反對,讓馬謖守街亭,導致北伐功虧一簣,損兵折將。眾人都在盯著看諸葛亮到底會如何處置自己的心腹,諸葛亮惟有大義滅親,才能方顯自己的軍紀嚴明和大公無私,才能安撫人心,穩定局勢。
以上就是諸葛亮要殺馬謖的原因。
回覆列表
孔明揮淚斬馬謖(字幼常)這件事,歷史上早有爭議。
如果說孔明為了維護“法”的尊嚴而“以一警百”,這從他殺馬幼常的出發點上看,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人們大都不承認它是一則成功的軍事處罰。這是為什麼呢?
一、故事發生的始末
諸葛亮首伐中原,因街亭要地失守撤回漢中後,先召大將王平入帳責問:我讓你幫助馬謖防守街亭,為什麼致使要地失守?
王平解釋說:馬參軍到了街亭,非要在土山上安營下寨不可。我主張當道築城,他硬是不依,我只好率本部三千兵馬在山下安營。
由於孤山被困,我軍又遇勁敵阻擊,無法前往解救,所以導致街亭失守。丞相若不不信,可問在場的其他將士。
孔明喝退王平,又傳令馬幼常入帳。不一會兒,馬謖自縛其身,跪在了孔明面前。
孔明看見這種情形,一切都明白了,知道王平所說的都是實情。
於是,沉下臉對馬幼常說:你自幼飽讀兵書,精通兵法,應該知道街亭的重要。
但是,關鍵時刻不聽別人的良言相勸,敗軍折將,丟了要地,致使我們首次征伐中原前功盡棄,你的罪過可不輕啊!如果不明正軍法,怎能讓眾將士心服口服?
孔明說罷,命令左右武士把馬幼常推出賬外斬首。
武士剛想行刑,將軍蔣琬從成都來到漢中,正好遇見,便立即制止。然後,去見丞相求情。
孔明聽了蔣琬的話,流著眼淚說:我也知馬幼常才學過人,是位難得的智士,殺了他我也為之惋惜。
但是,現在他身獲重罪,我也愛莫能助呀!從前,孫武之所以能行軍致勝,關鍵在於他明法。 如今,四方紛爭,方興未艾,若因一人而廢法,今後將如何統軍討敵?何況馬幼常罪有應得!
說罷,孔明含淚令人行刑。
不一會,武士把馬幼常的首級獻上來。
孔明看後,痛哭流涕。將士們也都為之哀傷不已。
——故事就是這樣的。
二、孔明行事的思辨
其一,孔明在戰敗之後,“以一警百”,分明是一則“馬後課”。他為了明“法”用“一”去“警”百,難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只能讓眾將士受到一次教育而已。
但是,這種教育不一定非用“人命”這樣高的代價去進行。
其二,從具體情況來看,馬謖幼常雖然應該對要地失守負全責,但他主動去守要地的出發點和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肯定的。 他並不是失職,也不是未盡其責,而是自身素質及能力不足,導致他兵敗失地。
他本是個文官,從來沒有親身實踐過兩軍對壘的爭鬥。他去守街亭,實際上是“硬拿鴨子上架。”
如此看來,在用人遣將上,孔明的責任是很大的。
雖然,孔明阻止過馬謖,但最後還是讓他去了,並且立下了軍令狀。
可是,軍令狀歸軍令狀。當初,孔明能以曹操不該死為由,替關羽開脫華容道放走曹操的罪責。那麼,現在孔明為什麼就不能自攬責任、自貶三級,為馬幼常開脫些罪責,免了他的死罪呢?
其三,從用人角度來看,任何一個優秀的人才,一生中難免會犯錯誤,甚至是較大的錯誤。犯了錯誤,就將他一棍子打死,難道就是好的“用人謀略”?
其四,從馬幼常被殺的後果來看,全軍將士都為他傷心落淚。就是孔明本人,也是傷感不已。
由此可見,斬殺馬謖的副作用是比較大的。
那麼,心繫天下的睿智的孔明先生,怎麼會這樣處置馬幼常?
這樣看來,馬幼常,不該殺!
三、馬謖被殺的原因
託孤於白帝城的孔明先生,之所以會犯這樣的的錯誤,可能是由於他把“明法”之道與“用人”之道對立起來了;可能是由於他重“明法”而輕“用人”、唯我獨能的固有的思想認識;也可能是,他為了加強統御力,而強調“明法”,因此陷入教條之中而不能自拔了………
晉人習鑿齒對這件事,也談了看法:“諸葛亮不能兼上國也,……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國,而殺其俊傑,退收駑下之用,明法勝才,……,而不量才節任,隨器付業,……,裁之失中,即殺有益之人,難乎其可與言智者也。”
習先生也在埋怨孔明先生:不該“殺其俊傑”、“殺有益之人”!